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芥子氣發明人

芥子氣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20 18:47:09

㈠ 芥子氣合成方法是誰發明

1822年,德斯普雷茲發現芥子氣。1886年,德國的邁爾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暫時失明。

㈡ 芥子氣是什麼

芥子氣;mustard gas
資料: 分子式:S(CH2CH2Cl)2

性質: 又稱β,β′-二氯二乙基硫醚。一種糜爛性毒劑。美國軍用代號H。純品為無色有微弱大蒜氣味的油狀液體,工業品呈黃色、棕色至深褐色。沸點217℃。熔點14.4℃。20℃時飽和蒸氣壓為8.66993Pa,揮發度為0.5662mg/L,屬於持久性毒劑。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對皮膚有強烈的滲透性,主要以液滴狀使地面、物體染毒,作用時間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芥子氣的殺傷作用是緩效性的,潛伏約2~12h,潛伏期過後相繼出現紅腫、水泡和潰瘍,癒合很慢。經皮膚中毒的半致死劑量LD50為70mg/L,吸入中毒的半致死劑量LD50為1500mg·min/m3。對芥子氣,皮膚防護和呼吸道防護都要重視,並須注意及時消毒。芥子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大規模使用,當時稱為「毒氣之王」。日軍侵華時,曾多次對中國軍民使用,造成極大禍害。

㈢ 芥子毒氣的實驗者是誰

1、1822年,比利時的德斯普雷茲(César-Mansuète Despretz)發現芥子氣。
2、1886年,德國的維克托·梅耶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芥子氣,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皇軍曾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衡陽戰役等大規模戰役中使用過大量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大量傷亡。
不知道你需要的資料是哪個?

㈣ 芥子氣的介紹

芥子氣,即二氯乙基硫( 2,2'-二氯二乙硫醚,β,β'-二氯二乙硫醚,二(2-氯乙基)硫;dichlorodiethyl sulfide,dichloroethylsulfide,bis(2-chloroethyl)sulfide)的俗名,因具有揮發性,有像芥末的味道而得名。主要用於有機合成、葯物(可用於治療某些過度增殖性疾病)及製造軍用毒劑,並由於其在毒劑方面的廣泛使用而聲名狼藉。屬糜爛性毒劑代表,大鼠靜脈半數致死量為0.7mg/kg。皮膚是中毒的最主要靶器官之一,染毒皮膚後能夠引起紅斑、水腫、起皰、糜爛、壞死並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傷口癒合緩慢。較大劑量芥子氣經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後可致全身吸收中毒,因此芥子氣中毒的臨床表現呈多樣性。可裝填在炮彈、火箭彈、地雷及航空布灑器或地面布灑器中使用。可單一或混裝使用等。是迄今生產、儲存乃至使用量最多的一種化學武器,其殺傷占已知化學戰傷亡的八成以上,被稱為「毒劑之王」。芥子氣至今沒有特效抗毒葯物,僅能採取對症治療措施。

㈤ 芥子氣和VX哪個是毒氣之王

什麼毒氣最毒毒性最強的毒氣,並且要詳細介紹和化學名
芥子毒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氣,是一種散發有害氣體的液體毒劑,屬化學武器中的糜爛性毒劑,中毒後無特效葯。
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皰、潰爛;呼吸道粘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眼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伴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會引起嘔吐和腹瀉。有人認為芥子氣還會導致人體發生癌病變。
芥子毒氣號稱「毒氣之王」,德國,伊拉克在戰爭中使用過該化學武器,造成大規模傷亡。其最毒的地方是到今天依然沒有特效葯治療,受害者得到的是終身的痛苦。芥子毒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氣,是一種散發有害氣體的液體毒劑,屬化學武器中的糜爛性毒劑,中毒後無特效葯。
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皰、潰爛;呼吸道粘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眼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伴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會引起嘔吐和腹瀉。有人認為芥子氣還會導致人體發生癌病變。
正常氣候條件下,僅0.2毫克/升的濃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大約有有1%的死亡率。
由於使用最多、最為普遍和傷害較大,被稱作「毒劑之王」。
芥子氣的中毒機理尚未完全闡明,有衍生物被作為化療葯物使用。

㈥ 在二戰中哪些國家製造過芥子毒氣在哪裡製造的

芥子毒氣號稱「毒氣之王」,德國、伊拉克、日本 在戰爭中使用過該化學武器,造成大規模傷亡。其最毒的地方是到今天依然沒有特效葯治療,受害者得到的是終身的痛苦。 1822年,德斯普雷茲(Despretz)發現芥子氣。1886年,德國的邁爾(Meyer)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暫時失明。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2000噸芥子氣被消耗於戰爭用途;因毒氣傷亡的人數達到130萬,其中88.9%是因芥子氣中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駐有負責毒氣研究和試驗的516部隊、731部隊;並在抗戰初期的淞滬戰場、徐州戰場、衡陽保衛戰等大規模戰役中使用過大量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死亡近萬人。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也使用過芥子氣對付伊朗軍隊。

㈦ 芥子毒氣是誰發明的

1822年,比利時的德斯普雷茲(César-Mansuète Despretz)發現芥子氣。
1886年,德國的維克托·梅耶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芥子氣,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皇軍曾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衡陽戰役等大規模戰役中使用過大量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大量傷亡。

㈧ 什麼是芥子氣

芥子毒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氣,是一種揮發性液體毒劑,屬化學武器中的糜爛性毒劑,中毒後無特效葯。

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對皮膚、粘膜具有糜爛刺激作用:皮膚燒傷,出現紅腫、水皰、潰爛;呼吸道粘膜發炎壞死,出現劇烈咳嗽和濃痰,甚至阻礙呼吸;眼睛出現眼結膜炎,導致紅腫甚至失明;對造血器官也有損傷;多伴有繼發感染。攝入芥子氣會引起嘔吐和腹瀉。有人認為芥子氣還會導致人體發生癌病變。

正常氣候條件下,僅0.2毫克/升的濃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大約有1%的死亡率。

由於使用最多、最為普遍和傷害較大,被稱作「毒劑之王」。

芥子氣的含氮類似物稱為氮芥,毒性比芥子氣小,其衍生物被作為腫瘤化療葯物使用。

歷史
1822年,德斯普雷茲(Despretz)發現芥子氣。1886年,德國的邁爾(Meyer)首次人工合成純凈的芥子氣;他發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氣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暫時失明。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2000噸芥子氣被用於戰爭;因毒氣傷亡人數達到130萬,其中88.9%是因芥子氣中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駐有負責毒氣研究和試驗的516部隊;並在抗戰初期的淞滬戰場、徐州戰場等大規模使用過芥子氣,造成中國軍民死亡近萬人。在兩伊戰爭中芥子氣也曾經被使用。

物理性狀
芥子氣的凝固點高,作為毒劑,一般不在冬季等氣溫低的情況下使用;比重大、溶解度小,在水中大部沉於水底,少部分呈油狀薄膜漂浮水面,可造成水源長期染毒;容易揮發,毒劑(氣)甚至可以透過棉衣,傷害人體,並且極易擴散。

物理特性 狀態和顏色 純品為無色或微黃色油狀液體,工業品為黃色、棕色或深褐色油狀液體,含雜質越多則顏色越深。揮發性中等,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
氣味 純品有略帶甜味的大蒜氣味,工業品有較濃的大蒜氣味或芥末氣味
凝固點 14.43℃
沸點 219℃(部分分解)
比重(20℃) 1.27
蒸氣比重 5.5
揮發度(mg/L,20℃) 0.57
溶解度(20℃) 0.081%
持久性 夏天:開闊地5到24小時,森林3到5天;冬天:3天到數周
滲透性 能滲透皮膚、布、皮革、橡皮等物質

合成方法
芥子氣由硫二甘醇與二氯亞碸作用而得。
毒害機理
硫原子的親核性產生鄰基參與作用,使得氯格外容易離去,形成強親電試劑鋶離子。後者攻擊DNA的鳥嘌呤鹼基,形成交聯DNA,干擾基因復制與表達,從而誘發胞溶作用,產生組織壞死、水腫乃至癌變。

急救辦法
在染毒12小時內用30%濃度的硫代硫酸鈉溶液處理染毒部位皮膚可以有效減輕痛苦。臨床上常用注射谷胱甘肽配合口服維生素E來治理芥子氣中毒。 芥子氣怕鹼,所以殘毒可以用石灰水消毒。

㈨ 人類最後悔的十大發明

人類最後悔的十大發明分別是:毒品、香煙、核武器、塑料、抗生素、汽車、火葯、化學武器、農葯、基因工程。

人類最後悔的十大發明

毒品:最早的毒品,應該是鴉片,早在新石器時期,中亞和埃及地區就有罌粟。如今,世界上有將近3億人吸食毒品,沉迷毒品的人將近三千萬,每年二十萬人死於毒品,而且毒品交易造成了數以千萬計的人處於貧窮和戰亂以及恐怖犯罪的陰影下。

香煙:煙草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上百種有害物質,對人體產生全面的危害,並誘發肺癌等多種癌症,但是諷刺的是作為一種成癮性物質,煙草卻不屬於毒品。但是香煙每年導致將近500萬人死亡。

核武器:按照危害指數,既成功又後悔的發明,排名第一,當屬核武器。核武器威力巨大。投一顆原子彈在陸地爆炸,方圓十幾公里內都得移為平地。而且,一旦投放過的地方,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適合生存。

塑料:雖然有人認為塑料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是塑料的危害絕對有資格稱為人類最後悔的發明之一。塑料的分解周期極長,有害物質會對環境造成持續傷害,除了毒性,塑料會反復的進入海洋動物和鳥類以及其他各種動物的食道,造成消化道堵塞引起的大量死亡。

抗生素:人類肌體中的各類微生物都是有抗葯性的,它習慣了一種葯物的葯效之後,微生物立馬產生新的覺醒,從而變得比之前強大。為了不讓抗生素對人類病痛無力回天的那一刻到來,我們就要做大增強自身體質,減少人體葯物依賴的產生。

汽車:汽車的發明,給地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原本躺在地下的石油,從地下挖出來燃燒。由於燃油的燃燒,會釋放二氧化碳,會加速地球變暖,全球變暖以後,會導致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會給地球帶來生態失衡。這種危害是巨大的,會影響全人類。

火葯:中國人發明火葯的用途,最為純正不過了,就是為了炸個響,有個面子,喜慶喜慶。可是後來傳到西方以後,就成軍事打擊和防衛的重要手段。延伸到近代和現代,就是槍械子彈,各種導彈。這些武器都是為戰爭殺人而准備的。因此,火葯的發明,既非常的成功,也非常的害人,不知道傷害了多少生命,是不是最後悔的發明呢?

化學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弗里茨·哈伯是氯氣、芥子氣等毒氣的發明者,他發明的化學武器,造成近百萬人的傷亡。作為一種無差別攻擊的武器,化學武器成為戰爭狂和恐怖分子的最愛,並至今威脅全人類。

農葯:由瑞士化學家穆勒發現其具有殺蟲功效並大規模推廣,在20世紀上半葉防止農業病蟲害、減輕瘧疾傷寒等危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事實上,很多農葯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至今仍然讓人談農葯色變,在殺蟲的利益和對人體與環境的危害上,科學家一直在小心平衡。

基因工程:公平的說,轉基因技術如果像目前一樣安全可控,是造福人類的,但是這種技術的潛在邪惡在於未來,如果轉基因技術進一步發展, 那麼跨越種族的生物嵌合將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人類本身和其他動物的嵌合也必然會發生,這種事情從很長遠的未來看,十分邪惡。

㈩ 化學武器是誰發明的

化學武器的發明者是弗里茨·哈伯(1868一1934)。

作為氯氣、芥子氣等毒氣的發明者,哈伯已內經容臭名昭著,一戰中哈伯擔任化學兵工廠廠長,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造成近百萬人的傷亡。

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氮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

閱讀全文

與芥子氣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