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創造角色
登入游戲後首先需要先創立的隊名,因為天堂夢Online主要是圍繞在一個團隊中進行任務。剛創立好角色會先游戲統預選的索瑪和舒傅爾進行新手教學,之後才會再陸續獲得其他角色。
B. 在寫作時,如何創造引人注目的角色和有趣的情節
你提到的這兩個因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果作家忘記了這一點,你就會看到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枯燥的情節。這里有一個可能會讓很多人產生誤解的寬泛說法:故事應該總是關於角色。為了創造一個有趣的情節,你需要從你的角色開始,然後朝著情節的方向努力。
角色>故事>情節如果有一個優先順序金字塔,它應該是這樣的:角色>故事>情節。
所以,這可能是一種迂迴的說法:如果你想寫引人注目的角色和有趣的情節,確保你的角色有明確的需求、缺點和優勢。如果之後,你發現這個故事並不能讓他/她產生任何有趣的東西,那就回去看看如何調整角色,直到你找到一個適合你的故事的人。
C. 演員的生活積累對於創作角色的重要性
對於樓主的提問我替你做出肯定的回答:
演員的生活積累越豐富,創造出來的人物形象越是鮮明,所以,是極其重要的
演員可以直接的或間接的(從相關書中,圖中,資料中)從生活汲取營養,如一個合格的演員他總是在留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當他接到一個角色之後,將就會將這些形形色色的破碎的不連續的人物形體形象組織整理,剔除掉角色多餘的人物形象,沉積下角色創作所需要的任務形象,譬如,我接到一個農民角色之後,我就會運用形象思維通看劇本,分析劇本的創作時間,創作目的,主題思想,該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劇中人物的關系,在劇中所起的作用,他的上場任務(影視更是如此),動作線.然後再是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出這樣的人,如鄉下老家裡的親戚,或是鄉間的朋友,接著再是把這些符合於角色的東西記下來,這就是角色日記,並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助理導演闡述並上交角色日記,不好用文字敘述的地方可以口述,助理導演在定期向導演匯報演員對角色把握的情況(上交角色日記),導演再把角色日記認真批示,好的貼近角色的地方加已肯定,不好的地方加以修正,這樣才能幫助演員由第一自我向第二自我逐漸的,正確的蛻變,最終塑造出正確的人物形象
捕捉生活的深度和質量直接關系「心像」(也有人稱意像)的准確,汲取生活是創造鮮活的人物的根本
針對前者說的---"說是很重要,但我總感覺有故弄玄虛之嫌不見得一個有著多麼豐富情感經歷的人就能把某一個角色演繹的多好"這只是因為你沒有正確的理解觀察生活的必要性和目的性,這是每個表演初學者都可能出現的問題,建議你多抽出時間,閱讀一下<<焦菊飲導演戲劇論文集>>,<<演員自我修養>>,這樣便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D. 戲曲角色創造的思維特徵是什麼 請舉例說明、
你問的是定義嗎?我們學過的角色創造課主要課程開始為「解放天性」,專發現生活中的細節,開始以屬模仿為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感情變化通過細節表演出來,思維要有邏輯性,設計劇情要有矛盾性,要盡量將一個點放大、誇張很多倍去表述一個情節,就是所謂的戲劇矛盾,比如普通的撿錢包,如果生活中彎腰撿起來就結束了,但是在戲劇表演中就不可以!要為他設計盡量多的情節與表演,挖掘內心深處的東西,比如剛看到錢包第一反應很高興!,剛要去揀,一想別被別人看見,這是左顧右盼,慢慢靠近錢包,扔個東西在地上,假裝撿東西把錢包撿起來,然後撿起後趕快收起來再左顧右盼,然後若無其事走開,這樣一個劇情就豐富了,就有表演了精彩了,具體你可以看看京劇《拾玉鐲》,就詮釋的非常高級,看一看就都明白了。
E. 瘋帽人的角色創造
瘋帽人初登場於1948年,算得上是老牌知名反派。由(比爾·芬格)&(文·穆德瑪)所創造。造型靈感來自於(路易士·卡羅)的兒童奇幻小說《艾莉絲》系列中的瘋帽人。早期瘋帽人也單純只是一個造型上參考了童話的反派。矮小滑稽的樣貌應該是童話中的諧角,但卻是暴力邪惡的變態反派。後期他的背景也被改寫,大致敘述是說瘋帽人本名叫傑維斯·泰奇,原本是一個神經系統外科博士,專門研究人類腦波及心靈控制。泰奇是科學界的頂尖人物,天才洋溢可惜外貌並不出眾,身材又矮小,以至於他其實相當自卑,感情生活自然也是一片空白。後來他愛上一個叫做艾莉絲的女孩不可自拔,但是對方卻已經有了男朋友。後來泰奇發現自己的研究助理就是他的情敵,於是泰奇漸漸由忌妒引發殺意。他企圖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完成自己的私慾,他想利用他發明的一種可以控腦波及人類行為的裝置去操縱艾莉絲的男友自殺,並且想藉由腦波的控制來得到艾莉絲的愛。可惜這計劃最後被蝙蝠俠破壞。泰奇強烈的永久的憎恨蝙蝠俠使他沒有贏得愛麗絲,加上他被逮捕,事業的崩塌,強烈的心理轉變成完全病理學上的發狂,於是泰奇展開了他的瘋狂犯罪生涯。發瘋後的泰奇活在另一個世界裡,一個艾莉絲鏡中奇遇的世界,他完全確信自己就是書中的瘋帽人。他永遠在害怕鏡中仙境會消失,他說他是受到作者的命令而犯罪,他說主角存在故事就能持續存在。他經常綁架一些十幾歲的金發小女孩把她們洗腦,讓她們以為自己是愛麗絲,然後把她們帶到一個白色安全的圓形密室,舉辦他自己所謂的下午茶會。成為瘋帽人的泰奇對帽子有著異常的偏執,就像雙面人之於數字2的關系。泰奇瘋狂執著於帽子,也收藏各式各樣不同的帽子,當然也會去搶奪稀有高價的帽子類的東西,像皇冠之類的東西。泰奇身材比較矮小,但是他常戴著比例極不搭配的大高禮帽,裡面常藏著各式武器和機關,還有腦波控制器。泰奇的天才將催眠帶入了一個全新且前所未有的境界,他所發明的腦波控制器僅以音波即可達到催眠及心靈控制的效果。瘋帽人本身不是相當難以應付的戰斗角色,他屬於智慧型的對手。最難對付的是他那神出鬼沒的腦波控制器,常製造出一堆無辜的打手,讓蝙蝠俠和羅賓無法出手。 滑稽逗趣的外貌,卻有縝密的犯罪計劃,腦波控制器更曾利用廣播系統入侵高譚市使蝙蝠俠也曾吃了不少虧。同時瘋帽人不按牌理出牌和無俚頭式的犯罪,這一點和小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瘋帽人受到了相當讀者的喜愛。
F. 演員創造角色經典語錄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普遍性與特殊性。京劇演員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說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努力創造富有特色的角色這說明矛盾具有特殊性,這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所以選擇C。
G. 心理學中角色創造是什麼意思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心理學中角色創造是一種心理療法,是由精神病學者莫雷諾提出的,是由來訪者通過角色扮演來改變自己已有的行為或者是學習到的新行為,促進產生相應的認知改變。
謝謝,望採納!
H. 戲曲角色創造的思維特徵是什麼 請舉例說明。。。
我講一下,戲曲角色創造的思維特徵共有兩點
戲曲角色創造的審美特徵——貌離神合
戲曲角色創造的審美特徵是對戲曲舞台人物形象的總體研究。貌離神合是對戲曲舞台人物形象進行總體研究之後的理論概括。
貌離神合,阿甲先生解釋為程式的間離性與傳神的幻覺感相融合的審美特徵。
第一節 貌 離
「貌離」指戲曲的一切表演如唱、念、做、打都是程式的,用程式間離,與生活拉開距離,產生變形美、距離美。
「離」指程式的間離性。戲曲程式的間離性體現在舞台形象的各個方面,如人物造型、人物的聲音、人物動作、人物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方面。
一、造型的間離
生、旦、凈、丑的扮相都是間離的,如花臉、小花臉的臉譜,即使是生、旦的俊扮與生活也有距離。造型有真、善、美三條標准。「真」指有生活的依據,如《艷陽
樓》中高登的臉譜畫黑眼窩說明酒色過度。「善」指道德的評價,褒貶批評在造型上表現出來,如包公的黑臉代表鐵面無私,關羽的紅臉代表忠,曹操的白臉代表
奸,前面兩者屬於真臉的誇張,後者屬於假臉的掩蓋。「美」指強調藝術的表現,如張飛的笑臉、項羽的哭臉,鍾馗用扎判表現其是畸形人,但外形仍是美的。
人物服飾造型原則是「三個不講究,八個講究」,即不講究朝代、季節、地域的不同,講究男女有別,老少有別,貧富有別,貴賤有別,番(少數民族)漢有別,褒貶有別,情景有別(如犯人戴刑具,出征的主帥斜蟒等)。
二、聲音的間離
戲曲的唱、念都是音樂化、韻律化的,與生活產生很大變化,尤其是哭、笑,也都是程式化的,與生活拉開了距離。
三、動作的間離
動作包括靜態的亮相和動態的身段。靜態亮相追求雕塑感,動態身段追求線條感。
戲曲是線性藝術,如服裝不追求表現體型,耍水袖、甩發、髯口和翎子都追求線條美,類似書法;還有龍套的調度,音樂的單旋律都是線性的。戲曲動作、舞台調度強調太極圖式的弧線。
戲曲強調「圓」,即圓、曲、擰、傾的弧線美,都來自於太極圖。來源於幾何學的西方藝術則追求直線美,如芭蕾舞強調開、綳、直、長,與戲曲不同。
四、時間的間離
在時間觀念上,話劇同生活里的時間概念、時間長度基本一致。戲曲可以超脫,不受現實時間長度的約束,可謂自由時態。
一種是縮短,如《文昭關》從入夜到天明,只用在台上唱幾段,並配合更鼓即可表現;
另一種是延長,如山西梆子《掛畫》中,掛畫的過程在生活里最多幾分鍾,台上卻用幾十分鍾來表現。再如《挑華車》中,高寵打敗敵人後並不追趕,而是用耍「大
槍花下場」表現他在勝利的一剎那內心的喜悅和驕傲,槍花是心花的外化。京劇《坐樓殺惜》中卻在幾分鍾之內表現一夜時間的流逝;京劇《伐子都》卻把一瞬間的
自然時間放大到幾十分鍾來表現。
還有時間的變形,如《三岔口》,台上燈光明亮,卻表現兩人在黑夜中摸黑對打。
五、空間的間離
戲曲舞台「布景」在演員身上,是表演中出布景。
演員與舞檯布景的關系表現為「人在景在」、「人走景無」、「景隨人移」。
戲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是一種中性裝置,必須跟人物結合才表現具體的空間。而且它很靈活,用椅子表現座位、牢門或窯門,用桌子表現床、房或山等。「圓場」則化方為圓,巧妙地把有限的直線運動變成無限的弧線運動。
空間的間離在戲曲里有很多種:
相對固定空間,如《群英會》中周瑜在大帳接待蔣干;
流動空間,如《蕭何月下追韓信》、《徐策跑城》越劇《十八里相送》,崑曲《林沖夜奔》和川劇《秋江》
多重空間,如《坐樓殺惜》中在同一平面上表現樓上、樓下兩個表演區;
心理空間,如《徐九經陞官記》中台上出現代表徐九經「良心」和「私心」的兩個幻影(由兩個演員分別扮演)與徐九經的「三人舞」,外
化了徐九經內心的激烈斗爭。
第二節 「貌離」與「神合」的關系
一、「神合」即傳神的幻覺感
這種幻覺感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觀眾的心目中,是觀眾腦子里主觀想像的、富於詩情畫意的「意象」。
「神合」是人物內在的真實在舞台上的展現。即與生活相合。
戲曲觀眾獲得的藝術真實是人物內在的真實。之所以說是人物內在的真實,那是源於我們的舞台藝術真實觀:從中國美學自己特殊的藝術真實論來說,「妙」是最高的真實。演員把一個人物演活了,觀眾覺得「妙」。
觀眾的「妙得」,即看到一個人物形象,得到真實的感受,這種審美的真實是在觀眾腦子里主觀想像的人物內在的真實,是觀眾獲得的審美意象的魅力所在。
所謂觀眾獲得的審美意象,即觀眾的「意」與舞台上的「象」的統一。(從演員創造角色的角度來說,是演員的「意」與文本的「象」的統一。)
「意」與「象」的統一就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是情與景的交融。
先解釋一下「象」,所謂「象」,西方藝術家喜歡稱之為「形式」,中國古代藝術家則常常稱之為「物色」或「景色」。「象」不等於「物」(物質實在)。一座山,它作為「物」,相對來說是不變的,但是在不同時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卻在變化。
中國古人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又說「暖雲、苦海」。西藏的那木錯湖猶如一個賢惠的妻子,而湖岸的念青唐古拉山是她的丈夫。
「象」的呈現離不開「意向性」。「意向性」是現象學的常用語。簡單地說,它表示意識對對象的構成性能力——需要培養才能養成的藝術能力,也就是「意」。二者的統一就是「意象」。藝術品是「意象」的物化。演員塑造的角色就是「意象」。
「意象」是一個完整的感性世界,中國古典美學認為,「情」、「景」的統一乃是審美意象的基本結構。並強調:「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
由此看來,所謂「神合」,所謂「傳神的幻覺感」其所指的內容就是審美意象的魅力,是由演員創造的、付諸於觀眾審美並在傳達人物內在神韻上相合的審美目標的實現。
「貌離神合」是對戲曲審美意象特徵的概括。
從這個意義上講,「神合」是戲劇藝術塑造人物形象的共同追求,因此並非我們的主要話題,我們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神合」與「貌離」的關繫上。
二、「貌離」是手段「神合」是目的
戲曲角色創造的審美特徵是「貌離神合」,以「貌離」的途徑達到「神合」的目的,這是戲曲角色創造的美學追求。
話劇則是貌合神合,模仿生活,盡量跟生活一樣,不讓觀眾感覺出有距離,通過近似生活的模仿的表演達到「神合」的目的。話劇與戲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手段不同,途徑不同,目的是相同的,可謂殊途同歸。
戲曲與寫實話劇這種差異的根源是這樣的:
西方藝術來源於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對藝術下的定義:藝術就是對生活的模仿。提倡藝術模仿論,追求模仿生活,強調與生活的一致性,重客觀,即客觀事物的再現,這是一種再現性藝術。正如油畫要寫生,注重光感、質感一樣。
戲曲審美特徵來源於中國民族藝術的審美追求。中國傳統美學觀念則提倡「物感論」,強調主觀抒情,認為藝術是抒發創造者主觀感情的,不是客觀事物原貌的再現。
如鄭板橋畫墨竹;「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樂記》);「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貴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追求「不似之似」,形不似而神似。而始終把藝術與生活完全一致看作是低級的,認為「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蘇軾)
中國傳統審美的「神似說」,決定了中國戲曲表演追求的「貌離神合」。
而「貌離神合」的關鍵不在「神合」——角色創造的目的,在於「貌離」——角色創造的手段。
三、通過「貌離」的手段達到「神合」目的的內在規律
戲曲角色創造為什麼能夠通過「貌離」的手段達到「神合」目的?
竅門就在於戲曲演員是「以遠離生活之法去表現生活的」(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125)。這種藝術方法就是「寫意」,他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實現了使人物「
思想感情形象化」(焦菊隱)這一創作目的的。
這就是戲曲意象創造的規律。
這一規律實現了戲曲角色創造中真善美的高度統一。
I. 淺談演員是怎樣創造角色的
一般來說,劇作家提供給演員劇中的角色形象是比較抽象的。演員要想把劇本中的角色鮮活地立在舞台上,首先要做大量的閱讀和案頭工作。在認真閱讀劇本的基礎上,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人物間的矛盾沖突、理清人物關系,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命運,評價和自己角色相關的其他角色,寫人物小傳,寫出劇本中提供角色生活的那段時期和那個空間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尤為重要,那就是要理清劇中角色與角色的關系,哪怕你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小角色,也要了解這個角色在劇中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與其他角色的矛盾沖突等。弄清楚了這些才不至於演「糊塗」 戲。有可能的話,還要通過設想寫出劇本中沒有提供的角色以前的歷史以及角色未來的發展趨向。在此基礎上,了解劇本的主題思想、貫穿主線、劇作家的創作意圖。也就是說,要通過劇作接觸劇中的人物、事件、矛盾沖突與情境,分析人物性格特徵,逐步從角色的外部深入到角色的內心生活,從對事件、沖突的剖析升華到理解劇作的主題與底蘊。
在演員與角色初次邂逅時,演員愈是用自己的情感熱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來賦予劇本以生命,枯燥的台詞愈是能激起他的情感和創作意志。所以對演員來講,初識角色的過程,也是一個建立「愛」的過程。演員要在這個過程中,「迷戀」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斯氏強調:「和劇本見面時的『迷戀』,是演員從內心接近角色的第一個步驟」。沒有這種迷戀,就不可能有創作,演員的迷戀是創作的推動力。在這個建立「愛」和「迷戀」的過程中,演員要漸漸地把自己「變成」角色,然而這是一個非常艱難和十分痛苦的過程。這就需要演員在創作過程中要用角色的思想來對待劇中所發生的一切。用角色的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讓自己和飾演的角色統一思想,樂他之所樂,憂他之所憂。達到與其同呼吸、共命運的境地。
二、體驗階段
如果說認識階段只是一個准備的階段,那麼體驗階段則是創造的階段。體驗,是演員塑造角色的基礎,是演員對角色的心理認識,情感理解。只有準確而有深度的體驗,才能將這些理解形成為演員角色創作的形象思維,才有準確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體驗角色就要鑽到劇本描繪的生活中去,感受特定情境中的氣息氛圍,鑽進角色的心裡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取得對角色的最直接的感性認識。有了這個體驗,演員表演才有根據。
體驗角色,首先要挖掘角色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感情,掌握角色的內心活動,使角色的一言一行都有豐富的內心活動做支柱。表演藝術是通過舞台上外表表演向觀眾傳遞角色的情感,因此不能只是用演員本人的性格特點去傳達感情,而必須根據劇中人物性格特點去傳達感情,這就要求演員深入細致的體驗劇中人物的情感。對角色的情感和內心活動挖掘得越深越細,演員表演的內容就越豐富,路子就越開闊,也就越容易找到外部動作。我們知道思想感情是一切行動的基礎,外界的刺激必然引起人物思想感情的反應。演員對角色的感情和內心活動把握得愈細致入微,那麼他的表演和肢體語言就愈豐富,亦愈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的演員在准備階段的基礎上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中把握情境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每個瞬間角色豐富內心活動的變化。如果說劇作家把形象的生活文字化了,演員就需要把這理性的文字還原成形象的生活。在這個階段演員要不斷的反復閱讀、朗讀、思考角色的每一句台詞,分析台詞的含義及其潛台詞,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徵,讓人物在自己的頭腦里活起來。
我們知道,人物的性格是在特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形成的,生活是演員塑造角色的源泉。倘若演員不親身投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當中,去認認真真地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對生活的現象進行篩選、藝術加工、藝術概括,把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演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創造角色的任務。那麼,我們可以在確定角色社會身份的基礎上,去體驗角色特定的社會群體的生活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觀察生活與體驗生活」。不同行業的人在工作時,外表的著裝是有很大不同的,然而這只是最簡單的表面上的區別,而他們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呢?社會是復雜的,人的思想和性格特徵更是復雜多變的,不同社會群體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言談舉止,不同的喜怒哀樂。同一社會群體中不同性格的人的情況更是不盡相同。演員只有深入進去了,讓自己完全化身為角色,生活在角色的生活圈子裡,做著角色所從事的工作,在角色所處的氛圍里去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內心活動,才能觸碰到角色的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東西,才能體驗到角色最真實的內心世界。三、體現階段
塑造角色的第三個階段是體現階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中,再體現的問題是佔有極其重要位置的。認識階段和體驗階段的工作都准備好了,角色意識已經在演員的腦海中形成,所有這些都是為體現階段所做的前期工作,這時演員需要把前期工作體現出來,把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為此,演員不僅需要在心靈里行動,而且需要在外部形體,也就是語言、動作上行動,以便用話語和動作表達出自己對角色思想和感情的把握。在這個體現角色的階段中,演員可以利用能夠用一切東西:語 、聲音、手勢、活動、動作、表情等等以表達他的創作情感。在體現過程的實施階段,演員應不拒絕任何手段,只要能把內心產生和成熟起來的情感引發出來就行。在體現的第一階段,所體驗的情感和內心活動應該靠眼睛、面部、表情來表達,但肌肉不能緊張,要徹底解放出來。哲學家貝克萊在談到視覺藝術時說道:「一個觀察者為什麼會在別人的面部看到羞愧的憤怒…,這些情感,其本身是無法被人看見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人們的面部表情和色彩的變化中洞見他們,這些變化是視覺直接把握的對象。」我們之所以能夠從中看到情感,那是因為他們的面部表情和色彩的外部體現,我們知道這就是他的內心情感的體現。所以面部表情是演員傳達感情的一個重要方式。
J. 動畫角色設計的創作特點
這…從人設來說,主要分三步:基本信息(姓名班級…),形象(外形)設計,性格及身世。看看各類設定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