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四大發明傳

四大發明傳

發布時間:2021-07-21 12:48:55

❶ 四大發明的故事

1、指南針

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

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

2、造紙術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3、火葯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道家學者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

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不知名的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元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製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並在印刷後拆解留待後來使用。

(1)四大發明傳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四大發明促進了歷史的發展軌跡,傳入歐洲,給歐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從中世紀開始,歐洲處於一個漫長的時代,止步不前,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裡。

四大發明給他們帶來了曙光,於是才有文藝復興的出現,文藝復興是歐洲結束中世紀的重要里程碑。她對後世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時期的科學,地理,藝術,思想,工業,自然等都是這個時期最活躍的,為後來的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❷ 四大發明怎麼傳入西歐

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項:造紙、印刷和火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西歐各國,13世紀指南針傳入西歐,在地理大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們的傳播,深深地影響了世界發明的發展進程。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4世紀傳到朝鮮、越南、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後經阿拉伯人約12世紀傳入歐洲、非洲。其影響最久遠,對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也最顯著;使信息的記錄、傳播和繼承都有了革命性的進步;也推動了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書寫材料的演變。
指南針在戰國時期發明;北宋廣泛用於航海。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經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傳入歐洲。指南針應用於方向測定,對於軍事實踐和經濟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於航海事業的發展意義特別重大。為鄭和遠航東非等地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提供了條件,推動了歐洲的地理大發現和早期的殖民擴張。
火葯,對炭硫硝三種物質性能的認識為火葯發明准備了條件;東晉提及,唐宋時期用於製作武器;北宋《武經總要》提及配方;明朝進一步發展。13世紀傳入阿拉伯,後經阿拉伯傳入西歐。傳入歐洲後,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展,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攻佔封建城堡,打敗騎士階層;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最早和古人煉制丹葯的長期實踐有關。
印刷術則是隋唐發明雕版印刷;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15世紀活字印刷傳入歐洲。活字印刷傳入歐洲後,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紀及文藝復興的出現准備了條件;促進了新教的傳播和歐洲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代表物:《金剛經》;活字印刷在中國的演變。

四大發明傳入到西方不久,正好趕上西方國家開始發生社會轉型性的演變,商品經濟的發展開始撕裂原本就不穩定的歐洲自然經濟,資本主義因素正在不斷萌生滋長。中國先進技術的傳入,極大推動了這一進程的演進,為西歐率先邁入近代社會的門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此,西方逐漸成為世界的中心,中國的世界地位則相應地逐漸衰落下去。

四大發明傳入歐洲以後,對歐洲社會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造紙術、印刷術,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火葯在歐洲的應用與發展,推動世界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使封建統治階級日益衰落;指南針的使用,使西歐人開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開始將世界聯結成一個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整體。西歐率先進入近代社會,整個世界在其推動下,逐步從古代向近代演變

❸ 四大發明是如何西傳的

眾所周知,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東漢蔡倫105年改進造紙術,出現了植物纖維紙。6世紀的時候,造紙術傳到了朝鮮、越南和日本。紙的發明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對世界歷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那麼造紙術是如何傳到西方的?到底是誰把紙送到了西方?這要從中亞一場國際性的戰爭講起。8世紀中葉,在西亞興起的阿拉伯帝國侵入中亞地區,徹底消滅薩珊波斯,並打擊、侵蝕中亞,於是以石國為代表的昭武九姓紛紛上書唐朝皇帝,請求中央出兵支援。751年,朝廷命令西域大將高仙芝率領大軍挺進中亞,力圖穩定局勢。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剛在不久前征服大小勃律的高仙芝變得驕橫起來,他率領由多民族士兵組成的區區三萬蕃漢軍隊,一直深入到中亞北部的怛邏斯河岸(今哈薩克的江布爾城附近),絲毫沒有預料到一場大規模惡戰的發生。同時他違反了唐朝一貫的懷柔政策,對少數暫時屈服於阿拉伯帝國的政權殘酷打擊,特別是殺掉了石國國王。這一舉動震撼了昭武九姓各國,它們在石國太子帶領下紛紛倒向阿拉伯帝國一方。結果在怛邏斯與阿拉伯軍隊遭遇時,唐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危險境地。大戰開始,兩軍鋒芒皆盛,對峙五天未分勝負。但突然間,「葛羅祿部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余才數千人」。另據巴托爾德《突厥斯坦》和沙畹《西突厥史料》記載:這次大戰後,阿拉伯將軍齊雅德·伊本·薩里帶著數千名唐軍俘虜回到撒馬爾罕。就在這些被俘獲的唐軍士兵當中,有不少是造紙工匠。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發阿布·阿拔斯·薩法赫在撒馬爾罕專門設立了造紙作坊,請這些造紙工匠為阿拉伯帝國工作。不久,這里開始出產一種質地優良的紙張,聞名於整個西方世界,被稱為撒馬爾罕紙。後來,阿拉伯人又請中國工人到報達(當時是阿拔斯王朝德國都),建立紙廠,從事造紙。這樣,阿拉伯人就掌握了造紙技術。中國的造紙術由此而被帶到了中亞和西亞各地,在13世紀又由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之後進一步傳播到美洲等世界各地。(劉永連)四大發明是怎麼西傳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四項發明,它們的出現深深地影響和改變了人類社會和歷史的發展進程。那麼,除了造紙術之外,其他幾項發明又是如何西傳的呢?指南針。戰國時期我國帶動人民根據磁石指南的特性發明了「司南」。北宋時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裝於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南宋時隨著中外海上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指南針傳到了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印刷術。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11世紀,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年。活字印刷術發明以後,隨著中外貿易活動的發展,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傳入埃及和歐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火葯。火葯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唐朝時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北宋時火葯已在軍事上廣泛使用,南宋時又有所發展。金朝火器製造業發達,曾用火器打敗蒙古軍隊。我國的火葯隨著13世紀蒙古軍隊的西征而傳入阿拉伯,後由阿拉伯人傳入了歐洲。可以說,四大發明向西傳播到世界各地,從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促進了整個人類文明突飛猛進的發展,是中國人民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

❹ 四大發明的過程及傳播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於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軍事武器由此誕生。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葯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中國人卻從明朝開始對外實施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各國。 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製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後,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於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用人工磁化鐵針的方法,製成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❺ 四大發明分別是什麼時候傳入西方

傳入英國時間不大好確定,也沒有個明確的界限,只能講講四大發明傳播到歐洲的情況。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於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軍事武器由此誕生。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葯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中國人卻從明朝開始對外實施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各國。
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製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後,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於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用人工磁化鐵針的方法,製成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❻ 四大發明是怎麼發展,傳播的

阿拉伯帝國俘虜中國造紙匠,歐洲畫師偷走中國造紙術

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中,造紙術是最早傳播到其他國家的。

公元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的方法,紙張開始被廣泛應用。兩漢交替之際,大批中國百姓為避亂湧入朝鮮半島。造紙技術隨之傳到那裡。

三國時期至唐朝這段時間里,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百濟等國一直充當中國文化向日本傳播的橋梁。中國的造紙等技術也正是經由朝鮮半島諸國東傳日本的。

公元751年,唐朝大將高仙芝率軍與大食(阿拉伯帝國)將軍沙利會戰於中亞重鎮怛邏斯(今哈薩克的江布爾)。激戰中,由於唐軍中的西域軍隊發生叛亂,唐軍戰敗。怛邏斯之戰後,唐軍中的部分造紙工匠被阿拉伯軍隊俘虜。沙利將這些工匠帶到中亞重鎮撒馬爾罕,讓他們傳授造紙技術,並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第一個生產麻紙的造紙場。從此,撒馬爾罕成為阿拉伯人的造紙中心。

隨後,源自中國的造紙術隨著阿拉伯大軍迅速傳到敘利亞、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地。1276年,義大利半島中部的蒙地法諾地區建起了義大利的第一家生產麻紙的造紙場。此後不久,歐洲人開始改良造紙技術,但直至17世紀,歐洲的造紙技術還只能達到中國宋代的水平。為了解決歐洲紙張質量低劣的問題,法國財政大臣杜爾閣曾希望利用駐北京的耶穌會教士刺探中國的造紙技術。乾隆年間,供職於清廷的法國畫師、耶穌會教士蔣友仁將中國的造紙技術畫成圖寄回了巴黎,中國先進的造紙技術才在歐洲廣泛傳播開來。1797年,法國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羅伯特成功地發明了用機器造紙的方法,從蔡倫時代起中國人持續領先近2000年的造紙術終於被歐洲人超越。

蒙古紙鈔、歐洲紙牌成印刷術傳播的重要工具

公元645年,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隨後開始向唐朝派遣唐使和留學生,全面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和先進技術,雕版印刷術也在這時傳到了日本。公元983年,立國不久的北宋王朝應高麗王朝的請求,將兩套佛經《開寶藏》贈送給高麗,中國刻字工匠有可能在此時進入了朝鮮半島。後來,高麗又派人專門到中國學習雕版印刷術,培養了朝鮮第一批印刷工匠。公元14世紀,朝鮮人在閱讀中國宋代科學家沈括的科技著作《夢溪筆談》時,了解到中國人畢發明了陶活字。從《夢溪筆談》中,朝鮮人掌握了中國的活字印刷術。

由於蒙古人在其征服地區廣泛使用紙鈔,因而,作為紙鈔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也順著絲綢之路西傳至西亞、北非一帶,隨後又進入了歐洲。除紙鈔之外,宗教畫和紙牌也促成了歐洲人接受印刷技術。紙牌雖小,卻綜合了手繪、木版印刷等各種方法,成了歐洲人學習、掌握雕版印刷術最直接的途徑。

蒙元時期,歐洲人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學會了使用木活字。由於歐洲人使用的拉丁字母結構簡單,且只有26個字母,比漢字更適合活字印刷。1450年,德意志人古騰堡在美因茨城的工廠中發明了哥特體拉丁文金屬活字印刷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歐洲人的字形問題。

波蘭學者冒死偷畫火器

中國古代在戰爭中使用火器的最早記載,出現在唐朝末年。南宋初年,軍事學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管形火器———火槍。這在人類使用火葯的歷史上,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之後,將在開封等地虜獲的工匠和火器全部掠走,還把金軍中的火葯工匠和火器手編入了蒙古軍隊。次年,蒙古大軍發動了第二次西征,新編入蒙軍的火器部隊也隨軍遠征。在隨後的幾年中,裝備火器的蒙古大軍橫掃東歐平原。1241年4月9日,蒙古大軍與3萬波蘭人和日爾曼人的聯軍在東歐華爾斯塔德大平原上展開了激戰。根據波蘭歷史學家德魯果斯《波蘭史》一書的記述,蒙古大軍在這場會戰中使用了威力強大的火器。波蘭火葯史學家蓋斯勒躲在戰場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內,偷偷描繪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樣式。根據蓋斯勒的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在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

蒙古人滅亡阿拉伯帝國後,建立起了伊利汗國。這里迅速成為了火葯等中國科學技術知識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樞紐。而配備火葯武器的蒙古軍隊在歐洲的長期駐扎,給歐洲人偷窺火葯技術提供了機會。

阿拉伯商人頻繁搭乘中國商船學會使用指南針

大約在公元3世紀前後,中國人發現了磁石能夠吸鐵的特性,同時還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並依此特性製造了「司南」。大約在10世紀的北宋時期,中國人已將指南針用於海上導航。在北宋人朱彧1119年成書的《萍洲可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數百人,小者百餘人……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一些外國學者在翻譯這段文字時,誤將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詞翻譯成了往來海上的阿拉伯船長的名字,因此就一錯再錯,得出了最早裝備指南針的不是中國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錯誤結論。實際上,中世紀時阿拉伯人海船船體狹小,根本無法容納百餘人。

當時往來南中國海、印度洋和波斯灣

之間的商船,能夠容納上百人的只有中國海船,連阿拉伯商人也經常搭乘中國海船。宋代與阿拉伯的海上貿易十分頻繁,中國開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隊有指南針導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從中國商船上學到指南針的用法的。

由於宋朝與遼、金戰爭不斷,影響到了朝鮮與中國的朝貢貿易,加之日本藤原氏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的指南針和火葯傳入這兩個近鄰國家的時間大大落後於歐洲,這與造紙和印刷術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到公元15世紀前後,羅盤才作為看風水的工具,在朝鮮廣泛使用。而指南針傳入日本,則是公元17世紀的事情了。(

❼ 四大發明的傳播

造紙術的傳播:杜佑《通典·西戎總序》說「族子環隨鎮西(即安西)節度專使高仙芝西征。天寶十載屬(七五一年),至西海(地中海)。寶應初(七六二年),因賈商船舶,自廣州而回,著《經行記》」。杜環是怛邏斯戰敗後被俘的一人,在大食十餘年,被釋放自海路回廣州。《經行記》已亡佚,《通典》引用若干條,想見杜環對西方諸國事聞見頗廣。杜環稱同時在大食的唐人有「漢匠起作畫者,京兆人樊淑、劉泚織絡者河東人樂環、呂禮」。大抵俘虜中有技能的人,大食要使用他們的專長,所謂起,就是待遇比一般俘虜好一些。杜環所記僅四人,事實上決不只此數。例如紙,也是大食使用這一次戰爭的俘虜在康國開始製造,由此造紙術傳布到伊斯蘭教諸國,再傳布到西方諸國。怛邏斯一戰,勝敗對雙方都不關重要,中國制紙術傳到西方,卻是一件有益的大事。

火葯的傳播:蒙古第三次西侵中,於1260年9月在阿因·扎盧特(耶路撒冷北)戰役,敗於埃及馬木魯克王朝,一批匠師被埃及俘虜,從此火葯傳入西方。

閱讀全文

與四大發明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