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投資為何不能長期拉動gdp 都說需要靠消費來動才行 原因何在
投資形成了新的生產能力,製造了新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增加了總供給,就需要增加總需求達到新的均衡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增加消費才是真正拉動經濟增長,僅僅依靠投資只會造成重復建設以致浪費。
Ⅱ 中國對外投資增大對國內gdp的影響是什麼
短期肯定是減少GDP。
因為GDP統計的國內生產總值。而投資資金就這么多,如果投到國外去,自然會減少國內投資的總量。進而減少國內GDP。
但是從長期來看,應該會增加國內GDP。因為,國內現在投資環境飽和,額外的資本如果沒出去,只會浪費效用。因此,投到國外發展潛力好的項目上,然後通過項目的回補,同樣可以增加國內的GDP。但這個過程比較漫長,是較長期的期望。
Ⅲ 為什麼投資和外資能拉動GDP發展講詳細
中國經濟的三大引擎(出口,投資,內需)佔GDP的三大比重。
這三項當中出口占的比例是比較高的。拋掉2020年來平均算大概在35-40%左右的比例。
內需佔GDP的比例是也差不多30%-40%之間。政府投資也一差不多。
一個國家要想長久發展,就要以內需為導向。就是中國本國人民的消費力佔GDP的比重。美國是70%多。比中國多一倍。所以各個國家如果在經貿領域制裁美國經濟,可不可行先不說,基本上影響很小。因為佔GDP的比重很小。所以以中國目前的情況內需基本上是很弱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高品質的好東西都出口的原因,就是本國人民消費力比較弱。平均水平來說。國內生意比出口生意難做的原因也在這。由於資源分布不均和人口眾多,發展內需是中國的痛也是必須要發展的主要經濟方向。也是不受外國制約的必要條件。
中國的投資主要分為兩方面,一個是外商投資,一個是政府投資。外商就包括歐美,台商,港商,韓日等等。最早的一批就是港商,台商,後來慢慢越來越多。外商投資的錢就是增量的錢。比如中國家底100塊。外商帶來了500塊來投資中國市場,建廠房,買原材料,僱人發高工資,運輸物流,繳稅等等就會帶動各個產業鏈的發展。
政府投資主要投資在基礎建設領域比重比較高。所以中國的基礎設施是全世界最多最全,最好的。鐵路,高鐵,告訴公路,各種橋,各種房子。每一環都會帶動各個產業鏈的供應和配合。所以錢就循環起來。帶動各個行業發展。GDP就自然被拉上來了。
所以如果歐美製裁中國出口那麼對經濟影響就比較大。帶動各個產業鏈都會下行。所以貿易戰對中國不利。對美國雖然也不利,但是影響很小。通俗的話來講,美國是買家,中國是賣家。賣家怎麼和買家談條件。所以中國要自強就要大力發展內需。做好外交,畢竟即使內需再豐富,也需要其它中國存量很少的資源。比如石油,天然氣等等。不樹敵人是最好的。猛虎架不住群狼。
最簡單的原理解釋就是:你賺了大錢,你就去增加消費,你的消費就是別人的收入。別人的消費就會變成你或者其它人的收入。這樣GDP就被拉起來了。
Ⅳ 為什麼說加大投資可以增長GDP
GDP就是指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新創造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價值,重要一點是指新增加的最終產品或者服務。產品假單,比如我家今年豐收了2000斤小麥,價值2000,而且自家留著吃。服務稍難,比如理發5元一個頭,那麼理發店理個頭發就創造5元的服務,計入GDP,社會上這些加總就是GDP。種麥子買好品種,多施肥,精耕細作就能提高產量,不過得投資,不過產出增多一般是多於成本投入的,另外買種子、肥料還帶動種子公司、肥料廠的的產出。簡單就是這么個道理,不過這是個復雜過程,因為各種行業間是聯系的,對GDP的增加不單單是總增加小麥生產成本投入增加小麥產量來看,而是聯系的去看連帶的對其他經濟活動的影響。GDP是一個總量,包含的產品和服務很廣。
Ⅳ 投資增加時怎樣對GDP產生倍數效應的
你說的是投資對gdp的乘數效應吧。資料如下:
投資乘數效應是指一筆初始的投資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從而會使社會的經濟總量發生成倍的增加。意即投資或政府公共支出變動引起的社會總需求變動對國民收入增加或減少的影響程度。一個部門或企業的投資支出會轉化為其他部門的收入,這個部門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儲蓄後用於消費或投資,又會轉化為另外一個部門的收入。如此循環下去,就會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或支出的倍數遞增。以上道理同樣適用於投資的減少。投資的減少將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的倍數遞減。公共支出乘數的作用原理與投資乘數相同。
例子:比如國家投資修鐵路,投了100億,買原料50億,給工人工資50億。原料供應商拿到50億後肯定不會把這個錢存起來,他肯定也要擴大再生產,把這50億花出去,工人的50億他肯定也要買生活用品,也要花出去,他們一花這個錢,等於創造了需求,社會有供給他們了100億的商品,這樣這100億的投資經過這么一倒騰就創造了200億的需求,就變成了200的gdp。這樣轉來轉去,100億最終能帶動近千億的gdp...
Ⅵ 投資為什麼能夠拉動GDP
因為GDP是什麼?國民生產總值,如果你是學經濟的你應該知道總需求=C+I+G+(X-M)
I就是投資,投資需要把錢注入到市場中,首先對投資方自己本身來說,是一種擴大生產,這里就已經拉動GDP了,其次你把錢注入到市場中,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又拉動GDP了,另外相關的經濟里還有一個乘法效益,你應該懂的,如果不懂的話HI我
Ⅶ 地產投資一個億能帶動多少gdp
十億以上。
它會調動其他資金的進入。
創造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Ⅷ 請問宏觀經濟學中,投資增加對實際GDP有什麼影響
首先,你講的完全正確,從理論上講,投資增加,總需求曲線右移,對貨幣的需求上升,利率上升,然後又會導致投資減少;但是這個正是我們所想看到的,我們要找的就是那個均衡點,如果不移動怎麼會有均衡,所以,我們還需要LM曲線,即找到IS-LM曲線的交點也就是均衡點,那麼經濟就處在一個穩定狀態了。
又:不管投資對利率的敏感度大不大,敏感系數一定大於0,也就是說一定會降低投資,對於整個國家投資來說那個不是小數目。
Ⅸ GDP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有什麼關系
兩者的關系:
1、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表示未來形成經濟發展的投入增加,未來GDP的產出就會增加
2、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形成當前GDP的投入增加,使眼下的GDP立即增加
3、固定資產投資既產生當期的GDP增量,又帶來遠期的GDP增量,雙重效應。
(9)投資帶動社會創造GDP擴展閱讀: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
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一般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進行銷售。
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固定資產投資是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即固定資產再生產活動。固定資產再生產過程包括固定資產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
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固定資產再生產的主要手段。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
新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為日常生產活動的一部分,發生的大修理費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按照現行投資管理體制及有關部門的規定:凡屬於大修理、養護、維護性質的工程(如設備大修、建築物的翻修和加固、農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庫、鐵路大修等)都不納入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也不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統計。
通過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活動,國民經濟不斷採用先進技術裝備,建立新興部門,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生產力的地區分布,增強經濟實力,為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創造物質條件。這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投資門檻降低。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自1996年建立以來,對改善宏觀調控、調節投資總量、調整投資結構、保障金融機構穩健經營、防範金融風險等,發揮了積極作用。2004年,為應對當時經濟過熱適當調高了比例,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適度調低了相關比例。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2015年9月印發《關於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的通知》。
此次調整,圍繞優化投資結構,對2009年確定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及相關內容進行了完善,合理降低投資門檻,有利於提高投資能力,增加有效投資,加快補上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及其他發展「短板」,通過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和民生改善。
此次調整主要堅持了三項原則:
一是總體調低。除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外,其他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總體調低5%。
二是有扶有控。適度調低有利於增加有效投資行業領域的項目資本金比例,比如,關系國計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機場項目,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以及玉米深加工等項目。
同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急需的停車場項目,以及經國務院批准、情況特殊的國家重大項目的資本金比例可比規定比例再適當減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有關規定,繼續執行原有的較高資本金比例。
三是獨立審貸。金融機構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獨立審貸,切實防範金融風險。
Ⅹ 2000年國債投資帶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創造了120萬個就業崗位
解:(1)∵1500×40%×4=2400(億元),1500×40%×5=3000(億元),
∴2002年由國債投資帶來的城鄉居民收入為2400億元至3000億元.
(2)解:設2001年國債投資帶動GDP新增長百分點為x,2002年國債投資帶動GDP新增長百分點為y,根據題意,得
1.7+y=2x+0.1,①
130=120+k(x-1.7),②
150=120+k(y-1.7). ③
由①,得y=2x-1.6. ④
④代入③,得(2x-3.3)k=30. ⑤
由②:(x-1.7)k=10. ⑥
由⑤、⑥得x=1.8.
將x=1.8代入①,得y=2.
將x=1.8代入②,得k=100.
答:k=100,2002年由國債投資帶動GDP新增長了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