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711創造者

711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07-21 15:47:00

『壹』 中國所有朝代的創始人

1、夏:大禹

2、商:湯

3、西周:周武王姬發

4、東周:周平王姬宜臼

5、秦:秦始皇嬴政

6、【匈奴】:頭曼單於

7、西漢:漢高祖劉邦

8、【新】:王莽

9、東漢:漢光武帝劉秀

10、三國魏:魏文帝曹丕

11、三國吳:吳大帝孫權

12、三國蜀:蜀昭烈帝劉備

13、西晉:晉武帝司馬炎

14、東晉:晉元帝司馬睿

15、前漢:李雄

16、前燕:慕容皝

17、前趙:劉淵

18、後趙:石勒

19、前涼:張軌

20、前秦:苻健

21、後燕:慕容垂

22、後秦:姚萇

23、西秦:乞伏國仁

24、後涼:呂光

25、南涼:禿發烏孤

26、西涼:李皓

27、北涼:李嵩

28、南燕:慕容超

29、北燕:馮跋

30、【冉魏】:冉閔

31、【鮮卑代國】:拓跋琦盧

32、【仇池國】:楊定

33、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34、東魏:魏孝靜帝元善見

35、西魏:魏文帝元寶炬

36、北齊:齊文宣帝高洋

37、北周:周孝閔帝宇文覺

38、南朝宋:宋武帝劉裕

39、南朝齊:齊高帝蕭道成

40、南朝梁:梁武帝蕭衍

41、南朝陳:陳武帝陳霸先

42、【柔然】:受羅部真可汗

43、隋:隋文帝楊堅

44、唐:唐高祖李淵

45、武周:武則天

46、【吐蕃】:松贊干布

47、【突厥】:土門可汗

48、【東-突厥】:啟民可汗

49、【西突厥】:射匱可汗

50、【高昌國】:麴堅

51、【渤海國】:大祚榮

52、【回紇】:懷仁可汗

53、【南詔國】:皮邏閣

54、後梁:後梁太祖朱晃 (又名朱溫、朱全忠)

55、後唐:後唐庄宗李存勖

56、後晉:後晉高祖石敬瑭

57、後漢:後漢高祖劉知遠

58、後周:後周太祖郭威

59、吳:楊行密

60、前蜀:王建

61、後蜀:孟知祥

62、南唐:李昪

63、吳越:錢鏐

64、閩:王審知

65、楚:馬殷

66、南漢:劉隱

67、荊南:高季興

68、北漢:劉崇

69、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70、北宋:宋太祖趙匡胤

71、【西州回鶻】:龐特勤

72、西夏:西夏景宗李元昊

73、金: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74、南宋:宋高宗趙構

75、【大理國】:段思平

76、【西遼】:耶律大石

77、【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

78、元: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79、明:明太祖朱元璋

80、清: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711創造者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貳』 996 711是什麼意思

996和711分別指的是:

1、996:

996指的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或不到),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著中國互聯網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

2、711:

7-11指的是便利店,7-Eleven品牌原屬美國南方公司,2005年成為日本公司。Seven&I Holdings公司是Seven-Eleven Japan公司、Ito-Yokado公司、Denny』s Japan公司在2005年9月合並成立的新公司。

(2)711創造者擴展閱讀:

7-11的正式商標表記方式為「7-ELEVEn」,其中除了結尾的n為小寫外,其餘英文為大寫;此種設計的原因,在華人地區的民間說法是因為風水的因素。

不過官方說法則表示此設計在美國南方公司時期就已存在,而當初設計者只是因為美觀問題才創造出此商標。

然而由2009年2月4日日本電視娛樂節目《雜學王》中所采訪得到的推論是「可能當時的商標法中不允許一般名詞作為商標來注冊登錄」,許多民間說法是:小寫n是為了提醒顧客eleven是晚上的時間。

『叄』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及時間

伊斯蘭教的產生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1.穆罕默德
〔美〕邁克爾·H·哈特 著 蘇世軍 周宇 譯
公元 570~公元631

我把穆罕默德排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首,一些讀者可能會感到意外,或提出疑問,但是他確實是在宗教和非宗教領域內都取得了無比輝煌成就的唯一的歷史人物。

伊斯蘭真相及其對當今世界的影響
關鍵詞: 伊斯蘭真相 世界 影響

伊斯蘭真相及其對當今世界的影響
自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後,西方國家對伊斯蘭教發動強大的反宣傳,西方國家的穆斯林處境非常困難,隨時都會無緣無故地遭到指控和辱罵。為了抵制西方的反伊斯蘭宣傳,最近在約旦召開了題為「伊斯蘭真相及其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國際會議,世界數個國家的學者和思想家們出席了會議,就伊斯蘭面臨的挑戰、穆斯林的未來和團結等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

出席此次會議的有來自俄羅斯、美國、德國、英國和印度的非穆斯林代表,以及世界20多個國家的135名穆斯林學者。自911事件後,許多人們對伊斯蘭教產生了誤解,並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伊斯蘭教的真相是什麼?難道具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且曾創造輝煌文明的伊斯蘭教是產生暴力的根源嗎?我們用事實來回答這些問題,因為事實勝於雄辯。首先讓我們來研究在世界各地發生的暴力沖突,看一下產生暴力事件的根源究竟在哪裡?梵蒂岡阿拉伯-伊斯蘭研究中心主任庫扎拜勒達說:「在1999年,世界各地共有62個地區發生暴力沖突,但到了2005年,暴力沖突的地區增加到124個。」

這么多的地區發生暴力和流血沖突,難道可以說這些沖突都與伊斯蘭教有聯系嗎?只要我們對暴力沖突進行深入研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產生暴力沖突的根源是列強的霸權和單邊主義政策,這些暴力和流血沖突都是列強以各種借口在世界各地尋求非法利益而引起的。西方列強為了維護自己在全球的非法利益,有時在各民族之間挑起紛爭和戰爭,有時以民主和自由為借口向它國發動軍事侵略,屠殺無辜百姓。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發生在非洲的暴力沖突。眾所周知,非洲國家的暴力沖突與伊斯蘭教沒有任何聯系,完全是列強為了掠奪資源而挑起的。

伊斯蘭教是一個熱愛和平、倡導公正、主張人類和睦相處的宗教,伊斯蘭反對強權,反對侵略與壓迫。正因為伊斯蘭教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妨礙了西方列強的霸權陰謀,所以,西方國家牽強附會地把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暴力沖突與伊斯蘭教拉扯在一起,企圖破壞伊斯蘭教的國際形象,阻止伊斯蘭教在全球的傳播與發展。任何宗教,尤其是天啟宗教追求的都是和平與友愛。正如梵蒂岡一位官員說,如果沒有天啟宗教傳播道德和人性價值觀;如果不是天啟宗教阻止戰爭和流血,那麼世界將會變成弱肉強食的地獄,人類將會因物質利益而發生沖突、戰爭和廝殺。

伊斯蘭教自一開始就建立在理性和法制的基礎之上,所以,伊斯蘭教的一切規定都是符合邏輯和理性的。伊斯蘭教堅決反對暴力、愚昧和欺壓,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由於伊斯蘭教的一切法律源於創造宇宙的大能的安拉,所以,伊斯蘭法是最完美的法律,如果認真執行伊斯蘭法,人類社會將充滿友愛、和諧和公正。伊斯蘭教宣傳的對象是整個人類,伊斯蘭教的目的是鏟除不義,宣揚真理,主持正義,所以,伊斯蘭教最符合人的本性,也最適合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伊斯蘭教主張,既不欺壓人,也不接受欺壓。伊斯蘭教要求人們援助那些愛壓迫的人們擺脫欺壓與暴虐,以便讓所有的人都能夠享有自由和生存權。《古蘭經》第30章第30節經文說:「你應當趨向正教,(並謹守)真主所賦予人的本性。真主所創造的,是不容變更的;這才是正教,但人們不半不知道。」

伊斯蘭革命領袖大阿亞圖拉哈梅內伊對伊斯蘭教進行了論述,他說,伊斯蘭教是公正、自由和使人類獲得今後兩世成功的宗教,是符合理性和科學的先進宗教。伊斯蘭教是重視生活的宗教,伊斯蘭教認為,沒有尊嚴和自由的生活如同行屍走肉。伊斯蘭教堅決維護人類的尊嚴和權力,凡是聲稱伊斯蘭教反對人權和現代化的人,的確是在褻瀆伊斯蘭教。西方列強歪曲伊斯蘭教的目的是企圖破壞伊斯蘭的國際形象,從而控制整個伊斯蘭國家。

一位約旦學者在伊斯蘭真相及其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大會上說,某些恐怖主義分子打著伊斯蘭教的旗幟,從事恐怖活動,給伊斯蘭教抹黑,在國際上產生了極壞的影響。任何恐怖行徑都是與伊斯蘭教背道而馳的,伊斯蘭教與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動沒有任何聯系。他呼籲伊斯蘭各學派加強團結,攜手共進。他說,伊斯蘭教中雖然存在不同的學派,但所有學派在宗教原則問題上是一致的,其分歧大多體現在細枝末節,所以,伊斯蘭各學派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加強團結,增進了解與認識,阻止某些愚昧無知的人打著伊斯蘭教的旗幟從事恐怖主義活動。

伊朗伊斯蘭學派團結大會秘書阿亞圖拉塔斯赫里在會上發言指出,伊斯蘭教是一個尋求公正的宗教,安拉把伊斯蘭民族稱為中庸的民族。阿亞圖拉塔斯赫里嚴厲譴責以色列政權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與欺壓,他說,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運動是正義的,是合法的,而不是象西方國家所說的那樣是恐怖主義行動。巴勒斯坦人民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國家和生命財產而抵抗以色列政權的侵略的。真正的恐怖主義是以色列政權,而非巴勒斯坦穆斯林。阿亞圖拉塔斯赫里還認為,任何屠殺無辜的罪惡行徑都是與伊斯蘭教背道而馳,是伊斯蘭教和教法學家所摒棄的。

婦女一直是西方列強用來反對伊斯蘭的一個工具,西方列強指控伊斯蘭教破壞婦女的權力。而事實並非如此,伊斯蘭教特別重視婦女的社會地位。伊斯蘭是根據婦女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徵來制定相關法律的,其目的是開發婦女的潛能,維護她們的尊嚴和權力。就此,孟加拉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薩迪格指出,只要研究過伊斯蘭教的人都知道,伊斯蘭特別重視人權,伊斯蘭教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男女平等,而且有許多《古蘭經》經文和聖訓都強調要尊重婦女。

摩洛哥國王前顧問阿布篤·哈迪·本·塔利布說,伊斯蘭教對婦女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其它宗教對婦女給予的重視。所以,在歷史上穆斯林婦女對促進社會的發展和建設健康的家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約旦召開的伊斯蘭真相及其對當今世界的影響會議已經結束,會議發表了一項宣言,要求所有伊斯蘭學派加強團結,共同努力排除列強對伊斯蘭的指控和褻瀆。與此同時,伊斯蘭世界各國穆夫提如伊拉克什葉派領導人阿亞圖拉希斯塔尼、埃及穆夫提等共同做出一項教法判決,要求伊斯蘭各學派不要互相詆毀,不要互相指責對方為叛教。與此同時,呼籲世界穆斯林聲援巴勒斯坦人民,維護伊斯蘭教的第一朝向古都斯清真寺。

穆罕默德出身貧寒。他創立和傳播了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是一位極有魔力的政治領袖。在他死後十三個世紀後的今天,他的影響仍然強烈而巨大。

本書中的大多數人物都具有這樣的優越條件:他們生長在文明的中心,即文化發達、政治強大的國家裡。但是穆罕默德卻於570年出生在阿拉伯南部的麥加市,當時世界的一個落後地區,遠離貿易、藝術和文化的中心。他六歲就成了孤兒,是在惡劣的環境下長大的,伊斯蘭傳說告訴我們,他目不識丁,25歲時和一個富孀結了婚,經濟狀況才得以改善。然而在他年近四十的時候,還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他是一個非凡的人物。

阿拉伯人大多數是異教徒,他們信仰許多神。但是在麥加卻有少數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穆罕默德無疑就是在他們那裡了解到有一個主宰整個宇宙的獨一無二的萬能者——主神。到了四十歲,穆罕默德確信這個獨一無二、當真存在的主神(安拉)在同他講話,選中了他去傳播真實的信仰。

前三年,他只是向親朋密友宣講教義。隨後約在613年,他開始向公眾宣講教義。由於他逐漸贏得了皈依宗教者的心,麥加當局終於認識到他是一個危險而討厭的人物。622年穆罕默德由於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問題,就逃到了距麥加以北約二百英里的一個城市——麥地那。他在那兒被予以一個有很大政治權力的職位。

這一出逃,人稱為回教紀元,是這位先知一生的轉折點。在麥加他的追隨者不多,但在麥地那卻迅速增多,很快他就獲得了一個獨裁者實際上所具有的影響。之後幾年中,隨著穆罕默德追隨者的迅速增多,麥地那和麥加之間展開了一系列的戰爭。這場戰爭於630年結束,穆罕默德以征服者的身份凱旋迴到了麥加。穆罕默德於632年去逝,當時他已是整個南阿拉伯的強有力的統治者。

阿拉伯貝多因部落的人們享有強悍勇士的名譽。但是由於人口少,再加上內部四分五裂,互相殘殺,因此他們顯然不是位於北部農墾區請王國眾多軍隊的對手。但是這個寡少的阿拉伯部隊,在穆罕默德的統一指揮下,在只有一個真主的這個強烈的信念鼓舞下,開始了人類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系列進攻戰之一。阿拉伯東北瀕臨薩珊王朝的新波斯大帝國,西北面臨拜占庭,即位於君士坦丁堡中部的東羅馬帝國。從數量上來看,阿拉伯強弱勝負已判定,然而在戰場上,深受鼓舞的阿拉伯人迅速征服了美索不達尼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642年經過激烈的角逐,從拜占庭手中奪取了埃及,而波斯軍隊在637年和642年卡迪西亞戰役和尼哈文得戰役中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些重大勝利是在穆罕默德的親密朋友和直接接班人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指揮下取得的。雖然取得了這些重大的勝利,但並不標志著阿拉伯擴張的結束。711年阿拉伯各軍以卷席之勢從北非一直橫掃到大西洋海岸,隨後又進軍北路,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徹底征服了在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國。

乍看起來伊斯蘭教徒會征服整個信仰基督教的歐洲。但是在732年一支深入法國中部的伊斯蘭部隊最終在著名的圖爾戰役中被法蘭克人擊敗。貝多因部落在穆罕默德的話鼓舞之下,經過不到百年的艱苦奮戰,創建了一個北起印度邊界南至大西洋海岸的帝國——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大帝國。在部隊所克之處,人們都紛紛改變信仰,最終皈依伊斯蘭教。

但是並非這些勝利都具有永久性。波斯人雖然也皈依穆罕默德教,但是自那時起就從阿拉伯人的統治下獲得了獨立。在西班牙,連綿七百多年的戰爭終於使基督教徒征服了整個半島。但是兩個古代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尼亞和埃及,仍同整個北非海岸地區一樣屬於阿拉伯地區。新教在許多世紀中不斷四處傳播,遠遠超出了原來伊斯蘭教所征服的疆界。目前它在非洲和中亞有數以千萬計的信徒,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印度尼西亞甚至還要多些。在印度尼西亞,新教是一個統一的因素,但是在印度次大陸,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間的斗爭仍是統一的一個主要障礙。

那麼人們應該怎樣估價穆罕默德對人類歷史的整個影響呢?與所有的宗教一樣,伊斯蘭教對其信徒的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

正是由於這種原因,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創立者都在本書中佔有突出地位。既然基督教徒比伊斯蘭教徒大約多一倍,把穆罕默德排在耶穌之前乍看起來會使人出乎意料。做出這一決定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穆罕默德對伊斯蘭教比耶穌對基督教的創立與發展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雖然耶穌創造了基督教的主要倫理道德准則(就與猶太教不同而論),但是聖·保羅是基督教神學的主要創立者,使異教徒改信基督教的主要功勞者和《新約》的主要作者。

穆罕默德不僅創立了伊斯蘭教神學而且還創立了伊斯蘭教倫理道德准則。此外,他在使異教徒改信新教和創立伊斯蘭教方面都起了關鍵的作用,他還是伊斯蘭聖經《可蘭經》的作者,該部經書收集了他的洞察世界所得的一些結果,他自信這些結果是真主直接向他展示出來的。其中主要的語錄穆罕默德在世期間就在不同程度上如實地記錄下來,並在他死後不久由權威人士整理成冊。因此《可蘭經》近似地代表了穆罕默德的思想和主張,其中有許多都是他的原話。但卻沒有一部記載匯編得如此詳細的耶穌語錄。既然《可蘭經》對伊斯蘭教徒的重要性至少可以與《聖經》對基督教徒的重要性相媲美,穆罕默德通過《可蘭經》所產生的影響也就是巨大的。也許相對來說穆罕默德對伊斯蘭教的影響比耶穌和聖·保羅對基督教徒兩人合起來的影響還要大些。這樣僅從宗教的角度來看,穆罕默德對人類史的影響比耶穌也是不相上下的。

況且穆罕默德不僅僅是宗教領袖而且還是非宗教領袖。事實上就阿拉伯征服活動所帶來的巨大勢力而論,他可算是一位超越時間限制的最有影響的政治領袖。

人們也許會認為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無個別的政治領袖指引也同樣會發生。例如,即使西蒙·包利瓦不曾存活於世,南美洲殖民地也會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獲得獨立。但是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動就與此不同了。在穆罕默德以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形,因而就沒有理由認為沒有他征服也會取得成功。」在人類史上唯一可以與此征服活動相比擬的是13世紀蒙古主要靠成吉思汗的影響而進行的征服,其征服活動雖比阿拉伯人所進行的更為廣泛,但未能持久。今天蒙古族所佔據的唯一領土還是在成吉思汗之前他們所佔有的領土。

但是阿拉伯族的征服活動就大不相同了。從伊拉克到摩洛哥有一連串的阿拉伯國家,他們不僅為有共同信仰伊斯蘭教而團結在一起,而且為有相同的阿拉伯語言、歷史和文化而相連在一起。在伊斯蘭教中,《可蘭經》的向心作用及其用阿拉伯語寫成的事實,或許是使阿拉伯語沒有分裂成為互不相通的方言的原因,這在長達1300年的動亂期間是有可能發生的。這些阿拉伯國家之間當然存在差別和分歧,而且是很大的差別和分歧,但是某種程度上的分裂不能使我們一概不考慮至今尚存的重要的團結因素。例如,伊朗和印尼都是石油國,並且都信伊斯蘭教,卻都沒有參加1973——1974年冬季的石油禁運活動。可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也只有阿拉伯國家,才參加了那次禁運活動,這決不是偶然的。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17世紀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動時至今日在人類史上仍起著重要的作用。就是穆罕默德的這種無與倫比的宗教和非宗教方面的雙重影響,才使人們認為他是人類史上唯一最有影響的人物。

『肆』 武漢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我是武漢理工抄大學大三的一名學生,武漢理工大學是一所211高校,而且師資力量也是十分的雄厚,也從這里走出去了很多優秀的人,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三位傑出的校友。

1.首先第一位是斗魚聯合創始人兼CEO張文明,他是2006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到2016年,他創辦的斗魚就成為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之前有幸也聽過張學長回校的講座,覺得他是一個略帶靦腆的人,而且做事情很專注,對於我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他都很仔細的回答。

『伍』 伊斯蘭教的歷史作用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公元七世紀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的。七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伊斯蘭教在我國舊稱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流傳在我國回族、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等十個民族中。

伊斯蘭教信仰真主安拉,認為安拉是主宰上天的唯一的神,是先知,而穆罕默德則是安拉在人間的使者。伊期蘭教不供偶像,教徒們舉行宗教儀式的寺院叫清真寺。穆斯林(伊斯蘭教教徒)們在這里向麥加的方向祈禱。麥加在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麥加寺殿中鑲有一塊黑色隕石,因其為上天所降,所以被看作是最高神聖。清真寺門前,設有一座望月樓,專供從事宗教事務的阿訇登樓望月,以定封齋與開齋的時辰。禮拜堂里雖沒有偶像,但西面牆上有用阿拉伯文字成的《古蘭經》經文。在伊斯蘭教居住區,清真寺中還有一座「喚醒樓」,俗稱「邦克樓」。阿訇每到禮拜時間,便登樓呼喚,招呼眾教徒到清真寺作禮拜。穆斯林們在作禮拜前必須沐浴,做大凈或小凈。伊斯蘭教忌諱赤身露體,進入清真寺,必須穿長衣長褲,否則不許進入。基督教把星期日作為禮拜日,猶太教把星期六作為禮拜日,伊斯蘭教把星期五作為禮拜日。

當我們旅遊到伊斯蘭教流行的地區,我們應注意當地的禮節、習慣。伊斯蘭教中,專事宗教事務的人叫阿訇。「阿訇」的意思是教師,是對伊斯蘭教教師的尊稱。在清真寺中專事講經傳道,主持宗教儀式的阿訇叫「教長」,又稱「伊瑪目」。有些地方還把伊斯蘭教學者稱為「毛拉」,即先生的意思。

我國沒有伊斯蘭教聖地,幾處較有名的清真寺,都在較大城市中,如北京的東四大清真寺,廣州的懷聖寺,喀什的艾提戈爾清寺寺。

『陸』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是誰

公元7世紀時,在地中海東岸和南岸的廣大地區,伊斯蘭文明崛起,從而給這個地區統一的基督教體制帶來了新的對抗因素。

「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伊斯蘭教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創始的、信奉全能的真主安拉的「一神教」。穆罕默德生於麥加,以麥地那為傳教的中心,《古蘭經》(意為「誦讀的經文」)是伊斯蘭教的最高法典。齋戒、誦經、禮拜、朝聖等,都是他們的修煉形式。其寺院在中國稱為「清真寺」(「清」為清凈,「真」為唯一),是伊斯蘭建築藝術的結晶。

伊斯蘭教最初主要在貧困而缺乏文化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如貝都印人中間得到傳播,反映了阿拉伯民族要求進一步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和形成集權國家的迫切願望。穆罕默德在世之日,就致力於建立以伊斯蘭教為最高信仰的統一的阿拉伯帝國。他的形象被描繪為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持劍的英雄,意味著信仰與征服。在他死後的50年間,歷屆哈里發(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領袖,意為「繼承人」)不斷向外擴張,他們從拜占廷帝國奪取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把拜占廷式的基督教教堂改造成為清真寺,征服伊朗高原,擊敗波斯的薩珊朝(中國古籍稱「安息國」),在烏瑪雅德朝(公元661—750年)進一步擴張,向東深入中亞地區,占據阿富汗和印度北部,並一度威脅中國西部邊境,唐史稱之為「大食國」。向西進入非洲,沿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公元711年),從而踏上了歐洲的領土。

烏瑪雅德王朝建都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在那裡建造了宮殿和清真寺。後來,阿巴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遷都於今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在這里興建的宮殿和寺院,明顯地受到薩珊朝波斯藝術的影響。阿巴斯朝阿拉伯王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伊斯蘭建築和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

清真寺在建築方面,伊斯蘭世界突出的貢獻是清真寺。它通常由長長的柱廊、舉行凈身儀式的水池和寬廣的正廳組成。還有一個或幾個尖塔,阿訇站在塔頂按時呼喚教徒們舉行禮拜儀式。這樣的設計是按照宗教儀式的要求產生的。

清真寺,作為伊斯蘭特有的建築形式,其特徵有兩方面:第一是構造上的特徵,即從建築的角度講,它具有簡朴、輕便、合理的特點,它的有效空間很大,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馬蹄形的尖頭拱門是伊斯蘭建築特有的樣子,它合理地分散了上部結構的壓力,中央教堂的圓頂是向拜占廷建築學來的,但清真寺的圓頂多以木構架做骨骼,以減輕頂部的重量。第二是藝術上的特徵,即從藝術風格上講,它也有自己的特色,清真寺內沒有祭壇,沒有聖像,更沒有關於真主和先知的生平故事繪畫。他們這種反對偶像崇拜的傳統,曾經影響過拜占廷帝國的偶像破壞運動。由於這個原因,清真寺內的裝飾多是變形的圖案裝飾,絕大部分是幾何形和花草圖案。色調大部分是冷色調,明朗清凈,與炎熱的沙漠景觀形成強烈的對照。

早期的清真寺在小亞細亞一帶是以羅馬的巴雪利卡式教堂改建的,沒有什麼獨立的特點。到烏瑪雅德朝,在大馬士革、麥地那、依爾撒拉姆、阿勒頗及富斯塔特(即今日之開羅),建造了不少清真寺,其中最壯麗的,是公元691年在耶路撒冷所建的有「石頭圓頂」的奧瑪爾哈清真寺。它的八角形正廳,是以拜占廷建築為榜樣建造的。另一個傑出的作品是大馬士革的大清真寺,它建於公元705—711年,有一連三個主廳,拱門是半圓形的。

耶路撒冷的石頭清真寺以色列耶路撒冷大馬士革的大清真寺敘利亞大馬士革阿巴斯朝是清真寺建築的繁榮時代,從突尼西亞的魁拉旺清真寺、開羅的蘇哈桑清真寺(公元877—879年),到遙遠的土耳其邊境撒馬拉城現已成為廢墟的清真寺,均為阿巴斯朝所建。阿巴斯朝清真寺的特徵,是尖頂圓拱的出現和螺旋形尖塔的採用,它們都是進一步解決承重問題的需要。

拜占廷帝國消亡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征服了君士坦丁堡,1453年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伊斯蘭之城)。1609—1617年,遵照阿胡米特蘇丹的旨意,在已經改為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旁邊,修建了著名的「藍色清真寺」。

蘇丹哈桑清真寺埃及開羅16世紀時,薩瓦維德朝在波斯地區興建了許多重要的清真寺。其中以伊斯法罕有綠色烏釉尖頂穹窿的大清真寺最為出色,被伊斯蘭世界贊譽為「清真寺之王」。

在西班牙地區,最早的清真寺建於公元785年,它的高大正面布滿西班牙風格的抽象裝飾圖案。正廳擁有10排列柱,開創了使用雙重拱券式立柱的先例,在面向聖地麥加的壁龕上,雕刻著精緻的抽象圖案,可以看出明顯地受到拜占廷鑲嵌藝術的影響。同樣的結構也應用於托勒多的有9個圓頂的清真寺,這個清真寺後來又改成了基督教堂。

西班牙南部地區12世紀時是阿拉伯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轄地,在科爾多瓦、塞維利亞和格拉納塔等地,興建了許多水平很高的清真寺,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拱柱西班牙科爾多瓦如1171年建成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通體布滿弧形線條組成的連續圖案,是伊斯蘭藝術與西班牙摩爾人的藝術互相滲透的範例。在格拉納塔,作為伊斯蘭對抗基督教征服的最後一塊領地,留下了納爾茲朝(公元1232—1492年)的無數藝術品,最著名的是14世紀的阿爾亨布拉宮殿,它具有堪稱尖端的伊斯蘭裝飾圖案,在南國的陽光下放出耀眼的光輝。這是一座富有傳奇色彩的阿拉伯宮殿,被人們以克里特迷宮相稱,分為「米諾牛之宮」與「獅子之宮」兩個有柱廊環繞的宮殿。中間是「獅子噴泉」,三者處於一條軸線上。這兩個宮室和塔樓,外觀均纖細輕盈,內部裝飾華麗而又明朗。此外還有「兩姐妹之室」中的蜂房式天花板、「諸王之廳」中鍾乳形飾板,都具有特殊的美,是阿拉伯藝術最高水平的代表。

阿爾亨布拉宮西班牙格拉納達阿爾亨布拉宮的迴廊西班牙格拉納達西班牙的伊斯蘭統治以1492年格拉納塔為基督教徒所收復而告結束,但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和裝飾風格,在西班牙仍影響很深。

裝飾藝術伊斯蘭教義不允許表現人物和動物,所以雕刻和繪畫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結果,伊斯蘭藝術家們在工藝美術領域中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各種美妙的裝飾圖案。線條的疏密曲直、色彩的微妙變化,組成和諧優美的節奏,這是伊斯蘭藝術家對世界藝術寶庫的偉大貢獻。

大馬士革大清真寺嵌瓷壁畫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工藝匠師們在圖案創造中表現出他們無限的創造才能。從單獨的幾何紋樣到復雜龐大的建築裝飾,有連續、間隔、穿插,自由發揮,揮灑自如。圖案組織是那樣嚴密,而運用起來又如此輕松。加上那回曲的阿拉伯文字穿插,直線和曲線的幾何紋樣、纏綿不斷的蔓草花葉……,流暢、舒展,進止自如,充分說明阿拉伯藝術家使用線條的才能。

伊斯蘭美術的裝飾風格,在聖、俗諸方面均得到巧妙的應用。建築上的彩釉磚面裝飾、嵌瓷壁畫、大理石或木雕細工、織毯、刺綉、首飾、服裝……各方面都呈現這種風格。特別是那種垂幛式的裝飾紋樣,其構圖如同倒掛的鍾乳石一般,在歐洲的華麗宮廷里也得到了應用。

金銀細工和陶瓷方面,匠師們創造了各種秀美造型的銅或銀制的壺、罐、酒杯、盤子等等。陶瓷造型豐富,色釉質量高超,尤其是青花釉的發展,在以瓷器發源地著稱的中國亦不遜色。織毯方面,阿拉伯工匠的產品,以「波斯地毯」的名聲,遠銷世界各地。

細密畫公元1258年,阿巴斯朝滅亡後,不準描繪人物動物的禁令有所放鬆。這時,出現了附屬於伊斯蘭傳奇文學作品的細密畫插圖藝術。畫面色彩豐富,形象和構圖體現出寫實與想像的巧妙結合。透視法則也是按照東方的習慣自由細密畫抄本插圖倫敦國會圖書館處理的。巴格達是出產細密畫的中心。14世紀時,在波斯地區的大不里士,也出現了水平很高的作品,13世紀時成吉思汗率蒙古人西下,帶來中國文明,阿拉伯細密畫家們興致勃勃地從中國繪畫中學到了東方手法。例如風景中的山川和樹木畫法,往往都歸納為幾種簡練的筆法。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公元1290—1922年),是伊斯蘭世界最後的光榮篇章。13世紀奧斯曼從土耳其南下的時候,埃及的阿拉伯馬姆魯克王朝尚在強盛中,他們在開羅建造了豪華的巴桑蘇丹的清真寺。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拜占廷,再度統一阿拉伯世界,16世紀時,在伊斯坦布爾修建了阿胡米特一世的藍色清真寺,在印度的莫卧兒帝國領袖們,則修建了著名的泰姬陵廟(1632—年)。這是伊斯蘭藝術最後的光輝。

蘇丹哈桑清真寺埃及開羅

『柒』 中國科學發展網的創始人是誰

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

羲和,中國遠古時代天文歷法學家。

甘德,戰國時代天文學家。

石申,戰國時期魏國天文學家。

賈逵(30~101),東漢時天文學家、經濟學家。

張衡(78~139),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

劉洪,東漢末天文學家。

何承天(370~447),南北朝時代天文學家。

祖沖之(429~500),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劉焯(544~610),隋朝天文學家。

李淳風(602~670),唐代初期天文學家、數學家。

一行(本名張燧,683~727),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和佛學家。

曹士為(生卒年不詳),歷法家,活動於唐德宗建中年間。

梁令瓚(),唐代天文儀器製造家。

蘇頌(1020~1101),宋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楊忠輔(生卒年不祥),宋代天文學家。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學家。

王恂(1235~1281),元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邢雲路(),明代天文學家。

徐光啟(1562~1633),明末傑出科學家、天文學家。

薛鳳祚(1600~1680),明末清初數學家、天文學家。

王錫闡(1628~1682),明清之際民間天文學家。

梅文鼎(1633~1721),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李善蘭(1811~1882),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中國近現代著名天文學家

高魯(1877~1947),現代天文學家,中國天文學會創始人,參與紫金山天文台選址;

余青松(1892~1978),現代天文學家、紫金山天文台創建人;

張雲(1897~1958),現代天文學家;

李珩(1898~1989),現代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首任台長,名譽台長。

陳遵媯(1901~?),現代天文學家;

張鈺哲(1902~1986),現代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首任台長。

程茂蘭(1905~1978),現代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長。

戴文賽(1911~1979),現代天文學家;著名天文教育學家,南京大學首任系主任。

黃授書(1915~1977),美籍華人,天體物理學家;

林家翹(1916~ ),美籍華人,現代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星系密度波理論創始人之一。

王綬館(1923~ ),現代天文學家,中國射電天文學開創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第二任台長。

葉叔華(1927~ ),現代天文學家,中國天文地球動力學開創者之一,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第二任台長。

從中國天文與歷法史籍來看,從黃帝作甲子,堯命羲和,舜齊七政,周公測景等故事中,咸認我國天文及歷法起源甚早。而外國天文學者,也推崇我國天文的歷史悠久,諸如荷蘭人Schlegel即利用中國星象命名的意義,來推測中國天文之起源,遠在五、六千年之前。法國天文家拉伯拉斯(Laplace)亦曾說紀元前1100年,中國周公在洛陽所測日影,用以推算當時黃赤交角,與他自己用天體力學精密公式所推算的得數,所差不過2'弧度有餘。因此對中國天文學發達之早而且正確,深感驚人。

張衡

張衡,別號平子,南陽西鄂人,(就是現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縣城之北,有一鄂城寺,就是漢朝西鄂的故址。他出生於漢章帝建初三年,也就是民前1834年。

他的學術思想是多方面的,從他的著作中來看,有哲學、有政治、有歷史、有地理、有數學、有訓詁,還有文學等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兩篇天文著作,一是「渾儀」,一是「靈憲」。而成為我國古代千餘年中「宇宙觀」的正宗學派。

張衡的家世,出於春秋時代晉國大夫的張老,他的曾祖父及祖父都很富有,到了他的父親卻很貧窮。張衡自幼聰穎好學,多才多藝,且善繪畫,尤其喜歡天文陰陽歷算,後來也引起皇帝對他才華的注意。派他當一名「郎中」。他的創作天才,逐漸開展。製造「三輪自動車」、「自飛木雕」、「指南車」、「土圭」等器具。他對於天文歷數的嗜好,也有心得,進而研究天文、歷法、數學等之自然科學。他的成績為當代的人所欽佩。四年後升為「太史令」。掌管「天時」、「星歷」。凡歲之將終之時,啟奏新歷。國家祭祀喪娶之事,掌拜良日及時節禁忌。這就是後代「欽天監」的職務。直到清朝採用外國官員擔任欽天監時,如南懷仁之輩也不例外。他雖然不懂中國星相這一套,可也不能推辭不幹,至於紀錄瑞應災異,在普通的見解,也許認為無聊。但國史上卻是一份異常寶貴的資料。 我國古代保有最古的日食紀錄。以及最豐富的流星隕石紀錄,這些都是科學史上重要的資料。

六年後出任「公車司馬令」,這個職位作用現代語解釋,應該是管理「人事」或「公共關系」的官員。他對這職位甚感頭痛,他的朋友還譏笑他不長進。他扼要答復數句是「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可見他是個多麼寧靜淡泊的人。

後來又恢復太史令工作,居八年之久,在這期間創造「候風地動儀」,就是近代的地震儀,為中國史上,最科學化的儀器。這時順帝終於把他調為「侍中」,這是皇帝的機要秘書,從此就被宦官嫉忌,終於在五十九歲離開了機要重地,出任「河間相」,張衡到任後,嚴整法度,收擒奸黨,上下肅然。做了三年之後,大家都佩服他的政績。張衡辭去支河間相後,改官為「尚書」,但不久就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二歲。

落下閎

落下閎,中國西漢民間天文學家。生卒年不詳,活動在公元前100年前後。字長公,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漢武帝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4年)為了改革歷法,徵聘天文學家,經同鄉譙隆推薦,落下閎由故鄉到京城長安。他和鄧平、唐都等合作創制的歷法,優於同時提出的其他17種歷法。

漢武帝採用新歷,於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頒行,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新歷因而被稱為《太初歷》。漢武帝請落下閎擔任侍中(顧問),他辭而未受。

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他測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經差),一直用到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測過。落下閎第一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個月為「朔望之會」,即認為11年應發生23次日食。 他知道《太初歷》存在缺點:所用回歸年數值(356.2502日)太大,有預見地指出「後八百年,此歷差一日,當有聖人定之。」(事實上,每125年即差一日,到公元85年就實行改歷。)

虞喜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東晉天文學家,宣夜說的繼承和發展者。

虞喜於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出生於剛剛亡國的孫吳官宦世家。父親虞察,是孫吳的征虜將軍。族曾祖虞翻,是吳國的名士,訓注《易》、《老子》、《論語》、《國語》。族祖虞聳,在吳國曾任越騎校尉、河間太守,入晉以後,為河間相,著有《穹大論》。胞弟虞預,在東晉成帝(公元326--342年在位)、康帝(公元343--344年在位)、穆帝(公元345--361年在位)時曾任著作郎、散騎常待等官,進爵平康縣侯,好經史,著有《晉書》、《會稽典錄》等。

虞喜博學好古,少年老成,年輕時就有很高的聲望,受到人們的贊揚。西晉帝(公元307—313年在位)詔他出任官職,他堅辭。東晉元帝(公元317--323年在位)時,諸葛恢任會稽太守,強迫虞喜充任他手下的功曹,對他刺激很大,下決心以後終生不仕。東晉明帝(公元323--326年在位)和成帝都多次詔他做官,都被一一拒絕。成帝時,內使何充曾稱贊虞喜「博聞強識,鑽堅研微,有弗及之勤」,成帝則下詔嘉獎他「守道清貞,不營世務,耽學高尚,操擬古人」。可見虞喜安貧樂道,一生惟做學問而已。

虞喜不願做官,便在家中做學問,他「釋《毛詩略》,注《孝經》,為《志林》三十篇」,主要還是偏重於對經典著作的闡釋和訓注,但他從古代史志書中,發現漢代最初沿用古歷,以冬至起於牽牛初度,太初歷制定時根據實測,以牽牛西斗宿中央附近的建星為冬至點,劉款對冬至點西遇的現象甚為疑,最後猶豫其辭,認為「冬至進退牛前四度五分」,賈逵才明白他說冬至在斗。不過,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們對於冬至點移動的記錄都存而不論,沒有把「周天」(恆星年)和「周歲」(回歸年)區分開來。

事實上,由於月球、太陽和行星的引力影響,使赤道部分比較突出的橢形地球的自轉軸繞黃作緩慢的移動,相應的春分點治黃道以每年50.24分速度西退,差不多71年西移1度,大約26000年移動一周。

虞喜當時雖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上述道理,但是他從古代冬至點位置的實測數據發生西退現象的分析中,得出了太陽一周天並非冬至一周歲的結論,即天自為天,歲自為歲。冬至一周歲要比太陽一周天差一小段,虞喜將之命名為「歲差」,這就發現了回歸年同恆星年的區別。

更進一步,虞喜根據《堯典》記載「冬至日短星昴」,而當時實測冬至點在「東壁中」,即壁宿九度。從昴宿經胃宿十四度、婁宿十二度、奎宿十六度,至壁宿九度,合計退行五十多度,虞喜估計唐堯時代相距「二千七百餘年」,由此可求得歲差值為約「五十年退一度」。

歲差的發現,是中國天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虞喜發現歲差,雖然比古希臘的依巴谷晚,但卻比依巴谷每百年差一度的數值精確。而且自南北朝祖沖之將歲差引進《大明歷》後,隋劉悼《皇歷》、宋楊忠輔《統天歷》和元郭守敬《授時歷》的歲差值日趨精確。而當時的歐洲,制歷家們還在墨守成規地沿用百年差一度的差數據。兩相比較,相形見絀。

虞喜對宇宙理論也頗有研究。他對漢代以來的蓋天說、張衡的渾天說、郗萌的宣夜說三家進行分析比較,認為蓋天說「天象蓋笠,地法復盤」(大意:天像個斗笠,地像反蓋的盤子)太粗疏;渾天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大意:整個宇宙就像個雞蛋,大地就像是蛋中的黃。天大地小,天的表面和內部都有水,天和地的關系就像蛋殼和蛋黃一樣。天和地都是由氣組成的,且都是飄浮在水上。)雖比蓋天說先進,但仍非至善;於是在成帝咸康中(約公元340年)乃著《安天論》。

虞喜說:「天高窮於無窮,地深測於不測。天確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靜之體。當相覆冒,方則俱方,圓則俱圓;無方圓不同之義也。其光耀布列,各自運行,猶江海之有潮汐,萬品之有行藏也。」(大意: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卻也相對安定;天和地無方圓木同之理;所有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周期,以自己的軌道運行,並不是附著在一個固定的球殼上。) 《晉書·天文志》稱:「虞喜因『宣夜』之說作《安天論》。」的確,虞喜的《安天論》既否定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又批判了天球具有固體殼層的渾天說。他信仰主張宇宙無限的宣夜說,並予以繼承和發展,這在天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英國著名的研究中國科學史的李約瑟博士,這就樣評價過「宣夜說」:「這是宇宙觀的開明進步,同希臘的任何說法相比,都毫不遜色。」

張遂(法號一行)

和尚天文家張遂,生於唐代高宗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是唐初張公謹的曾孫,原藉甘肅省敦煌,後遷河南省南樂縣,這里就是張遂的誕生地。生後不久,遭遇武後政變,唐朝幾乎滅亡。他的父親,也做過幾任縣令,很早就去世。留下遺孤,過著貧苦的生活。他自幼至長,好學不倦,最喜歡研究歷象及陰陽五行之說,再進而研究有關天文、歷法的學問。

有一天他去元都觀借書,認識元都觀中的一位道士,名叫伊崇。伊祟一見張遂,就和他交上朋友,兩人過從甚密。伊崇借給他「太玄經」,是一本很難了解的書,張遂卻很快讀完,並且把所繪的圖,所寫的書,通通交給伊崇看,伊祟看後,驚為天才。於是到處對人傳說。他的名聲傳遍了長安城。不幸被武後的侄子武三思知道,就多方設法拉攏,張遂無計可施,而有遁世出家的打算,入嵩山崇陽寺(河南省登封縣)削發為僧,改名敬賢,法號一行法師,從此張遂的名字,漸漸埋沒。後世人只知一行,不知張遂。

張遂出家之後,除了研究佛學外,又研究天文、歷算。並且遊行各地,實現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想。到了天台山國清寺(即今浙江省天台縣)修行多年,直到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才回到嵩山崇陽寺,就在那一年,朝廷派員到嵩山徵召張遂出山為國服務,他託病謝辭,後來又作第二次出遊,到了荊州當陽縣玉泉山(今湖北省當陽縣)就在那裡研究佛學及其它學識不再回嵩山了。

唐玄宗時,政治復上軌道,社會繁榮,史稱「開元之治」。就在這個時期,皇帝下詔求賢,派禮部郎中張洽(張洽是張遂的族叔)力邀張遂回京,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回到長安,皇帝立即召見,安排在光太殿居住。不久讓他在華嚴寺和印度來華的僧侶,翻譯多部佛經,傳導密宗的教義。皇帝時常召見。垂詢安國撫民之道,深得玄宗信任,張遂由和尚而變為皇帝御前最高顧問。

自唐玄宗開元九(公元721年)開始,接受天文科學工作任務,建議改革歷法,創造天文儀器為開端,我國古代農耕與歷象、節氣關系密切,因此歷代帝王無不重視天文。唐開元初年,還沿用「麟德歷」逐年發生誤差。預測日月食多不準確。張遂奉旨改革歷法工作,從實測天文著手。可是那時太史監所存天文儀器,都已破舊,不堪使用,只好重新計畫製造。就在皇宮麗正殿當作工場,製造黃道游儀的最初模型,然後奏請皇帝用銅鐵鑄造。於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製造成功。第二年製造水運渾儀的結構,再用銅鑄造成功。該儀結構復雜,而且奇巧,可以反映日、月、五星運行規律的渾天儀。又是一個自動定時器,利用水力推動,每時辰自動擊鼓,每一刻自動撞鍾。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早的第一台天文時鍾。

張遂發動大規模觀測隊,先於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召集測量人員於麗正殿書院開會,分配工作,校正尺度,取黃河之南北平原為中心,曾在陽城建立一座八尺日規,並立一個石表(即石柱)上刻周公測景台,成為我國科學史上一個光榮古跡。測量二分、二至正午時日影的長度,而定回歸年的長度,張遂自己坐鎮京師,各地測量按時報告結果,向京城奏報,由於觀測隊所發生的作用,主要有下列成果

(一)提供編著新歷法最可靠資料。

(二)證明日影差數,和地面距離的關系。

(三)測定子午線每度弧長。

張遂製造天文儀器,進行大規模觀測之後,開元十二年開始編寫新歷法,盡量參考從前歷法優點,從上古六歷,漢代太初歷,甚至唐朝麟德歷,又經四年長時間過濾,才告成功,名為「大衍歷」。他於脫稿的同年九月,就病倒華嚴寺,十月初稍愈,力疾隨侍玄宗皇帝往新豐鎮,這時他的精神已頹喪,不欲說話,就在那天晚上,溘然歸西,享年四十五歲。

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裡,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歷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歷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歷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歷,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 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歷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歷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布新歷。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到推行。

盡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元朝邢台人。他的父親敦榮,精通五經,尤善算術以及水利之學。守敬承受父親家業,並且師事劉秉忠學有專長,元世祖對他非常器重。他曾經修復西夏、濱河、五洲這幾條河流。然後復命其修治歷法,如是參考諸歷,晝夜測驗,推算極為精確,修成歷法後,授予太史官。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太史郭守敬奉命製造天文儀器有十三件。有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星晷,定時儀等十三器。到了明朝定都燕京(北京),將這一批儀器遷往江南,陳列於雞鳴山觀象台。清康熙七年欽天監請修渾儀,找到元郭守敬所制儀器於江南,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之間,尚見觀象台下所遺儀器甚多,刻有王恂、郭守敬監造人姓名。康熙五十四年,西人紀利安奏制地平經緯儀,將台下所遺元明代舊儀器,盡作廢銅充用,古代法物一掃而空,誠為我國天文學界一大不幸。

郭太史生於公元1231年,即元太宗三年。卒於公元1316年,即元仁宗延佑三年。

王恂

王恂〔公元1235-1281〕字敬甫,中山唐縣〔今河北省唐縣〕人,元代數學家、天文學家,幼年在家隨父學習數學、天文,後與郭守敬一道從劉秉忠學習數學和天文歷法。至公元1276年奉命改歷,和郭守敬一道組織太史局,王恂任太史令,負責天文觀測和推算方面的工作,在《授時歷》的編制工作中,其貢獻與郭守敬齊名。

徐光啟

徐光啟,別號文定,生於明朝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就是公元1562年。這時倭寇年年作亂,國勢日衰。到了徐氏入主翰林,授禮部尚書,入閣參政時,滿州獨立稱帝,流寇大亂。這時已進入明末的時期。

文定公從政後,對於農政、國防、水利、財政、建設都極為關心。認為農政乃民生大事,著有一部「農政全書」流傳至今,他肯接受西洋文化,其中以改革歷法最為重要。

當十六世紀與十七世紀之間,西方宗教家來華傳播教義,輸入了西方優秀的自然科學及應用科學。最主要的是歷算之學。而中西方最先接觸的人,就是徐光啟和利瑪竇。利瑪竇是一位艱苦卓越的傳教士,他深知中國人對歷法的重視,就獻其所學,博取華人的信仰。公元1600年左右,利瑪竇寫信給羅馬教會,再三請求,派遣幾位天文專家來華。利氏自認對歷學所知甚少,若有專家來此,必能大開中國門戶。

徐光啟是典型的中國讀書人,而且見識通達,篤信宗教,與利瑪竇交誼甚深。認為幾何「幾何之學」,西洋確有遠勝於中國者,所以急於與利瑪竇合作譯書,以其精心傑作之「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六本為重。徐、利二氏深知一切自然科學,非幾何立其基礎不可。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五月朔,日食,欽天監推算又見失准,而光啟推算應驗。於是九月十三日由皇帝明令徐光啟修歷。徐氏立即設局於宣武門外,專事翻譯歷書,保舉龍華民,鄧玉函參預修歷。湯若望、羅雅谷授制儀器及演算諸事。徐氏授命修歷之後,對於翻譯十分積極,其時由洋人主譯,而由華人筆述,既定計劃後,立刻分期完成。自祟禎四年(公元1631年)正月起至祟禎七年(公元1634年)十一月止,分五次進呈皇帝,總共137巷。其中最後兩次進呈時,徐光啟巳不幸病故,由其指定繼承人李天經遞補。書名「祟禎歷書」,題名徐光啟督修。本書內容:分太陽、太陰、恆星、五緯、交食諸事、各有歷理,有歷數、有推法、有算表、有星圖,並兼有幾何測量應用之法,可算是天體力學興起之前最完備的一部歷學巨著。不久明室傾覆,改歷之事,沒有正式實行。至清朝統一後,採用新法,定名「時憲」,其實就是徐氏所修之歷法。時憲歷法雖以「歷象考成」為底本,其實亦不過「新法歷書」之改頭換面而已。

李之藻

李之藻,別號振之,字我存,又號存園寄叟。明嘉靖四十四年(西歷1565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仁和。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時年三十考取舉人,三十四歲中進士。萬曆三十八(1610年)十一月朔日食,欽天監推算有誤。禮部因奏:翰林院檢討徐光啟及南京工部員外郎李之藻.,精通歷理,可與西洋人迪莪、三拔等人同譯西洋歷法。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之藻改御南京太僕少鄉,是年先生上書推薦龐迪莪、龍華民、熊三拔、陽瑪諾等翻譯歷算書籍,以供修歷參考。之藻譯有「新法算書」、「幾何」、「天學初函」、「同文算指通編」、「渾天蓋天通憲圖說」等書,又譯「名理探」一書,為各學之最新譯本。祟禎三年(1630年)九月二十七日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捌』 日本7-11的發展簡史,創始人的簡歷,呵呵謝謝啦

「7—11」便利店始創於美國南方公司,於1927年成立。當時商店營業時間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故此而得名。如今,「7—11」便利店全部改為24小時全天營業,但依然沿用原名。該公司經過70年的苦心經營,至今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體系,遍及美國、日本、台灣、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瑞典、菲律賓、新加坡、中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數已達到1.5萬家左右。

日本「7—11」便利店自1974年5月11日第一家開業, 1976年5月30日第100家開業,1980年11月30日第1001家開業,1984年第200l家開業,現已發展到5000多家,其中 80%是特許加盟店。1991年日本「7—ll」母公司伊藤洋華堂收購了美國南方公司,全球1.5萬家「7—11」便利店實際上都屬於日本「7—11」總店旗下,真正實現了「撒豆成兵」的神話故事。

一、經營概況

日本「7—11」便利店營業面積基本上都在l00平方米左右,經營品種約3000個,都是比較暢銷商品。其中,食品占 75%,雜志、日用品佔25%。總部平均每月向加盟店推薦80 個新品種,使商店經營的品種經常更換,以適應市場變化,也給顧客以新鮮感。便利店除了經營人們日常必需品外,還協助所在地區收納電費、煤氣費、生命保險費、廣播接收費、水費、日本快速通信費、日本國際通信費以及國際標准通信費等,是一個真正為居民著想的便民利民商店。

便利店內一切設備都屬總部所有,店主不必負擔這方面的投資,但必須從加盟費中抽出租賃費交給總部。總部對加盟店的內外裝橫、店面設計、標識牌等擁有決定權。店內商品陳列布局都由總部統一規定、設計。商店的建設、陳列及管理須遵循四項原則:一是必需品齊全;二是實行鮮度管理;三是店內保持清潔、明快;四是親切周到的服務。這四項原則正是「7—11」便利店成功的秘訣。

「7—11」便利店的加盟合約期限為15年,期滿時,經雙方協議,可延長期限和更新合約。在合約期間,加盟店必須遵守:店鋪內不得從事便利店以外的營業活動;本身所擁有的未加盟店鋪不得使用「7—ll」系統,或從事類似的行為;不得參加其他同業公司,或從事有損「7—11」的活動;為維持「7—11」的良好形象,必須維持不缺貨、清潔、整齊的狀態,避免商品缺貨。如果加盟店有違反規定,總部可自行解除合約。

日本「7—11」便利店經營在同行業中出類拔萃,在銷售額、毛利率、總資本周轉率、自有資金比例、單位面積銷售額、人均銷售額等諸多經營指標中, 「7—11」都居於日本便利店之首;而銷售管理費用率、設備費用率、庫存、工資占費用比例等指標卻低於便利店平均水平,這也使得「7—11」 便利店有更多的優勢參與同行業的競爭,並從中脫穎而出。

『玖』 伊斯蘭教創始人

伊斯蘭教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公元7世紀中葉自西亞、中東傳入中國。

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經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傳播發展,現已成為中國五大宗教信仰之一,有信徒約3000萬人。伊斯蘭教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

宋、元稱「大食教」,明代稱「天方教」或「回回教」,明末至清稱「清真教」,民國時期稱「回教」。1956年起統稱伊斯蘭教。有回、維吾爾、哈薩克、東鄉、柯爾克孜、撒拉、塔吉克、烏孜別克、保安、塔塔爾等10個民族大部分信仰。

經長期傳播、發展和演變,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伊斯蘭信仰體系。唐、宋、元三代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的主要時期。

據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大陸穆斯林人口約3000萬人。遍布全國各省(區)的大多數城鄉,主要聚居於新疆、寧夏,甘肅、青海、陝西、河南、河北、雲南、山東、山西、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區。

台灣、港澳地區亦有穆斯林分布,以大分散小集中為特徵。穆斯林聚居區均建有規模不等的清真寺,形成以清真寺為中心的穆斯林社區。



(9)711創造者擴展閱讀:

教義:

一、主要信條

伊斯蘭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為伊斯蘭教教義中的六個基本信條。這六個信條是:

第一,信安拉。相信安拉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恩養者和唯一的主宰,是全能全知、大仁大慈、無形象、無所在又無所不在、不生育也不被生、無始無終、永生自存、獨一無二的。

第二,信天,相信天使是安拉用光創造的一種妙體,人眼無法看見。天使只受安拉的驅使,只接受安拉的命令。它們各司其職,但並無神性,只可承信它們的存在,不能膜拜。天使數目很多,最著名的為四大天使,其中尤以吉卜利勒地位最高。

第三,信經。相信《古蘭經》是安拉的語言,是通過穆罕默德降示的最後一部經典。

第四,信知。相信自人祖阿丹以來,安拉曾派遣過許多傳布阿拉之道的使者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個先知,也是最偉大的先知。

第五,信定。相信人的命運由真主所定製。但是人們不可獲知自己的命運與未來。發生過的即是命運,未發生的即是未知。

第六,信後。相信人都要經歷生和後世,終有一天,世界一切生命都會停止,進行總清算,即世界末日的來臨。屆時所有的人都將復活,接受阿拉的裁判,行善者進天堂,作惡者下火獄。

二、特殊信條

除了這五條主要信條外,各個教派又有自己的特殊信條,最主要的是五功。

五功是穆斯林的五項宗教功課,是每個教徒都應遵守的最基本的宗教義務,亦稱五大天命。

五功具體為以下五者:

一為念功,就是要念誦清真言,這是穆斯林對自己信仰的表白。阿拉伯語稱為舍哈德(意為作證),其內容是用阿拉伯語念誦:「我作證:除阿拉外,再沒有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只要接受這一證言,並當眾背誦,就可以成為正式的穆斯林。

二為禮功,即作禮拜。一般認為這是接近真主的門路和階梯。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時禮,每周一次的聚禮,宗教節日的會禮。每日五次的時禮,第一次稱晨禮,在拂曉舉行;第二次稱晌禮,在中午1時至3時舉行;第三次稱晡禮,在下午4時至日落前舉行;

第四次稱昏禮,在日落後或太陽的白光消逝前舉行;第五次稱宵禮,在入夜至拂曉前進行。聚禮又稱主麻日禮拜,是集體的公共祈禱,一般在星期五舉行。會禮則在每年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舉行。禮拜的前提條件是身體清潔,禮拜前必須按規定作大凈或小凈。

三為齋功,即齋戒。伊斯蘭教歷的九月為齋月,在齋月期間,教徒要齋戒一月,每天從日出前到日落要止飲禁食,以清心寡慾,專事真主。

四為課功,又稱天譚制度。穆斯林個人財產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應交納一種名為天課的宗教稅。教義認為,窮人是真主的眷屬,把資財施捨給窮人,就等於納入真主之庫,故名為天課。

五為朝功,就是到麥加朝覲天房—克爾白聖殿。伊斯蘭教規定,每個穆斯林,只要身體健康、經濟條件許可、旅途平安,一生中至少要到麥加朝覲一次。凡去朝覲過的,即被尊稱為哈知。

閱讀全文

與711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