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探索性
數學教學價值不僅局限於幫助學生獲得書中的知識,還要有助於思維的訓練與認識能力的提高,這就需研究知識發生的思維過程,即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我們十分注重展示數學公式、概念、定理、法則的形成過程,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去尋求知識產生的來龍去脈,探討解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概括出解題規律,領悟知識形成過程中蘊含的思想方法,使他們在參與中表現自我,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如在學習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先讓學生嘗試回答以下問題:1.把下列四個不等式:①7>4 ②-3<5 ③-4>-5 ④-2<-1 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5,都乘以(或除以)5,都乘以(或除以)-5,觀察計算後不等號的方向有沒有改變?2.通過上面的計算及觀察,你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3.所得的結論對不對?請你驗證一下;4.你認為不等式會有哪些性質呢?這樣,學生自己歸納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既學到了知識又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學會了觀察思考,提高了探索、歸納、概括的能力,使他們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二、創設輕松愉快的情境,培養思維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如果學生在學習中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利於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要努力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用自己的動作、表情、語言風格、氣質、理想、信念等熏陶、感染、啟迪學生,使師生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喚起學生創造良好的熱情和慾望,自覺進行創造性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說、敢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既能激活課堂教學,又能培養學生直言不諱、樂於主動探究的精神,同時又加強了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案的交流,增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從而發現真理,科學發明與創造也正是從質疑開始的。因此,質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敢於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發表獨特見解,有的學生提出的典型問題,真正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
如在學完銳角函數後,有的學生提出:「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銳角才有正弦、餘弦嗎?」「一個銳角的正弦、餘弦與邊長有關嗎?「等典型問題,教師首先給予肯定,並讓學生討論、交流解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小結。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大膽猜想,不僅養成了敢想敢問的習慣,而且思維的深刻性、獨立性、挑戰性及解題的創新性都得到了培養。
四、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思維的廣闊性、變通性
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知識間的聯系、鞏固及深化基本概念,揭示問題的實質,使學生掌握解題規律,培養創造精神。
1.一題多問。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富有吸引力的提問能誘發學生積極思維,對典型例題設計一組層層深入的問題,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開闊思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如一次函數y=ax+b的圖像如圖所示,結合圖形解答下列問題。
(1)求方程ax+b=0的解。
(2)求不等式ax+b>1的解。(3)求x<-2時,y的取值范圍。
通過以上問題能充分挖掘習題的潛力,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一題多解。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啟發學生從不同途徑用多種方法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使思維呈「禮花狀「散開,從不同的認識層次尋求多種解法,能開拓學生思路,培養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如:一個正多邊形的外角是60°,它是幾邊形?讓學生用不同的解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得出解法。不妨設它是n邊形,方法1:從內角和方面考慮,易得180°(n-2)=(180°-60°)n,即可求出n。方法2:從外角和方面考慮,可得60°n=360°,更易求出n。這對開拓學生的思路,探索解題規律大有好處。
3.一題多變。適當變換題目的條件或問題,使一題變成多題,能溝通知識間的聯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如△ABC,找一點P,使△APB、△APC、△BPC為等腰三角形。對於這一問題,學生不難找出三角形的外心符合條件,隨之進一步提問:「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呢?答案唯一嗎?」這一點P是否一定在△ABC內部?是否還有其他的點也滿足條件?學生的思維自然展開,緊接著提問:「如果△ABC是等邊三角形,結果又如何呢?」
通過一題多變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想、判斷中深化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外聯系,可以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興趣帶給學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然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❷ 如何培養創造性
題主所言的創造力,更多的是一種設計思維,是看待事物的獨特角度,是在素材積累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散的思維邏輯。這種創造力對於設計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來說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培養的。而怎麼培養自己的創造力,總結來說就是多看多想多感受。保持對世界的敏感度,了解最新的行業發展狀況,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和亮點,用設計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產品。只要你善於觀察、思考,不需要任何相關基礎,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變為你手中的素材。
康石石就以服裝設計專業為例,為大傢具體列舉幾項收集素材、鍛煉思維的途徑,其他的設計專業之間也有很多相通的部分,大家可以參考:
1. 時尚雜志
很多主流的時尚雜志:Vogue、Elle、Marie Clarie、Bazaar、ID等等,每期雜志里匯總的時尚信息都是可以讓大家充分了解到最近最新的時尚圈潮流信息。
2. 互聯網資源
各時尚品牌、雜志總編、超模、時尚博主都又開設公眾號、微博、twitter、Instagram,全方位關注他們,可以無時無刻得到最前沿的一手資訊。
3. 時尚書籍
時尚類書籍的分類有:某個品牌的自傳類型的(比如,香奈兒、紀梵希就有出書講述他們品牌的成立與發展)、綜合時尚簡史類型的(服裝的羅曼史、150年以來引領潮流的時裝設計師和品牌、服裝和時尚簡史等)
4. 時尚電影
很多全球著名的時尚設計師和品牌都拍攝了自傳類的電影(Coco Chanel、Yves Saint Laurent 、Dior&I、Jeremy Scott:The People's Designer等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google找相關資源觀看。
5. 多去逛街
商場、精品店、買手店都是匯聚時尚品牌的好地方,多去這些地方逛逛,可以培養自己的時尚意識,對提升品位也是很有幫助。對於其他設計專業而言即是多觀察主流產品,優點是什麼,是如何實現的,思考有什麼問題存在,能否改進。
❸ 創造力怎樣培養
個人認為是可以培養的。
每一個人的創造力都起始於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如同一張未被玷污的白紙,看待事物的角度區別於成人,能夠發現我們忽略的美。孩子本身也有極強的好奇心,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樂意去探索、樂意去發現、樂意去創造。
3、讓孩子多動手動腦
我們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去做手工,既可以動手又可以動腦,有助於孩子的創造性發展。比如壘積木、剪窗花、折紙、串珠子等手工活動,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發揮想像力,增強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能力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會對他們長大後事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想學習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米媽談育兒」,我是魏華,也是米媽,是兒童學習力專家,實戰派親子教育專家,暢銷書《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的作者。
❹ 怎樣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助於人的發明創造。
(1)發展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從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探索,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發散思維往往會產生某些新奇、獨特、不苟同於傳統的思想,因而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有意訓練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是發展人的發散思維的基本手段。
流暢性是指單位時間內發散項目的數量,就是說,對某種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其項目越多,反應越迅速,則思維流暢性越好。如給被測試者一張圖片,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講一個故事,講得愈多,表示流暢性愈高。變通性指發散項目的范圍或維度,即隨機應變的能力。范圍越大,思維度越大,則變通性越大。例如,只知道石頭可以作建築材料(蓋房、造橋、鋪路),那麼,思維只在同一維度內發散。如果還能說出石頭可以打狗、壓紙、當尺子劃線,甚至還可以救人(如司馬光破缸救小孩的故事)等等,那麼思維就在不同維度內發散,其變通性就大得多了。獨特性指發散的項目表現出某些獨特的思想或獨到的見解,就是說,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
(2)鼓勵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指未經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這是一種不經歷一般的認識程序就獲得關於對象本質的直接認識的形式,是思維的邏輯片斷,卻表示認識過程中非邏輯的跳躍。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由於澡盆的水往外溢出,使他突然有所領悟,從而發現浮力定律。
(3)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培養「創造個性」
人在創造性活動中常出現的思維障礙,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①思維定勢,指的是由於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心理准備狀態,使人的思維方式固定化、刻板化,從而影響了對問題的解決;②思路狹窄;③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④感知不敏銳;⑤不善於運用多種感官;⑥功能固著,只傾向於對某一物體的功能(如性能、用途)產生固定的觀念,因而在解決問題時影響到靈活地運用該物體;⑦害怕失敗,不敢冒險;⑧循規蹈矩,自我限制;⑨過分尋求與別人一致;⑩尋找惟一正確答案;動機過強或過弱。中等動機強度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水平,過強或過弱都會降低解決問題的效率;抓不住問題的關鍵點;喜歡精確、邏輯,避免模糊、非邏輯;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應該是十全十美的;不會幽默,把工作學習和娛樂截然分開。
此外,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僅與人的智力因素有關,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個性特徵也是相關的。吉爾福特認為,創造性傾向「可能是由眾多特徵構成的,其中包括種種才能和一個人之所以不同於另一個人的組織方式方面的其他人格特徵。」研究表明,人的毅力、自信、克服自卑感、熱情、勤奮、責任感等人格特點,在取得成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積極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強烈的責任感等品格,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❺ 簡述題: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
什麼都沒有怎麼回答 ,
難道要自己想想出來呀 。。。
恩!這也是一種專創造性思維的屬培養
----------------純屬亂答
❻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以發散性思維為先導。中國有句古話叫「敢想敢做。」可見,「想」也就是思維,於人於事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必須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為先導。
創造性思維應以學生創新精神為宗旨。首先要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有些學生愛提鑽牛角類的問題,甚至是課文以外的怪問題。對這類現象教師應聯系實際,做好合理的答復,不要訓斥、應付、搪塞或輕易否定。因為,學生的思考大都來源於生活,學起源於思,思源於疑。古往今來,多少實例都可以證明科學發明與創造正是從有疑問而問開始的。因此,教師上課時要盡量提出有針對性的疑難問題,啟發學生去思考和探討。例如:在講自然第九冊《熱空氣》時,我先讓同學們把課文看一遍,並沒有給大家說出本課的結論,只是問道:「人們做的天燈為什麼能上天?這是運用了什麼原理?」這時,大家都沉默了,大約兩分鍾過後,同學們開始發言了。有的說,可能是火把燈送上去的,有的說可能是風把燈吹上去的,……總之,說法不一。這時,我就鼓勵大家結合課文內容冷靜思考。過了一會兒,有不少同學都紛紛發言,大部分同學的答案是「運用熱空氣輕,會上升」的原理製作的。我對大家的回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大家去做一做,同學們都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件事對我的感觸很深,只有啟發學生多思,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作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提供思考的機會,千萬不能扼殺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其次,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於想像,想像並不是幻想,而是依據客觀實事,藉助科學的力量去實現某種願望或達到某種目的。
再次,還應鼓勵學生開放合作,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群眾的智慧是無法抵擋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討論和分析的機會,使他們在知識上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鑒,從而更有效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❼ 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越來也傾向於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寫在最後:
日常生活中,凡是可以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的觀察,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切忌一成不變的傳授給孩子。
❽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
如何才能培養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呢?一項研究比較了在學校中被評為最具創造力的5%的兒童與沒有異常創造力的兒童的家庭。普通兒童的父母會給孩子制定至少六條規則,比如作業和就寢時間。而具有創造性孩子的父母一般不制定規則。如果沒有那麼多規則,孩子就能獨立思考。創造力很容易被挫敗。哈佛心理學家特雷莎·阿馬比勒(Teresa Amabile)說:「具有創造性孩子的家長傾向於制定道德規則而不是具體的行為規則」。即使這種規則,父母也沒有強加給孩子。
父母鼓勵他們的孩子追求卓越和成功,但是他們也鼓勵發現學習中的快樂。他們的孩子們有自己的價值觀,能發現自己的興趣。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盧姆(Benjamin Bloom)研究了世界級音樂家,藝術家,運動員和科學家,他發現他們的父母並沒有夢想把孩子變成精英。他們只想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當孩子表現出對某種技能產生興趣和熱情的時候,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頂尖的鋼琴家並沒有從小就由優秀的老師指導。他們的第一堂課往往來自附近的鄰居,而目的僅僅為了獲得學習的樂趣。莫扎特在學習音樂之前就對音樂有興趣,而不是相反。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在被音樂學校拒絕後開始自學小提琴。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曾提出那個有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大意是說成功取決於我們所花費的時間,但人們對不同領域具體花費的時間存有疑問。其實,我們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問題:
首先,練習次數的增多真的可以改善我們的學習嗎?很多研究表明,練習越多,思維定式越嚴重。當規則改變,專家比新手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來適應。
第二,什麼事情可以激勵人們在一個領域付出一萬小時的努力?只能靠激情,而激情來自早年對這件事的好奇心和愉快的經歷。
證據表明,創造性取決於我們的知識和經驗的廣度,而不僅僅是深度。在科學方面,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往往不只是一個領域的專家,他們往往對很多領域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相對於一般的科學家來說,諾貝爾獎得主喜歡表演,跳舞甚至變魔術的幾率更大;寫詩,戲劇或小說的可能性更高;演奏樂器的愛好更強烈。沒有人強迫這些傑出的科學家做這些事情。這完全出於好奇心。有時候,這個好奇心會讓他們有不同的見解。愛因斯坦說:「我通過直覺發現相對論,而音樂是這種直覺背後的驅動力。」他的母親從5歲開始就讓他上小提琴課,但當時並不感興趣。他對音樂的熱愛發生在成年以後,那時他早就不用再上小提琴課。他說:「愛好比責任感更重要。」
❾ 如何培養和開發自己的創造性
【壹】被你誤解和低估了的直覺
提到直覺,給人感覺是不靠譜,譬如女人就是迷戀於直覺的生物。太多藝術家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說女人就是天生的藝術家,她們的精神境界遠遠高於男人。
但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大名鼎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具有極強的直覺能力的人,他迷戀於獲得的直接經驗,這些經驗讓他形成了相對論的體系。
原來直覺也是一種思維能力,所以,有時候雖然直覺看起來沒那麼靠得住,但很多時候又是可信的。可見,我們的直覺常常被自己浪費和低估了,白白浪費掉了而沒有好好利用。
想像區的開發其實決定著創造力的強弱。愛因斯坦說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當然,可能偉人的一句名言並不足以說明問題,但現實生活和工作中,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何不切身感受到過想像力的重要性。
而制約想像力的天敵則是我們的慣性思維,顧名思義,慣性思維就是我們長年累月形成的定勢思維模式和固有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慣性思維就像一堵看不見,卻無比強大、堅硬的牆,看似無形,卻堅不可摧。
❿ 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
如何培抄養學生的創造襲性,其實現在大部分學生都需缺少這種動手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主要是現在的應試教育讓孩子已經沒有這么太多的時間去學習一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所以說營銷培養這種還是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