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無線滑鼠誰發明

無線滑鼠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1 16:34:45

1. 無線滑鼠誰發明

恩格爾巴特 發明滑鼠 愛立信公司發明的藍牙技術 把這兩者完美結合的是 索尼公司 也就是 藍牙滑鼠不是某個人發明的

2. 滑鼠的歷史有什麼

滑鼠第一次出現,是被一位叫道格拉斯的博士在1963年發明的。而在剛發明的時候,滑鼠並不叫滑鼠,而擁有一個特別復雜的名字。「顯示系統坐標位置顯示器」。其實這個名字現在看來也能夠理解,我們的滑鼠,主要就是用來移動選擇點擊。
第一次出售的滑鼠是來自柏林,被出售是在1968年,離現在時間也不長。

3. 光電滑鼠是誰發明的

光電滑鼠的原理很簡單:其使用的是光眼技術,這是一種數字光電技術,較之以往需要專用滑鼠墊的光電滑鼠完全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突破。光電感應裝置每秒發射和接收1500次信號,再配合18MIPS(每秒處理1800萬條指令)的CPU,實現精準、快速的定位和指令傳輸。另一優勢在於光眼技術摒棄了上一代光電滑鼠需要專用滑鼠板的束縛,可在任何不反光的物體表面使用,而且最大的優勢:定位精確。隨著IT界的發展,光電滑鼠也不僅僅局限在老式的有線滑鼠,逐漸發展成多功能的無線滑鼠等。一般來說,光學滑鼠的起步就是很高的,也就是說,大部分光學滑鼠均是人體工程學設計,這樣可以讓消費者擁有一個更合適的消費理由。 vi 第二代光電滑鼠的原理說來其實很簡單:它採用了一種光眼技術,也就是數字光電技術,利用紅外線照射滑鼠所在物體的表面,然後每隔一定的時間(幾毫秒)就做一次快照,接著分析處理兩次圖片的特性,來決定坐標的移動方向及數值。由於需要對圖片進行掃描才能確定滑鼠的位移,因此這個掃描的頻率就成為衡量光電滑鼠的一項重要參數。而這款飛狐滑鼠由於採用了明基BenQ獨特的「微型光學定位系統」,每秒鍾能夠發射1500次感光信號來掃描物體表面,取得圖像後通過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將每個細微的移動方向與距離迅速而准確地回傳。飛狐還擁有高達800DPI的解析度,使得游標定位更加精準,高速的感測器也可以避免指針的抖動和不規則移動現象,提高瞄準精度。讓我們在各種操作環境下都能得心應手。 滑鼠的光學感測器對滑鼠被放置的表面進行掃描,並以1500次/秒的頻率捕捉圖像,進行對比,從而確定滑鼠的定位。傳統光學滑鼠使用的光學晶元掃描次數普遍為1500次/秒(所謂掃描次數,即光學定位晶元每秒採集和處理圖像的數量),最高只可以追蹤14~18英寸/秒的移動速度。滑鼠移動速度如果超出此范圍,則可能發生游標無法准確定位的情況。而用戶使用電腦時,滑鼠的移動速度最高可達到30英寸/秒,尤其是在如CS一類的FPS游戲中,這就會產生前文所述的滑鼠突然失控的問題。

4. 滑鼠是誰發明的

最原始的滑鼠為道格拉斯博士於1964年所設計,它是利用滑鼠移動時引發電阻變化來實現游標的定位和控制的。原始滑鼠的結構較為簡單,底部裝有兩個互相垂直的片狀圓輪(非球形),每個圓輪分別帶動一個機械變阻器,當滑鼠移動之時會改變變阻器的電阻值。如果施加的電壓固定不變,那麼滑鼠所反饋的電信號強度就會發生變化,而利用這個變化的反饋信號參數,系統就可以計算出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進而產生一組隨滑鼠移動而變化的動態坐標。這個動態坐標就決定了滑鼠在屏幕上所處的位置和移動的情況,於是它便可以代替鍵盤的上、下、左、右四個鍵,讓使用者可將游標定位在屏幕的各個地方。由於原始滑鼠的尾部拖著一條數據連線,看起來很像一隻小老鼠,後來人們乾脆就直接將它稱為「Mouse」,這也就是「滑鼠」的得名由來。1968年,為其設計申請了專利。
當然,若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原始滑鼠的確顯得相當簡陋,它使用全木質外殼,稜角分明,龐大且笨重,而且需要配備一個額外的電源才能夠正常工作,用起來並不方便。加上使用了大量的機械組件,隨著時間的積累,滑鼠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磨損問題。另外,原始滑鼠使用的是模擬技術,反應靈敏度和定位精度都不理想。種種弊端加在一起,導致沒有多少人願意用它。但作為初生的新產品,我們不能對它苛求太多。原始滑鼠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的誕生意味著計算機輸入設備有了更多樣的選擇,並為操作系統採用圖形界面技術奠定了基礎,我們很難想像,如果只有鍵盤,用戶們該如何操作Windows或者Mac
OS。
道格拉斯博士1968年設計的原始滑鼠,是今天所有滑鼠的鼻祖。

5. 滑鼠的來歷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個滑鼠誕生於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設計滑鼠的初衷就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他製作的滑鼠是一隻小木頭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並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信號,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屏幕上的游標就可以移動。自此,滑鼠和PC就結下了那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不解之緣。

滑鼠的使用令電腦操作更為簡易,而風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統及其相關應用軟體的普及亦加速了滑鼠在PC間的廣泛應用。一句話,滑鼠的出現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為輕松方便。

從滑鼠這個小東西出世到現在,時鍾已經慢慢地走過了32年的歷史。在這32年中,滑鼠也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發展和變革。

1、從滑鼠的結構而言

從歷史來說,滑鼠的出現次序為機械式滑鼠、光電機械式滑鼠和光電式滑鼠。由於機械式滑鼠精度有限、傳輸速度慢及壽命低,所以基本上已被淘汰,並以同樣價廉的光機式滑鼠取而代之。光機式滑鼠已經普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台電腦中,但它無法避免機械磨損造成的損害。光電式滑鼠誕生最晚,其中又分兩種;舊式的光電滑鼠需要使用專門的光柵做滑鼠墊,不夠方便,光柵磨損後也會影響精度;新式的滑鼠採用一種名為「光眼」的新型光學引擎,精確度更高、可靠性更好。配除了這些標准應用滑鼠之外,滑鼠家族還有幾位兄弟,其中包括專業應用中的軌跡球(Track ball)以及其它用於不同用途的專業滑鼠。

2、從滑鼠的介面而言

從滑鼠的發展歷史上看,最早出現於普通PC應用的滑鼠採用的均為串列介面設計(梯形9針介面),隨著PC機器上串口設備的逐漸增多,串口滑鼠逐漸被採用新技術的PC/2介面滑鼠所取代(小圓形介面);但是科技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即插即用理論的推出,使得採用USB介面的滑鼠成為將來滑鼠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對於一些有專業要求的用戶而言,選用一種採用紅外線信號來與電腦傳遞信息的無線滑鼠也成為一種專業時尚。

3、從滑鼠的按鍵而言

世界上的第一個滑鼠是一款不是很標準的雙鍵滑鼠,滑鼠發明後的將近20年,人們都「毫無怨言」地使用著當時看似完美的雙鍵滑鼠,但是隨著電腦軟體技術的發展,人們慢慢地發現:雙鍵滑鼠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控制的需要了,畢竟相對於鍵盤而言,滑鼠上的按鈕實在是太少了,所以人們開發了一些功能鍵以適應工作娛樂的要求;隨著INTERNET技術以一種難以預料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圍擴散的時候,人們再度發現,原來在滑鼠上加上一個小小的輪軸是那麼便於瀏覽網頁,這樣,新一代的滾輪滑鼠出現了,現在市場上的滑鼠大多數以三鍵滾輪滑鼠為主。這個滾輪還可以當做第三鍵使,它是Genius的專利發明,現在已經普及到我們千家萬戶。

雖然說滑鼠的發展速度和其他的電腦硬體產品相比似乎慢了許多,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滑鼠的發展使得滑鼠的功能越來越強、使用范圍越來越廣,給我們操作電腦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我想人們一定會發自心底,由衷地對滑鼠說一聲:「謝謝!」

滑鼠發展歷史

來源:IT168 長發螞蟻

滑鼠自從誕生到今天,已經有35個年頭了,這35年來,滑鼠無論在性能還是工作原理上都有了許多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伴隨著他的名字—「MOUSE」。

下面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這35個年頭來滑鼠的發展,在緬懷先輩們的同時,也感受一下指針技術發展的脈搏。

6. 為什麼會有無線鍵盤呢是誰發明的

無線鍵盤和無線滑鼠,是因為那根牽拉著鍵盤和滑鼠的電線限制了人們的使用,造成了不方便,所以才發明了無線的滑鼠和鍵盤。無線鍵盤和無線滑鼠的發明並不是什麼驚人之舉,在目前無線電技術已經普及的情況下很不出眾,所以這個發明並沒有記下具體的發明人姓名。

7. 光電滑鼠是哪國人發明的

美國
1968年12月9日,滑鼠誕生於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

8. 滑鼠是哪年發明的

滑鼠
「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它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38年的歷史了。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滑鼠的介面類型:滑鼠按介面類型可分為串列滑鼠、PS/2滑鼠、匯流排滑鼠三種。串列滑鼠是通過串列口與計算機相連,有9針介面和25針介面兩種。PS/2滑鼠通過一個六針微型DIN介面與計算機相連,它與鍵盤的介面非常相似,使用時注意區分。匯流排滑鼠的介面在匯流排介面卡上。

滑鼠的工作原理:

滑鼠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機械滑鼠和光電滑鼠。機械滑鼠主要由滾球、輥柱和光柵信號感測器組成。當你拖動滑鼠時,帶動滾球轉動,滾球又帶動輥柱轉動,裝在輥柱端部的光柵信號感測器產生的光電脈沖信號反映出滑鼠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變化,再通過電腦程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屏幕上游標箭頭的移動。光電滑鼠器是通過檢測滑鼠器的位移,將位移信號轉換為電脈沖信號,再通過程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屏幕上的游標箭頭的移動。光電滑鼠用光電感測器代替了滾球。這類感測器需要特製的、帶有條紋或點狀圖案的墊板配合使用。

另外,滑鼠還可按外形分為兩鍵滑鼠、三鍵滑鼠、滾軸滑鼠和感應滑鼠,兩鍵滑鼠和三鍵滑鼠的左右按鍵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況下,我們用不著三鍵滑鼠的中間按鍵,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軟體時(如AutoCAD等),這個鍵也會起一些作用;滾軸滑鼠和感應滑鼠在筆記本電腦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轉動滑鼠中間的小圓球,或在感應板上移動手指,游標就會向相應方向移動,當游標到達預定位置時,按一下滑鼠或感應板,就可執行相應功能。

無線滑鼠和3D滑鼠:新出現無線滑鼠和3D振動滑鼠都是比較新穎的滑鼠。無線滑鼠器是為了適應大屏幕顯示器而生產的。所謂「無線」,即沒有電線連接,而是採用二節七號電池無線搖控,滑鼠器有自動休眠功能,電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圍在1.8米以內。3D振動滑鼠是一種新型的滑鼠器,它不僅可以當作普通的滑鼠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具有全方位立體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後、左、右、上、下六個移動方向,而且可以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動方向。

(2) 外形和普通滑鼠不同。一般由一個扇形的底座和一個能夠活動的控制器構成。

(3) 具有振動功能,即觸覺回饋功能。玩某些游戲時,當你被敵人擊中時,你會感覺到你的滑鼠也振動了。

(4) 是真正的三鍵式滑鼠。無論DOS或Windows環境下,滑鼠的中間鍵和右鍵都大派用場。

四種滑鼠的區別:

光機滑鼠:是在純機械式滑鼠基礎上進行改良,通過引入光學技術來提高滑鼠的定位精度。與純機械式滑鼠一樣,光機滑鼠同樣擁有一個膠質的小滾球,並連接著X、Y轉軸,所不同的是光機滑鼠不再有圓形的解碼輪,代之的是兩個帶有柵縫的光柵碼盤,並且增加了發光二極體和感光晶元。當滑鼠在桌面上移動時,滾球會帶動X、Y轉軸的兩只光柵碼盤轉動,而X、Y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便會照射在光柵碼盤上,由於光柵碼盤存在柵縫,在恰當時機二極體發射出的光便可透過柵縫直接照射在兩顆感光晶元組成的檢測頭上。如果接收到光信號,感光晶元便會產生「1」信號,若無接收到光信號,則將之定為信號「0」。接下來,這些信號被送入專門的控制晶元內運算生成對應的坐標偏移量,確定游標在屏幕上的位置。

光學滑鼠:它的底部沒有滾輪,也不需要藉助反射板來實現定位,其核心部件是發光二極體、微型攝像頭、光學引擎和控制晶元。工作時發光二極體發射光線照亮滑鼠底部的表面,同時微型攝像頭以一定的時間間隔不斷進行圖像拍攝。滑鼠在移動過程中產生的不同圖像傳送給光學引擎進行數字化處理,最後再由光學引擎中的定位DSP晶元對所產生的圖像數字矩陣進行分析。由於相鄰的兩幅圖像總會存在相同的特徵,通過對比這些特徵點的位置變化信息,便可以判斷出滑鼠的移動方向與距離,這個分析結果最終被轉換為坐標偏移量實現游標的定位。

機械滑鼠:底部沒有相互垂直的片狀圓輪,而是改用一個可四向滾動的膠質小球。這個小球在滾動時會帶動一對轉軸轉動(分別為X轉軸、Y轉軸),在轉軸的末端都有一個圓形的解碼輪,解碼輪上附有金屬導電片與電刷直接接觸。當轉軸轉動時,這些金屬導電片與電刷就會依次接觸,出現「接通」或「斷開」兩種形態,前者對應二進制數「1」、後者對應二進制數「0」。接下來,這些二進制信號被送交滑鼠內部的專用晶元作解析處理並產生對應的坐標變化信號。只要滑鼠在平面上移動,小球就會帶動轉軸轉動,進而使解碼輪的通斷情況發生變化,產生一組組不同的坐標偏移量,反應到屏幕上,就是游標可隨著滑鼠的移動而移動。

光電滑鼠:與光機滑鼠發展的同一時代,出現一種完全沒有機械結構的數字化光電滑鼠。設計這種光電滑鼠的初衷是將滑鼠的精度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滿足專業應用的需求。這種光電滑鼠沒有傳統的滾球、轉軸等設計,其主要部件為兩個發光二極體、感光晶元、控制晶元和一個帶有網格的反射板(相當於專用途的滑鼠墊)。工作時光電滑鼠必須在反射板上移動,X發光二極體和Y發光二極體會分別發射出光線照射在反射板上,接著光線會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經過鏡頭組件傳遞後照射在感光晶元上。感光晶元將光信號轉變為對應的數字信號後將之送到定位晶元中專門處理,進而產生X-Y坐標偏移數據。
此種光電滑鼠在精度指標上的確有所進步,但它在後來的應用中暴露出大量的缺陷。首先,光電滑鼠必須依賴反射板,它的位置數據完全依據反射板中的網格信息來生成,倘若反射板有些弄臟或者磨損,光電滑鼠便無法判斷游標的位置所在。倘若反射板不慎被嚴重損壞或遺失,那麼整個滑鼠便就此報廢;其次,光電滑鼠使用非常不人性化,它的移動方向必須與反射板上的網格紋理相垂直,用戶不可能快速地將游標直接從屏幕的左上角移動到右下角;第三,光電滑鼠的造價頗為高昂,數百元的價格在今天來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在那個年代人們只願意為滑鼠付出20元左右資金,光電滑鼠的高價位顯得不近情理。由於存在大量的弊端,這種光電滑鼠並未得到流行,充其量也只是在少數專業作圖場合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隨著光機滑鼠的全面流行,這種光電滑鼠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

滑鼠發展里程碑:

. 1968年,滑鼠的原型誕生;

. 1981年,第一隻商業化滑鼠誕生,仍舊是機械滑鼠,出現滾球滑鼠;

. 1983年,羅技發明了第一隻光學機械式滑鼠,成為日後的行業標准;

. 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代光電滑鼠,它需要特殊的有柵格的滑鼠墊,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 1999年,微軟公司與安捷倫公司合作發布了IntelliEye光學引擎,以及第一隻光學滑鼠。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個滑鼠誕生於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設計滑鼠的初衷就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他製作的滑鼠是一隻小木頭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並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信號,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屏幕上的游標就可以移動。自此,滑鼠和PC就結下了那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不解之緣。

自從有了計算機,鍵盤就一直陪伴著它,也一直扮演著主要輸入設備的角色。用鍵盤打字確實不錯,但用來移動游標時,就顯示出其局限性了。於是,就職於美國航空航天局整天與計算機打交道的恩格爾伯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是否可以用「點控」的方法代替敲擊鍵盤呢?

經過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爾伯特的想法總算變為現實:一種名為「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的產品問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屏幕上游標的移動,二是代替回車鍵。不過,它的名字太長,實在不便稱呼。

一天,在恩格爾伯特工作的實驗室中,一個「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從電腦桌上掉下來,由於有連線與主機相連,它就懸在半空,從側面看恰似一隻拖著長尾巴的老鼠,此景觸發了恩格爾伯特的靈感,於是,「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這個名稱。當「Mouse」這種計算機輸入設備在我國使用後,人們將它譯為「滑鼠」,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這種設備的外觀和功用。

滑鼠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發明的,當時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可不是筆記本電腦哦),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滑鼠的雛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製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稱為「滑鼠之父」。
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裡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屏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
由於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滑鼠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於是就有了「滑鼠」的稱呼。

9. 滑鼠為什麼叫做滑鼠,什麼時候出現的,在哪裡哪個人發明的

我們現在人人手裡用的滑鼠都是由下面這個人發明的。他的英文名字是Doug Endelbart,他有一段說得十分精彩的話,下面是他的原文:

「...The world is getting more complex, and problems are getting more urgent. These must be dealt with collectively. However, human abilities to deal collectively with complex urgent problems are not increasing as fast as these problems.If you could do something to improve human capability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en you'd really contribute something basic.」

...Doug Engelbart

1963年,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發展研究中心,終於能夠追逐自己的夢想了。就在這一年,他用木頭和小鐵輪製成了最初的滑鼠。上世紀70年代,施樂公司不斷完善恩格爾巴特的發明。1983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莉薩」個人電腦首先配置滑鼠。

在專利證書上,滑鼠的正式名稱叫「顯示系統縱橫位置指示器」,但斯坦福研究所的某人把它稱作滑鼠,這種叫法就此流傳了下來。

滑鼠的發明先於個人電腦的問世,並且使個人電腦業發生了永久的變化。在使電腦變得更容易使用方面,或許沒有一種工具比得上滑鼠。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恩格爾巴特並沒有因為他的發明而成為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因為滑鼠的發明是用美國政府的資金在斯坦福研究所完成的,所以滑鼠的專利權屬於政府。

恩格爾巴特現年近80歲,住在加利福尼亞州阿瑟頓。目前他正致力於「自展」概念的研究。所謂「自展」,是指依靠自己的較小努力便迅速地獲得更大成就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無線滑鼠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