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望遠鏡的發明故事
望遠鏡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在科技、軍事、經濟建設及生活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天文望遠鏡有「千里眼」美譽之稱。
那麼,望遠鏡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呢?讓我們追溯歷史,去尋覓天文望遠鏡在發展進程中留下的足跡。
早先的望遠鏡是玩具
17世紀初,在荷蘭的米德爾堡小城,眼鏡匠利珀希幾乎整日在忙碌著為顧客磨鏡片。在他開設的店鋪里各種各樣的透鏡琳琅滿目,以供客戶配眼鏡時選用。當然,丟棄的廢鏡片也不少,被堆放在角落裡的廢鏡片成了利珀希三個兒子的玩具。
一天,三個孩子在陽台上玩耍,小弟弟雙手各拿一塊鏡片靠在欄桿旁前後比劃著看前方的景物,突然發現遠處教堂尖頂上的風向標變得又大又近,他欣喜若狂地叫了起來,兩個小哥哥爭先恐後地奪下弟弟手中的鏡片觀看房上的瓦片、門窗、飛鳥……它們都很清晰,彷彿是近在眼前。利珀希對孩子們的敘述感到不可思議,他半信半疑地按照兒子說的那樣試驗,手持一塊凹透鏡放在眼前,把凸透鏡放在前面,手持鏡片輕緩平移距離,當他把兩塊鏡片對准遠處景物時,利珀希驚奇地發現遠處的視物被放大了,似乎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這一有趣的現象被鄰居們知道了,觀看後也頗感驚異。此消息一傳開,米德爾堡的市民們紛紛來到店鋪要求一飽眼福,不少人願出一副眼鏡的代價買下可觀看物景變近的鏡片,買回去後當作「成人玩具」獨自享用,結果廢鏡片成了「寶貝」。受此啟示,具有市場經濟頭腦的利珀希意識到這是一樁有利可圖的買賣,於是向荷蘭國會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1608年10月12日,國會審議了利珀希的申請專利後給予了回復,受理的官員指著樣品對發明人提出改進要求:能夠同時用兩隻眼睛進行觀看;「玩具」是大類,申請專利的這個玩具應有具體的名稱,利珀希很快照辦了。接著他又在一個套筒上裝上鏡片,並把兩個套筒聯結,滿足了人們雙眼觀看的要求,又經過冥思苦想將這個玩具取名為「窺視鏡」。這一年的12月5日,經改進後的雙筒「窺視鏡」發明專利獲得政府批准,國會發給他一筆獎金以示鼓勵。
伽利略天文望遠鏡問世
1609年6月,義大利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在威尼斯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封信,告訴他有個荷蘭眼鏡商造出「窺視鏡」,利用鏡片的組合可看清遠處的景物。
伽利略獲得信息後意識到它具有在天文學上的應用價值,立即返回帕多瓦集中精力研究光學和透鏡,反復琢磨並親自動手將鏡片安裝在銅筒的兩端,銅筒則被定置在固定架上。最初望遠鏡只能放大3倍,在此基礎上,伽利略不斷地摸索改進,使望遠鏡能夠放大32倍,第一台天文望遠鏡就這樣問世了。
從1609年末到1610年初,伽利略在佛羅倫薩用這台劃時代的天文儀器進行天體觀測:發現月球表面布滿了凹坑和環形山;尋找到木星有四顆衛星,像月亮繞地球轉動一樣;看到銀河系是由無數星體組成;還觀測到太陽的黑子、金星的盈虧、土星的光環等。為把天象觀察結果公之於眾,伽利略於1610年3月在威尼斯出版了《星空使者》一書,揭示了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發觀而轟動了歐洲。
不久,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也製造出一台新的望遠鏡,這台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用凸透鏡組成,前端凸鏡為物鏡,用來收集光線,後面的凸鏡為目鏡則再次將景物放大。因此這台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景物是倒立的,他發明的這台望遠望被稱為「開普勒望遠鏡」。
開普勒用新的望遠鏡觀測天象,將恩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觀測到的777顆恆星擴展為1005顆,1627年編制並出版了《魯道夫星表》,因精確度高被視為標準星表。在整理第谷長達30年的天文觀測資料時,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後人贊頌開普勒是「宇宙的立法者」。
天文望遠鏡打開了宇宙的大門,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開普勒則為星空制定了法律。
牛頓與反射式望遠鏡
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與荷蘭利珀希發明的望遠鏡一樣,都是由凹凸兩透鏡組成的,包括開普勒望遠鏡,均被稱為「折射式望遠鏡」。由於鏡片的色散作用,「折射式望遠鏡」看到的景物都帶有彩色的邊緣,如何消除透鏡的「色差」這一缺陷呢?英國科學家牛頓試圖解決這個難題。
牛頓用三棱鏡做科學實驗,觀察發現玻璃能把白光分解成七色,這意味著鏡片可以把不同顏色的光聚集到不同的點,從而產生一種模糊而帶色的影像。牛頓在研究光的折射課題後,提出了「反射現象」的思路來設計望遠鏡。他認為光本身是一種折射率不同的復雜混合物,它是有規律的,一旦光線的反射角等於它們的入射角的時候,假如以反射現象為媒介,而且只要能夠找到一種反射材料,就可避免「色差」的缺陷。
1668年,牛頓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反射式望遠鏡,這台輕巧的望遠鏡鏡筒直徑約有25毫米,全長約為150毫米。不久,牛頓又對望遠鏡進行改進,於1671年製成了第二台反射式望遠鏡,這台閃爍人類智慧之光的珍貴望遠鏡,至今仍保存完好,被英國皇家學會圖書館永久收藏。
牛頓研製的望遠鏡是用一個反射鏡代替物鏡,消除色差之後,推動瞭望遠鏡的發展。
琴師赫歇耳的重大貢獻
1757年秋天,法國軍隊佔領了德國,威廉?赫歇耳和他妹妹離開故土,漂泊流浪到英國,靠街頭和酒吧賣藝維持生計,過著艱辛的生活。可是,苦中有樂,這對兄妹對天文觀察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了觀測星空,他們決定自己動手研製大口徑的反射望遠鏡。
望遠鏡的物鏡是一塊採用青銅材料的反射鏡,為了提高望遠鏡的取光作用和分辨能力,他們用手工將這塊青銅磨成高精度的拋物形鏡面;目鏡是一塊透鏡,由玻璃琢磨製成。兄妹倆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製成了兩台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其中一台望遠鏡口徑為1.2米,焦距長達12米。
1781年春的一個晴朗的夜晚,兄妹倆來到望遠鏡旁觀察天象。當鏡筒對准雙子星座,此時有一顆不尋常的六等小星進入他們的視線,引起了赫歇耳的注意。對星空非常熟悉的赫歇耳立即判斷它是一顆未知的新星,經過連續半個月的跟蹤觀察,終於確定它是太陽系的一顆新行星——天王星,這一天是3月13日。為了嘉獎威廉?赫歇耳發現天王星,英皇喬治三世御封他為英國皇家天文學家。
在天文望遠鏡的發展進程中,赫歇耳的功績是首創了拋物形鏡面,依據它的原理,為後來獲得廣泛使用的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製造奠定了基礎。同時,赫歇耳開了製造大口徑反射式望遠鏡的先河,從那以後,科學家為了觀測到更多的星體,又製造出了口徑更大的反射式望遠鏡。1845年,英國天文學家羅斯造出了口徑為1.84米的反射式望遠鏡。
歷史總在不斷地前進,1913年,美國威爾遜天文台裝備的反射式望遠鏡口徑增大到2.54米。由於望遠鏡口徑的增大,致使人們對宇宙的觀測和研究也逐步深入起來。美國在1948年製造出了口徑達5.08米的反射式望遠鏡,它那鍍銀的拋物面玻璃反射鏡竟重達14.5噸,這台望遠鏡被定置在帕洛馬山天文台;1975年,蘇聯製造出了一台口徑達6米的反射式望遠鏡,這台巨型望遠鏡僅轉動部分就重達800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
沿著科學發展的現代望遠鏡
1930年,德國光學家施密特發明了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這台望遠鏡裝有設計十分奇特的改正透鏡,其前面是平的,後面則是一個中間凸兩邊凹的曲面,它可消除幾種主要象差,以獲得相對大的口徑及大的視場,用來拍攝天空廣大區域。
現代望遠鏡的研製仍在繼續,美國工程師雷伯是無線電愛好者,1937年,他在芝加哥郊區的寓所後院,安裝了一台直徑為9.45米的拋物面反射器,以其代替透鏡;1938年初,雷伯開始用它進行觀測,並接收來自太陽和其他天體的射電波,世界上第一台射電望遠鏡研製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日趨提高,射電望遠鏡極大地擴展了人們的視野。巨碗似的天線能收集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電波,當電波由天線傳入接收機後,接收機屏幕則將波形放大,並自動記錄供天文學家進行研究分析,由此揭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宇宙之謎。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家發現的星際有機分子、類星體、脈沖星以及微波背景輻射等,都是射電望遠鏡創建的功績。
為了揭開宇宙深處的奧秘,望遠鏡再創輝煌。美國在1962年策劃了「空間望遠鏡」的研製。1990年4月25日,太空梭「發現號」將一台名為「哈勃」的空間光學望遠鏡發射進入太空軌道。這台空間望遠鏡由光學望遠鏡、科學儀器艙及保障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其外形呈圓柱形,長為13.3米,直徑為4.3米,總重量達12.5噸,先進的航天技術可確保「哈勃」空間望遠鏡在太空中飛行15年。
空間望遠鏡避免了大氣對天文觀測的干擾,可以看到地面望遠鏡7倍的深空、弱50倍恆星及擴展350倍宇宙空間,其靈敏度和解析度比地面望遠鏡強10倍,可為天文學家發現地面無法觀測到的天體現象和搜尋宇宙中出現的任何蛛絲馬跡。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古代的「千里眼」傳說已不再是美妙的幻想,現代天文望遠鏡已將神話變成現實。
B. 望遠鏡是誰發明
查了一下望遠鏡的發展史 呵呵 希望對你有用
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小鎮的一家眼鏡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Lippershey),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發現遠處的教堂塔尖好像變大拉近了,於是在無意中發現瞭望遠鏡的秘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不過一般都認為利伯希是望遠鏡的發明者。
望遠鏡發明的消息很快在歐洲各國流傳開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自製了一個。第一架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一個月之後,他製作的第二架望遠鏡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遠鏡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遠鏡。伽里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夜空,第一次發現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蓋著山脈並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後又發現了木星的4個衛星、太陽的黑子運動,並作出了太陽在轉動的結論。
C. 荷蘭人李普發明望遠鏡的故事
漢斯·李波爾(Hans Lippershey)是十七世紀初荷蘭米德爾堡的一個眼鏡師。
1608年的一天中午,有倆熊孩子在李波爾的商店門前玩弄透鏡,他們覺得拿放大鏡照螞蟻之類的不好玩了,想著多找幾塊透鏡玩,於是他們就拿起了另一塊凹鏡,倆鏡片疊到一起怎麼都沒法聚焦,於是他們就直接用眼睛看,哎呀媽呀,教堂屋頂的麻雀怎麼跟烏鴉一般大了?「嗬嗬!哈哈!」。把我們大眼睛師午睡給吵醒了,小屁孩子鬧啥鬧?他拿著雞毛撣子出門......呃?這是在幹啥?你們看啥?李波爾一把拿過兩片透鏡一看,看到了教堂頂上的風標一下子放大了許多。
於是李波爾腦洞大開,跑回商店,把兩塊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經過多次試驗(當然主要是調整距離啦),首架望遠鏡就這么誕生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人家當時就開始有專利保護了!),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望遠鏡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但沒有申請專利,沒有申請......)。
D. 從伽利黎發明望遠鏡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是伽利略
E. 簡森發明望遠鏡的故事
聽到過很多次了
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小鎮的一家眼鏡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Lippershey),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發現遠處的教堂塔尖好像變大拉近了,於是在無意中發現瞭望遠鏡的秘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不過一般都認為利伯希是望遠鏡的發明者。
望遠鏡發明的消息很快在歐洲各國流傳開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自製了一個。第一架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一個月之後,他製作的第二架望遠鏡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遠鏡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遠鏡。伽里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夜空,第一次發現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蓋著山脈並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後又發現了木星的4個衛星、太陽的黑子運動,並作出了太陽在轉動的結論。
幾乎同時,德國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他在《屈光學》里提出了另一種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與伽利略的望遠鏡不同,比伽利略望遠鏡視野寬闊。但開普勒沒有製造他所介紹的望遠鏡。沙伊納於1613年—1617年間首次製作出了這種望遠鏡,他還遵照開普勒的建議製造了有第三個凸透鏡的望遠鏡,把二個凸透鏡做的望遠鏡的倒像變成了正像。沙伊納做了8台望遠鏡,一台一台地觀察太陽,無論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狀的太陽黑子。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認為黑子可能是透鏡上的塵埃引起的錯覺,證明了黑子確實是觀察到的真實存在。在觀察太陽時沙伊納裝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則沒有加此保護裝置,結果傷了眼睛,最後幾乎失明。荷蘭的惠更斯為了減少折射望遠鏡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長近6米的望遠鏡,來探查土星的光環,後來又做了一台將近41米長的望遠鏡。
網路一搜就有
F. 有一個小故事,是望遠鏡還是眼鏡的發明
望遠鏡:
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小鎮的一家眼鏡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Lippershey),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發現遠處的教堂塔尖好像變大拉近了,於是在無意中發現瞭望遠鏡的秘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不過一般都認為利伯希是望遠鏡的發明者。
望遠鏡發明的消息很快在歐洲各國流傳開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自製了一個。第一架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一個月之後,他製作的第二架望遠鏡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遠鏡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遠鏡。伽里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夜空,第一次發現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蓋著山脈並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後又發現了木星的4個衛星、太陽的黑子運動,並作出了太陽在轉動的結論。
幾乎同時,德國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他在《屈光學》里提出了另一種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與伽利略的望遠鏡不同,比伽利略望遠鏡視野寬闊。但開普勒沒有製造他所介紹的望遠鏡。沙伊納於1613年—1617年間首次製作出了這種望遠鏡,他還遵照開普勒的建議製造了有第三個凸透鏡的望遠鏡,把二個凸透鏡做的望遠鏡的倒像變成了正像。沙伊納做了8台望遠鏡,一台一台地觀察太陽,無論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狀的太陽黑子。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認為黑子可能是透鏡上的塵埃引起的錯覺,證明了黑子確實是觀察到的真實存在。在觀察太陽時沙伊納裝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則沒有加此保護裝置,結果傷了眼睛,最後幾乎失明。荷蘭的惠更斯為了減少折射望遠鏡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長近6米的望遠鏡,來探查土星的光環,後來又做了一台將近41米長的望遠鏡。
眼鏡:
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描繪明永樂年間南京城區民眾生活場景)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而清代趙翼稱眼鏡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宣德年間。清嘉慶年間眼鏡已經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清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記載,我國古代眼鏡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標度。 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中國採用除採用水晶外,並且使用人造水晶。後來使用玻璃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G. 伽利略發明望遠鏡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只要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注意,是任何事情。
然而如果不努力,那麼任何事情都無法成功。任何。
H. 發明望遠鏡的故事不超過50字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眼鏡師漢斯·李波爾(Hans Lippershey)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一次,兩個小孩在李波爾的商店門前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兩人興高采烈。李波爾賽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李波爾賽跑回商店,把兩塊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經過多次試驗,漢斯·李波爾發明瞭望遠鏡。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望遠鏡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
I. 伽利略發明望遠鏡的故事有什麼啟發
當然有啟發,因為一次意外情況,他發明瞭望遠鏡,讓大家可以看到更遠的天空。
J. 楊瑞恩發明望遠鏡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人要善於發掘事物,培養善於發現新事物的心。
楊瑞恩發明望遠鏡的故事
荷蘭有位名叫楊瑞恩的眼鏡匠,每天都忙著磨鏡片。
有一天,調皮的孩子們把磨好的鏡片帶到二樓去玩。有個孩子把兩片鏡片疊起來看東西,驚奇地大叫著:
多奇怪呀,那麼遠的鍾樓怎麼跑到眼前來了?
孩子們輪流看著,一個個都驚奇地叫起來。
楊瑞恩聽到孩子們的叫嚷,跑到樓上來,拿過重疊的鏡片一看,頓時驚呆了:明明是在遠處的鍾樓,怎麼會一下子跑過來了呢?
孩子們的意外發現,引起了楊瑞恩的研究興趣。經過不斷的鑽研和改進,他終於發明瞭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