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

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

發布時間:2021-07-20 22:40:12

㈠ 馬鈞發明了什麼不屬於天下之名巧

1、當時絲綾機的構造復雜、效率低,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專他改進織機一律為十二躡屬,效率提高四、五倍;

2、創造灌溉用的提水機具,為龍骨水車(翻車),能連續提水,效率高,對當時生產力發展起一定作用;

3、認為諸葛弩尚可以改進,提高效率五倍;

4、試制轉輪式投石機作為攻城器具,能連續發射磚石,遠至數百步;

5、指南車,車上有一小人,其手指的方向即為南方,採用齒輪的原理制出;

6、水轉百戲。

(1)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擴展閱讀:

馬軍(生卒年齡不詳),姓德衡,三國時期魏州阜豐(今陝西興平縣)人。他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著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在我的生命中

由於家庭貧困,這個年輕人對他的飯感到厭倦,沒有想過如何取得進步。後來,他當了醫生,過著貧窮的生活,所以他改進了ghatpot機器。魏國三國當差時,相機常高唐龍,將軍秦朗以為天下沒有馬車引路,馬軍以為有,魏明皇帝要馬軍作使臣,果然不出所料。

馬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他在傳動機械方面造詣很深,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擅長機械和武器的發明。奉命監督重華店的建設。

㈡ 天下之名巧馬鈞發明者是誰

天下之名巧馬鈞是個一人名,而不是一件事物。所以沒有發明者。

馬鈞的發明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改制了諸葛連弩等。

馬鈞出身貧寒。他是中國古代的機械大師。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所以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馬鈞從小口吃,不善言談。

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於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面的問題。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長時間住在鄉間,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並且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鈞少年游樂,未認識到自己的才華。當博士時,生活貧困,於是改進綾機,並因此而出名。後來,在魏朝擔任給事中,同時研製機械。

他雖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鑽研,設計製造出多種機械。魏明帝時,見當時織機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條經線者六十躡,便將織機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在洛陽時,又發明了排灌水車,名叫「翻車」,它利用人力可以將水由低處提到高處。

他還研究製造出指南車,改進了諸葛亮的連弩,改進了攻城用的發石車。他製造的「水轉百戲」以水為動力,以機械木輪為傳動裝置,使木偶可以自動表演,構思十分巧妙。

㈢ 天下之名巧馬鈞發明的是

指南車、改進織綾機、改制諸葛連弩、發明龍骨水車、輪轉式發石機、水轉百戲圖等。

馬鈞最突出的表現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圖」。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3)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擴展閱讀

馬鈞出身貧寒,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所以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

馬鈞從小口吃,不善言談,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於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面的問題。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長時間住在鄉間,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並且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鈞少年游樂,未認識到自己的才華。當博士時,生活貧困,於是改進綾機,並因此而出名。後來,在魏朝擔任給事中,同時研製機械。魏明帝時,見當時織機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條經線者六十躡,便將織機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

㈣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工匠是誰

毫無疑問對於建築業來說,魯班是影響最大的。
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山東省曲阜市)。「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魯班,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以上由魯班聯盟為你解答,魯班聯盟最專業的工匠資源整合平台,找工匠就上魯班聯盟。

㈤ 三國科學家馬均到底發明了哪些器械

1.當時絲綾機的構造復雜、效率低,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他改進版織機一權律為十二躡,效率提高四、五倍;

2.創造灌溉用的提水機具,為龍骨水車(翻車),能連續提水,效率高,對當時生產力發展起一定作用;

3.認為諸葛弩尚可以改進,提高效率五倍;

4.試制轉輪式投石機作為攻城器具,能連續發射磚石,遠至數百步;

5.指南車,車上有一小人,其手指的方向即為南方,採用齒輪的原理制出;

6.水轉百戲。

(5)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擴展閱讀:

簡介

馬鈞(生卒年不詳),字德衡,三國時期魏國扶風(今陝西省興平縣)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生平

少年游樂,因家貧,煩於三餐,不思進取,後為博士,生活貧閑,於是改善綾機。三國魏時擔任給事中,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認為天下沒有指南車,馬鈞認為有,魏明帝要馬鈞製造,不久果然成功。

馬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因為在傳動機械方面造詣很深,有天下之名巧的美譽。善於發明機械、武器。曾奉命監督崇華殿的建造。

㈥ 馬鈞發明了什麼

馬鈞最突出的表現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

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圖」,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由於馬鈞掌握了軍事原理,因而他在軍事上兵器製造方面也有不少發明創造。從歷史文獻當中可以證明,他在兵器學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時代的軍事學家諸葛亮相比。

(6)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擴展閱讀:

馬鈞在手工業、農業、軍事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是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製造家,就是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也不多見,堪稱一代機械大師,當時,有位叫傅玄的文學家曾稱贊他說:"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

但由於封建統治階級腐敗沒落,馬鈞的許多發明創造沒有得到重視。

他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雖然他曾作過給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撓和蔑視,技巧一直未得到順利發展的機會。盡管文學家傅玄曾幾次在魏國貴族安鄉侯曹義、武安侯曹爽那裡推薦他,也還是沒有受到重視。

㈦ 馬鈞發明了什麼不屬於天下之名巧

不屬於天下之名巧馬鈞發明的是鋸子。

過去的史書和傳說都以為是魯班(戰國初年的發明家)發明了鋸子,但是,考古發現:早在夏朝(公元前2205—前1766,據柏楊說斷代)聰明的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鋸子,和古埃及人同時。說魯班發明鋸子實在是太晚了。

鋸子是用來把木料或者其他需要加工的物品鋸斷或鋸割開的工具。由不規則排列的鋸齒構成的鋸條和鋸身組成。

廣義來說,泛指一種利用單列排列的多個有巨大壓強的接觸點反復運動來分離物品的工具。(區別於刀具和銼子)常見的形式包括木工鋸,盤式電鋸,帶式電鋸,鋼絲鋸等。

(7)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擴展閱讀:

馬鈞最突出的表現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圖」。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馬鈞對中國的貢獻,雖然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但他的發明創造卻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一千多年來,他的功績和美名一直被勞動人民所傳頌。

㈧ 馬鈞有哪些發明

中國古代有許多能工巧匠。三國時期的馬鈞,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技藝高超,在傳動機械方面很有成就,當時人們都很尊敬他,稱他為「馬先生」,贊譽他是「天下之名巧」。

東漢末年,宦官、外戚爭權,封建軍閥混戰,社會動盪不安。三國時期,戰爭雖然沒有停止,但是就總的環境來說,卻相對地穩定了下來。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都比較注意恢復和發展生產。而恢復和發展生產,就需要解決生產中遇到的一些技術問題。馬鈞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他為了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搞出了許多科學技術發明。

馬鈞,字德衡,出生於曹魏統治下的扶風,也就是今天陝西省的興平縣。扶風地處渭河平原,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都比較發達,是一個經濟繁榮的地區。

少年時期的馬鈞,家境很貧窮,大概沒有受過比較正規的教育。但是,他能夠刻苦自學,讀了很多書。他除了從書本上獲得淵博的知識外,還十分注意向經驗豐富的工匠學習,並通過認真觀察和鑽研實際事物,掌握各種生產技術。據說,馬鈞年輕時喜歡到各處遊玩,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夠成為技術高超的工匠。然而,在游歷過程中,他卻學到了更多的實用知識和技術,從而為他日後的創造發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時的馬鈞,由於口吃的緣故,不善言談。或許正是因為他不愛多說話,倒使他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思考問題,開動腦筋,勤於動手,這給他的成長帶來了更大的好處。馬鈞在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技術之後,從來也不在別人面前誇誇其談,吹噓自己。因此,馬鈞年輕時,人們對他的高超技藝也就不怎麼了解。看來,青少年時代的馬鈞,是一個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人。

馬鈞的成名,是在他到京城洛陽做官之後。魏明帝曹散在位時,他在魏國朝廷里先任博士,後又任給事中。博士是一種學有專長的官員,給事中的職責也只不過常在皇帝左右應對一些問題,這兩種官職都帶有顧問的性質,並沒有什麼實權。當然,他得到的俸祿也就不會很多了。加上馬鈞既不會鑽營奉承,又不善於辭令,因此在朝中很不得意。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馬鈞擔任博士的時候,生活仍然比較貧困。為了擺脫困境,他潛心鑽研技術,希望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馬鈞的發明創造,就是這時從改進織綾機開始的。

織綾機是我國古代一種織絲機具,能織出提花的絲織品。西漢時期,河北巨鹿人陳寶光的妻子,發明了一種織綾機。這種織綾機,每台有120組經線,需要120個踏板。織成一匹散花綾,要用兩個月時間。由於工序復雜,費時費力,因此織出來的綾,價錢很高,「匹值萬錢」,普通老百姓根本買不起。後來,經過改進,有人將織綾機簡化成60個踏板,或者50個踏板。每個踏板操縱織機上的一組經線。雖然經過了這樣的改進,但是操作起來還是很費力,而且效率也不高,織一匹綾仍需幾十天時間。

馬鈞決心將這種織綾機加以改良。他經過深入鑽研,多次試驗,終於改製成功,造出了新式的織綾機。這種織綾機,把原來織機上50組或60組經線,合並成12組;這樣,只需要安裝12個踏板就行了。同時,他還在織機上設計安裝了一些別的裝置,使之操作起來更為靈便。新式織綾機使生產效率提高了十多倍。它不僅大大減輕了人們的體力勞動,而且織出來的絲織品,圖案變化無窮,有各種各樣的花紋,質量比以前更好了。馬鈞改良織綾機,不僅推動了我國古代絲織技術的發展和提高,而且對於後來製造和推廣家庭使用的織布機,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如果說織綾機的改良推動了手工業生產的發展,那麼,馬鈞發明的「翻車」則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當時,洛陽城裡有一塊空地,很適合於種植蔬菜。但是因為這里的地勢較高,無法引水灌溉,所以一直荒蕪著。馬鈞看到這種情況,覺得讓這塊可耕地荒蕪下去,非常可惜。於是,他為了把這塊荒地改成菜園,決心研製一種提水工具,解決灌溉問題。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和精心設計,一種新型的提水工具終於創制出來了。這種工具名叫「翻車」。他又進行了多次試驗,證明翻車能夠把河水提上坡地,非常管用。據史書記載,馬鈞製造的翻車,能夠「灌水自覆,更人更出」。就是說,翻車能夠將河水刮上岸來,自動傾倒流出,而且循環不停。由於它的結構靈巧,不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因此連小孩子都可以操作。翻車運轉起來,提水效率很高。這樣,不僅使洛陽城內的那片荒地變成了菜園,而且在我國農村中很快得到普遍的推廣應用,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馬鈞發明的翻車,一直流傳了下來。因為翻車內用來刮水的木板葉,是一節一節地連接起來的,好像龍骨一樣,所以也稱為「龍骨水車」,簡稱水車。又因為它操作時是用雙腳踩動,所以又叫做踏車。雖然馬鈞發明的翻車原樣,沒有保留下來,但是我們從後代人的記述中,卻可以看到這種提水工具的式樣、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在元代王楨的著作《農書》和明代徐光啟的著作《農政全書》中,都記述了馬鈞創制翻車之事。根據這兩部書中的記載,可以知道翻車的構造。它的車身用木板做成長約6.7米的槽,槽的寬度不等,0.132米至0.231米均可。槽內有行道板一條。木槽的兩頭安裝大小輪軸;大軸在木槽上頭,小軸在木槽下頭。再將一片一片連接起來的板葉,套在輪軸上面。大軸兩端各帶拐木,置於岸上木架之間。操作時,人扶著木架,踏動拐木,板葉隨著輪軸轉動起來,於是河水就沿著槽內的行道板被刮上岸來了。王楨贊嘆說:「水具中機械巧捷,惟此為最。」對於翻車的發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馬鈞在擔任給事中的時候,在朝廷上同散騎常侍(宮廷的侍從官)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發生過一次激烈的爭論。爭論的主要問題是古代究竟有沒有指南車。

傳說我國上古時代,黃帝在同蚩尤作戰時,曾使用過指南車,辨明方向。西周時,周公也製作過指南車,但是沒有流傳下來。馬鈞對這種指南車非常有興趣,很想將它製造出來。當時,朝廷內的一些大臣對此都抱著懷疑態度。一次,高堂隆和秦朗都說古代根本就沒有指南車,不過是傳說而已,不足為憑。馬鈞卻說:「古代很可能是有指南車的,只是後來沒有人對它進行研究,以致失傳了。這有什麼深奧呢?」高堂隆和秦朗非常高傲,平時就瞧不起馬鈞。這時,他們見馬鈞竟敢反駁,於是譏諷嘲笑道:「先生你名叫鈞,字德衡。鈞,是陶器的模型;衡,能用來稱東西的輕重。如果連輕重都沒有弄准確,又怎麼能夠製造出模型來呢?」馬鈞聽後非常生氣,不願意再同他們爭論下去了,便說:「空口爭辯毫無用處,我們不妨試制一下,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高堂隆和秦朗把這件事向魏明帝作了匯報。於是,魏明帝就命令馬鈞製造指南車。馬鈞夜以繼日地苦心鑽研,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把指南車製造成功了。這輛指南車在實際表演中,真是靈巧極了。無論駕車的人將它向東南西北哪個方向轉動,車子上站立著的木人始終手指南方。其中巧妙之處,簡直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人們交口稱贊馬鈞,就連高堂隆和秦朗也不得不在事實面前服輸了。

指南車也稱司南車,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兩輪車。它的發明,是我國古代機械製造方面的一項重大成就。可惜的是,馬鈞製作的指南車,既沒有實物保存和流傳下來,它的製造方法也沒有記載。因此,歷代都曾有人進行過研究製造。特別是宋代的燕肅,在重新製作指南車方面成就最為突出。根據《宋史》中關於燕肅等人製造指南車的記載,我們可以推知,這種指南車的結構,同馬鈞所製造的指南車,可能大致上差不多。

除了指南車之外,馬鈞還創制了一種能夠連續射出石頭的軍事器械,名叫「發石車」,也可稱之為射石機。提到射石機,還得從諸葛亮發明的連弩說起。當時,魏國與蜀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蜀國丞相諸葛亮創制了一種武器,利用機械力量連續發射箭矢,稱為「連弩」。據說每次能射出10枝箭,殺傷力強,對魏國將士的威脅很大。馬鈞看到連弩後,認為這種武器巧妙固然巧妙,但是還不夠完善;如果再改進一下,可以將殺傷力提高5倍。他沒有去改進連弩,而是創制了一種輪轉式射石機。原來有一種單發式射石機,每次只能射出一塊石頭,而且射出的石頭往往被敵方城樓上懸掛的濕牛皮擋住落地了,因此威力不大。馬鈞經過研究後,將這種射石機加以改制。他製作一個木輪,將幾十塊石頭掛在木輪上,利用機械力不斷地轉動木輪,然後割斷拴石頭的繩子,於是石頭就接連不斷地向敵方的城樓射去,其速度如閃電一般,十分厲害。在製造射石機的過程中,馬鈞曾在車輪上懸掛幾十個磚頭瓦塊做過試驗,能夠射出幾百步遠。這種輪轉式射石機,在當時來說,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遠射程的先進攻城武器。

雕刻精巧的木偶,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這些木偶不會動彈,只能作為擺設,以供觀賞。可是,經過馬鈞的巧妙構思和製作,木偶卻能夠活動起來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有個朝臣向魏明帝進獻了一套玩雜技的木偶。這些木偶雕刻得非常精巧,可就是不會動。魏明帝想到了馬鈞,看看他能不能設法讓這些木偶活動起來。在召見馬鈞時,魏明帝問他:「你能夠使這些木偶自己動起來嗎?」馬鈞回答道:「能!」魏明帝又問:「你還能進一步做到使這些木偶進行表演嗎?」馬鈞又作了肯定的回答。於是,魏明帝便讓馬鈞去進行製作。

馬鈞接受了這項任務,並不輕松。他把木偶帶回家後,反復觀察,仔細琢磨。經過一番苦心鑽研和設計,製作出一個又一個能夠表演各種動作的活動木偶。他先用木材造成一個小戲台。在戲台下面安裝上木頭齒輪,利用水力推動齒輪。再用木材做了各種各樣的男女木偶。這些木偶在戲台上,通過機關與台下的齒輪相連接。當齒輪轉動時,便帶動了台上的木偶,那些木偶就開始表演起來了。木偶們的表演豐富多彩,有的擊鼓,有的吹簫,有的舞劍,有的倒立。至於翻筋斗、疊羅漢、春米、斗雞的,樣樣都有。甚至還有木偶扮做官員,表演坐堂的樣子。真是變化多端,好不熱鬧。魏明帝和群臣觀賞到這種奇妙的木偶雜技表演,都感到十分開心。

馬鈞創制的這種有趣的活動木偶,被人們稱之為「水轉百戲」。活動木偶的製作,不僅給人們增添了歡樂,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表現出馬鈞對機械傳動作用的深刻認識和掌握,反映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高度水平。

㈨ 翻車是馬鈞發明的還是改進的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
據古籍記載,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大抵應該說是我國鄉村歷代通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直到三國時期,機械發明家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從而形成了從東漢到三國翻車的正式產生。
據《後漢書·張讓傳》記載,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馬鈞在京城洛陽任職時,城內有地,可辟為園。為了能灌溉,他製造了翻車(即龍骨水車)。清代麟慶所著的《河工器具圖說》記載了翻車的構造:車身用三塊板拼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車身斜置在水邊,下鏈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為主動輪;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鏈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環,連續把水送到岸上。馬鈞所制的翻車,輕快省力,可讓兒童運轉,「其巧百倍於常」,即比當時其他提水工具強好多倍,因此,受到社會上的歡迎,被廣泛應用。直到20世紀,中國有些地區仍使用翻車提水。
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適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辟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閑著。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於是他又在機械上動腦筋。經過反復研究、試驗,他終於創造出一種翻車,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實現了老百姓的多年願望、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於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侯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天下名巧馬俊發明的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