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是創造之源
的確,科學與藝術是不同的,但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從概念上看,《詞源》對科學和藝術都做了比較准確的解釋: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適應人們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是實踐經驗的結晶。每一門科學通常都只是研究客觀世界發展過程的某一個階段或某一種運動形式。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作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指南。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起源於人類的社會勞動實踐,是一定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從科學和藝術的關繫上看,一是目的相同,二是側重點和方法有別。科學與藝術都源於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依賴於人頭腦中的創造力,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恆和富有意義,都擔負著追求「真善美」的共同使命。但是科學強調客觀理性,重實驗、重推理,主要靠理智,以抽象思維為主。藝術強調主觀感受,重想像、重美感,主要靠激情,以形象思維為主。科學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不斷揭示、發現和描述,是從個別中揭示一般,從個性中抽象出共性,並且是永遠無止境地探索、發現、描述,但永遠是人對客觀的認識進程描述。藝術是人類對客觀自然的主動性認識,是從一般中發現個別,從共性中求異、求新、求創造。在創造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是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句話,科學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是從特殊到一般;而藝術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恰恰是從一般到特殊。
科學講嚴謹,藝術講精妙,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就是嚴謹與精妙的結合;科學講規范,藝術講獨到,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就是規范和獨到的結合。這些做到了,我們就上了一個新層次,就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⑵ 近代科學為什麼起源於西方
促進西方科學發展的文化因素絕大一部分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和古羅馬,在漫長的中世紀後期,正是文藝復興運動對古希臘、古羅馬知識文化體系的重新發現和詮釋,才真正的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古希臘的理性思辯精神,雖然在中世紀曾幫助神學家們建築起了基督教教義的理論大廈,但在文藝復興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近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形態就是科學技術的研究須以嚴密的理論體系為前提,而文藝復興正是恢復了古希臘、古羅馬的理性思辯傳統,並且在笛卡兒、萊布尼茨、康德等人發展後,才能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不可代替的條件.
文藝復興必然地跟宗教改革發生聯系,而宗教改革運動對解放人們思想地禁錮,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是顯著並且富有成效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文藝復興又一次顯示出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間接促進作用.
在宗教內部,並不存在與科學技術根本對立的情況.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宗教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具有其獨立的價值.在「宗教是精神的鴉片」觀念的權威話語中,宗教無法不被簡單化、功利化解讀.宗教本身在探求人的道德精神領域是有不可抹煞的地位並取得了相應成就的.但基督教回過頭來冒充成自由民主和科學的啟蒙者同樣是一種功利化行為
基督教,過去在它握有生殺予奪大權的時侯,它曾經血淋淋地扼殺科學思想; 現在當科學比它更有威望,而它自己已喪失絕對權利的時侯,又選擇性地使用科學來做自己的遮羞布,這是我最厭惡基督教的地方.在歷史上很少看到曾經如此不擇手段地迫害科學而又如此厚顏無恥地強調自己對科學之貢獻的反科學勢力.
西方基督教教和新儒家一模一樣,過去都是要被啟蒙運動和民主運動、人道主義者推翻的對象,現在都想回過頭來冒充成自由民主和科學的啟蒙者,而最糟糕的就是,一群 崇洋的中國人,還是盲目地相信他們的話術.甚至到現在還有中國人,否定西方哲學家對啟蒙的貢獻,把基督教當成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認為西方的好,就是因為有基督教,這和外國人誤以為中國當前的進步就是因為有儒家,其荒謬性不是完全一樣的嗎?所以說,凡不以人類為實體關懷的哲學或宗教,最後都必然走向無視於人類痛苦.中國在封建制度下,以儒家的禮教來控制社會,文化確實曾受到扭曲,這和西方在封建制度下,以基督教來控制社會,文化造成的扭曲沒有什麼不同.
⑶ 創造力源於什麼
創造力源於無知
創造力,源於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
創造力來自於寬松與自由
⑷ 【單選題】西方科學起源於()。 A 古希臘 B 古羅馬 C 希伯來 D 文藝復興
西方科學起源於(A)。
A 古希臘
B 古羅馬
C 希伯來
D 文藝復興
⑸ 科學來源與生活
科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科學。根據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質》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質即生活的、行動的、大眾的、前進的、世界的、有歷史聯系的。人們給出生活教育的原則之一:科學性原則,陶行知說"教育必須科學……教育的內容也必須包含並著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否則不能前進。
⑹ 科學起源於哪裡
關於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學術界一直充滿爭議。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所有現代人的祖先都是來自東非的,他們在大約10萬年前離開了故鄉,沖出了非洲,走向了世界。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取代當地的原始人,佔領全世界。這一理論的最有力證據,就是非洲人相對其他大陸上的人類在基因上極為多樣化,這就意味著他們具有更久遠的歷史。 另一種相對冷門的理論認為,現代人是在各個大陸上古人類各自發展起來的,他們對人類的基因庫都有所貢獻。2001年1月12日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智人的基因就兼有古人和現代人的特徵。而這種理論最大的根據,就是世界各地人類在外形特徵,比如膚色、發色、身材和顱骨形狀上的差異。 巴羅克斯的新發現為「非洲起源說」提供了新的有力支撐。這位科學家發現,衣索比亞在地理位置上和全球51個地方的距離與該地區人類的遺傳多樣性有關,離衣索比亞越遠,遺傳多樣性越少。他由此推論,人類在離開衣索比亞後,一些基因在遷徙的路上漸漸丟失掉了。 巴羅克斯說,「開始這項研究的靈感,來自於我們對於人類免疫基因多樣性的研究,我們想知道,是否被更多疾病困擾的地區的人類,在這些免疫基因上擁有更多的遺傳多樣性。」 巴羅克斯進一步發現,隨著距非洲距離越來越長,遺傳多樣性的衰退程度,正好沿著人類早期遷徙的路線慢慢增大,如果人類起源於不同地區的話,就不可能有這樣嚴格的規律。 「人類的外形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發展出這么大的變化,確實令人驚訝,但是大多數生物學家還是接受這種變化的。」巴羅克斯說。 我們的祖先在到達世界各地後,開始散居在當地的原始人類中間,並逐漸取代他們的優勢地位,最終迫使他們退出了歷史舞台。而我們祖先最大的武器,就是他們的工具製造技術。 現代人在到達歐洲地區後,和當地的古人類產生的直接的接觸和競爭,靠著更為先進的工具製造技術,他們戰勝了尼安德特人,成為歐洲的主人。「有趣的是,尼安德特人在滅絕以前,還從現代人那裡學到了不少工具製造工藝。」巴羅克斯說。
⑺ 創造性思維科學起源於那個國家
美國哈佛
創新來與創自新思維。什麼叫創新呢?創新是對當今世界,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企業家、政府官員,我們大學教授,我們在座的同學,幾乎都念念有詞地創新,同時,創新它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
⑻ 為什麼西方科學起源於自然哲學
樓上盡扯淡......,東方的思想脈絡,其本質才是以生活和實用出發,通過觀察和模仿為主而延伸的。
西方的科學源自於西方的哲學思絡,其本質是追問一個「終極關懷」。
東西思緒方最大的區別在於,東方是實用中運用智慧,於是擅長模仿,技術改良,微觀調整。
西方追求「終極關懷」,邏輯強迫症,嚴謹嚴密的基礎上,於是誕生科學。特徵是,邏輯模型在前,技術創造在後。
而所謂自然哲學,硬要往這邊靠的話,就只能提一提,比如以前古希臘有位哲學家認為,水是萬物之源,這個學說發展至今,也就是物理學里,「分子論」的祖先。
有位哲學家認為,「萬物皆數」,世間一切,顏色,聲音,時間,都可以以數學的形式構建其內在規律,於是後續無數的科學誕生,必以數學表達邏輯模型。
以上,這也算是回答了吧。
⑼ 所有科技創新均起源於美國,中國人為什麼毫無創造力
好問題。
實際上有一種理論,美國人也是歐洲人的後代。歐洲瘟疫後剩下的基本是高手,其後代結合,才出現文藝復興跟啟蒙運動等等。另外,創新的意思是ma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這個是英文的本意,因此才跟上帝扯上關系。買來的機器,抄來的技術,都不算創新。把個飛機做成全世界最大,也不算創新,看看哪個機場可以降落,才是主要問題,太大了!
創造/新需要時間,整個大腦塞滿了破爛,沒有時間思維,哪來的創造/新呢?
⑽ 創造力來源於什麼
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