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吡蟲啉發明

吡蟲啉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1 18:20:21

A. 含吡蟲啉的復配商品葯制劑有哪些

吡蟲啉的復配製劑是高效、低毒、內吸性強的殺蟲劑制劑,對刺吸式、刮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葉蟬、飛虱、薊馬、粉虱、及其抗性品系有特效,本發明提出的復配製劑是吡蟲啉與沙蠶毒類、菊酯類、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雜環類農葯的復配製劑。

B. 柑橘木虱防治新方法

目前柑橘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很多病蟲害都有可能會爆發,由其是一些剛種植的地塊,幾畝的果園,在沒有結果之前都不是不怎麼管理的,有些草都比果樹還高,這個自然是要招致很多木虱。所以木虱爆發,發生黃龍病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柑橘黃龍病果實

眾所周知,木虱是傳播黃龍病的罪魁禍首,黃龍病傳播迅速,就是因為有木虱作為媒介。木虱一年四季都有發生,2~3月成蟲開始在嫩葉上產卵,5~6月夏梢期出現小高峰,7~8月,也就是秋梢期,是木虱繁殖活動的高峰。

秘密麻麻的柑橘木虱

柑橘木虱在葉背面

對於木虱的防治,大家普遍採用的是葯劑防治,其實木虱也是比較好消滅的,就是怕漏掉了,一般大家都是採用這些葯劑進行防治。

第一、葯劑防治

防治木虱主要的手段是葯物噴殺,建議選擇高效,速效的葯劑,首選菊酯類殺蟲劑。

有效葯劑:噻蟲嗪、功夫、吡蟲啉、氯氰▪丙溴磷、甲維鹽、高氯▪啶蟲脒等。

第二、內吸防治

此類防治主要是利用內吸性葯劑進行防治,主要是噻蟲胺和噻蟲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葯肥,葯肥目前在甘蔗上使用特別多,主要是把農葯和肥料一起使用,農葯吸收到甘蔗內部,可以防治甘蔗螟蟲等一些蟲害。

所以目前也有人想通過葯肥來防治柑橘木虱,但是由於柑橘樹還是比較大的,葯量不知道是不是夠,這個作為一個防治思路也是不錯的,不過目前也還是處於試驗階段。

第三、生物防治

釋放寄生蜂,寄生蜂通過產卵在木虱的卵裡面,導致木虱死亡的方法,但是這種方式可控性太低了。需要大量釋放寄生蜂,而且也不能保證寄生蜂一定都能夠消滅木虱。

第四、引誘防治

此類型的防治主要像懸掛黃板或者是殺蟲燈之類的防治方法,吸引木虱飛過來粘到黃板上。或者是一些信息素,讓木虱被引誘過來,然後集中消滅。

這些是綠色環保的方法,但是目前來說效果也是不太理想,有沒有一些改進措施呢?

當然是有的,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韓群鑫,謝鵬,李皓,劉新周發明了這樣的一個柑橘木虱防治裝置,並且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

乍一看就像一根嫩梢一樣,有一根枝條和嫩梢。

柑橘木虱產卵的特點:

柑橘木虱雌蟲在柑橘嫩芽上產卵,大於0並且小於5mm的嫩芽著卵率最高,其次為大於5mm並且小於10mm的嫩芽。當有嫩芽和新葉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柑橘木虱會在柑橘嫩芽上產卵,尤其趨向於在大於0並且小於10mm的嫩芽上產卵。

所以這個實用新型的承載體的長度大於0並小於10mm,結構類似於柑橘嫩芽,從而將若干承載體分布到柑橘林之後,能夠代替柑橘嫩芽成為柑橘木虱的產卵地,從而減少柑橘木虱在柑橘樹上產卵,有效地預防柑橘木虱,提高柑橘的產量。

通過模擬柑橘嫩芽來吸引木虱產卵,然後一舉消滅這些卵來達到防治的目的,大家覺得這個專利怎麼樣?歡迎留言評論。

C. 穀子的栽培技術

穀子簡化栽培技術已於2006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穀子研究所發明,能夠實現化學間苗、化學除草,可大大減輕穀子生產勞動強度,已在河北中南部、山東、河南等省大面積示範成功,為穀子規模化生產奠定了技術基礎。

簡化栽培技術的核心技術是利用從加拿大引進的抗除草劑青狗尾草突變材料,通過有性雜交,將其抗除草劑基因導入穀子品種中,通過雜交、回交等育種手段,培育出抗除草劑、不抗除草劑或抗不同除草劑的同型姐妹系或近等基因系,把2~3個同型姐妹系或近等基因系按一定的比例混和播種,通過噴施特定除草劑達到同時實現化學間苗、化學除草的目的。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穀子研究所通過採用該技術,已經育成能夠簡化栽培的穀子品種冀谷25、冀谷29,分別於2006年和2008年通過全國穀子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最近育成的優質簡化栽培新品種K492也在2008年的國家穀子品種區域試驗中表現突出,產量居15個參試品種的第2位。

D. 吡蟲啉農葯是哪個國家研發的

德國拜耳公司與日本特殊農葯株式會社共同開發的

E. 蔬菜噴農葯之後過多少天才可以吃

不同的蔬菜、不同的農葯、不同的季節安全間隔時間也不盡相同。

根據農業部已頒布規定,蔬菜幾種常用農葯的安全間隔期為:

1、40%樂果乳劑安全間隔時間:大白菜不少於10天,小白菜不少於7天,豆類不少於5天,但夏季豇豆、四季豆間隔期為3天,蘿卜根不少於5天,蘿卜葉9天。

2、用90%固體敵百蟲配液,安壘間隔期不得少於7天,秋冬季不得少於8天。

3、敵敵畏不少於7天,秋冬不少於8天。

4、辛硫磷不少於5天。

5、西維因不少於7天。

6、殺螟松不少於10天。對目前尚未作出規定的農葯,一般夏季不少於5-7天,春,秋季不少於8-10天,冬季不少於10-15天。

我國農業部已頒布了部分農葯在不同蔬菜上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對於尚未作出具體規定的農葯品種和蔬菜品種,目前一般的執行方法為:

夏季氣溫高,農葯毒性消失較快,施用農葯後的安全間隔期為5 ~7天,春秋季節至少7 ~10天,冬季應在15天以上。具體應掌握的基本原則是,農葯毒性較大,用約量多,濃度高,氣溫又低時,其安全間隔採收期就宜長些;反之,可短些。絕不可在施葯後隨即采蔬菜。

(5)吡蟲啉發明擴展閱讀:

幾乎所有農產品都可能含有農葯殘留。實際上,農業現代化程度越高,農葯的使用量越大。因此,發達國家農葯使用普遍高於發展中國家。在實際生產中,大部分農葯流失到環境中,植物上的農葯殘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內吸性的農葯部分會吸收到植物體內。

植物上的農葯經過風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獲時,農葯殘留量是很少的。為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各國主要根據農葯的毒理學數據和居民食物結構等制定農葯殘留限量標准。農葯殘留量低於標准就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標農產品則存在安全風險,不應食用。

農葯殘留去除:

一是放置。因為農葯殘留會隨著時間的延續不斷地降解,一些耐儲藏的土豆、白菜、黃瓜、西紅柿等,購買後可以放幾天,一方面可以使農產品繼續熟化,另一方面農葯會降解,殘留減少。

二是洗滌。殘存於農產品表面或外部的農葯殘留也較易被水或洗潔精沖洗掉,因此,在烹調前將蔬菜進行浸泡和沖洗基本可去除農產品表面的農葯殘留。

三是烹調。高溫一般可以使農葯殘留更快地降解。

四是去皮。蘋果、柑橘等水果表皮上的農葯殘留一般都要高於內部組織。因此,削皮、剝皮是一個較好的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規范種植 合格蔬菜還要遵守安全間隔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發展門戶網-蔬菜施葯後的安全採收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葯安全間隔期

閱讀全文

與吡蟲啉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