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名人例子有哪些
名人的例子有:
1、楊利偉
中國航天員的選拔要經過「過五關斬六將」,楊利偉順利地過了一關又一關,他贏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機會。他從小對自己要求嚴格天生是個不甘落後的人。每次的訓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以自己嚴肅認真的精神和熟練的技術贏得了教員的稱贊,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楊利偉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光榮地選為「神舟」五號航天飛行員
2、科學家的故事·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3、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追問還有跟短的嗎?好長哦!
回答魯迅十二歲 讀私塾 ,父親正患著重病, 經常上當鋪,跑葯店, 為免影響學業,他 精確安排時間
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 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
4、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英國文學家。
D.H.勞倫斯的父親阿瑟·勞倫斯是一位礦工,他所受的教育僅僅夠他艱難地讀報紙,而他的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在滾滾的炊火前,一邊烤早餐臘肉,用麵包接著臘肉上滴下來的油,斷斷續續地讀著當天的報紙。
5、郎朗,1999年,17歲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戲劇性的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魯·瓦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由著名指揮大師埃森巴赫指揮。開場前,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對觀眾介紹郎朗說:「你們將從這位年輕的中國男孩身上聽到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果然,當最後一個音符演奏完畢,聽眾全體起立歡呼,如雷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㈡ 關於抓住機遇,挑戰自我的名人事例
機遇
著名科學家巴斯德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關於機遇的故事:1822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撕特在一次報告快結束的時候,把當時正巧帶著的一根導線的兩端與一個伏打電池連接,放在磁針的上方,與磁針平行。起初,他故意使導線與磁針垂直,但沒有什麼情況發生。但是,當他偶然將導線平放並與磁針平行時,他驚奇地發現磁針向相反的方向偏轉。這樣,完全憑借機遇,奧撕特發現了電和磁的關系,並為法拉第發明電磁發電機開辟了道路。正是在講述這段故事時,巴斯德說出了關於機遇的至理名言:「在觀察的領域里,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華羅庚曾說過:「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㈢ 抓住機遇的名人事例
一、比爾•蓋茨的故事
1955年,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西部美麗的城市西雅圖。11歲時,蓋茨進入西雅圖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學學習。這時正是計算機悄然興起之時,湖濱中學花巨資購置了一台計算機供學生們了解、學習。好學的蓋茨很快就迷上了計算機。
1973年,蓋茨被哈佛錄取。哈佛是世界著名大學,這里雲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
1974年,第一台個人電腦問世的消息激發了蓋茨的全部激情。他決定從哈佛退學,投入到這一場計算機浪潮之中。因為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機會。
1975年,蓋茨和他的好朋友保羅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們將自己的公司取名為微軟公司。此時的微軟雖然還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但是蓋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計算機界已小有名氣。
1981年,當時最大的計算機公司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個人計算機,轟動一時。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為IBM公司提供語言程序的正是年輕的蓋茨領導下的微軟公司。
經過不懈的努力,微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IBM個人電腦問世半年後,微軟正式成為個人電腦軟體方面的領導者。年僅26歲的蓋茨也一舉成名。
如今,蓋茨已登上計算機軟體世界的巔峰,成為新一代美國青年崇拜的偶像人物。
二、年輕的洛克菲勒剛進入石油公司工作時,由於學歷不高,又沒有什麼技術,因此被分派巡視並確認石油罐有沒有自動焊接好。這是石油公司最簡單的工作崗位,連一個小孩子都能勝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著焊接劑自動滴下,沿著石油罐蓋轉一圈,看自動輸送帶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簡單又枯燥,沒干幾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厭倦了。但由於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決定安下心來,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於是,他更加認真地觀察、檢查石油罐的焊接質量。當時,公司正在推行節約計劃,洛克菲勒想,我這項工作是不是也可以節約某些程序呢?
他發現每焊好一個石油罐,焊接劑要落三十九滴;而經過周密計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這個方法卻不實用。
洛克菲勒沒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經過多次測試,他終於研製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機。也就是說,使用這種焊接機,每次可以節約一滴焊接劑。盡管節約的只是一滴焊接劑,可一年下來,「三十八滴型」焊接機為公司節省了五百萬美元的開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劑滴在公司每個人的眼裡,卻只滴在洛克菲勒一個人的心裡。就是這么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劑,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機遇,真正缺少的,是發現機遇的敏銳眼睛和把握機遇的睿智心靈。
三、凡爾納撞到大仲馬
18歲時,儒勒•凡爾納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
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
兩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就在大仲馬的影響下,他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中。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得以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後來,凡爾納成為「科學幻想之父」。
四、毛遂自薦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一次,秦國大舉進攻趙國,情況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決定挑選出20名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可是只有19人合乎條件。這時,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一開始不以為然:「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裡,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面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裡鑽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裡呀。」平原君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只有毛遂面對楚王,慷慨陳詞,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楚王終於被說服了,與平原君締結盟約。趙國於是解圍。
事後,平原君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現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只要有才幹,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五、麥克斯韋的人生轉折點
16歲的麥克斯韋初到劍橋,一切都覺得新鮮。這一時間,他專攻數學,讀了大量的專門著作。不過,他讀書不大講系統性。有時候,為了鑽研一個問題,他可以接連幾個星期什麼事都不幹;有時候,他又可能見到什麼讀什麼,漫無邊際。
這個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年輕人,需要名師點撥,才能放出異彩。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麥克斯韋果然遇到了一位好老師,這就是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一天,他到圖書館借書,他要的一本數學專著不巧被一位學生先借走了。
那書是一般學生不可能讀懂的,教授有些奇怪。他詢問借書人的名字,管理員答道「麥克斯韋」。教授找到麥克斯韋,看見年輕人正埋頭摘抄,筆記本上塗得五花八門,毫無頭緒,房間里也是亂糟糟的。
霍普金斯不禁對青年產生了興趣,詼諧地說:「小夥子,如果沒有秩序,你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數學家。」從這一天開始,霍普金斯成了麥克斯韋的指導教授。
霍普金斯很有學問,培養過不少人才。麥克斯韋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雜亂無章的學習方法。霍普金斯對他的每一個選題,每一步運算都要求很嚴。
這位導師還把麥克斯韋推薦到劍橋大學的尖子班學習。經這位優秀數學家的指點,麥克斯韋進步很快,最後終於成為一代科學大師。
㈣ 因為一個機會創造成功的名人小故事有嗎
越王勾踐在戰敗的情況下被迫到吳國當奴隸,在吳國,勾踐受盡了恥辱,但內在許多羞辱面前,他沒有自暴容自棄,也沒有直起反抗,只是默默地忍受著,忍受著。終於有一天,吳王看到了勾踐忠誠的表現,而釋放他回到越國。被釋放的勾踐下定決心,重整旗鼓,重拾舊河山,他抓住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回到越國用了十年之久壯大人口,富國強兵,壯大軍隊,最終滅掉了吳國。勾踐正是因為抓住了這次機遇,才使得自己報仇雪恨,滅掉了吳國。
拿破崙捕捉機遇
拿破崙·波拿巴,法國18世紀政治家,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尉級炮兵軍官。
1793年,他被匯報會往前線,參加進攻土倫的戰役。正當革命軍前線指揮官面對土倫堅固的防守犯難的時候,拿破崙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直接向特派員薩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在特匯報會員苦無良策時,看拿破崙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崙為攻城炮兵副指揮,並提升為少校。拿破崙抓住這個機遇,在前線精心謀劃,勇敢戰斗,充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才智,最後攻克了土倫。他因此榮立戰功,並被破格提升為少將旅長。終於一舉成名,為他後來叱吒風雲,登上權力頂峰奠定了基礎。
㈤ 關於機遇的名人事例
1,越王勾踐在戰敗的情況下被迫到吳國當奴隸,在吳國,勾踐受盡了恥辱,但在許多羞辱面前,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直起反抗,只是默默地忍受著,忍受著。
終於有一天,吳王看到了勾踐忠誠的表現,而釋放他回到越國。被釋放的勾踐下定決心,重整旗鼓,重拾舊河山,他抓住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回到越國用了十年之久壯大人口,富國強兵,壯大軍隊,最終滅掉了吳國。勾踐正是因為抓住了這次機遇,才使得自己報仇雪恨,滅掉了吳國。
2,牛頓當年在蘋果樹下休息,一顆蘋果掉落砸中了他,牛頓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經過他努力的探索、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這可以說明牛頓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這個機會造就出了這位受人敬仰的科學家。如果當年休息的不是牛頓,那麼那個人可能會不屑一顧,甚至大聲咒罵。
3、年輕的洛克菲勒剛進入石油公司工作時,由於學歷不高,又沒有什麼技術,因此被分派巡視並確認石油罐有沒有自動焊接好。這是石油公司最簡單的工作崗位,連一個小孩子都能勝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著焊接劑自動滴下,沿著石油罐蓋轉一圈,看自動輸送帶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簡單又枯燥,沒干幾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厭倦了。但由於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決定安下心來,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經過多次測試,他終於研製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機。也就是說,使用這種焊接機,每次可以節約一滴焊接劑。盡管節約的只是一滴焊接劑,可一年下來,「三十八滴型」焊接機為公司節省了五百萬美元的開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劑滴在公司每個人的眼裡,卻只滴在洛克菲勒一個人的心裡。就是這么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劑,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4,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早年追隨掘金熱潮到丹麥掘金,他沒有別人幸運,沒有掘出一塊金子,可他卻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種眷顧。
當他失望地准備回家時,他發現了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機,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當別人都忙於掘金之時他卻忙於建旅店,他頓時成為了有錢人,也為他日後在酒店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5、拿破崙·波拿巴,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尉級炮兵軍官。1793年,他參加進攻土倫的戰役。正當前線指揮官面對土倫堅固的防守犯難的時候,拿破崙提出新的作戰方案。看拿破崙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崙為攻城炮兵副指揮,並提升為少校。
拿破崙抓住這個機遇,充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才智,最後攻克了土倫。他因此榮立戰功,並被破格提升為少將旅長。終於一舉成名,最後登上權力登峰。
㈥ 抓住機會展示自己名人故事
痴迷電腦的天才少年比爾·蓋茨
蓋茨是為電腦而生的,而他也把電腦帶入到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蓋茨進入湖濱中學之後迷上了電腦,從此就無心上其他課,每天都泡在計算中心。從8年級開始,他就和同學一起幫人設計簡單的電腦程序,以此賺取零用錢。蓋茨的好朋友保羅·艾倫(後來和蓋茨一起創立了微軟公司)回憶說,"我們當時經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們愛死了電腦軟體的工作,那時侯我們玩的真開心。"
蓋茨說,"那時侯,保羅常常把我從垃圾桶上拉起來,而我卻繼續趴在那裡不肯起來,因為在那裡我找到一些上面還沾著咖啡渣的程序設計師的筆記或字條,然後我們一起對著這些寶貴的資料研究操作系統。"
蓋茨上9年級的時候,TRW公司的工程師在架設西北輸電網路時遇到了問題,一籌莫展。這時候,他們發現了湖濱中學計算中心的一份《問題報告書》,當場打電話給製作這份報告的兩位"偵測錯誤大師"(蓋茨和艾倫),希望他們兩人能來幫助排除問題。但他們壓根沒有想到,這兩位大師居然只是9年級和10年級的學生!
牛頓晚年
但是由於受時代的限制,牛頓基本上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者。他認為運動只是機械力學的運動,是空間位置的變化;宇宙和太陽一樣是沒有發展變化的;靠了萬有引力的作用,恆星永遠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位置上……
隨著科學聲譽的提高,牛頓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當選為國會中的大學代表。作為國會議員,牛頓逐漸開始疏遠給他帶來巨大成就的科學。他不時表示出對以他為代表的領域的厭惡。同時,他的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和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如胡克、萊布尼茲等進行科學優先權的爭論上。
晚年的牛頓在倫敦過著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為貴族。此時的牛頓非常富有,被普遍認為是生存著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在他任職的二十四年時間里,他以鐵拳統治著學會。沒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選舉。
晚年的牛頓開始致力於對神學的研究,他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相信上帝,埋頭於寫以神學為題材的著作。當他遇到難以解釋的天體運動時,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力」的謬論。他說「上帝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僕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偉大艾薩克·牛頓逝世。同其他很多傑出的英國人一樣,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鐫刻著:
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
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
數學天才——高斯的故事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於德國布倫茲維克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格爾恰爾德·迪德里赫先後當過護堤工、泥瓦匠和園丁,第一個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後因病去世,沒有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後來娶了羅捷雅,第二年他們的孩子高斯出生了,這是他們唯一的孩子。父親對高斯要求極為嚴厲,甚至有些過份,常常喜歡憑自己的經驗為年幼的高斯規劃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親,並且秉承了其父誠實、謹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時高斯已經做出了許多劃時代的成就。
在成長過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於母親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歲那年死於肺結核,留下了兩個孩子:高斯的母親羅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為人熱情而又聰明能幹投身於紡織貿易頗有成就。他發現姐姐的兒子聰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開發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後,已成年並成就顯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對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產的思想,不無傷感地說,舅舅去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於弗利德里希慧眼識英才,經常勸導姐夫讓孩子向學者方面發展,才使得高斯沒有成為園丁或者泥瓦匠。
在數學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樣很幸運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親。羅捷雅直到34歲才出嫁,生下高斯時已有35歲了。他性格堅強、聰明賢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能被許可的范圍。當丈夫為此訓斥孩子時,他總是支持高斯,堅決反對頑固的丈夫想把兒子變得跟他一樣無知。
羅捷雅真誠地希望兒子能幹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對高斯的才華極為珍視。然而,他也不敢輕易地讓兒子投入當時尚不能養家糊口的數學研究中。在高斯19歲那年,盡管他已做出了許多偉大的數學成就,但她仍向數學界的朋友W.波爾約(W.Bolyai,非歐幾何創立者之一J.波爾約之父)問道:高斯將來會有出息嗎?W.波爾約說她的兒子將是"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為此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7歲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學了。頭兩年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歲,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班次,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數學教師是布特納(Buttner),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一則故事說,高斯10歲時算出布特納給學生們出的將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的算術題,布特納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確答案。不過,這很可能是一個不真實的傳說。據對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數學史家E.T.貝爾(E.T.Bell)考證,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的是一道更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
當然,這也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公差為198,項數為100)。當布特納剛一寫完時,高斯也算完並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貝爾寫道,高斯晚年經常喜歡向人們談論這件事,說當時只有他寫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其他的孩子們都錯了。高斯沒有明確地講過,他是用什麼方法那麼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數學史家們傾向於認為,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很不平常。貝爾根據高斯本人晚年的說法而敘述的史實,應該是比較可信的。而且,這更能反映高斯從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質的數學方法這一特點。
高斯的計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獨到的數學方法、非同一般的創造力,使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你了。"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誠的友誼,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高斯由此開始了真正的數學研究。
1788年,11歲的高斯進入了文科學校,他在新的學校里,所有的功課都極好,特別是古典文學、數學尤為突出。經過巴特爾斯等人的引薦,布倫茲維克公爵召見了14歲的高斯。這位朴實、聰明但家境貧寒的孩子贏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願意作高斯的資助人,讓他繼續學習。
布倫茲維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過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如此,這種作用實際上反映了歐洲近代科學發展的一種模式,表明在科學研究社會化以前,私人的資助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高斯正處於私人資助科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社會化的轉變時期。
1792年,高斯進入布倫茲維克的卡羅琳學院繼續學習。1795年,公爵又為他支付各種費用,送他入德國著名的哥丁根大家,這樣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奮地學習和開始進行創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回到家鄉布倫茲維克,正當他為自己的前途、生計擔憂而病倒時—雖然他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已被授予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講師職位,但他沒有能成功地吸引學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為高斯付諸了長篇博士論文的印刷費用,送給他一幢公寓,又為他印刷了《算術研究》,使該書得以在1801年問世;還負擔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費用。所有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動。他在博士論文和《算術研究》中,寫下了情真意切的獻詞:"獻給大公","你的仁慈,將我從所有煩惱中解放出來,使我能從事這種獨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崙統帥的法軍時不幸陣亡,這給高斯以沉重打擊。他悲痛欲絕,長時間對法國人有一種深深的敵意。大公的去世給高斯帶來了經濟上的拮據,德國處於法軍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個妻子的逝世,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剛強的漢子,從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況,也不讓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們只是在19世紀整理他的未公布於眾的數學手稿時才得知他那時的心態。在一篇討論橢圓函數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細微的鉛筆字:"對我來說,死去也比這樣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資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須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由於高斯在天文學、數學方面的傑出工作,他的名聲從1802年起就已開始傳遍歐洲。彼得堡科學院不斷暗示他,自從1783年歐拉去世後,歐拉在彼得堡科學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著象高斯這樣的天才。公爵在世時堅決勸阻高斯去俄國,他甚至願意給高斯增加薪金,為他建立天文台。現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臨著新的選擇。
為了不使德國失去最偉大的天才,德國著名學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聯合其他學者和政界人物,為高斯爭取到了享有特權的哥丁根大學數學和天文學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長的職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職,全家遷居於此。從這時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參加科學會議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適的生活環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發揮其天才,而且為哥丁根數學學派的創立、德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和數學中心創造了條件。同時,這也標志著科學研究社會化的一個良好開端。
高斯的學術地位,歷來為人們推崇得很高。他有"數學王子"、"數學家之王"的美稱、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或四位)數學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或加上歐拉)。人們還稱贊高斯是"人類的驕傲"。天才、早熟、高產、創造力不衰、……,人類智力領域的幾乎所有褒獎之詞,對於高斯都不過份。
高斯的研究領域,遍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各個領域,並且開辟了許多新的數學領域,從最抽象的代數數論到內蘊幾何學,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從研究風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體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紀之交的中堅人物。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麼最後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像為一條條江河,那麼其源頭就是高斯。
雖然數學研究、科學工作在18世紀末仍然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時,因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際,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各國政府都開始重視科學研究。隨著拿破崙對法國科學家、科學研究的重視,俄國的沙皇以及歐洲的許多君主也開始對科學家、科學研究刮目相看,科學研究的社會化進程不斷加快,科學的地位不斷提高。作為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高斯獲得了不少的榮譽,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泰斗都把高斯當作自己的老師。
1802年,高斯被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選為通訊院士、喀山大學教授;1877年,丹麥政府任命他為科學顧問,這一年,德國漢諾威政府也聘請他擔任政府科學顧問。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學者的一生。他始終保持著農家的儉朴,使人難以想像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先後結過兩次婚,幾個孩子曾使他頗為惱火。不過,這些對他的科學創造影響不太大。在獲得崇高聲譽、德國數學開始主宰世界之時,一代天驕走完了生命旅程。
㈦ 求關於機遇的名人事例
1.古代越王勾踐。越王勾踐戰敗後被迫到吳國當奴隸,受盡恥辱,但勾踐沒有自暴自棄,只是默默忍受。終於有一天,吳王看到勾踐的忠心表現,放他回越國。釋放後的勾踐抓住機遇,重整旗鼓,壯大軍隊,最終滅了吳國。
2.李嘉誠把握住了商機,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借巨款購買了大量的地皮。這是一般人都不會做的舉動。李嘉誠看到了機遇,並抓住了它。也正是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20年後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了亞洲地產大亨。
3.世界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5歲時初次登台亮相,就顯現了他卓越的藝術才能。那次,他母親在演出時嗓子突然啞了,她只得離開舞台。這時場內一片混亂,舞台總監靈機一動,想到卓別林曾當著母親和朋友們的面進行過表演,就建議卓別林代替母親上台表演。
小小的卓別林毫不怯場,面對著滿場的觀眾,鎮定自若、毫不拘束地唱了一首歌,接著他又是唱又是舞,表演了幾個節目,特別是他模仿母親唱那首《愛爾蘭進行曲》時沙啞著嗓音唱,模仿得惟妙惟肖,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正是由於他把握住了這次偶然的機會,以後才能走上藝術道路,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世界喜劇大師。
4.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時大政治家管仲和軍事家樂毅。因此,他隱居隆中邊種地,邊修學,靜觀天下,待機而出,人稱「卧虎藏龍」。
劉備在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中,組成了一個勢力不大的軍事集團,但屢被曹操擊敗,被迫輾轉投靠,沒有自己固定地盤。為發展自己勢力,到處訪尋人才。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向劉備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並提出了對策,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5.拿破崙·波拿巴,法國18世紀政治家,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尉級炮兵軍官。
1793年,他前往前線,參加進攻土倫的戰役。正當革命軍前線指揮官面對土倫堅固的防守犯難的時候,拿破崙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直接向特派員薩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在特派員苦無良策時,看拿破崙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崙為攻城炮兵副指揮,並提升為少校。
拿破崙抓住這個機遇,在前線精心謀劃,勇敢戰斗,充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才智,最後攻克了土倫。他因此榮立戰功,並被破格提升為少將旅長。終於一舉成名,為他後來叱吒風雲,登上權力頂峰奠定了基礎。
拓展資料:
機遇面前要採取怎樣的態度:
明白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道理,不僅要抓住機遇,還要理智面對機遇之後的挑戰。
勇往直前,果斷勇敢,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嘗試的勇氣,因為嘗試我們就有勝出的希望,而逃避永遠沒有任何希望。
面對多個機會時,不要盲目選擇最誘惑你的,要選擇最適合你的,只有最適合你的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