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氣象發明人

氣象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20 21:28:23

㈠ 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

1854年11月14日,風暴突然襲擊黑海,風速達每秒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聯軍艦隊正在海上協助土耳其同俄國作戰,幾乎全軍覆滅。後來,法國軍隊的作戰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長勒佛里埃研究風暴的來龍去脈。他分別寫信給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要求他們提供這次風暴發生前後幾天里的氣象情報,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據這些報告分析,原來這次風暴來自大西洋,自西向東吹向黑海,出事前兩天,西班牙和法國首先受到影響,如果那裡設有氣象台、站,而那時已有了電報,如果把風暴的消息早日電告英法艦隊,就可以減少損失。

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說,如果建立了氣象站網,用電報集中到一個氣象總台,分析繪製成天氣圖,就可能推斷出風暴的行蹤。當時,社會上需要有關氣象消息,法國於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系統,這比用諺語作預報又大大前進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氣象局每天都印製出當天的天氣圖。1863年開始,在報刊上開始刊登天氣預報。很快,在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展了氣象工作,從1914年開始,又將各國資料匯集在一起,繪制出全歐洲的統一的天氣圖。

到了20世紀40年代,無線電探空儀被發明和應用後,從此除了同時匯集的各地氣象站、台的地面資料,又增加了高空氣象資料。有了高空天氣圖,就出現了氣壓場為中心的長波理論和氣壓系統的發展理論,它可以作出未來3~5天天氣狀況的預報。

挪威氣象學家維?比揚克尼斯首次嘗試把天氣預報問題變成數學問題,由於工作十分艱巨,沒能實現。後來,英國數學家裡查遜組織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時的預報。由於計算過於簡單,效果也不好。里查遜說,如果要同天氣「比賽」,每天大約要幾萬人日夜不停地計算才行。從此,就再沒有人去用數學來求解計算了。

電子計算機出現了,計算速度真神。幾萬人一天的工作量,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只要幾分鍾就解決問題啦。從此,氣象學家越來越完善了預報方程。在方程中,既考慮到大陸,也考慮到海洋;不僅考慮到平原、高山,還考慮到高空。20世紀50年代起,氣象學家實現了一種新型的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它完全由電子計算機計算作出預報。它既可以測算未來12小時、24小時、48小時的短期天氣,也可以預報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氣。氣象學家甚至利用新發現的大氣中的一種特長的慢波,通過精密計算預報未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天氣。

㈡ 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是誰

這道題填空或選擇,正確答案為:我國現化代氣 象事業的創始人是(竺可楨)。

㈢ 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是( )。

我國現代氣象事業創始人,也是我國物候學研究創始者,他是竺可楨,他曾擔任浙江大學校長。

㈣ 諾貝爾獎獲得者中誰發明了"雲霧室"

威爾遜(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爾遜雲霧室的發明者!並因此獲得了192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威爾遜(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爾遜雲霧室的發明者,1869年2月14日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的格倫科西,其父是個農莊主。當威爾遜只有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後來威爾遜隨同他的母親遷居曼徹斯特。年輕時,威爾遜在曼徹斯特受教育,學習過地質學、植物學與動物學。他原想當醫生,所以在歐文斯學院(現為曼徹斯特大學)時還學習生物學。1888年,威爾遜轉學到劍橋大學(Sussex學院),在這里,他對物理學與化學發生濃厚的興趣,189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1900年,威爾遜博士擔任劍橋大學物理學講師和物理學演示法教學者;1913年在氣象台擔任氣象物理觀測員;1916年起,研究閃電。1918年成為大氣電學的講師;1925年教委任為劍橋大學傑克遜(Jackson)講座自然哲學教授,一直到1934年。1895年以後,威爾遜的研究涉及到大氣電學問題,特別是下雨和下雪時的放射性現象,也涉及應用金箔靜電計測量大氣電學問題。他想使基本粒子的徑跡處於可見狀態,乃至於可以拍成照片,於是作了一個傑出的實驗,讓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粒子,穿過具有過飽和水蒸汽的空氣,從而使粒子的徑跡呈現為細小而又可見的雲霧狀線條。據說1894年,威爾遜在海拔4000多米的尼維斯山頂旅遊時,發現高山之巔很容易形成奇麗的迷茫霧景,便引起極大興趣。經過艱苦的研究,他終於知道了這是氣壓較低,的緣故。1895年,這位眼光銳利、頭腦敏捷的氣象學家在卡文迪許實驗室中設計一種方法使潮濕空氣在緊閉的容器內絕熱膨脹,從而使空氣冷卻,變成過飽和,讓水分凝結在塵粒上。他試圖通過這種方法從實驗室中復制出山頂上某些雲霧效應所造成的那樣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繼而,他費盡心思從理論上研究霧點的成因。當他得知X射線的發現時,他便聯想空氣中離子的存在可能導致雲霧的形成。他作了實驗,並在雲霧室中找出由輻射留下的凝結水滴的軌跡。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發現霧點是由於水蒸汽附著在帶電粒子上而形成的。十一年之後,威爾遜所發明的雲霧室裝置經過不斷改選已經達到完善的地步。實踐表明,雲霧室在研究核物理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還導致了後來汽泡室的發展。
威爾遜於1911年製造的第一個雲霧室,現在看來是比較簡單的,然而卻是攻克現代科學堡壘的相當有用的一件銳利武器,尤其是早期對基本粒子的研究更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有了它,觀察帶電基本粒子或離子的運動徑跡才成為可能。也正因為有了它,才打開了洞察微觀世界的窗戶。利用威爾遜雲霧室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有:康普頓利用它演示康普頓反沖電子的存在,從而毫無疑問地證明康普頓效應的正確隊,康普頓因此於1927年與威爾遜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金;安德遜利用威爾遜雲霧室從宇宙射線中法現正電子的存在,證實了狄拉克的理論預言,由於這一功績,安德遜於193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一半;布菜克等人利用威爾遜雲霧室做了關於電子和正電子同時產生和消失過程的可見演示,後來布萊夫由於進一步發展雲霧室和由此而來的發現也於1948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科克洛夫特等人所做的原子核衰變,也是依靠了威爾遜雲霧室的幫助。以上所舉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威爾遜雲霧室,許多重要的原子核物理現象的揭露和研究都是不可能的。
在漫長的90年的生活中,威爾遜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貢獻。1956年,年已87高齡的威爾遜教授還發表了雷電的理論。他一生中,由於成績顯赫,獲得了各種榮譽與勛章;1900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成員;1911年獲得休斯獎章;1922年獲得皇家獎章;1920年獲得劍橋哲學學會的霍普金斯獎金;1921年獲得愛丁堡皇家學會的岡寧(Gunning)獎金;1925年獲得富蘭克林研究所的霍華德·波茨(Howard Potts)獎章;1927年於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金。他發明的威爾遜雲霧室,已廣泛地應用於放射線、X射線、宇宙射線和其他核現象的研究。
1959年11月15日威爾遜在英國逝世,享年90歲

㈤ 最早的氣象探測儀器是誰發明的

西漢時出現的一種天平式的濕度計是世界上最早的測濕儀器。在西漢初年《淮南子》一書中,記載了用羽毛、木炭測濕以預測降雨的實例:「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並指出這種儀器測濕的原理。因為炭吸濕性強,也易蒸發,它極易隨空氣濕度大小而產生重量變化,「燥,故炭輕;濕,故炭重」。而羽毛或土的吸濕性較差,其重量受溫度變化的影響甚小,可以說保持不變。把羽毛或土和炭在一定時間內懸掛在天平的兩端,使之處於平衡狀態,當濕度發生變化時,炭隨濕度大小而產生重量變化,羽毛或土的重量幾乎不變,這樣,天平便失去平衡。再由天平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知道濕度的大小。西漢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比15世紀達·芬奇(Leo nar da Vinci)設計的濕度計早1500多年。

雨水,對於我們這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來說尤為重要,歷代政府與民眾都格外關注著雨情與水情。

在對雨情的科學研究中,雨量大小的測定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我國宋代的先民們,在世界上最先發明了雨量器,而且還把雨量的計算作為當時必修的內容寫進了數學著作中。《數書九章》是中國數學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其中有4道數學題就是根據測雨器中雨水的多少來計算地面降雨量的。

這種雨量器還傳到了我們的鄰國,現今在朝鮮還存有一件我國乾隆庚寅年5月製造的雨量器,這是一件川黃銅制怍的圓形小桶,高1尺,廣8寸,器上刻有標尺,還刻有器名「測雨順」和製造年月。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尚存的時代最早的雨量器。

歐洲出現雨量器是1639年,伽利略的友人加斯大利開始試用,比我國要晚四五百年。

我國從殷商時代就已經開始用儀器觀測氣象。殷商時曾認為風是上帝所派遣的使臣,稱為「帝使風」。每當皇帝或奴隸主出外狩獵或巡遊時,都用一種叫「旒(音,流)」的旗子來測風。這種飄帶狀的旗子,就是我國最早、最原始的測風器。漢代,在先秦簡單的測風器的基礎上。又創制了一種稱作「倪」的風標。可能是用絢縷之類做成條狀風標,或用羽毛結成長串風標,懸在高桿頂上,當有風時,會把風標吹起來。風標可以指示風向,同時根據風邊飄起的角度大小,可大約估計出風速的大小。

漢代除了倪之外,還有銅風凰和相風銅烏用來測風向,不管吹什麼風,鳳凰的頭都指著風來的方向,與西方國家屋頂的候風雞類似。而西方國家的候風雞,到了12世紀時才始見於記載,要比我國製造相風烏的記載晚了1000年。

㈥ 第三代氣象衛星是誰發明的

美國研製發射的第三代太陽同步氣象衛星是「諾阿」號系列衛星。第一顆於1978年10月版13日發射,在太權空軌道上工作28個月。軌道高度為850千米,軌道形狀近似圓形,周期102分鍾。這種氣象衛星高3.7米,直徑1.9米,重約1400千克,現已發射11顆。它每天可傳輸全球范圍內1.6萬個點的大氣探測資料,2萬至4萬個點的海面溫度測量值,100多幅雲圖。目前世界上有120多個國家每天都在接收它傳回地面的雲圖。

圖 測量地殼運動的GPS連續觀測網計劃。可以從4個以上的人造衛星那裡接收電波,並准確測出上、下、水平方向的主體的地殼變動。GPS連續觀測同形成以後,會更准確地測量整個日本列島的地殼變化。這樣高精度的實測技術,使地質科學家們掌握了史無前例的手段用於描述、論證和分析地質變化和地殼活動。也使他們的科學視野達到了從未有過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導致學科領域中一系列重大發展

㈦ 第一個發明天氣預報的是誰

從史前開始人類就試圖預測一天或者一個節氣之後天氣會是怎樣。前650年左右巴比倫人使用雲的樣子來預測天氣。前340年左右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論》中描寫了不同的天氣狀態

㈧ 天氣預報氣是誰發明的

天氣預報並不是某個人發明的,而是利用各種現代技術手段綜合實現的。
在古代,觀察一些自然現象及人體自身感覺,就能作出短期(三天內)的天氣預報。而如今天氣預報變得更容易,更大眾。但就准確性來說,並不會比古代的預報要准多少,只是現在技術預測,可以看到更遠時間的天氣趨勢罷了。

㈨ 竺可楨先生是中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嗎

不是,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現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 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㈩ 我國現化代氣 象事業的創始人是( )

我國現化代氣 象事業的創始人是(竺可楨 )。
竺可楨(1890—1974),字藕舫,浙江紹興人。氣象、地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是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也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對我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研究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以及變遷,在物候學和自然科學史等研究領域,有傑出成就。他重視並帶頭參加科學普及工作,《物候學》就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該書1963年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1973年、1980年,由科學出版社增訂再版。
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同志,1890年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1974年2月7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終年84歲。他是我國卓越的科學家。他是我國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諸學科的奠基者之一,又是我國物候學的創始者,對於我國科學的研究和發展有卓著的貢獻,就物候學而言,他致力於我國古代節氣知識的考證和研究,有獨到的見解,親自堅持幾十年的物候觀測:倡導組織物候觀測網,奠定物候觀測研究的基礎;撰寫物候學的論文和專著,並指出我國物候學研究的方向和途徑。直到晚年,還念念要把物候學應用於農業生產實踐,其對黨和人民的高度負責精神,令人崇敬。
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氣象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