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竺可楨有哪些發明
竺可楨(1890.3.7—1974.2.7),又名紹榮,字藕舫,漢族,浙江上虞人。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
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1]學、物候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很深,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我國現代物候學的每一個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他始終從科學的視角,關注著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先覺先行者。
自1916—1974年的半個多世紀中,他帶頭進行科普工作,撰寫科普講稿、書籍約160餘篇,內容除地學、氣象學、物候學外,還涉及天文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等許多學科,讀者對象從科學技術人員到少年兒童多個層面。他的《大自然的語言》與《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是初二課文。
作為新中國地學界的組織者和教育家,他倡導建立了許多新的研究機構,並培養了大批地學骨幹力量。強調地理學一定要擺脫單純描述,用最新的科學成果和儀器設備,進行定位觀測,建立實驗室,採用現代化的工作方法,綜合運用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方面最新的理論來進行研究論證。
在竺可楨的精心推動下,從1929年起到1941年底止,氣象研究所自建的各級測候所9個,合辦的19個。其中如泰山、峨眉山和拉薩測候所都是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以後建立的,不但為我國近代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也為當時中國參加國際極年觀測提供了可能。
主要論著
《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1916年);《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1916年);《遠東台風的新分類》(1918年);《關於台風眼的若干新事實》(1918年);《台風的源地與轉向》(1925年);《南宋時代我國氣候之揣測》(1925年);《中國歷史上氣候的變遷》(1926年);《中國氣候區域論》(1930年);《中國氣候之運行》(1933年);《東南季風與中國之雨量》(1934年);《中國氣候概論》(1935年);《前清北京之氣象記錄》(1936年);《物候學》(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中國的亞熱帶》(1958年);《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1963年);《竺可楨文集》、《竺可楨日記》
參考http://ke..com/view/21021.htm#4
『貳』 哪些科學家發明了哪些東西。
茅以抄升 錢塘江大橋
詹天襲佑 京張鐵路
候德榜 候氏制鹼法
李四光 創立中國地質力學體系
竺可楨 中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
竺可楨(氣象學家)
李四光(地質學家)
鄧稼先(兩彈元勛)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王選(當代畢升)
周光召(物理學家)
趙忠堯(物理學家)
『叄』 竺可楨的資料
竺可楨,1890年出生於浙江紹興東關鎮一糧商之家。他幼時聰明好學,從2歲開始認字,15歲時進入上誨澄衷學堂。他身材瘦弱,被同班同學胡適譏笑說他活不過20歲。竺可楨聞此話後下決心鍛煉身體,風雨無阻。後來他的身體始終健康。
1910年,竺可楨以優異成績取得赴美留學生資格後,認為中國萬事以農為本,便進入美國伊利諾大學農學院。1913年他畢業後,又到哈佛大學地學系攻讀其幼時即喜愛的氣象學。其間,父親和長兄先後去世,竺可楨克服經濟困難堅持學習,直到取得博士學位後於1918年回國。他先後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和東南大學等地教授氣象學和地理學,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地理和氣象工作者,所編寫的《地學通論》是中國第一本現代地理學著作。1920年,他與當時中國第一個乘飛機上天的女性張俠魂結婚。1928年,他被任命為中央氣象研究所所長,並於當年在南京建立第一個由中國人管理的氣象台,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氣象事業的壟斷。
1936年,竺可楨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在任13年間,他為浙大建設傾注了全部心血,提出「求是」二字為校訓。抗戰期間,浙大為避免陷入日寇鐵蹄之下而向山區搬遷。竺可幀為選校址在外奔波,妻子張恢魂與次於竺衡先後病逝,浙大師生聞訊後均為之感動不已。抗戰勝利後,竺可幀對浙大師生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愛國運動給予支持,所以在校內科學、民主和進步思想始終占上風,以致國民黨特務罵浙大是「共產黨的租界」。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竺可楨拒絕國民黨要他去台灣的要求,前往上海等待解放。
1949年7月,竺可幀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在隨後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任副院長(郭沫若任院長)。他首先著手組織成立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又主持完成了劃分中國自然區劃、制定國家大地圖案等工作。他還先後組織了多次大型綜合考察活動,足跡遍布全國各地。1962年6月,他以72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1950年定居北京後,竺可楨開始著手研究物候學,於1963年出版《物候學》一書,為中國農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晚年,他又發表了集其畢生研究成果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轟動。1974年2月7日,竺可楨病逝於北京,享年83歲。
『肆』 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她出生在波蘭,真正的名字叫瑪麗,因為嫁給了法國年輕的學者彼埃爾·居里,後來被稱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發現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下面我們要告訴大家居里夫婦是怎樣發現鐳這種神秘物質的。
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斗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本傑明·富蘭克林(Dr. Benjamin Franklin)美國著名的政治家與科學家、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外交家及發明家。美國革命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發明了。由他發明的事物包括有雙焦點眼鏡、蛙鞋、避雷針等等。富蘭克林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亦是美國首任郵政總長。
富蘭克林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歲便輟學回家做工,12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在掌握印刷技術之餘,還廣泛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數學和4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所有這一切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自立於當時的社會,他幾經周折,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印刷所.由於吃苦耐勞,講求信譽,注意經營管理,他不僅在印刷界激烈的競爭中站住了腳,並且把業務擴大到鄰近幾個州以及西印度群島,成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觀察自然現象,研究科學問題.他從實踐出發,從事科學實驗和觀察,在電學上解答了「電為何物」的問題,將不同狀態下的電稱為「正電」和「負電」,提出了電學中的「一流論」,在大氣電學方面揭示了雷電現象的本質,被譽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這些電學上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學家.他在光學、熱學、聲學、數學、海洋學、植物學等方面也有研究,並有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三輪鍾、雙焦距眼鏡、自動烤肉機、玻璃樂器、高架取書器、新式路燈等一系列發明創造.因而,他以僅讀過兩年小學的學歷,被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成名以後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傳播和社會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後組織建立了「共讀社」、「美洲哲學學會」、「北美科學促進會」、報社、圖書館、書店、醫院、大學、消防隊、地方民兵組織等學術、文化、醫療衛生、消防、治安組織和機構;他還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郵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統一的郵政系統.他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成為北美殖民地有影響的人物.
他不僅善於解決自然科學里的專門問題和社會政治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還常常探索許多哲學問題和社會問題.他是自然神論者,認為精神依附於物質;他認為社會貧困的原因是勞動者必須養活寄生者;他酷愛自由和平,反對戰爭,痛恨種族歧視和奴隸制度,主張維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當時最淵博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
富蘭克林生活的時代正值美國從殖民地向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邁進的重大轉折時期,他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對獨立戰爭的勝利和美國國家制度的初期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領導人物出席的奧爾巴尼會議上,他提出著名的「奧爾巴尼聯盟」的計劃,被會議通過,成為最早將美利堅合眾國的大聯合這種思想灌輸到殖民地人民頭腦中去的人.
在賓夕法尼亞,他始終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業主①集團的橫行不法作斗爭.1757年,他代表州議會赴倫敦向英王請願,要求業主交納稅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倫敦,要求英王保護殖民地利益,沒有結果.其後,英國政府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鎮壓,激發了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斗爭.富蘭克林的立場徹底轉到革命方面.
賓夕法尼亞原為業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賜與威廉·賓的土地.後來,威廉·賓的兩個兒子繼承產業.業主在其領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長在內的官吏、否決議會議案、免交捐稅等特權.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他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主席,主持地方軍委,並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憲法;他作為賓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陸會議,成為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擔任美國郵政部長,組織戰爭期間的郵政,成績顯著;在美軍作戰屢次受挫的情況下,他作為三人委員會成員同華盛頓會商,決定實行北美13州的總動員,使得獨立戰爭得以堅持6年之久.
在英強美弱的局勢下,殖民地人民必須爭取外援.富蘭克林奉大陸會議之命出使法國,爭取美法結盟,共同對英作戰.在當時復雜而不利於美國的外交環境中,他以美國必勝的信念、堅韌不拔的耐心,巧妙靈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締結了美法同盟盟約,爭取了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大量外援,確保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在戰爭後期,他參加並一度主持美英議和談判,簽訂了有利於美國的英美和平條約,勝利地完成了艱巨的戰時外交使命.戰後,他成為新生的美國第一任駐法特命全權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歸國.
回國以後,他連續4年當選賓夕法尼亞州長.在美國憲法會議上,他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為了調解會議代表的意見分歧而提出的議會的兩院制,成為美國的基本國家制度之一.
1788年後,他不再擔任公職,但仍發表政論文章,以供政府采擇,並致力於促進廢除奴隸制的活動.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在他出殯的那一天,為他送葬的人數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一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
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學森早在30年代和40年代就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錢學森1956年2月1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錢學森在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方面長期擔任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控制論是20世紀三項重要的科學成就。1948年美國科學家維諾提出了控制論。錢學森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的控制與制導工程技術實踐進行了全面觀察,以比旁人更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和提煉出指導控制與制導系統設計的概念、原理、理論和方法,在50年代初創建了工程式控制制論。1954年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專著在美國出版,旋機即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建立推動了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也推動了電子計算機、核能、航天和光電技術的發展。
錢學森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伍』 中國十大發明家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科學家:張衡、蔡倫、祖沖之、畢升、沈括、賈思勰、李冰、酈道元、郭守敬、李時珍、趙過、汜勝之、杜詩、許慎、張仲景、華佗、馬鈞、劉徽、趙爽、魏華存、
葛洪、陶弘景、何稠新、劉焯、裴矩、孫思邈、竇權蒙、陸羽、李吉甫、張君房、劉益、王惟一、孫夷、張紫陽、賈憲、邵雍、張載、蘇頌、楊介、錢乙、趙明誠、陳旁、鄭樵、陳自明、秦九韶、宋慈、趙友欽、扎馬魯丁、成無己、劉完素、楊輝、丁易東、李冶、黃道婆、王禎、朱世傑、朱思本、贍思、齊德之、滑壽、萬虎(萬戶)、蘭茂、吳敬、羅洪先、方有執、朱載培、黃成、程大位、徐光啟、徐霞客、計成、宋應星、孫雲球、湯若望、南懷仁、梅文鼎、陳潢、顏元、孫從添、明安圖、戴震、段玉裁、張明山、徐繼畲、何秋濤、姜別、徐壽、華蘅芳、徐壽、徐建寅、詹天佑、馮如、羅振玉、顧祖禹、竺可楨、吳有訓、侯德榜……
中國古代十大應用科學家:黃道婆、徐光啟、魯班、明安圖、宋應星、李春、張遂(僧一行)、徐霞客、馬均、裴秀。
中國古代十大醫學家:華佗、李時珍、孫思邈、葛洪、扁鵲、皇甫謐、朱丹溪、張仲景、葉天士、錢乙。
中國現當代最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李四光、袁隆平、茅以升、錢三強、於敏、王淦昌、錢偉長、蘇步青、李政道、竺可楨、童第周、趙九章、陳景潤、周培源、楊振寧、張文裕、侯德榜、丘成桐、熊慶來、吳文俊、周光召、李遠哲……(25人)
『陸』 中國科學家有哪些,各發明了什麼
具體是誰我不知道名字,但他們統一發明了有毒食品
『柒』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呀他們都發明了什麼呀急
竺可楨(氣象學家)
李四光(地質學家)
鄧稼先(兩彈元勛)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王選(當代畢升)
周光召(物理學家)
趙忠堯(物理學家)
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等人都只是華人,已經不是中國人了,不管他們做出什麼成就,都不是為中國做出的。
『捌』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及發明都有什麼
古代的有:蔡倫,造紙術的發明人;畢升,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發明人;
現代的專:張鈺哲屬,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新中國首任天文台台長,1928年他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中華」星,開創了中國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茅以升 錢塘江大橋
詹天佑 京張鐵路
候德榜 候氏制鹼法
李四光 創立中國地質力學體系
竺可楨 中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
『玖』 近幾年來,中國哪些科學家有哪些發明,快
竺可楨(氣象學家)
李四光(地質學家)
鄧稼先(兩彈元勛)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王選(當代畢升)
周光召(物理學家)
趙忠堯(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