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風雲人物介紹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與書法家。三國中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 、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為統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廣泛屯田,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曹操文學作品的特色、創新、開創對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先生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漢末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② 歷史風雲人物
劉邦和項羽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以後,劉邦和項羽繼續領導農民反抗秦朝統治。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大敗秦軍主力。同時,劉邦帶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自公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4年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實力雄厚,有40萬大軍;劉邦只有10萬人。但是劉邦關注民心,進駐咸陽時,宣布廢除秦朝的嚴酷法令,向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的要被處死,打傷人以及偷盜都有罪;劉邦還很重視人才,得到蕭何、張良、韓信等人幫助。另外,劉邦有富饒的關中作為根據地,因此,劉邦率領的漢軍逐漸由弱變強。相反,項羽驕傲自大,不聽取意見,放任士兵燒殺搶掠,大失民心。
公元前202年,劉邦率大軍攻打項羽,在垓下 (今安徽省境內)把項羽的楚軍重重包圍。夜裡,項羽聽到漢軍軍營中的楚歌從四面八方傳來,十分吃驚,以為楚的地方全被漢軍佔領了,項羽悲痛地與虞姬(項羽的妾)訣別,率領800多騎兵突圍逃走。漢軍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危急,項羽被迫在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
同年,劉邦戰勝項羽後,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今西安西北),國號「漢」,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來源:中國僑網
劉邦和項羽的千古絕唱
劉邦打敗項羽之後,躊躊滿志,衣錦還鄉,面對家鄉父老,他把酒臨風,壯懷激烈,慷慨高歌,留下了千古絕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敗塗地的項羽,兵潰垓下,四面楚歌,面對愛妾,霸王別姬,他仰天長嘯,悲壯而歌,也留下了千古絕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聽聽兩位英雄的絕唱,回首歷史煙雲,不能不叫我們今人盪氣回腸,感慨良多。
劉邦的千古絕唱《大風歌》,讓我們為這位雄才大略,氣吞環宇的英雄而贊嘆。取得江山,君臨天下,劉邦求賢若渴,為安得猛士守四方而傷懷泣下,恨不得世上的英才良將,招攬怠盡,悉收帳下。遙想當年,起兵於沛縣的小亭長,曾被身長八尺二寸,力能扛鼎的項羽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串,困滎陽,逃鴻門,追成皋,好不狼狽。為了英雄大業,他向項羽委曲求全,討好送禮,點在哈腰,俯首稱臣。能屈能伸大丈夫,含羞忍辱是男兒。劉邦招賢納諫,知人善任,最後終於以弱勝強,逼項羽烏江自刎,打敗了這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一世英雄,開創了大漢基業,成為封建社會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和有作為的君主。他在與群臣縱論天下時坦誠而言:「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取,攻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段話可以說是《大風歌》的最好詮釋。一首千古絕唱,濃縮了劉邦安邦治國的人才觀,猛將良才,謀士賢才,精幹清才,人盡其才,才盡用,事業可成,天下可定。聽取劉邦的《大風歌》,會使我們樹立求才若渴的人才觀,唯才是舉,才舉國興。
項羽的千古絕唱《垓下歌》,讓我們為這位叱吒風雲,力拔山兮的英雄而感嘆。這位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山窮水盡,窮途末路之時,依然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若何美女虞姬,若何良駒馬騅,若何江東父老,沒有翻然醒悟。倒是劉邦替他作了歷史總結:「項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本來,項羽奪取天下佔有優勢,天時,地力,人和,三者皆占,巨鹿之戰,項羽已成諸侯上將軍,威名遠震,諸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他佔地九郡,統轄彭城,身邊群賢圍繞,武有良將,文有謀臣。可他恃武輕才,狂妄自大,聽不得別人意見,對身邊的人才冷然相待。韓信在他手下,無知無名,得不到任用,一氣之下跑到了劉邦那裡,劉邦一看是個人才,馬上委以重任,拜為大將軍。韓信一看劉邦這人行,對手下任人善任,封官晉爵,韓信出力獻策,願效犬馬之勞。陳平在他身邊默默無聞,投靠劉邦那後,屢建奇謀。黥布走了,彭越走了,英布走了,一個個的謀士良才都相繼離他而去,就剩一個范增而不能用。鴻門宴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聽范增的話除掉劉邦,可他憂柔寡斷,縱虎歸山,放跑了劉邦,氣得范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最後偏信劉邦的離間計,趕跑了范增,只剩下孤家寡人。詩人蘇轍看得很透,項羽不愛人才愛美人:「布叛增亡國已空,摧殘羽翮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項羽的悲劇在於恃武輕才,剛愎自用,不會知人納諫。他曾學書不成,又去學劍,學劍又不成,他說:「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項羽,在楚漢戰爭的百餘次戰斗中,屢戰屢勝,劉邦屢戰屢敗。然而他最終還是輸得一塌糊塗。「八千弟子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學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個范增多!」北宋詩人陳洎說,你項羽以為有萬夫不當之勇,便可所向無敵,贏得天下,事實上「學萬人敵」也無濟於事,你的失敗是不能用人,採納忠言,連一個范增也容不下啊!根本就不是你所認為的「天之亡我」,至死尚未醒悟。
項羽的《垓下歌》唱得滄涼悲壯,凄哀無奈,在野風嘯嘯,夜色沉沉中,聽美姬凄婉和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時,與愛妾虞姬揮淚別離,真是泣蒼天動鬼神啊,這首千古絕唱讓後人憑吊傷懷,感慨無限,眾說紛紜。詩人杜牧對項羽的烏江自刎不以為然:「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從來未可知。」何士顒也說:「忍辱從來事可成,英雄蓋世枉傷神。但知父老重羞見,不記淮陰胯下人!」烏江亭長勸項王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可是死要虛榮面子的項羽,自愧無顏,羞見父老,「烏江恥學鴻門遁,亭長無勞勸渡河。」倘若這個西楚霸王東渡烏江,認真反思,總結教訓,發揚勝不驕,敗不餒,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也未可知。晚唐詩人李山甫過項羽廟時對霸王的自刎深表不滿,「為虜為王盡偶然,有何羞見漢江船?停分天下猶嫌少,可要行人贈紙錢!」在市井上從胯下受辱的韓信怎麼樣?在鴻門宴上從廁所逃跑的劉邦怎麼樣?不都建功立業,搏取功名了嗎?被吳王夫差囚困的越王勾踐,蒙羞受辱之後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採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政策,歷二十年的勵精圖治,終於報國雪恥。「更生更聚終須報,二十年間死即休。」這才是英雄好漢。可惜項羽「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唱,留下了歷史的思索,叫後人感慨傷懷,嗟嘆不已。
項羽的《垓下歌》,讓我們不可英雄氣短,一蹶不起,要愈挫愈勇,愈挫愈強,在困難中看勝利,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毛澤東對項羽自刎很不贊成,他說:我們「要學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要自殺,要干到底。」魯迅先生的硬骨頭精神值得發揚光大,只要一息尚存,我仍要戰斗。挫折和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萎縮不振,項羽的悲劇正在於此。無論英雄豪傑,凡夫俗子,在為事業的奮斗中,只要百折不撓,一往無前,一干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
曹操簡介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國譙縣(安徽毫縣)人,西漢相國曹參之後,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成為曹騰養子而改姓並繼承侯爵。在三國演義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國演義中,南陽何禺頁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於公元184年漢末黃巾之亂時顯露頭角,董卓死後,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10萬軍隊,公元201年在倉亭(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公元208年,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並成為東漢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於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以擊馬超,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葬於高陵。
曹操一生從陳留起兵到洛陽逝世,奮戰30餘年,參加大小戰役近50餘次,消滅了袁紹、袁術、劉表、張綉、呂布等割據勢力。曹操共有25個兒子,卞皇後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陳思王曹植、蕭懷王曹熊,劉夫人生豐愍王曹昂、相殤王曹鑠,環夫人生鄧哀王曹沖、彭城王曹據、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袞,秦夫人生濟陽懷王曹鉉、陳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陽閔王曹矩,王昭儀生趙王曹干,孫姬生臨邑殤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剛殤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殤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靈殤公子曹微,趙姬生樂陵王曹茂。其中長子曹丕曹操認為篤厚恭謹,立為後繼,成為後來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國演義中提到他黃須,勇而無謀;三子曹植為曹操最喜歡的兒子,雖才華橫溢但個性怯懦,嗜酒放縱;四子曹熊體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長女曹節,次女曹憲,三女曹華,均嫁與漢獻帝為妻。曹操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與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代表了東漢末年的文風,與蘇軾一家並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庭」,曹操一生有諸多作品,為眾人稱道的《觀滄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敗袁紹後於河南延津縣附近所作,《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出他的高遠志向,公元208年冬於湖北漢口西南長江邊賦歌《短歌行》,抒發出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心情。
③ 創造歷史的十大風雲人物你覺得都有誰
對現代世界只有2人,馬克思和羅斯福。
④ 列舉歷史上的風雲人物
10位征服過世界上最廣大土地的人
1.成吉思汗(1162—1227)
從1206年到1227年,蒙古人成吉思汗征服了大約486萬平方英里的土地。從太平洋沿岸直到裏海,他的帝國包括中國的北半部、南西伯利亞和中亞。
2.亞歷山大大帝(前356—前323)
這位馬其頓國王從公元前334年到前326年間,共征服了218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的帝國包括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西亞、埃及和中東,直到印度河。
3.帖木耳大帝(1336—1405)
帖木耳大帝從1370年到1402年間征服了大約214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的帝國包括整個中東和從印度河到地中海的廣大地區。
4.居魯士大帝(前600?—前529)
這位古波斯帝國國王從公元前559年到前539年,征服了大約209萬平方英里土地。版圖包括東起伊朗高原,西至小亞細亞的廣大地區,還包括中亞和大夏等地。
5.阿提拉(406?—453)
阿提拉是匈奴人之王,從433年到453年間,率軍四處征戰,人稱"上帝的鞭子",共征服大約145萬平方英里土地。其中包括歐洲的東部和中部,以及俄羅斯平原的西部。
6.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從1933年到1942年,希特勒這個納粹統治者征服了137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但是絕大部分土地在以後的3年中又都喪失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的疆域包括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從英吉利海峽直到莫斯科近郊,從北非直到挪威。
7.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
從1796年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鼎盛時期1810年前後,這位自封的法國皇帝征服了大約72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的帝國包括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和西班牙。
8.馬默德(971—1030)
馬默德是伽色尼王朝的蘇丹,征服了約68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的王朝包括印度、阿富汗和伊朗。
9.皮薩羅(1470—1541)
從1531年到1541年,這個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約48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他消滅了英加帝國,將從厄瓜多穿過安第斯山脈直到波利維亞的大片疆土劃歸到了西班牙名下。
10.科爾特斯(1485—1547)
從1519年到1526年,這個西班牙殖民者帶領一支小小的遠征軍,征服了31萬5千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用暴力和欺騙手段戰勝了阿茲特克人,佔領了中部和南部墨西哥,接著又征服了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將這些國家全都置於西班牙的統治之下。他自己則成為新西班牙總督。
⑤ 是歷史人物創造歷史還是歷史造就人物
強者創造歷史 如李世民
弱者被歷史造就 如張無忌
Ps:此處強者弱者是相較個性及能力而言,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都是大人物
⑥ 你還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名人他們創造了什麼
你還知道麗莎爺奶姓名讓他們創造了什麼歷史上的名人非常多中外的有中國的外國的比如說啊電燈泡的發明子啊還有我我的沙發名什麼的非常多的這些人
⑦ 中國五千年歷史有幾個風雲人物
1.成吉思汗(1162—1227)
1、孫武: 2、 3、周瑜:4、左宗棠:5、 岳飛:6、 袁崇煥:7、 曾國藩:,
8、吳起:
9、陸遜:10、孫臏戰、11、魯 班: 12、秦越人
13、甘 德 :14、劉 歆 15、落下閎
16、張 衡
17、劉 洪
18、華 佗
19、蒲 元
虞 喜 東晉
20、祖沖之
21、綦毋懷文
22、宇文愷 隋
23、李 春 隋
24、孫思邈 唐 (
25、畢升 宋
26、郭守敬
27、華羅庚
⑧ 說說歷史上的風雲人物
現在為中國歷史風雲人物
1、孫武:春秋吳國將軍,可謂世界級的軍事鼻祖人物,一部《孫子兵法》已開全世界軍事理論之先河。最牛比的則是將其理論付諸實踐的經典戰例——五戰五勝,直取郢都,更是讓後代無數軍事專家為之望塵莫及。
2、 李靖:唐初開國名將,正統文人出身,有軍事理論著作《李衛公問對》傳世,最輝煌戰績是滅東 突 厥一戰,其過程簡直是韓信滅齊的翻版。應名列中國古代戰史十大儒將次席。
3、周瑜:人諺曰:曲有誤,周郎顧」僅憑彈著古琴「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儒雅勁頭,便可當然在中國十大儒將。
4、左宗棠:晚清中興名臣,舉人出身,自比「今亮」,鎮壓太平軍戰功顯赫,一生最值得驕傲的戰績是入疆平定阿古柏叛亂,收復新 疆之戰。僅憑此一項即可入選中國戰史十大儒將之列。
5、 岳飛:南宋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僅憑其《滿江紅》和《小重山》兩詞便可贏得初選,再借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句軍事語錄可進入復賽,最後憑其堰城一戰擠身中國十大儒將之列。
6、 袁崇煥:明著名將領,進士出身,金庸先生曾專門撰文推崇袁督師為中國一代儒將之冠,其輝煌戰績當屬著名的寧遠大捷,一戰擊斃悍酋努爾哈赤。如果崇禎後來不中皇太極的反奸計,滿清能否入關還很難說。
7、 曾國藩:晚清中興名臣,進士出身,知名理學家,能詩善文,最露臉的戰績當然就是平定發匪之亂了,但對太平軍作戰中也多有敗績,屬屢敗屢戰、最後成功性的人物。
8、吳起:戰國楚名將,與孫子齊名,曾為孔子高徒子夏的學生,後因品德問題被學校開除,但反而成就了一代軍事家的英名。有軍事著作《吳子兵法》傳世。
9、陸遜:三國吳名將,出身「奶油書生」,經典戰例當然是火 。
10、孫臏戰國齊將田忌高級幕僚,有軍事理論著作《孫臏兵法》傳世,也有擊敗其同班同學龐涓的兩大經典戰例: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
11、魯 班: 春秋戰國 (前507~?) 古代一位優秀的手工業工匠和傑出發明家,在機械、木工工具、土木建築等方面有多項創造發明
12、秦越人 春秋戰國 不祥 神醫扁鵲,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
13、甘 德 :戰國 不祥 先秦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
14、劉 歆 秦漢 不詳 他既是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又是一個對中國古代典籍分類整理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學者,在政治上也有著不平凡的經歷
15、落下閎 秦漢 不詳 民間天文學家
16、張 衡 東漢 (78~139) 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
17、劉 洪 東漢 (129~210) 東漢天文學家
18、華 佗 東漢 (?~208) 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
19、蒲 元 三國 三國時期一位普通的鑄、鍛工匠,是著名的造刀技術能手
虞 喜 東晉 (281--356) 東晉天文學家,宣夜說的繼承和發展者
20、祖沖之 南北朝 (429~500) 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21、綦毋懷文 南北朝 不詳 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冶金家
22、宇文愷 隋 不詳 隋代有名的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大師
23、李 春 隋 不詳 隋代著名的橋梁工匠,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
24、孫思邈 唐 (581~682年) 醫葯學家
25、畢升 宋 (?~約1051) 北宋發明家,仁宗慶歷年間發明活字印刷術
26、郭守敬 元 (1231~1316) 元代天文學家、水利科學家和數學家
27、華羅庚 現代 (1910~1985)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歷史上風雲人物都有誰
覺得易中天《品人錄》里的曹操、武則天可以算得上是風雲人物了
⑩ 歷史風雲人物及其事跡
夏,少康 自幼歷盡苦難,復國後勤於政事,講究信用。
商,尹伊 殷商名相.
周,姜子牙 興周800年
秦,贏政 統一六國
漢,衛青 大敗匈奴 維護邊疆安寧
三國,曹操 平定中國北方
東晉,謝安 典故:東山再起
隋,楊堅 結束南北分裂三百年的局面
唐,武則天 唯一女皇
宋,岳飛 精忠報國
元,忽必烈 元世祖,維持疆土
明,袁崇煥 盡忠名臣
清,康熙 一代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