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去創造自己的財富。
創造自己的財富:價值不能簡單等同於財富
可能財富是要比價值更直觀的,需要有更明確的存在形式,當然不包括精神財富
創造的財富應該是大於消耗的財富,因為人類社會的穩定和存在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財富存在的意義當然可以從多方面分析
從社會學上來說
財富是吸引人們向前發展的動力,也是人們發展的目的所在
有段話不知道對你可有幫助
威廉·配第曾經指出:「勞動是財富之母,土地是財富之父」,馬克思也曾經在《資本論》和《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獻中多次指出勞動並非一切財富的唯一源泉。現實的常識告訴我們僅僅有勞動者而沒有資本、土地等其他生產要素的參與,是不可能創造價值和財富的,在生產過程中三者缺一不可(應該注意這並不意味著資本、土地也創造價值)。對此馬克思曾經論述到:「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麼也不能創造。它是工人用來實現自己的勞動,在其中展開勞動活動,由其中生產出和藉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原材料。」想要創造財富,那麼首先要把自己變成財富——也就是你需要有本事,你要讓自己值那麼多錢。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迷茫期,尤其是大學畢業了、工作不順心時候等等,但是你真正有了家,或者有了滿意的工作,或者真愛的人,或者工作中收到別人幾句贊賞,都可能激起你的上進心。
你沒有目標,別人沒有辦法幫你什麼,還要靠你自己。
自己喜歡什麼,就努力去爭取,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充實自己。
人的一輩子就是由很多的小目標連接成的,人的滿足感、上進心也是一點點前進中得到的,精神財富有時是可以轉換為物質財富的.蓋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爾·蓋茨聞名於世,美國商人、億萬富豪。他是微軟的創始人,根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的統計,蓋茨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另外一個統計則稱蓋茨一個人的財富要比全世界最貧窮的50%人口的財富總額還要多.
生平
蓋茨出生於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圖的一個上層家庭,父親是當地的著名律師。蓋茨是一名出色的學生,而且以極端個人主義聞名;根據他的一名高中同學的回憶,蓋茨曾斷言自己會在25歲時成為億萬富翁。在1970年代,還在哈佛大學讀書的蓋茨與夥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一起為Altair 8800電腦設計Altair BASIC解譯器。Altair是第一台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個人電腦,而BASIC語言是一種易用易學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蓋茨與艾倫所開發的BASIC版本就是後來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統的基礎,而後者又是微軟公司早期成功的關鍵。Microsoft Basic後來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並逐漸演變成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蓋茨在1970年代早期,蓋茨寫了一封著名的《致愛好者的公開信》,震驚了計算機界。蓋茨宣稱計算機軟體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計算機愛好者們不應該在不獲得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意復制電腦程序。當時的計算機界受到黑客文化影響,認為創意與知識應該被共享。蓋茨隨後離開校園,一手創辦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微軟公司,並逐漸將軟體產業化。
但是蓋茨的商業手法往往召至非議,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來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計劃進入個人電腦市場,並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個人電腦(PC)。IBM需要為自己的產品尋找合適的、基於英特爾x86系列處理器的操作系統。IBM在與另一家公司簡短談判後找到了微軟。而微軟則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與IBM談判的情況下找到了西雅圖電腦公司,以據說是5萬美元的價格向該公司購買他們所開發的操作系統(微軟的支持者稱,當時微軟與IBM有協議,規定微軟不得向外界透露談判事宜)。微軟之後再授權IBM使用該操作系統(已經更名為PC-DOS)。微軟還與其他電腦生產商談判,將經過更改後的MS-DOS系統安裝到每一台新電腦上。事後西雅圖電腦控告微軟在未告之事實的情況下以極低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產品,但是雙方最終達成庭外和解。蓋茨的聲譽因1990年代末美國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軟壟斷的案件而再度受損。
1980年代中期蓋茨對光碟作為數據儲存媒介的前景感到樂觀,因此積極推廣CD-ROM。
蓋茨也被指控商業行為不檢點。蓋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領導下,微軟公司的很多商業行為違反了美國的法律。
2000年,蓋茨任命他長期的好友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為微軟首席執行官,而自己則為「首席軟體設計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蓋茨在1994年1月1日與琳達·法蘭奇(Linda French)結婚。他們育有3個孩子:珍尼佛·凱瑟林·蓋茨(1996年)、羅里·約翰·蓋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爾·蓋茨(2002年)。
蓋茨與夫人一起創辦了慈善組織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評者認為基金會的創立只是對公眾負面評論微軟公司壟斷行為的回應。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無論動機為何,該基金會在為貧窮學生提供獎學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貢獻。
2004年英國外交部宣布,比爾·蓋茨將被英女皇冊封為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國的企業發展、就業、教育和志願事業等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稱號。
財產價值估價
根據《福布斯》雜志全球富豪排行榜,蓋茨的財富如下:
1996年 - 185億美元,排第一位
1997年 - 364億美元,排第二位
1998年 - 510億美元,排第一位
1999年 - 900億美元,排第一位
2000年 - 600億美元,排第一位
2001年 - 587億美元,排第一位
2002年 - 528億美元,排第一位
2003年 - 407億美元,排第一位
獲獎/榮譽紀錄
被英國衛報評為2001年新聞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1999年最有權力的人物之一
1999年《Upside》100精英第二名
《時代》周刊1998年50名網路精英第一名
《體育新聞》1997年體育界100名最有權力的人物
《首席執行官雜志》1994年年度CEO
昆蟲學家們還將一種花蟲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蓋茨氏蚜蠅
2004年獲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
2、楊致遠
財富檔案
雅虎公司是全球訪問人數最多的網站,以及互聯網中最為人認同和接受的品牌。雅虎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全球性互聯網媒體公司,為全球范圍8000萬用戶提供包括綜合信息、通信和購物服務的品牌性網路。作為第一個網上瀏覽導引,www.yahoo.com成為流量、廣告、家庭以及商務用戶方面最主要的導引工具;它同時也是與互聯網有關聯的最為人們接受的品牌之一。用戶能夠隨自己的旨意做出選擇,盡可能以極其短的時間在國際網路上的數十萬個主題中,找到想找的網址。
企業類型
網路業。
成長記錄
創造了第一個互聯網瀏覽導引——雅虎搜索引擎,將其發展為全球訪問人數最多的網站和互聯網中最為人認同和接受的品牌,2000年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美國40歲以下富豪排行榜,其位列第四,資產58.5億元,是最年輕的美國華人首富。
如果不是網路,他可能會是一個普通的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如果不是他進入了網路,我們可能會缺少一個方便的搜索引擎,一個信息全面的門戶網站。他就是楊致遠,一個年輕的商業天才,最年輕的華人科技首富。
開始的時候,一說起這個來自台灣的中國人,人們馬上便聯想起「矽谷精英」、「傑出科學家」等名詞,沒有人會想到他與華爾街股市有什麼關系。然而現在,楊致遠的名字在華爾街越來越響,他和他生意上同伴的名字已經進入華爾街億萬富翁的行列。楊致遠的成功令許多美國人捶胸頓足:這么簡單的主意,我怎麼沒想到?的確,他的成功是從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創意開始的。
斯坦福遇知己
1967年,楊致遠生於中國的台灣,並在台灣度過了童年。兩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他母親是一位英語和戲劇教授,獨自撫養著楊致遠和弟弟。
當時,楊致遠的姨媽在美國已經定居,為了孩子的教育和將來的發展,也為了和家人團聚,母親帶著兄弟倆來到了美國,定居於加州的聖何塞。
剛到美國的時候,楊致遠才10歲,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個單詞——鞋子,但憑著中國人的聰明天賦,他還是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成績,1990年,楊致遠順利進入了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這里是矽谷的人才搖籃,曾經誕生過無數著名的公司。
斯坦福對楊致遠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楊致遠可是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加入了大學生聯誼會,這樣做無意中鍛煉了他的社交能力,為他日後獨擋一面,駕馭一家轟轟烈烈的媒體公司奠定了基礎。他還選修了經濟類課程,他有一種朦朧的想法,將來也要自己辦公司,但做夢也想不到會那麼成功。
楊致遠很聰明,他用了4年時間讀完本科和碩士,並且成績全是「A」。不過他並沒有馬上去工作,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沒有經驗,所以就想辦法留在學校,正好大衛·費羅有個研究項目需要人,於是開始了兩個人的博士課程。
楊致遠和費羅原本就認識,但費羅比楊致遠早進入電機這領域,他1988年即畢業於杜蘭大學。費羅一度還曾做過楊致遠的助教,他改變了楊致遠只拿「A」的記錄,直到現在,楊致遠還開玩笑:「他居然給我個B。」當然這並不妨礙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他們做過好幾堂課的同班同學,合作過作業。楊致遠回憶說:「多虧費羅,(有的)作業幾乎是他獨自完成,我根本沒做什麼事。所以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以後要多跟這傢伙合作。」
當然自此之後,楊致遠就「常和這傢伙合作」。很快地,兩人成了合作無間的最佳拍檔,楊致遠和費羅可說是互補型人才。楊致遠喜歡交際,思考,社會活動能力極強,在團體中常是領導者,而費羅則知識淵博,工作扎實,很內斂。若以科技智囊形容致遠,那麼費羅可稱作科技天才。
楊致遠很欣慰,因為他在這個學校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創業夥伴。雖然兩個人都很固執,但在關鍵時刻卻能彼此體諒,相互理解。他們對世界、事理和技術均有著相似的看法,他們甚至有共同的博士導師,並且費羅就住他隔壁的宿舍。
「Yahoo!」誕生
楊致遠和費羅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動控制軟體,不過不久他們發現這個方向已經被幾個公司給壟斷了,發展機會不多,所以比較煩悶,幸好這時出現了第一個Web網瀏覽器。這個瀏覽器可以讓他們查到許多資料,不管是科研的還是有關生活的。網路開始改變人們,它帶來了更多的活力。
有了瀏覽器,楊致遠很快就被迷住了,他和費羅製作了各自的主頁,並樂此不疲地天天泡在網上,博士研究工作都被放到了一邊,幸運的是指導老師這時不在國內。
像許多上網的人一樣,兩個人開始各自收集自己喜歡的站點,並互相交換,剛開始時每天交換,接著是幾小時一交換,再接著隨時都在交換,收集的站點資料越來越多,他們覺得不勝其煩,決定開發一個資料庫系統來管理資料。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創意,但當時沒有人想到去做,而楊致遠和他的夥伴卻想到了。他們把網路資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將它命名成「傑里萬維網向導」(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Web),「傑里」是楊致遠的英文名。他們共享這一資源,站點名單越來越長,他們將站點分類,很快每一類站點也太多了,他們又將類分成子類,Yahoo!的雛形誕生了,核心就是按層次將站點分類,直到現在這一點也沒有改變。
楊致遠和戴維把指南的地址給了很少的幾個朋友。但沒過多久,就有數以百計的人開始訪問他們的指南,他們在設計指南時並沒有想到給大學外的其他人使用,不過楊致遠的電腦屬於斯坦福大學網路的公開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像楊致遠隔壁的戴維一樣訪問。站點的訪問者越來越多,他們開始擴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點、最酷站點等功能。
每一點改進他們都收到了大量鼓勵的電子郵件,很多還提出了改進的建議,這些來自網路世界的鼓勵極大地鼓舞了楊致遠的信心。
舊有的指南名字已經不好用了,楊致遠和費羅為他們的搜索引擎重新命名,陪伴他們的是一本大字典。由於楊致遠是以Y開頭,所以字典便首先被翻到Y。在兩個無商業目的的年輕人眼中,網站的名字越好玩就越好,像Yama(閻羅王 、yawp(蠢話 、yawn(打哈欠 等等都曾加以考慮,直到發現了Yahoo,這是《格列佛游記》中一群野人的名字。楊致遠回憶說:「《格列佛游記》中的那群叫Yahoo的人是沒有受過教育、沒有文化的野人,沒什麼水準。我們在斯坦福大學正事不做,游手好閑,沒什麼水平,於是我們自嘲為Yahoo。」就這樣,一群將在未來改變計算機網路世界的「野人」誕生了。
融資多艱難
1994年冬天,隨著「Yahoo」的發展,楊致遠和費羅決心把博士論文暫時先放放,專心搞自己的網路引擎。
當時網上已存在一些同類搜索引擎,但與雅戶相比,這些索引搜索工具過於機械化,而雅虎是建立在「手工」分類編輯信息的基礎之上,採取分層組織信息的方式,相對而言更具智能性,更實用,用簡單的演算法是無法復制雅虎的。這一點是其他引擎無法比擬的。
1994年底,雅虎很快就成了業界領袖。楊致遠和費羅雖然為了自己的事業幾乎沒有時間休息,但他們卻很興奮,因為這時網路的發展,帶來了不遠的商機!「雅虎」最缺的就是資金支持,只要有了錢,成功指日可待。
聰明的楊致遠認識到,必須自己制訂一個周密的商業計劃,才能打動投資人,引來投資,他托自己哈佛商學院的同學做了一份翔實的計劃書,然後帶著這份計劃書,到處尋找風險投資者。那時楊致遠一天只睡4個小時。
就是這個艱難的時刻,「雅虎」的信息還一直是免費的,直到今天。後來楊致遠回憶說:「這項工作很艱苦,但充滿了樂趣。有時我有一種從懸崖上跳下的感覺,……不知結局怎樣。我們想用網路做一切,也許什麼也做不成。但我們不在乎,我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
1995年上半年,兩個人已與好幾家風險投資公司接觸。美國在線想收購雅虎;MCI、微軟、Cnet等也找上門來;網景還提出了正式的方案,但楊致遠和費羅都一一回絕了,他們不想出賣自己的東西,只想用資金來更好地維護它。
幾經波折,楊致遠找到了美洲紅杉資本公司,它是矽谷最負盛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曾向蘋果、Atari(視頻游戲工業的領袖)、奧拉克(大型資料庫供應商)、思科系統(網路硬體商)等公司投資。但紅杉公司的莫里茲卻有些猶豫,因為雅虎實在太與眾不同了,雅虎本身只是「在網上提供服務」,而且是免費的,風險基金還從來沒有先例投資一種免費的服務或產品。
但最終,楊和費羅說服了莫里茲,莫里茲意識到「雅虎」是一種新興媒體,有巨大的商業機會。1995年4月美洲紅杉投資雅虎400萬美元。同時,莫里茲還找來了一位合適的經理人蒂姆來幫助雅虎主管事務,這樣楊致遠和費羅就可以專注於研究與開發。
蒂姆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公司像個賺錢的公司」,於是擴充了廣告版面。開始幾天他們收到了不少責罵的郵件,因為在當時的人看來,網路不應為商業所污染,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要想生存,只有這樣。不久人們還是接受了。同時雅虎還與路透社合作,推出新聞在線服務,將網站的功能推向一個全新境界。
1995年8月,公司出現資金短缺,他們開出了4000萬美元的征資活動。看起來好像是獅子大開口,但因為雅虎的名氣,應征者卻連眼皮都不眨一下。路透社和軟體銀行成了夥伴。其中軟體銀行買下5%的股權,並開始共建雅虎日本網的計劃。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這一天被評為「華爾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價13美元,但交易狂熱,平均每小時轉手6次之多,一度飆升至43美元,經此一役,Yahoo市場價值達到8.5億美元,是「美洲杉」投資時的200倍。
為夢想工作的人
當然,Yahoo最具價值的還是楊致遠和費羅。他們兩個開創了「雅虎」奇跡,他們的創業故事是雅虎最好的宣傳素材,最好的公關素材。他們在雜志封面和電視上不斷曝光,使他們在網路之外仍能接觸到他們的用戶,同時更傳達出公司年輕、幽默和不斷創新的良好形象。他們以自我形象建立了他們的企業—— Yahoo是一個青春洋溢,不裝腔作勢的地方。
楊致遠成了人們心中的華人神話,他崛起的時間太短,擁有的財富太多,但是現實中的他看起來還和以前一樣,帶著眼鏡,像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自己並不在意金錢,從開始到現在。
「如果我們是為了錢,那我們可能早早就將Yahoo賣掉了。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每天都會在收盤時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卻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還不滿30,我還
不需要錢,也不想錢,更不想交稅。我的錢都在紙上,全是股票,數目很大,看起來都不相信是真的。」這是楊致遠曾經說過的話。正如他當初即使怎麼艱難,也提供免費信息一樣。
楊致遠說:「人生最大的快樂不是金錢,最讓人感覺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變著世界。每天早晨起來問:『我起來干什麼?』然後你就覺得如果你不去工作,Yahoo可能就會出問題。我們當年建立的小小網站現在每天都有千百萬人使用,每當看到這情形,我們就會說一聲:『哇!』甚至打個寒戰。這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目前,雅虎是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先進、最有功效的國際網路索引公司。全美國、全世界不知道它的人正變得越來越少,它的品牌至少有幾十個億,而現在它還在不斷地飆升。電腦時代充滿了光榮與夢想,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的神話層出不窮,在楊致遠前面有很多成功者,喬布斯、戴爾、比爾,不過他們絕對想不到,有人只用了兩年,就踏入了他們的行列,這就是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
正如雅虎的商標——Yahoo!,那個後面作為標志之一的感嘆號一樣,楊致遠給人們的世界帶來的是永不停止的「!」。
成功秘訣
生逢其時的機遇,富於創造力的素質。
謙遜、好學的儒雅風范
3、丁磊
2003年中國首富 丁磊
年齡:32
丁磊,1993畢業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
網易創始人,首席架構設計師。(NTES .NASDAQ)58.5%控股大股東
財富:身家91億人民幣。
丁磊對於「首富」一詞迅速作出略顯反感的反應:「現在為網易股價上揚而找出許多理由,給我排什麼中國第幾富第幾富,將來有一天網易股價掉下來,又找出一堆理由,又說我從第幾富掉到第幾富。這不無聊嗎?」
財富如坐「過山車」
事實上,在丁磊看來,自上市之日起,計算其紙面財富的漲跌確實會顯得「無聊」,盡管從2002年1月2日的0.95美元到今日之70美元,網易只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堪稱納斯達克第一股」——甚至西方財經通訊社彭博等對於網易創造的股價奇跡嘖嘖稱嘆,但是自2000年6月30日起,網易坎坷的命運已有初步的體現,股價當日就跌破了15.82美元的發行價,以12.82美元報收。
② 自己發明的東西該如何申請專利
國內專利申請服務包含撰寫申請文件和申請。依據專利法,發明專利申請的審內批程序包括容受理、初審、公布、實審以及授權五個階段。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在審批中不進行早期公布和實質審查,只有受理、初審和授權三個階段。
申請流程如下:
專利局對發明專利申請的實質審查主要採取的是書面審查的方式審查員與申請人或代理人通過審查意見通知書及其答復,在規定的期限內,就申請文件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審查意見答復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專利申請的過程及結果。
在審查程序中,申請人應審查員要求陳述意見或進行修改或補正以後,專利局認為申請仍不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的,將作出駁回申請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申請人對專利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請求復審。請求復審應當提交復審請求書,說明復審的理由。為了支持復審理由或者消除申請文件中的缺陷,申請人在請求復審時,可以附具有關證明文件或資料,也可以對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修改應當僅限於消除駁回決定指出的缺陷。復審請求應當由全體申請人共同提出。復審請求還應當繳納復審費。申請人對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③ 作為一名學生,你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如何創建自己的東西
作為一名學生,當然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創建自己的東西了,但是最好不要影響到自己的學習任務,還有影響到課堂紀律,打擾到別的同學學習。
④ 如何創造自己的事業
人生各個領域都可以視為事業。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只有堅持不懈追求理想才能獲得成功。關鍵因素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從這三個方面努力吧,發揮自己的長處,挑戰缺失的元素,學習和累積資源,用自我堅持+正確的拓展領域+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效的經營管理+機遇,相信未來不是夢:)
⑤ 如何才能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人人都能搞、人人都能做,關鍵在於對生產、生活、以及身邊事物是否留心和細心觀察,最好應有記錄。記錄好每次觀察結果,當時的想法,分析現存事物的缺陷不足與長處。以後再進行類比或應用及改進。
發明與創造有大有小,小發明與大發明大發現和自己的知識面或知識層次有一定關系,小發明人人都能搞,種類可以非常多,而大發明如宇宙航行、高能物理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則要求有相應的知識才能從事相應的研究。
發明與創造有成功也有失敗,首先以知識為基礎,其次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發明與發明不是照抄照般,而是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獨立思考並付諸實施的過程。
發明與創造是永遠革新的永遠前進、不因循守舊的,這是古今中外發明家與學者們的共同風格。發明創造過程中無不經過曲折的道路,但只要是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學作風,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並勇於實踐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發明創造也是有跡可尋的、甚至可以說是能夠傳授的。
發明創造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偶然發現法(2)聯想法(3)挖掘潛力法(4)移植發明法(5)逆向思維法(6)希望列舉法(7)缺點列舉法(8)適應需要發明法(9)觸類旁通法(10)分析借鑒法(11)擴展用途法(12)反面求索法。
下面將上述幾點方法分別敘述,有關發明發方面做些介紹
1、偶然發現法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一些偶然的現象我們要抓住它的特點想一想它的道理要是清楚他的道理往往可以搞出一些發明來。
一些發明或許就是偶然的發現,如果不去思考, 偶然的發現就會滑過去,什麼結果也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所有現象都有它的道理,偶然出現的事物也有它的道理,只是我們不注意罷了。可是我們抓住不放 ,那就可以通過它發現一些道理搞出一些發明來。
比如偶然發現的小孔成像原理,可以研製成針孔照相機針孔攝像鏡頭,近視眼罩等。
2、聯想發明法
剖析成功的發明,其中有不少是靠聯想成功的,比如河蚌中的珍珠是由於蚌內進入異物後蚌內分泌黏液將異物包裹而形成的,那麼是否在蚌內人為放入異物也可以生產珍珠呢?經實驗是可行的在蚌內植入人物插片或動物浮雕插片同樣也可生長出人物或動物的浮雕圖案的珍珠。
3、挖掘潛力法
許多人或許會想,廢棄的東西還有用途嗎?如果往深一層想,有些東西是否還有別的用途或廢棄的東西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挖掘潛力法就是破除守舊觀念,注意被忽視事物,物盡其用。具體操作就是變廢為寶,一改多用。
4、移植發明法
移植發明法也可稱轉移發明法,就是把已知的原理或熟悉的部件,運用到新的發明上來,這種技術上的移植,是發明創造的一條重要途徑,而且往往是一條捷徑。
比如說汽車是現有的太陽能電池是原有的,那麼把太陽能電池運用到汽車上即車即成為太陽能汽車。這即是成功的事例。電影機的成功是直接採用了縫紉機 的工作原理。
5逆向思考法
搞發明思路要靈活,左思右想找不到出路時倒過來即是很好的辦法,到過來想,用走迷宮來說明最清楚,一般人是從如口進入開始,最後到出。這樣做有時很不順利,倒過來的想法,即是逆想思考法。比如快速夾緊台鉗就是發現普通台鉗夾緊速度太慢,所以從快速夾緊方面考慮終於成功。另如一個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還需要光源,可手頭又沒有電料或來不及安裝燈線,而最終目的是照亮這一塊地方,那麼找一塊鏡子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6、希望列舉法
對於身邊許多事,可能都有一些希望當這些希望得到實施以後,發明也就成功了,著也是搞發明的思考方法。用學過的知識和前人的經驗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這種方法和缺點列舉法一樣,也是選擇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辦法。
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插座很不方便如果有一種帶微光燈的插座,就解決了上述問題,它的實施過程即是發明。
7、缺點列舉法
發明的題目從何而來?
有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身邊使用的東西,有什麼不方便,不順當,不如意的地方。有很多東西,當你看慣了,就會認為沒有什麼值得改進和發明,可是你用新的眼光去看它,同一個事物,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首先看它是否有什麼缺點,如何克服,克服的過程既是發明的過程。這樣就很容易找到發明的題目,經過改進,缺點克服了新的產品出來了新的發明成功了。
8、適應需要發明法
了解我們身邊有什麼需要,也是我們尋找發明目標的重要途徑,經過仔細觀察,充分調研,抓住生活、工作、學習中的某些需要,下工夫進行研究,就能創造出受人歡迎的產品。
海邊游泳後休息時如果有一個枕頭是最好的事,充氣枕、充氣床應運而生。
9、觸類旁通法
把這一個換成那一個如何?提出疑問再搞發明時極為有用,在實際生活中,當你碰到困難時尋找「代用品」這一思路往往能使你擺脫困境,取得成功。
比如黑耳栽培,木耳本來生長在死椴木樹幹上,後來人們在椴木段上栽培成功,有些地區缺乏木材,有人研究用鋸末栽培取得成功,有些地區鋸末缺乏又研究用作物秸桿又取得成功。經實驗都是可行的。
10、分析借鑒法
分析一些發明的誕生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對周圍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其次,從中找出可貴的某些特徵,最後將此特性運用於自己研究的事物之中,這種方法產生的發明也是屢見不鮮。
如何抓住發明特性,是搞發明的人共同遇到的問題。
一、熱情是發明的動力,只有熱衷於工作,熱衷於,熱衷於事業才能有所發明,它促使人們動腦筋想問題。如果毫無思想壓力,無所事事的人根本談不上什麼發明。對自己的事業、工作、理想應有遠大的志向。
那麼用什麼標准才能從眾多的事物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項目,這要根據自己的知識面,因人而異,大體有以下幾項:便宜、省工、實用、美觀、時興。用這些標准來衡量時,要注意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而主要是為他人著想。
二、尋找降低成本的辦法
要想使自己的發明獲得最大成功,就要降低成本、減少工序、節能降耗等多種措施。
三、要滿足他人的要求,才能受到眾人的歡迎,只有滿足以上條件,才能被人接受。
任何事物,都有困難成為技術革新的對象,即使最簡單的生活用品也不例外,每樣東西都有可能有缺陷,長處背後或許還有弱點,缺陷的改進、弱點的克服這就是發明的產生。
⑥ 如何打造自己
和你的年齡有關系,和你接觸的人和事物也有關系,只有不斷的成長,才能鍛煉你的自製能力。
年少愛沖動,只要在做每件事情之前,事先考慮一下後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麼你會得到鍛煉的。
加油!!!
⑦ 如何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離開家 去建一個溫馨的小木屋告訴你最好的朋友 有心事來這木屋談心。。。
⑧ 如何學會創造
1.創造,是一個從抄小實驗的話題。首先襲,我們要學會怎麼面對創造。我們要用自己那勤勞、機靈手巧的雙手去社會上發展。其次,我們要學會如何為祖國做出貢獻。我們要在新社會里建起許多許多的好習慣
2.學會創造,就是要注意能力素質的培養,做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每位同學都應注重培養自己科學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科技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要培養從工程實際中提煉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等待老師出好題目,讓你寫算式。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愛護和培養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