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的介紹
卡片式智力激勵法也稱卡片法。這種技法又可分為CBS法和NBS法兩種,CBS法由日本創造開版發研究所所長高橋誠權根據奧氏智力激勵法改良而成。特點是對每個人提出的設想可以進行質詢和評價。NBS法是日本廣播電台開發的一種智力激勵法。
『貳』 創新技法的分類
1、 我國東北工學院、國家科委人才資源研究所創造力課題組的分類:
(1) 提出問題的方版法,(權2)解決問題的方法,(3)程式化的方法。
2、 日本著名創造學家高橋誠的分類:
(1) 擴散發現技法,(2)綜合集中技法,(3)創造意識培養技法。
3、 日本電氣通信協會在所編的《實用創造性開發技法》中,分六類:
(1) 自由聯想法,(2)強制聯想法,(3)分析法,(4)設問法,(5)類比法, (6)其它方法。
『叄』 組合:一種重要的創造性思維方法是什麼意思
所謂組合,是把現實中分立的因素有機地加以排列和組合,以形成一種新事物或產生一種新結果。作為一種技法,組合在創造性思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認為,「組合作用似乎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徵」。日本創造學家高橋浩指出:「創造的原理,最終是信息的截斷和再組合。把集中起來的信息分散開,以新的觀點再將其組合起來,就會產生新的事物或方法。」
美國窮畫家海曼變成百萬富翁就得益於組合方法。海曼經常用小鉛筆和小橡皮畫素描,往往畫了擦,擦了又畫。在畫的時候,他經常把橡皮條弄丟了。貧苦的海曼為了不讓橡皮條輕易地丟失,就開始想辦法,他把橡皮條切得很小,用鐵皮把它固定在鉛筆頂端,稍加工一下,就變成了現在任何一個文具店都可以買到的那種附有小小橡皮頭的鉛筆。海曼因此而獲得了專利權,後來成了富翁。
美國《讀者文摘》創刊也是運用組合方法的一個例子。一戰後,沃利斯頭腦中產生了一個將各個雜志中最優秀文章的精華匯集在一本期刊里的想法,創刊後深受讀者歡迎。目前這種薈萃形式的文摘報刊在世界各國愈來愈多。
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田忌賽馬」也是運用組合方法的一個生動事例。
以上是運用組合方法的比較典型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帶帽子的羽絨滑雪衫,就是帽子和衣服的組合;被稱為「傻瓜」的照相機,則由閃光燈加上電眼調節器,再加上照相機而組成;收音機加上錄音機,便成了收錄兩用機,幾種金屬組合在一起便變成性能不問的合金,把不同學科組合起來形成交叉學科(如物理化學、技術美學、科學哲學等);把幾種思想觀點有機組合往往產生一種新的思想和學說;我國目前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也無非是對原有資金、技術、設備和人力的重新組合而已……
生命感悟:組合是一種應用是很廣泛的創造技法。
『肆』 改進後的智力激勵法中,卡片整理法分哪幾個步驟
你好:
智力激勵法又叫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或BS法,是指一組人員通過召開特殊的專題會議形式,對某一特定問題,與會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迪、互相激勵、互相修正、互相補、集思廣益,從而達到產生大量新設想的集體性發散技法。這是世界上最早付諸實踐的創新技法。
此法經各國創造學研究者的實踐和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如奧斯本智力激勵法、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等等。
三菱式智力激勵法簡介
奧斯本智力激勵法雖然能產生大量的設想,但由於它嚴禁批評,這樣就難於對設想進行評和集中,日本三菱樹脂對此進行改革,創造出一種新的智力激勵法——MBS法,又稱三菱式智力激勵法。
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簡介
卡片式智力激勵法也稱卡片法。這種技法又可分為CBS法和NBS法兩種,CBS法由日本創造開發研究所所長高橋誠根據奧氏智力激勵法改良而成。特點是對每個人提出的設想可以進行質詢和評。NBS法是日本廣播電台開發的一種智力激勵法。
默寫式智力激勵法簡介
無參照擴散法的一種。由聯邦德國創造 學家荷立創造。其特點是用書面暢述 來激勵智力。具體做法是:每次會議 由6人參加,每人用書面提出3個設想, 要在5分鍾內完成,所以又稱635法。 開會時,會議主持人宣布議題,並對 與會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釋。接著每 人發3張卡片。第一個5分鍾內,每 人針對議題在卡片上填寫3個設想, 然後將卡片傳給右鄰的到會者。第二 個5分鍾內,每人從別人的3個設想 中得到新的啟發,再在卡片上填寫3 個新的設想,然後將設想的卡片再傳 給右鄰的到會者。這樣,半小時內可 傳遞6次,一共可產生108個設想 635法可避免許多人爭相發言而使設 想遺漏的弊病。其不足是相互激勵的 氣氛沒有公開發言方式強
希望能幫到你!
『伍』 常用的創新技法有哪些
1.組合法。2.移植法。3.聯想法。4.設問法。5.列舉法。6.靈感法。7.頭腦風暴法。8.綜攝法。
『陸』 形象思維激發了那些創造技法方向性思維激發了哪些創造技法
拓寬知識層面。此外,將豐富的原材料 按教科書的順序,以章節 為線索,配套設計材料解析題。由於材料解析題是一種綜合性較強 的題型,知識、方法、思維的含量較高,且 在有效信息的取捨中,需要一定強度的思維質量。
因此,加大材料的容量,既促進實彈實戰能力,也刺激創造潛意識的覺醒。此外, 注意學科間的彼此滲透,如政治、地理、語文、美術及有關自然學科,加 強學科橫向系 統的聯結,推動學生思維的遷移、融合、借鑒,加大信息貯量,使之為創造思維服務。
棄舊揚新,改革教法,加強創造教育的實踐操作 教無定法,但教可擇法,教亦可創法。在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勇於 揚棄舊的傳統教學 模式,選用以適應培養創造思維的新教法,並大膽進行教改,自創新 的教育路子,以創造教育為主軸,帶 動創造教學的研究與投入。
筆者的教師身份做法是:
1.打破思維定勢,創設悖逆情境 教師要勇於突破教學常規,以史實為依據,對已形成定論的史實,運用悖逆法,設立新 情境,啟發學生打 破思維定勢,挖出教學中的隱性問題,交給學生猜測、推導、反證,啟迪 思維,使之得出富於創新的結論。這 是尋找思維新途徑和培養學生的初步史學研究才能的重 要途徑之一。
2.利用感性材料,交換思維角度,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中學生心理學認為學生對新材料、新情境具有獵奇的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充 實新材料的同時, 抓住學生的新奇刺激下的活躍力,引導學生轉到「發散——集中——再發 散——再集中」的思維運動軌道上來 。
『柒』 簡述創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創造技法如題 謝謝了
http://www.hfczxh.cn/html/2005-10/78.htm
『捌』 幾種常用的創造技法
隨著對創造過程和創造方法的不斷研究,人們產生了一種設想,是否能把那些創造過程中令人感到神秘、原為個人所特有的想法,變成對每人都適用的東西。於是,就產生了「專門研究產生創新構思的方法技巧」的創造技法。自美國的奧斯本發明第一種創造技法——智力激勵法(又稱腦轟法)以來,四十多年中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幾百種創造技法。這些創造技法主要運用於生產實踐和高等院校。對於校學生來說,進行一種或多種創造技法的訓練,可以鍛煉他們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因而也能使他們發明、製造一些小生產品。但是,單靠學習創造技法還不能使創造力產生持久、穩定和普遍遷移的效果。因為影響創造思維的另外一個的重要因素是個人有無廣博的知識基礎。所以說,創造技法的學習訓練是可行的,但他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輔助性的手段。 為了幫助學生開闊思路,我們有選擇地挑選了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的幾種創造技法,以供參考。1、智力激勵法這種技法,主要通過一種規定的會議,讓參加的人員互相啟發,極力彼此間的連鎖性反應,產生眾多的創造性設想。會議的具體組織方法是:參加會議的人數不超過十人,會議時間掌握在十分鍾到一個小時之間,每次會議的議題明確,每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設想。會議還必須做出幾項規定,如不允許私下交談,以免干擾別人的思維生活;任何人不能批評別人或作出判斷性結論;各種設想應一律記錄下來等等。智力激勵法由於能使每個人充分利用別人的設想來激發自己的靈感,或者結合幾根人的設想產生新的設想,所以,要比單獨思考更加容易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從而獲得有價值的新設想。在輔導小學生進行創造發明時,我們可以適當地、靈活地運用這種創造技法。在討論時,可以四個人一個小組,討論時間定為二十分鍾。會議形式可以是談話式,也可以先寫在卡片上,在互相交談,互相啟發。但指導原則是統一的,即在時間上要有一定的限制,造成緊張的氣氛,使參加者的大腦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以利於「爆出」新的設想來。2、檢查一覽表法為了打破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技法要求人們把應該考慮的各個要點編成一個表格,然後按表格內列的要點逐一考慮,這種就能提高創造性思維的效率。上海《少年報》曾把這種創造技法和我國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起來,提煉為十二個「聰明的辦法」。這是二個辦法通過實例介紹,再引申到具體方法的介紹,對小學生的創造發明很有啟發。這十二個辦法是:①「加一加」辦法:美國人威廉看到他的朋友在用鉛筆畫畫,鉛筆的一端綁著一塊橡皮,他從中得到啟發,終於發明了橡皮頭鉛筆。現在的戴帽子的風雪大衣、帶閃光燈的照相機、收錄兩用的錄音機都是兩樣東西的有機組合。那末,如果在某件東西上添加些什麼、加厚些、或者跟其他東西組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②「減一減」辦法:較少時間或次數、減輕一些或省略些什麼,會有什麼結果?如明信片就減少了貼郵票這道手續,公交月票就減少了買票次數。③「擴一擴」辦法:把一件東西放大、擴展,會怎麼樣?投影電視、照片放大技術,不就是擴一擴嗎?④「縮一縮」辦法:把這件東西壓縮一下,將會產生什麼效果?如壓縮餅干就是一種戰備糧食,袖珍字典很受大家歡迎,縮小熱水瓶的體積就成了保溫杯。⑤「變一變」辦法:改變一下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氣味,改變一下次序怎麼樣?現在的牙膏,加入了各種配方,有桔味、留蘭香味、薄荷味、中草葯味等,很受人們歡迎;寫作文時,改變敘述的次序,用倒敘、插敘、插敘等方法,效果是否會好一些呢?⑥「改一改」辦法:考慮一下這件東西在使用時,是不是給人們帶來了不便和麻煩,需要加以改進呢?例如,雨傘太長,攜帶不便——那就改為折疊式的;以前的鬧鍾,只會鈴聲大作,現在改為發出音樂聲提醒大家注意,聽起來要舒服多了。⑦「聯一聯」辦法:某些事物的結果,與它的起因於何聯系,從中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嗎?例如,有塊甘蔗田的產量比其他的高出百分之五十。原來,在栽種甘蔗前一個月,有些含硅酸鈣的水泥曾灑在這塊天地里。經過研究,硅酸鈣能使這些酸性土壤得到改良,所以甘蔗獲得豐收。⑧「學一學」辦法:有什麼事物可以讓自己模仿、學習一下呢?如魯班被茅草拉破手,從而模仿發明了鋸子;人們已經模仿生物創造發明了許多東西。⑨「代一代」辦法:這個辦法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用一些東西來代替另一些東西呢?例如,用塑料代替金屬做瓶蓋,成本又低又不會生銹。⑩「搬一搬」辦法:把一些想法、道理、技術搬到別的地方,用得上嗎?把電視機的拉桿天線搬到教師手中,不就成了一根可以調節長度的教棒嗎?⑾「反一反」辦法:這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辦法,把一件東西、一個事物的位置或順序顛倒一下考慮,會有什麼結果?例如,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從別的科學家證明「電流能夠產生磁」現象中得到啟發,從而實現了「磁也可以轉變為電」的證明,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發電機。⑿「定一定」辦法:為了解決某個問題,需要規定些什麼?為了知道噪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家給聲音的大小作了規定,即聲音的大小單位叫做「分貝」;為了維護城市的交通安全,人們發明了交通信號燈。3、缺點列舉法這是日本的鬼冢喜八郎創造的。這種技法就是通過對某個事物的具體缺點的列舉,然後再想方設法加以克服。這樣就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了。目前,我國小學生的許多小發明都收到了這方法的啟示。這種技法要求對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吹毛求疵」,找到它的缺點,然後運用新的技法加以改革。例如,「多用升降籃球架」的發明者,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在隆冬季節上體育課時發現:操場上只有一個籃球架,全班幾十個同學在排隊投籃,她想:一節體育課每人只能輪上幾次,多數的時間是站在等待,天氣寒冷,人不動就更冷,如果能有幾個籃球架那該多好!再說,籃球架是固定的,不管是高年級學生還是低年級學生都嫌不方便。因此,一個由多架籃球圈,能上下調節的新式籃球架的設想產生了。經過家中落地風扇的啟發和其他資料的提示,她終於發明了「多用升降籃球架」。運用缺點列舉法的關鍵是,尋找出生活中感到不便或有缺點的事物,即發現了需要,然後通過對其他事物的聯想、借鑒、啟發,最後找出解決俄的辦法來。第三屆世界琴少年科技發明獎獲得者,我國的茅嘉凌同學也是由於發現奶奶在高處曬衣服十分不方便後,才發明了高空穿繩器的。4、希望點列舉法 這種創造技法是一種主動進攻的技法。例如,人們希望燒飯能自動控制,結果就有人發明了「電飯鍋」;人們希望能隨意控制電視節目,結果就有人發明了「遙控電視機」。這種技法是根據發明者的意願而提出的各種設想。它不同於缺點列舉法,因為缺點列舉法是不離開物體的原型的。例如,人們希望有一種不用紐扣的穿著方便的衣服,那麼,鈕扣的圓形就不能使用了,後來,人們發明了一種用尼龍的靜電摩擦作用作搭扣的衣服。希望點列舉法這種技法的訓練學習能培養學生主動動腦筋的創造精神。具體的做法是:召開希望點列舉會議,參加人數五至十個人,會議的議題是大家感興趣的東西。如「怎樣的書包最理想」,「怎樣的城市使你滿意」,「怎樣的學校最合心意」等等都可以。與會者圍繞這一主題列舉出各種希望點,為了技法與會者產生更多的希望,可將個人提出的希望點公布在黑板上,以產生更多的連鎖反應。會議時間為半至一個小時。會後再將各種希望點整理出來,經過研究,制定出今後改革的具體方案。
『玖』 什麼是創新技法,應用原則需注意哪些問題
創新技法的分類有哪些 論創新技法在創新過程的運用
一、創新技法的分類
國內外創造學家通過對大量成功創造創新案例的深入,分析、歸納、總結了具有規律性的方法和程序。日本出版的《創造技法大全》總結了300多創造技法,其中常用的有100多種,最常用的約30種。這些方法和程序對於從事創造創新活動的人來說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於初學者更是如此。各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局限性和適應范圍。為了便於學習使用,人們對其進行了分類。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分類方法。
1.三分法
日本創造學會會長高橋誠先生,把創造技法分成三類:
(一)擴散發現技法:主要是尋求問題所在,再提出設想。
(1)自由聯想技法; 2)強制聯想技法;(3)類比發想技法;(4)特殊發想技法;(5)問題發現技法;(6)面洽技法;(7)收集情報工具技法;
(二)綜合集中技法:主要是收集情報,或者用於依照順序來解決問題
(1)一般綜合技法;(2)卡片式綜合技法;(3)技術開發技法;(4)銷售技法;(5)預測技法; (6)計劃技法;
(三)創造意識培養技法:為解決各種問題而培養創造意識的方法。
(1)集中精神技法;(2)協商技法;(3)心理劇技法;(4)思維變革技法
2.二分法
按參與人數和思維方向將創造技法分兩類;
2.1 個人技法與集體技法
(1)個人創造技法。是指單獨的創造者即可實施的創造技法。如缺點列舉法、自由聯想法、卡片法等。
(2)集體創造技法。是指通常由若於創造者共同實施的創造技法。如頭腦風暴法、綜攝法等。
2.2 擴散技法與集中技法
(1)擴散發現技法。擴散發現技法是指能使創造者充分展開想像,進行思維擴散,在產生大量設想的基礎上誘發創造性設想的一類創造技法。
(2)綜合集中技法。綜合集中技法是指在搜集情報信息的基礎上整理、篩選,或在大量創造性設想的前提下分析比較,從中作出有效選擇的一類創造技法。
3.按創造發明過程分類
創造發明過程一般包含三個階段:選題、尋找解決方法、完成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創造技法。
3.1 選擇發明課題 2.主要創造技法有 3.尋找解決課題的設想。
(1)試誤法。即通過不斷選擇各種解決方案來解決課題。
(2)聯想、想像、發想法。這類技法的最主要特點是:讓思維無拘無束的處於高度自由狀態,以產生大量新穎的解決問題的設想。
(3)分析邏輯推理法。這類技法也是目前最盛行的創造方法之一。
(4)程式控製法。所謂程式控製法就是控制創造發明者的思維方向,讓思維按著嚴格的程序或步驟去解決課題。
二、創新技法的作用
如果把創造創新活動比喻成過河的話,那麼方法和技法就是過河的橋或船。方法和技巧可以說比內容和事實更重要。法國著名的生理學家貝爾納曾說過:"良好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黑格爾說:"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無限的力量".笛卡兒認為:最有用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創新技法是從創造技法中套用過來的。是創造學家根據創造性思維發展規律和大量成功的創造與創新的實例總結出來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它的應用既可直接產生創造,創新成果,同時也可啟發人的創新思維。可以提高人們的創造力,創新能力和創造,創新成果的實現率。
三、創新技法的選用
科技創新通常需要進行科學試驗,試驗就存在成功與失敗的兩種可能性,但如果不去進行試驗研究,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就等於失敗。所以要敢於創新,爭取成功。一般說來,事物總是可以被認識的,相信試驗研究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創新,"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失敗為成功之母"。不成功,有時試驗研究工作還不夠深入細致、尚未找到最佳的閃光點,有時需要換一個思路,改變一下創新方法,上述各種方法可供選擇、參考、靈活應用、組合使用,有時雖己見效、但不完善,需要改進,有時需要管理機制保證,否則成功就會成為曇花一現。
例如:頭腦風暴法的選用,頭腦風暴法是美國創造學之父奧斯本在20世紀30年代創立的。在韋氏國際大字典中被定義為:一組人員通過開會方式對某一特定問題出謀獻策,群策群力解決問題。按其英文字頭(brainstorming)又稱為BS法。
1.實施步驟
1)准備階段:1.提出問題;2.組建小組;3.通知會議內容、時間、地點
2)熱身活動:為使會議活躍,會前可作一些智力游戲、講幽默小故事、作簡單的發散思維練習等活動
3)正式開會,明確問題,簡單明了
4)自由暢談,主持人堅持上述原則
5)會後收集整理設想、提案
6)未達目的,重復上述過程
7)評價選出最佳設想、方案
四、結束語
創新的主體是全民。自主創新與建設學習型社會、創新型國家緊密相聯。自主創新既有質的飛躍,也有量的變化;既有內容的更新,也有形式的改變。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是自主創新,各種小發明小創造也是自主創新"。"自主創新要有自立的勇氣,創新的精神。無論是認識創新還是實踐創新,無論是大的突破還是小的改進,都需要我們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拾』 什麼是智力激勵法實施智力激勵法的主要形式是什麼
智力激勵法又叫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或法,是指一組人員通過召開特殊的專題會議形式,對某一特定問題,與會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迪、互相激勵、互相修正、互相補充、集思廣益,從而達到產生大量新設想的集體性發散技法。這是世界上最早付諸實踐的創新技法。
此法經各國創造學研究者的實踐和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如奧斯本智力激勵法、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等等。
三菱式智力激勵法簡介
奧斯本智力激勵法雖然能產生大量的設想,但由於它嚴禁批評,這樣就難於對設想進行評價和集中,日本三菱樹脂公司對此進行改革,創造出一種新的智力激勵法——MBS法,又稱三菱式智力激勵法。
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簡介
卡片式智力激勵法也稱卡片法。這種技法又可分為CBS法和NBS法兩種,CBS法由日本創造開發研究所所長高橋誠根據奧氏智力激勵法改良而成。特點是對每個人提出的設想可以進行質詢和評價。NBS法是日本廣播電台開發的一種智力激勵法。
默寫式智力激勵法簡介
無參照擴散法的一種。由聯邦德國創造 學家荷立創造。其特點是用書面暢述 來激勵智力。具體做法是:每次會議 由6人參加,每人用書面提出3個設想, 要在5分鍾內完成,所以又稱635法。 開會時,會議主持人宣布議題,並對 與會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釋。接著每 人發3張卡片。第一個5分鍾內,每 人針對議題在卡片上填寫3個設想, 然後將卡片傳給右鄰的到會者。第二 個5分鍾內,每人從別人的3個設想 中得到新的啟發,再在卡片上填寫3 個新的設想,然後將設想的卡片再傳 給右鄰的到會者。這樣,半小時內可 傳遞6次,一共可產生108個設想 635法可避免許多人爭相發言而使設 想遺漏的弊病。其不足是相互激勵的 氣氛沒有公開發言方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