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殘疾人是如何創造奇跡的

殘疾人是如何創造奇跡的

發布時間:2021-07-20 19:53:58

A. 殘疾人的奇跡有哪些(著名的)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20世紀美國最孚眾望和受愛戴的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的人,從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時為止,任職長達12年。曾贏得美國民眾長達7周的高支持率,創下歷史記錄。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生於紐約。父親詹姆斯·羅斯福是一個百萬富翁。母親薩拉·德拉諾比父親小26歲。羅斯福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10年任紐約州參議員。1913年任海軍部副部長。1921年因患脊髓灰質炎致殘。1928年任紐約州長。1932年競選總統獲勝。執政後,以「新政」對付經濟危機,頗有成效,故獲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選連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美國採取不介入政策,但對希特勒採取強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國。1941年底,美國參戰。羅斯福代表美國兩次參加同盟國「三巨頭」會議。羅斯福政府提出了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原則並得到了實施。羅斯福提出了建立聯合國的構想,也得到了實施。63歲時由於腦溢血去世。

B. 古今中外殘疾人創造奇跡的事例(不少於五個)用以下方面進行介紹姓名 國籍/朝代 稱謂 事

1、周恩來(1898-1976)——國務院總理,在延安墜馬,手臂致殘。
2、華羅庚(1910-1985)——著名數學家,中國內科學院院士,江容蘇金壇人。1928年因傷寒病左腿殘疾。
3、孫臏——戰國軍事家,吳國孫武後代。少年時與龐涓同師於鬼穀子。龐涓忌妒孫臏才能,將其騙至魏國施以臏刑。後經田忌舉薦,被齊威王重用為軍師。
4、左丘明(前556-前451)——史學家,春秋魯國人。雙目失明。相傳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可能是後人假託。相傳《國語》亦出於左氏。

5、鄭和(1371-1433)——本名馬三保,回族(中亞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昆明人,自稱佛家弟子。明朝軍隊進攻雲南,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任為內官監太監,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官至四品,欽封為三保太監。曾七下西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為中國的航海日,系取鄭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

C. 殘疾人是如何珍愛生命的

海倫
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後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他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D. 殘疾人是怎樣生活的

應該靠自己的毅力,就能無堅不摧。你沒有看到嗎,沒有臂膀可以游泳,用腳吃飯,修理機械,一條腿還能跳舞,舉不勝舉。這些人都是靠堅強的毅力成功的。僅供參考。

E. 殘疾人如何走好未來的人生路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如何才能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世界上

你好

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是呀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自己如今已經是大學生了再過兩三年就要踏入社會了如果再不對自己的人生路有一個系統的規劃那麼等待自己的只能是工作一整日之後滿眼的迷茫。那麼為了避免自己日後漫無目的地工作、生活我該做些什麼呢 一設定目標 我覺得要走好人生路首先就是要定位人生目標。一個人若是沒有目標那麼他就會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只會原地打轉永遠不會前進。目標猶如夜幕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每當我們在奮斗之路上遭遇挫折准備放棄時抬頭望一望自己的目標渾身又充滿了動力重拾信心繼續前行。 而目標也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合理制定人生每個階段的目標切忌只設定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而沒有各個階段的中短期目標。否則你將很少體會到實現目標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感而這就會導致你前進的動力不足。我們應該將大的目標細化分割為若干小的階段性目標然後再一個一個的去完成。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你就可以走好人生的路而且走起來也會覺得特別得有意義。 歷史上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遠的不說就以當今美國著名影星施瓦辛格為例。他是一個出身於普通家庭的男孩但他卻不甘於平庸他從小就立志成為美國總統。但對於他這樣毫無背景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來說要成為那一萬人之上的總統無異於登天於是他便從性質上分析了自己這個終極目標並制定了若干小目標要成為總統就要先成為美國的州長而要成為州長就需要財團的的支持而融入財團並獲得他們的支持只能靠娶一位豪門千金那麼如何能博得豪門千金的放心呢就是要成為名人而成為名人最快的途徑就是成為影視明星要想成為電影明星就首先要把身體練好。分析完之後施瓦辛格便開始逐步實施自己的計劃並取得成功被評為歐洲先生→健美先生→世界先生→進入好萊塢並成為當紅影星→去肯尼迪總統的之女為妻→擔任加州州長。 我們說施瓦辛格是成功的他不僅懂得設定目標而且還懂得如何去實現目標。所以走好人生之路的首要便是合理的設定目標。

二奮斗 那麼對選定的路我們該如何去走呢我們應腳踏實地、勇往直前地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中國大作家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哲人們都把人生比做路。是路就註定會崎嶇不平。眾所周知通往成功的道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只有不顧艱險、奮力拚搏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依然奮斗著最終使光明驅走了黑暗。 三准確地定位自己 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還要有愛心。一個缺乏愛心的人是得不到別人的支持的。得不到別人的支持離失敗就不遠了。你要記住你現在跟什麼人、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就能夠決定五年以後的你。所以能夠給自己來一個很好的定位是很重要的。 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曾經有一個夢也都想去實現。只不過從小時候到長大成人步入到中年甚至是老年的過程中現實似乎在告訴我們那是不可能實現的直到我們有一天真的相信。就是這「不可能」三個字在這個漫漫人生路上讓我們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但還是有那麼少數的一群人他們卻堅信這個世界上充滿著無限可能。阿穆斯特朗從小就相信自己有一天是可以在那個美麗的月亮上行走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老早就相信人是可以像鳥一樣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奧巴馬在那個黑人受到歧視的年代從小就相信自己可以當上美國總統我們或許不會像他們那樣閃耀但應該也是可以去實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短短幾萬天里一些小小的夢想吧因為我們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跡沒有一個人能和我們一樣我們獨一無二為什麼不能像我們的出生一樣再創造奇跡呢也許你的夢想是讓飽經風霜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能去包攬祖國的大好河山也許你是想在這不太長的生命里去世界各地自由自在走走看看也許你的夢想是去建一所學校可以讓貧窮的孩子接受教育也許你的夢想是能有時間把自己放在大自然里去有足夠的時間觀察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也許是其他。不管我們有什麼的願望你的追求是什麼我們都想過一個更好的生活可是我們好象在一夜之間活到如此年歲卻發現自己早已把兒時的夢想丟到不知哪裡去了。我們似乎也很努力為什麼還是搞到如此的不理想努力一定有結果可不一定有你想要的結果

這其中每一次的定位、選擇就真的太關鍵了。幾乎每一個成功的人生都是在每一次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做出了果斷、也許周圍的人並不理解但結果證明是正確的選擇。做正確選擇和定位是需要勇氣和遠見的不是因為我們看不到未來事實大部分人也都能感覺到未來將要發生什麼事只是自己不敢相信一定會是這樣。我想說的是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四學會改變自己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只好以身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有人想改變自己。」要改變現狀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一連串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要適應社會適應變化就要改變自己。 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於是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不禁啞然。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移山之術惟一能夠移動山的秘訣就是山若不過來我便過去。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境那麼就改變自己。 人的性格一旦確立就會恆定不變自動發揮作用。一個人的性格從根本上是很難改變的人們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做出有限的調整。我們不能夠回到過去去改變過去我們可以做的是改變未來改變未來就要從改變現在開始現在一點一滴的改變都將對我們的未來造成影響。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修正現在完善自我的過程雖然誰也不可能最終成為完美但我們都在向著自己心中的完美努力。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境去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換環境上面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 做好以上四點我相信我的人生路定會豐富多彩、絢爛多姿。相信自己走好人生路

望採納!

F. 真的成殘疾人了,真的成殘疾人了

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自信一些
自信是可以創造奇跡的
加油咯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G. 一殘疾人創造奇跡的感人事例有哪些呢


Dustin Carter是一位殘疾人,一個沒有雙手和雙腿的高中生,他居然還是自由式摔交手,他的精神和意志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他不因為自己是殘疾人而放棄自己熱愛的自由式摔交,他這種永不放棄、不被命運所打倒的精神震驚了所有人,他創造了一個偉大奇跡!
因為沒有手腳,所以Dustin Carter 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許多困難,但是他是一個意志相當堅強的孩子,從不被困難擊倒。為了行動方便,醫院幫他打造了電子手臂、和機械義肢,由於還在成長,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換新。 初中時他愛上了摔交,他問校長可否加入摔交校隊。校長沒有拒絕,當時的教練還鼓勵他參加。就這樣,他成了學校的摔交選手。從2007年到現在,他的戰績是 36 勝 1 負,成了OHIO中南區高中組的冠軍!身體正常的選手都難以達成的目標,但是,一個沒有手腳的 Dustin Carter 卻做到了!
生活值得我們去珍惜、未來值得我們去奮斗!請記住這個名字,猶豫的時候,請想起他! 沮喪的時候,請想起他! 退縮的時候,請想起他! 抱怨上天對你不公平的時候,請想起他!!!
視屏
http://v.youku.com/v_show/id_cb00XMTc3MjM4Njg=.html
視頻中的少年卡特( Dustin Carter )是一位殘疾人,一個沒有雙手和雙腿的高中生。
但是他居然還是自由式摔交手,從2007年到現在,他的戰績是 36勝1負,成了OHIO中南區高中組的冠軍!這是一個身體正常的選手都難以達成的目標。但是,沒有手腳的 Dustin Carter 卻做到了! 卡特是美國俄亥俄州18歲高中生,5歲時因為急性血液感染 ,幾乎死亡 ,要做截肢手術保命 ,砍掉臀以下的兩腿 ,右前臂也不保 ,左臂更短 。因為沒有手腳,所以Dustin Carter 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許多困難,但是他是一個意志相當堅強的孩子,從不被困難擊倒。為了行動方便,醫院幫他打造了電子手臂、和機械義肢,由於還在成長,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換新。初中時他愛上了摔交,他問校長可否加入摔交校隊。校長沒有拒絕,當時的教練還鼓勵他參加。就這樣,他成了學校的摔交選手。

在倫敦奧運會男子400米預賽中,有一名選手格外引人注目。他沒有雙腳,有的卻是一對金屬假肢。他就是被譽為「刀鋒戰士」的南非選手奧斯卡·皮斯托瑞斯。

皮斯托瑞斯1986年11月出生於約翰內斯堡,由於雙腿先天缺少腓骨,他在11個月大時接受了截肢手術。但這並沒有妨礙他日後對運動的熱愛。上學期間,皮斯托瑞斯曾打橄欖球、水球和網球。因為父親曾是摔跤運動員,他甚至還參加過摔跤比賽。2003年6月,皮斯托瑞斯在橄欖球比賽中受重傷,運動生涯不得不改向。2004年1月,他開始練習短跑,不久就成績斐然,第一次參加200米比賽就跑出了24.1秒的成績,第一次100米比賽的成績是11.78秒,此後還創造了殘疾人100米跑世界紀錄。

小時候,皮斯托瑞斯經常跟哥哥卡爾一起參加運動。每天早上,母親希拉會告訴他們:卡爾,穿上你的鞋子;奧斯卡,戴上你的假肢。因此,在皮斯托瑞斯看來,假肢就是他「與眾不同的鞋子」而已。但國際田聯並不這么認為,2008年1月,國際田聯認定假肢會讓他比健全人更有優勢,因此不許他參加健全人的體育比賽。皮斯托瑞斯隨後上訴,國際田聯的決定雖在當年5月被推翻,但皮斯托瑞斯還是因為沒有及時獲得參賽資格而錯過了北京奧運會。2011年皮斯托瑞斯參加了田徑世錦賽,國際田聯要求他在接力比賽中必須跑第一棒,因為怕他的假肢傷害到其他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前,國際田聯終於表示他可以和其他運動員一樣跑任意一棒。

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皮斯托瑞斯在8月5日的男子400米預賽中跑出了45秒44,成功晉級半決賽,完成了自己在賽前制定的目標。「這真是最令人驚嘆的經歷!」皮斯托瑞斯在預賽後說,「我不知道是應該笑還是應該哭。」的確,雖然只是在奧運會的預賽中亮相,但是皮斯托瑞斯的經歷卻非其他人能夠想像。

「奧斯卡跑進了奧運會歷史,」南非《星期日時報》和南非通訊社在報道皮斯托瑞斯時說,他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運動員,他在倫敦創造了歷史。皮斯托瑞斯首次參加奧運會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有網友表示,皮斯托瑞斯的故事體現了奧運精神,這是「奧運會歷史上最鼓舞人的故事」。皮斯托瑞斯的故事還將在倫敦奧運會上繼續,之後他還將在殘奧會上爭取衛冕3項短跑冠軍。「我的信念是,一旦開始做某件事,就要做好。」他說,失敗者並不是那些參加比賽卻跑在最後的人,而是那些根本沒有參與競爭的人。

H. 我是個殘疾人、我怎麼走向成功

自強、自信、好學、堅持,在此基礎上,尋求殘疾人聯合會就業辦或其他企業及成功人士的幫助與扶持。

I. 殘疾人是怎麼克服困難的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或人體結構上,因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而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因而,殘疾人要克服困難,首先要有戰勝身體障礙的毅力。要不畏辛苦,堅持通過有效的康復訓練,部分或者完全恢復身體的障礙,達到自理、自立。其次,要有積極、樂觀、自強和心態,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掌握一技之長,勇於參加社會競爭,與健全人一樣共享文明成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J. 關於著名作家是殘疾人是怎樣寫作的

張海迪(zhang hai di),女, 1955 年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創作協會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 15 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次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借著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她的相關作品】

《奇跡締造者》(台灣譯名:海倫·凱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師》
《我黑暗中的光明》

史鐵生:男,漢族,北京人。1958年如北京市東城區王大人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部。而後,於1969年到陝北延安地區「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

史鐵生初期有的小說,如《午餐半小時》等,帶有暴露「陰暗面」文學的特徵。發表於1983年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既是史鐵生,也是當時小說創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個層面上被闡釋:或說它拓展了「知青文學」的視野,或稱它在文學「尋根」上的意義。在「尋根」問題上,作者表達了這樣的見解,「『根』和『尋根』又是絕不相同的兩回事。一個僅僅是,我們從何處來以及為什麼要來。另一個還為了:我們往何處去,並且怎麼去」。關於後者,他認為「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誕,去為精神找一個可靠的根據」(《禮拜日·代後記》,華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並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於「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於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生於1942年1月8日的霍金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於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於英格蘭牛津。他父母原住在倫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牛津被認為是一個生 育孩子較安全的地方。他八歲時,他家搬到聖•愛爾本斯,倫敦北面20英里的一 個小鎮。十一歲時,史蒂芬到聖•愛爾本斯學校上學,然後上牛津的"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他父親上過的學院。雖然他父親想讓他學醫,但他卻想學數學。而大學學院沒開數學專業,所以他選擇了學物理。在大學學院學了 三年,沒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學甲等榮譽學位。 然後史蒂芬到康橋做宇宙學研究,那個時候在牛津還沒有一個人從事宇宙學研 究。他的導師是丹尼斯•西馬,雖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爾做他的導師的, 費雷德•霍依爾當時正在康橋工作。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在剛維爾•塞斯學院先是做助研,後來便做職業研究工作。1973年斯蒂芬離開天文學院來到應用數學和理 論物理系。自1979年,斯蒂芬做"路克斯"數學教授。這個職位是1663年根據萊 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遺囑以路克斯留下的錢作?基金創建的。路克斯曾經是 該大學的英國議員。第一個獲得"路克斯"數學教授職位的是依扎克•巴洛, 然後是依扎克•牛頓。 斯蒂芬•霍金一直從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與羅傑•彭羅斯一起,他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了空間和時間是從大爆炸奇點處開始而至黑洞結 束。這些結果顯示把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結合起來是必要的,這是二十世紀前半世紀的另一個科學發展。他發現的這樣一個結合的一個後果是黑洞不應該是完全黑的,黑洞向外輻射,最終蒸發,消失。另一個推測是宇宙在想像的時間里沒 有邊緣,它是無限的。這將意味著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學定律決定的。 他發表的著作包括:與G.F.R.艾利斯合著的《時空的大規模結構》,與W.以色 列合著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世紀眺望》和與W.以色列合著的《重力300年》 。史蒂芬•霍金有兩部暢銷書:他的最暢銷書--《時間簡史》,和後來的《黑 洞、嬰兒宇宙及其它》。 霍金教授有十二個榮譽學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1989年獲榮譽夥伴稱號。 他獲得過許多獎勵,獎金,獎牌。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會員。 斯蒂芬•霍金繼續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個子女和一個孫子女),他的理論物理研究與廣泛的旅行和演講結合起來。
《時間簡史》

閱讀全文

與殘疾人是如何創造奇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