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現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1、高鐵
隨著「六一八」的來臨,大家是不是又要「剁手」了呢?網購在中國深入國名生活當中,不論老小基本都有過網上購物的經歷。網購節省了大量時間,十分的方便,深受國民喜愛,「六一八」和「雙十一」都是我們特有的購物狂歡節。網購的便利依託於強大的物流技術,中國的物流技術十分的發達,覆蓋面積十分的龐大。
本文轉載自百家號
⑵ 中國的四大發明
指南針
在發明指南針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會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是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使人類航行有了方向。
中國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了人工磁化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沈括所說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的方法,另一種是利用地球磁場的作用使鋼鐵磁化。
人們把經過磁化的鋼針,穿過幾根燈草,放在一個乘滿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為航船指明方向,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
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黃、硝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槍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o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⑶ 中國當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這中國當代四大發明是從建國以來的科技成果中選出的,
一、雜交水稻使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積少的中國,解決了自己的糧食問題,還為亞洲乃至全世界糧食問題的解決做出了貢獻。
二、漢字激光照排給出版印刷行業帶來了一次革命性的變革,提高了印刷出版業的效率,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
三、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質,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
四、復方蒿甲醚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葯品,對治療瘧疾這一高傳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⑷ 什麼是中國現代四大發明
現代中國的四大發明:
1.超級雜交水稻:20世紀70年代,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並大面積應用於生產的國家。袁隆平因此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並在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目前超級雜交水稻每畝高產847公斤,這標志中國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繼續領跑世界。該項成果對人類解決最基本的糧食問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應當列為現代中國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2.漢字激光照排:這項成果,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漢字告別鉛字印刷開辟了通暢大道。對實現中國新聞出版印刷領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它引起當代世界印刷界的驚嘆,被譽為中國印刷技術的再次革命。中文可以寫入電腦,就代表世界上其他非表音語言都可以寫入電腦。中國智慧為世界作出卓越貢獻!
3.人工合成胰島素:1965年我國科學家完成了牛結晶胰島素的合成,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類生物活性物質。人工合成了第一個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便突破了一般有機化合物領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領域之間的界限,在人類認識生命現象的漫長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4.復方蒿甲醚:復方蒿甲醚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葯品,也是目前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的中國原創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個亞非國家指定為瘧疾治療一線用葯,它在瘧疾這一高傳染性疾病治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復方蒿甲醚仍是惟一被世界廣泛承認並在世界廣泛銷售的中國專利葯品,是中國惟一真正走向世界的葯品。
樓上的激光技術與原子能、半導體、電子計算機 都不是中國的發明。
⑸ 酶法多肽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嗎
用生物酶催化蛋白質的方法稱為酶法,用酶法催化蛋白質獲得的多肽叫做「酶法多肽」。酶法多肽一詞最早起源於1996年,是由我國著名多肽科學家鄒遠東命名並創立的酶法多肽。酶法多肽是一類綠色屬性的多肽,其核心是模擬人體降解(消化)蛋白質模式,在人體外(工廠)用機器設備生產出來的多肽。模擬人體降解蛋白質模式的核心內容是用類似人體食用的食物蛋白酶,以及類似人體內的酸鹼物質,如人體內的酸性物質(胃酸)和鹼性物質(膽汁即膽鹼)催化平常人們所食的各種食物蛋白質,獲得類似人體降解(消化)各種食物蛋白質獲得的小分子活性多肽和氨基酸。用酶法催化蛋白質獲得的小分子活性多肽人體容易接受和吸收,小肽無苦味,風味獨特,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及給人體帶來任何負擔,酶法多肽是人體吸收蛋白質主要形式和補充蛋白質的科學途徑。
⑹ 簡述四大發明
指南針簡介
指南針前身——司南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2] 。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造紙術簡介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
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火葯簡介
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歷史沿革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道士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
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里。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卷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農歷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 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唐朝金剛經的書法雕刻技術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印度陀羅尼經更為先進,更為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歷日期為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敦煌被發現。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發達的黃金時期,許多道士參與印刷術的研發與創新,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3] 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⑺ 鄒遠東三九蛋白肽真假
原標題:保健品會銷組團套老人「養老金」
「公司回饋客戶,免費旅遊。」67歲的宋英(化名)接到這個「天上掉餡餅」的電話後,跟隨一家保健品公司到了房山六渡橋度假村,兩天下來,不少老人花了萬元購買保健品。
但老人們不知道,從一開始的電話邀約就是陷阱。保健品公司從網上以兩毛到一百元不等的價格買來老人的資料,在位於北京回龍觀的出租屋裡,他們按照話術,先以旅遊名義打電話邀約老人,再帶著老人參加會銷。
之後的事兒,就由會銷公司接手。組織遊玩、聽講座、辦晚會、做實驗、開葯方,全部都是精心策劃,目的就是高價銷售保健品。
用會銷督導徐秋婷的話說,「這就是一台戲。」
在保健品公司與會銷公司協議中,一款「抗癌」保健品的拿貨價低至2.8折,每賣出一套,保健品公司能拿到銷售價70%的分成。會銷公司內部人士透露,三年來,這款保健品已賣了70個億。
尋找「退休金」客戶
和宋英一撥到六渡橋的李軍(化名),出行前一星期接到免費旅遊邀約電話。
「叔叔您好,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公司舉辦新四大發明之一——酶法多肽申諾支持會,於8月25日在六渡景區有2天的度假養生,您是公司領導批準的特邀嘉賓,請問您有沒有時間參加?」
退休在家的李軍當然有空,但他有些懷疑,他們怎麼知道自己電話?沒來得及多想,電話那端的工作人員就再次邀請,並保證「車接車送,不收費用」。李軍想,閑著也是閑著,就答應了。
李軍不知道,打出電話的人正坐在回龍觀一處出租屋,和另外四五個人一起大規模「邀約嘉賓」。在這里,李軍的信息備注著「買過保健品、意向客戶」。
「一天打上百個,總有相信出來旅遊的,一次不行就再換別的名義邀請」,「保健品公司老總」王曉林說,給老人們發幾份禮品,再讓養生專家看看身體,一般都會動心。
王曉林並沒有真正的公司,他絲毫不怕老人的質詢。「先聊家常,再慢慢切入,問他大概用什麼產品」,根據產品,王曉林的「公司」變換了很多名稱,「中科院」、「農科院」、「同仁堂」、「石葯集團」,都被他拿來用過。旅遊會銷的地方,也從北京周邊發展到了河北、天津等地。
6年來,王曉林購買了上萬條老年人資料。他稱價格兩毛到一百不等,資料中,老人的姓名、電話號碼、得過什麼病、買過什麼產品、精確到門牌號的家庭住址,一目瞭然。
他也走過「彎路」,在QQ上買了很多亂檔資料,成功率不高。當然也有「賺大了」的時候。他記得,一次他花了1000元買了10條資料,「肯定是好顧客,約出來就能賣貨的」。賣方沒有騙他,在這10位客戶身上,半個月賣出了18萬元保健品。
現在他接手了另一朋友公司的資料,反復使用,據他稱,每個老客戶都可以多次開發,賣給他們不同保健品。
為提高效率,王曉林制定了話術,培訓員工一個月,邀約老人出來旅遊參會。話術中強調,一定要搞清楚老人的經濟實力和決定權,以及是否參加過其他養生活動,「至少是有退休金的優質客戶」。
科普實驗迷局
在這行做久了,王曉林結識了圈內的會銷公司,即專門組團向老人高價兜售保健品的公司。
惠眾國際組會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六渡橋旅遊會銷上售賣的「富硒酵母β-葡聚糖」和「酶法多肽」,都由「惠眾國際」組會公司提供,王曉林只需把人帶來,剩下的事情就由會銷公司接手。組織遊玩、聽講座、辦晚會、做實驗、開葯方,全部都是精心策劃,目的就是售賣活動上的保健品。
用會銷督導徐秋婷的話說:「這就是一台戲,每一個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觀眾就是顧客。」
8月25日的北京六渡驛捷度假酒店,一個名為「中國夢健康夢——酶法多肽北京親情支持會」的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與宋英同被邀約參會的還有其他50多名老人。
「我們國家利用酶法這項技術合成的多肽,被稱為全球第一肽。歡迎醫學博士呂昊澤。」支持會上,工作人員隆重介紹了這位戴著金絲眼鏡的青年男子。
殊不知,在工作人員口中的博士、教授,在台下卻有另一神秘身份。
呂昊澤被稱為「呂明,呂總」,正是這場活動的組織者,隸屬「惠眾國際集團」。8月22日,他在同一場地組織了另外一場保健品會銷——「國家慢性病防治體系暨石葯防癌抗癌全民動員會」。兩場分別賣「酶法多肽」和「鴻洋神牌富硒酵母β-葡聚糖膠囊」保健產品。
除了醫學博士,呂昊澤還被冠以「酶法多肽實驗室研究員」、「酶法多肽申諾執委會副主任」等多重身份。
呂昊澤口中,「酶法多肽」神乎其神,什麼「鄒遠東教授發明的酶法多肽,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如何受國家領導人重視,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已提名鄒遠東為下一屆的諾貝爾獲獎者。呂昊澤的每次停頓,會場都會響起保健品公司員工的叫好聲。
氣氛更熱烈的是第二天的實驗。呂昊澤帶領工作人員在現場做「牛蛙實驗」,將兩只牛蛙解剖,拿出心臟,一個放在清水中,十分鍾後心臟停止了跳動;另一個放在他們所謂溶有「酶法多肽」的葯水中。
「50分鍾了!還在跳!」呂昊澤一聲歡呼,工作人員小陳立即端著牛蛙心臟托盤沖到台下,展示給老人們觀看。小陳所到之處都有圍觀年輕人驚嘆:「叔叔,阿姨,太神奇了,快看快看!還在跳!」歡呼聲伴隨著現場的納粹進行曲一浪高過一浪。
打「科技牌」是常用套路。8月22日在驛捷度假連鎖酒店內的會銷中,產品是「鴻洋神牌富硒酵母β-葡聚糖膠囊」,同樣由惠眾國際組織售賣。
23日清晨,參會的11位老人被安排尿檢,滴入檢測試劑後,根據反應後的顏色對比比色板。結果顯示,僅一位老人「可能沒有癌細胞」。被檢測出癌細胞的老人,在平時檢查身體中並沒有發現問題。
「你這沉澱物很多,說明體內臟東西多,有癌細胞,需要高度重視」,講師朱永霖看了一位老人的尿液後,得出了結論。這樣的說法在這次的會銷講座中頻頻提到,「臟東西順著你的血管流到腦部,腦梗,流到肺,肺癌,流到乳房,乳腺癌……」
老人們嚇壞了,會議一結束,立馬有人買產品,沒有購買的老人則被請出會場。
「會中會」培訓,套出老人存款
參會的老人宋英不知道,呂昊澤在晚上的培訓會上,斥責一位員工,「為何帶來了她這位沒有退休工資的老人」。
晚上9點多,參會的老人得以休息,而就在這時,保健品公司的員工話術培訓才剛剛開始。
這是關鍵的一環,什麼時候給導師拍照、什麼時候給產品拍照、什麼時候鼓掌叫好、什麼時候搖頭嘆息,在培訓會上員工依照話術進行排練。如何套取老人退休前的職務、是否有退休金,甚至存款多少,都有相應話術。
「來這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賣貨。」酶法多肽會銷督導徐秋婷說,晚飯後熱鬧的晚會,也是「防止老年人聊天影響賣貨」而准備的。
第二天,「綵排」內容被執行。會銷工作人員忽悠自己帶的老人、或者代替老人上台搶貨單,造成一種「能買到貨就很幸運」的感覺。如果有老人堅決不買,銷售員工則不斷勸說,旁邊還有人策應,偷偷打手勢。
每盒葡聚糖9980元,酶法多肽6980元。在王曉林與惠眾國際的協議中,葡聚糖拿貨價2.8折,2794元,酶法多肽2.5折,1745元。除去每位老人270元的參會費,每賣出一套,他能拿到5000-7000元的分成。一位講師稱,「三年來酶法多肽已經賣了70個億」。
王曉林依然不滿意,他覺得惠眾國際的講師越來越不賣力了,他拉過來的老人也越發難被忽悠,猶豫要不要繼續參加下個月的8場會。
沒有惠眾國際,王曉林還能找到其他的會銷,不同的是,參會者與組會者五五分成,不計參會費,算是分銷模式。
「賣得多就能拿到更低的折扣,酶法多肽我們拿過1.5折。」而分銷模式下,「全靠講師賣單,1萬起價,上不封頂,顧客有多少錢賣多少。」講師賣價高分成也多,參會者和組會者掙得也更多。
王曉林介紹,如今的兩日游會銷模式,是「311」轉化而來。
所謂「311」,即第一天到會免費發東西,結束時交10塊錢,東西拿走;第二天再來,交100塊錢,又給好幾樣東西拿走;第三天來了交1萬,給十樣八樣的,說拿走第四天再來一萬塊錢退還。第四天人就離開了。一場會下來,捲走老年人幾十萬元。
「那些東西根本不值錢,都是高仿殘次品。」王曉林深知這樣做是詐騙、違法,包括正在進行的會銷兩日游。
而另一位保健品公司老總黃貴(化名)則洗手不幹了。「導師為了賣貨讓一位得過中風的顧客停葯,只吃酶法多肽,結果半個月後中風復發,公司賠了十多萬。」
會銷背後
兩場會銷下來,60多位顧客買了44套酶法多肽,6套葡聚糖,會銷公司賣出40多萬元。
北京大學醫學部官網顯示,其教授名單上並沒有呂昊澤這個名字。而呂昊澤所在的「惠眾國際」,由廣州眾健貿易有限公司和廣州通健貿易有限公司組成。
工商資料顯示,兩個公司同一天注冊,注冊地僅隔一條馬路。其中「廣州通健貿易有限公司」的名字出現在了葡聚糖的葯瓶上。
這款打著「石葯集團」旗號的保健品,被稱獲得宋慶齡彩虹基金會支持,基金會負責人對此表示否認,稱從未與「石葯集團」合作。
事實上,產品所屬的「威海一家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並不是石葯集團下屬公司。其保健功能為增強免疫力,與防癌沒有直接關系。協和醫院腫瘤科醫生介紹,老年人做腫瘤篩查,一般會檢測血理、血清的腫瘤標記物等復雜程序。「僅靠顏色比對看是否含癌細胞,可靠性無法考究」。
在葡聚糖會銷上為老人做診療的朱永霖,私下裡多次被呂昊澤質疑「到底能不能做診療,別把老人說走了。」
另一款酶法多肽發明人鄒遠東,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官網上也找不到他的名字。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上也並無宣稱的酶法多肽的科技轉化成果——「三九牌調脂康口服液」相關專利。此外,諾貝爾獎提名要求五十年內保密,根本不會有舉辦親情支持會的情況。
這種在保健品推銷人員口中號稱「啥病都能治」的神葯,甚至被搬上了某電商網站,以每盒(10支)330元價格銷售,並可以半賣半送。但在會場上的標價更是高達6980元/120支,同時記者注意到,這款口服液的批准文號並非葯品,而是保健食品。
對於牛蛙心臟實驗,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剛老師解釋,牛蛙心臟離開活體放入清水本來就會很快死掉,若放入生理鹽水中,可以跳動至少三個小時。這一實驗並不能說明保健品的作用。
會上那些現場試葯後,自稱疼痛瞬間消失的老人,也並非遇到「神葯」。王曉林說,敢在現場試葯的老人都是托兒,這很簡單,只需讓這些老人免費旅遊。
除此之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醫師閔穎認為,如果老人服葯後,疼痛瞬間消失,說明口服液內可能含有激素或者興奮劑。
然而騙局還將上演。明後兩天,新的保健品會銷將在河北懷來等著前來參加免費旅遊的老人們。
采寫/新京報調查組記者 趙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