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非洲大陸上的這些本土發明,能幫助非洲跨越創新鴻溝嗎
(原標題:非洲大陸上的這些本土發明,能幫助非洲跨越創新鴻溝嗎?)
摘要: 《福布斯》日前發布全球管理咨詢公司Proa Global Partners的CEO哈里·布羅德曼(Harry G. Broadman)的文章,探討非洲能否跨越創新鴻溝的問題。
利用太陽能技術給手機充電
《福布斯》日前發布全球管理咨詢公司Proa Global Partners的CEO哈里·布羅德曼(Harry G. Broadman)的文章,探討非洲能否跨越創新鴻溝的問題。
文章指出,非洲大陸事實上已經出現了不少創新突破,但就經濟發展而言,可提升生產率的創新反而可能會帶來不利影響,如造成勞工需求下降。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給你一項任務:在美國街上隨便問個路人,看他是否覺得重大創新是全球最發達國家的特權,尤其是G20中最富有的那些國家。
放在以往,該問題的答案基本是肯定的,畢竟那些國家不管在財力才是人力上都擁有著豐富的資源。
然而,會讓人們感到震驚的是,新興市場如今不僅僅在世界經濟中正出現越來越多的重大創新,在特定活動中,一些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還快速成為全球的領先者。事實上,非洲大陸有不少科技孵化器在催化全新的本土發明。
人們很難不去慶祝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新」創業者的崛起。隨便找一本關注非洲商業的雜志,你會發現不少聚焦該地區的創新的文章,你會感覺到它們流露出忘乎所以的感覺。從很多方面來看,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一個8億多人口中近一半生活貧困,而且貧困人口在不斷增加的地區。
然而,那種忘乎所以或許發生得過早了。一方面,經濟發展過程錯綜復雜,是非線性的。此外,在大多國家失業青年和成年人數量居高不下的非洲,有著提升生產力屬性的創新很有可能反而會導致勞工需求下降,帶來不好的結果。當前的非洲創業者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危險邊緣。
經濟學家們都會告訴你技術進步會推動經濟增長。從根本上說,創新主要是受解決某種挑戰或者利用新機遇的追求所驅動,它能夠提升生產效率。而生產力的提升是國家繁榮與否,企業成功與否的基本判斷標准。
回想一下當年半導體的革命性誕生。1950年代末微晶元(通過自動化流程製造出來的微型集成電路)的發明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不僅僅是電子零部件佔用的空間不斷減少,內置微晶元的電子設備的性能也有了指數級的提升。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微晶元的發明不僅僅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經濟的生產力結構,還對經濟的增長產生了官方經濟數據沒能充分反映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當然,創新並不只是指非常新奇的發明,先進的工藝或者產品;它還可以是指開發新方式來應用現有的技術(不管復雜與否),以便解決原來無法滿足的需求(「技術適配」);又或者是指對現有技術的廣泛利用,對於技術的使用或者設計不作任何的更改(「技術採用」)。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結果都是生產力得到提升。
事實上,「技術」一詞對於不同的社會意味著不同的東西,它的使用也會隨著時間而發生改變。如今,該詞往往跟電子產品或者數字產品服務關聯,但相對基礎性的舊式工具和工藝也稱得上技術。
從根本上說,技術就是實際應用知識來取得特定的目標。例如,釘子是用來將木材釘在一塊的技術,它們反過來也催生了其它的技術,從錘子到增壓釘槍。
創新突破
那麼,撒哈拉以南非洲近期有哪些創新突破呢?以下是部分例子:
手機銀行
過去十年在肯亞出現的手機銀行,是非洲大陸最有名的本土發明之一。的確,它可謂發源於新興市場的技術進步最終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縮影。這一現象是「產品生命周期」所體現的傳統模式被顛覆的象徵。
手機太陽能充電
由於非洲很多地區的輸電網路都不可靠,又或者沒有輸電網路,使用需要充電的手機成了非常困難的事情。
獲風投支持的私有公司Fenix International推出了專為非洲市場而打造的便攜型太陽能手機充電器ReadySet。該產品提升了原本被閑置的手機的使用量,讓用戶能夠使用手機銀行,同時也能夠隨時追蹤往往在遠方的市場價格的日常變動,從而更有效地掌控收割莊稼的時間。此外,ReadySet也給手機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農作物儲藏袋
非洲西部和中部的農民聯手來自普渡大學的農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三層的防水防漏氣儲藏袋,這種袋子能夠很好地保護各類農作物免受濕氣、害蟲和高溫影響,其中包括豌豆、玉米、高粱、小麥、稻、堅果和豆類。
因此,農民能夠根據天氣狀況調整作物種植時間,在市價較高的時候才出售收割回來的農作物,從而獲得更多的收入。此外,該款收藏袋有助於農民降低對農葯的依賴,進而讓整個農業社區變得更加健康,以及提升食品安全性。這些袋子都是本地製造和分發,因而創造了一個新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用於教學的平板電腦
非洲東部的本土教育軟體公司攜手非政府組織打造了一款按次計費的新型平板電腦,讓教師能夠定製課程,以一種較為經濟的方式從不同的課程和其它的閱讀材料提取信息。可改變的課程材料有助於學校及其教師解決教育基礎設施不足問題,相比傳統的課本或者筆記本電腦,這種按次付費模式也能夠為學生節省費用。
基於無人機的貨品和衛生保健服務配送
在發達國家,無人機在產品配送方面還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然而,在非洲的部分地區,無人機已經被用於解決交通網路不發達問題,尤其是在醫療保健行業。
2016年5月,UPS聯手機器人製造商Zipline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開始每天給盧安達西部的21家農村診所最多運送150次輸血。在馬拉維,無人機還被用來測試運送農村地區嬰兒的血液樣本,以在首都城市的大醫院進行高度專業化的HIV測試。
在醫療保健領域以外,肯亞在研究長距離無人機送貨服務,預備在2017年進行商用無人機送貨測試。與此同時,盧安達計劃建立「無人機口岸」,目標是到2020年開始運營商用無人機送貨服務。
非洲在利用新發現的創新路徑上的成功值得稱許,希望這將會幫助該大陸上的國家取得真正的「經濟騰飛」。不過,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非洲企業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利用這一機遇。
鑒於很多非洲國家當前的「初始條件」,尤其是令人驚愕的失業率,創新會帶來很大的下行風險,畢竟創新主要是為了提升勞動生產率,因而可能會降低勞動力需求。一旦取得創新,非洲的經濟騰飛願望可能會再一次遭到破壞。
⑵ 非洲電影的發展史
非洲一直被人視為「電影沙漠」,不過隨著去年有「非洲電影之父」之稱的塞內加爾導演奧斯曼桑賓(Ousmane Sembene)新作《割禮龍鳳斗》(Moolaad?)被廣泛稱許為2004年世界最佳電影之一;同時在第五十五屆柏林影展中,南非憑電影《卡雅利沙的卡門》(U-Carmen eKhayelitsha)獲得最佳電影「金熊獎」,令非洲電影再次受到注目。
非洲大部分國家一直受殖民統治,獨立後又長年處於政治與經濟的混亂之中,電影當然也未能如其他西方國家甚至亞洲國家與地區般健康成長。非洲的電影發展相比起其他國家可謂起步較遲,雖然早在一九三五年,屬於北非的埃及已經成立了電影製片廠Misr Studio,並在三六至四五年間年產約十五部電影,但那些影片只發行到阿拉伯世界,所以就算現在要真正談「非洲電影」,通常比較適當的做法是剔除北邊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系的國家,集中講「非洲黑人電影」。
首部電影六三年面世
電影史書甚少記載「非洲黑人電影」,令大眾要了解這個地區的電影發展出現很大程度的困難。電影史學家普遍認為在六三年由塞內加爾導演奧斯曼桑賓拍攝的《車夫》(Borom Sarret),是第一部真正的「非洲電影」。
據知,六十年代初期,塞內加爾藉著法國經濟合作部的幫助,拍攝了一些影片,《車夫》就是其中之一。該片內容講述一個馬車車夫誤闖城市一個窮人禁地,展示當時的民生及階級制度。而桑賓六六年的長片《黑女孩》(Noire de...,La)被稱為第一部「非洲黑人長片」,因此桑賓就被尊稱為「非洲電影之父」。該片獲得一九六六年法國的尚維果獎(Prix Jean Vigo),令桑賓一舉成名,也令非洲電影首次獲得國際影壇的注目。
八十二歲的桑賓,在他四十年的電影生涯中拍攝了差不多十部長片,新作《割禮龍鳳斗》除了曾經在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中放映,亦在康城影展的「一種關注」(Un Certain Regard)單元中獲得大獎,更被喻為?四年的世界佳片之一。
電影製作將越趨蓬勃
香港的影藝戲院在十多年前曾經上映過兩部「非洲黑人電影」,包括《我愛婆婆》(Yaaba)及《天問》(Tilai),兩片同是由來自布吉納法索的Idrissa Ouedraogo執導,分別在八九及九?年的康城影展中得到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FIPRESCI Prize)及評審團大獎。
知名作家Roy Armes在《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一書中指出:「黑色非洲地區工業化程度非常低,所以電影產量少……」,意思是沒有工業化的基礎,很多非洲國家難以製作電影及將電影發行至海外地區,參加海外影展變成其中(或唯一)的出路。另一個例子就是今年擊敗中國片《孔雀》贏得柏林影展最高殊榮「金熊獎」的南非電影《卡雅利沙的卡門》,這部描述黑人小鎮情愛糾葛的影片,以比才(Bizet)的歌劇《卡門》的音樂配上南非的科薩語(Xhosa)台詞,成為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非洲電影。
近年南非的電影製作蓬勃起來,據估計在未來十年,電影業會占國家經濟的百分之十,遠高於?二年錄得的百分之二。
⑶ 非洲的詳細歷史
非洲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世紀以來,考古學者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許多上古人類化石,其中1974年在肯亞與衣索比亞交界地區發現的距今320萬年前的女性猿人化石,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走出熱帶森林、開始直立行走的女人的遺骸。一些人類學者利用遺傳學技術對人類的基因進行研究,認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起源於4-20萬年前的一個非洲原始部落。他們認為:400-600萬年前從猿分化出來的原始人類大都沒有留下後代,只有非洲的一個部落生存下來,在10萬前,這個部落開始走出非洲,遷到西亞,然後從西亞遷到世界各地,6萬年前進入亞洲內地,4-6萬年到達大洋洲,3.5萬年前到達歐洲,最後在3.5萬前跨越白令海峽抵達美洲。這些遷徙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部落的後裔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
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羅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穀物栽培、修建水利工程的技術。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現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在此後近3000年的時間里,古埃及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建築了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許多古埃及的國王(法老)東征西討,擴大古埃及的疆域,最盛時的埃及疆土,南到蘇丹,西到利比亞,北至小亞細亞,東及兩河上游。擴張的同時,古埃及文化也向四周傳播。埃及的象形文字傳入古希臘,衍變為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後來又衍變為現代西方拉丁文。強大的古埃及存在了近3000年,在此期間,埃及多次向外擴張,也受到四周強大民族的多次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從此,埃及失去了獨立的地位,相繼被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其人長期統治。
位於尼羅河上游的蘇丹是古埃及擴張的主要對象之一。當時,埃及人把蘇丹稱為努比亞。這一地區在公元前2000年就建立了國家。埃及的入侵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公元前8世紀,蘇丹人爆發了規模宏大的反抗運動,趕跑了埃及人,建立了庫斯王國。公元前751年,庫斯王國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第25王朝。庫斯人在埃及的統治持續了88年。後來,庫斯王國遷都麥羅埃,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庫斯王國地處西亞、北非與非洲的交通要道,成為非洲東北部的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庫斯人掌握了冶鐵技術,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鐵中心。他們和埃及人一樣,曾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公元前350年,新興的阿克蘇姆王國征服了庫斯王國。
阿克蘇姆王國位於衣索比亞北部,建國於公元前。公元1世紀,阿克蘇姆王國開始向外擴張。到公元4世紀,阿克蘇姆相繼征服了衣索比亞南部、庫斯王國和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一些王國,達到了鼎盛時期。國家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並創造了現在仍然在使用的衣索比亞文字。阿克蘇姆的強盛局面持續了幾個世紀。公元570年,波斯人將阿克蘇姆人趕出了阿拉伯半島,隨後,阿拉伯人切斷了阿克蘇姆的海上貿易通道。公元7世紀,強大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阿克蘇姆王國遭到了滅頂之災。衣索比亞人逐漸退居中央高原,一直保持獨立的地位。
衣索比亞以南為東非地區。北起索馬里半島,南至南非北部沿海的非洲東部沿海是非洲大陸和外界進行貿易交流的重要地區。從7世紀末開始,善於經商的阿拉伯人開始遷到東非沿海的各個城市居住。在長期的交往當中,阿拉伯人和當地非洲人通婚,產生了一個新的民族——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吸收了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及東亞、東南亞文化,在當地文化的基礎之上,創造了具有鮮明商業城邦文明特徵的斯瓦希里文化。13-15世紀,斯瓦希里文明達到了鼎盛時期。中國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時,就曾多次到達非洲東海岸,與斯瓦希里人進行貿易。
在東非內陸地區,維多利亞湖的周圍,曾經出現過強大的王國,如布尼奧羅王國、布干達王國。它們都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到19世紀,隨著內部矛盾的加劇和西方帝國主義的入侵,這些大大小小的王國都退出了歷史舞台。
⑷ 四大發明發源地位於非洲的是什麼流域,其創造了什麼文字
你說的是人類的四大文明古國吧?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大約公元前3500年,也就是5500年前,人類文明出現了兩大發源地: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和西亞兩河流域(Mesopotamia,希臘文意為「兩河之間」音譯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此後1000年,在南亞印度河流域出現了許多城邦(後來突然消逝),此後又過了大約500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再加上愛琴海地區,以及華夏黃河-長江流域。
世界最早的兩河文明的偉大創建者――蘇美爾人Sumerian,早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已成為兩河流域下游的主體居民,創始農業。他們在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蘇美爾人乃為黃種人,既不屬於印歐人種,也不屬於閃米特人種。原籍至今不清楚,有學者猜測可能是東方某地,但尚待考古證實。
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地區已出現十來個獨立的城邦(城市國家),其中第一就是烏魯克(英文:Uruk、希臘文: Ορχόη or Ωρύγεια;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幼發拉底河下游東岸,佔地6平方公里或1100英畝,人口約達五萬。是當時最大的城邦。居民製造銅器和陶器,建有巨大塔形建築物,並創造圖畫文字,為後來兩河流域丁頭字(楔形文字)的源頭。
⑸ 為什麼人類起源於非洲,但非洲文明發展相對落後很多
考古學的材料證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故鄉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了沸騰的生活.那時候,尼羅河流域還是不適於居住的沼澤,現在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卻是一片河流縱橫的森林和草原.大約距今一萬年以前,北非氣候發生了急劇變化,大草原逐漸乾旱而變成沙漠.
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現了農業,懂得了栽培穀物和興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發展了天文學,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當精確的人類最早的太陽歷.太陽歷一年365天,分為三季,一季4個月,每月30天,最後一個月多加5天作為宗教節假日.它每年與回歸年的誤差僅約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紀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紀就知道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邊長和截頭角錐體的體積,公元前21世紀左右埃及人就已經能夠近乎精確地確定圓周率為3·16.
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紀前後古埃及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
在尼羅河中游現今蘇丹一帶,公元前16世紀曾興起一個庫施帝國,它有過發達的農業、煉鐵業和紡織業,是遠古時代世界最富庶繁榮的國家之一.它的首都麥羅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煉鐵中心,被西方考古學家稱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現在的衣索比亞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紀前後在那裡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第四世紀時曾達到高度繁榮,國內的商品交換已發展到使用金、銀、銅幣的程度,那時創造的文字現在基本還在使用,高達60英尺的阿克蘇姆大石碑和拉利貝拉岩石教堂是聞名世界的非洲歷史奇跡之一.
遠古時代就居住在馬格裡布的柏伯爾人,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從事農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設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銅器製作.柏伯爾人公元前就建立過茅利塔尼亞和努米底亞兩個王國,遺留下大批岩畫藝術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開始從狩獵採集野生植物發展到馴養動物和培植農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種農作物都起源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農業的發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產品,歷史遺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畫是西非人先放牧後田園生活的寫照.西非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出現了精製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紀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後,先後出現過迦納、馬里、桑海等強盛的古代帝國.
在中南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鐵器時代的遺跡,還可見到古時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遺址.建有數千幢房屋的恩加魯卡古城遺址、建於公元500年左右的大辛巴威石頭建築物遺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標志.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後出現過一些有名的國家,諸如擁有發達農業、采礦業和對外貿易的莫諾莫塔帕王國、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剛果王國、雕刻藝術品達到相當水平的庫巴王國、社會分工很發達的布干達國等.
瀕臨印度洋的非洲東海岸,自古以來就進行著繁盛的貿易,早在紀元前就進行鐵和鹽的交易.15世紀上半葉,非洲東海岸已發展到能派使者遠渡重洋到中國訪問.
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學者所描繪的那樣只是「獅子出沒的地方」,而是在遠古時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陸.非洲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⑹ 非洲是人類的起源,但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在非洲產生
首先人類的起源和文明的發展其實是兩回事。由於我是手機上網,具體的回答我回家在跟你說。
為什麼說人類起源和文明發展是兩回事呢?我舉個例子,比爾蓋茨發明視窗軟體那會,他說要讓全世界的電腦都用上他的視窗系統。最後中國的盜版視窗終於幫他實現了這個理想。為什麼在WIN系統在中國必須依靠盜版才能發展呢?當然是市場限制了它的發展。WIN系統要想發展必須依靠幾個條件。
1.這個國家有一定數量的電腦
2.這個國家有一定數量會使用電腦的人
3.這個國家有一定數量買的起電腦和軟體的人
一個商品的發展就需要這樣的條件來支持他,當全世界都開始使用視窗系統或者他的山寨版時,這個所謂的系統其實就是來源於微軟。
文明的發展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
1.需要約100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
2.有河流或是海洋
3.至少10000年的氣候穩定並且適合居住。
彈丸之地是不會有什麼大發展的,地少,農作物就會受限制,人口發展也會跟著受限制,這是最根本的條件。其次資源也會很少,人類從石器到青銅器再到鐵器都是人類對資源的利用表現,同時開采、加工技術的提升也使文明得到發展。
河流和海洋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幾個文明古國裡面都有非常著名的河流,如埃及的尼羅河,巴比倫的兩河(底格里斯和幼發拉比),印度的恆河,中國的長江黃河。河流不僅帶來了富饒的水產並且對農田的灌溉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埃及的尼羅河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時靠近海洋於河流的文明也促使了他們航海技術的發展,而航海技術牽扯到了很多學科,比如工程學,數學,天文學,地理。並且遠洋的船隻還可以將文明傳播到其他地區,也促進了文明的發展。中國的文字和佛教傳到小日本就是很好的說明。
氣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古人對自然災害的預測肯定是比不上現人的,就汶川地震我們都無法預測更別說古人了。一場火山,地震,或是海嘯很可能將剛發展成型的文明徹底毀滅,龐貝城就是這樣的例子。而像地殼移動那樣,地表突然由溫帶進入兩級,或者突然由冰帶進入溫帶,由此引發的冰川洪水簡直可以毀滅一切文明。
因此文明的形成是偶然中的必然產物。非洲符合這些條件的貌似只有埃及,並且埃及還經歷了一次氣候大變革,很久以前的埃及地是一片綠洲,公園6000年前才慢慢變成沙漠的,但幸好是變沙漠,要是變成南極埃及就算是玩完了。因此人類的遷徙只會在符合條件的大陸里才會發展成大規模的文明。
在說人,人類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只是一個猜測,其實也有他的道理,例如物種是會遷移的,很久以前有些大陸是相互連接的,並不是像現在這樣隔著海和洋。同一祖先的動物因為大地的分離而分居兩地,經過幾十萬年或者幾百萬年的演化,他們根據各自的環境都進化出了各自的特點,看起來他們像是兩個物種,但實際上幾百萬年前,他們是一個媽生的。
人類也可以這樣,人類來自非洲的共同祖先,因為環境的變化,或許是為了探索外面的世界,或許是因為自然災害他們分散開來,他們遍布世界各地,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演化出了不同的人體結構。非洲人經常要曬太陽了,所以就很黑,而且身型比較瘦小,我指的是原住民,不是打NBA的,這樣的身材就可以很好的避開紫外線。而我們亞洲人不用那樣曬太陽自然也不會很黑,也不會那樣瘦了,這就是演化。
天知道我們幾百萬年前是不是一個媽生的。EVA(伊娃),我們的媽。
⑺ 非洲有哪些著名的發明家急!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哪些著名的黑人科學家?
1.本傑明 班納克 (1731-1806)
本傑明·班納克Benjamin Banneker (1731-1806) 美國數學家、天文學家、發明家。為第一個被美國總統任命公職的黑人。喬治·華盛頓曾讓他參加「哥倫比亞特區工作委員會」,勘探新首都。1791年自製一隻木鍾,走時准確無誤。1773年開始天文計算,曾准確預報1789年日蝕。
2.羅伯特瑞力克斯 (1806--1894)
諾伯特瑞利克斯(1806年3月17日–1894年10月8日)是一位出生在路易斯安那,講法語的克理奧爾語的發明家,被廣泛認為是最早的一個化學工程師,他發明的開創性的注意多效蒸發器。本發明是在製糖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它允許在較低的溫度下蒸發節能手段。
3、查爾斯 德魯 (1904-1950)
美國非洲裔 內科醫生 外科醫生 醫學研究者 臨床實用血庫的發明人。這個人很有意思 他發明的血庫 使得醫院的輸血成為可能 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但是他本人卻因為車禍受傷 醫院不接收黑人病人而耽誤了治療 死了 (1950年的美國種族歧視)
4.丹尼爾 哈勒 威廉 博士 (1858-1931)
美國非洲裔 內科醫生 第一例成功開胸手術的實施者
5.加勒特·摩根 (1877--1963)
美國非洲裔 發明家 實用交通信號燈 專利防毒面具
6、詹姆斯·韋斯特(1931---)
美國非洲裔 發明家 在上世紀發明麥克風 在手機和聚合箔電極領域獲得47項美國專利和超過200項國際專利
7.梅傑米森(1956---)
美國非洲裔 物理學家 美國航空航天局 宇航員 第一個進入太空進行科學研究的黑人女性
Mae Jemison (born October 17, 1956)
8.埃米特 查佩爾 (1925-- )
美國非洲裔 科學家 研究者 獲得14項美國專利 發現了發光生物體的化學原理。
9.歐內斯特·埃弗雷特就 (1883--1941Ernest Everett Just (August 14, 1883 –October 27, 1941)美國非洲裔 生物學家 作家 成就為對卵細胞受精和細胞結構的研究
10.喬治·華盛頓·卡弗 (1864-1943)
美國非洲裔 科學家 發明家 探險家 農業科學的傑出先驅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January 1864 –January 5, 1943)
⑻ 非洲誕生了最早的智人,為何卻沒有把非洲發展起來
因為非洲雖然誕生了最早的智人,但是非洲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和環境的原因,第一批智人很多都去了別的地方發展。所以並沒有帶給非洲很好的發展,而且非洲當時沒有發展出農業,這一方面就落後別的國家很多了。
而且,非洲的人民也是非常隨遇而安,沒有任何的上進心。雖然非洲一直落後於別的地方,沒有發展起來,但是他們國家的人民也並沒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順應現實,覺得這樣也挺好,所以非洲雖然誕生了最早的智人,卻依然沒有發展起來。
⑼ 為什麼非洲的文明一直沒有發展
考古學的材料證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故鄉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了沸騰的生活。那時候,尼羅河流域還是不適於居住的沼澤,現在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卻是一片河流縱橫的森林和草原。大約距今一萬年以前,北非氣候發生了急劇變化,大草原逐漸乾旱而變成沙漠。
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現了農業,懂得了栽培穀物和興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發展了天文學,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當精確的人類最早的太陽歷。太陽歷一年365天,分為三季,一季4個月,每月30天,最後一個月多加5天作為宗教節假日。它每年與回歸年的誤差僅約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紀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紀就知道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邊長和截頭角錐體的體積,公元前21世紀左右埃及人就已經能夠近乎精確地確定圓周率為3·16。
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紀前後古埃及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
在尼羅河中游現今蘇丹一帶,公元前16世紀曾興起一個庫施帝國,它有過發達的農業、煉鐵業和紡織業,是遠古時代世界最富庶繁榮的國家之一。它的首都麥羅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煉鐵中心,被西方考古學家稱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現在的衣索比亞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紀前後在那裡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第四世紀時曾達到高度繁榮,國內的商品交換已發展到使用金、銀、銅幣的程度,那時創造的文字現在基本還在使用,高達60英尺的阿克蘇姆大石碑和拉利貝拉岩石教堂是聞名世界的非洲歷史奇跡之一。
遠古時代就居住在馬格裡布的柏伯爾人,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從事農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設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銅器製作。柏伯爾人公元前就建立過茅利塔尼亞和努米底亞兩個王國,遺留下大批岩畫藝術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開始從狩獵採集野生植物發展到馴養動物和培植農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種農作物都起源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農業的發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產品,歷史遺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畫是西非人先放牧後田園生活的寫照。西非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出現了精製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紀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後,先後出現過迦納、馬里、桑海等強盛的古代帝國。
在中南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鐵器時代的遺跡,還可見到古時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遺址。建有數千幢房屋的恩加魯卡古城遺址、建於公元500年左右的大辛巴威石頭建築物遺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標志。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後出現過一些有名的國家,諸如擁有發達農業、采礦業和對外貿易的莫諾莫塔帕王國、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剛果王國、雕刻藝術品達到相當水平的庫巴王國、社會分工很發達的布干達國等。
瀕臨印度洋的非洲東海岸,自古以來就進行著繁盛的貿易,早在紀元前就進行鐵和鹽的交易。15世紀上半葉,非洲東海岸已發展到能派使者遠渡重洋到中國訪問。
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學者所描繪的那樣只是「獅子出沒的地方」,而是在遠古時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陸。非洲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183105/answer/238920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