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有什麼發明是沒有用的
歷史上有很多發現都是很沒用的,多餘的,像不會說話的接電話機器人;兩人可以抽一根煙的香煙共享器;驅趕老鼠的電子貓;一次可以抽十幾根煙的煙斗;靠聲帶震動、腹語交流的聲帶電話機;照蚊子的夜光輪胎等等,當然發明就是在不斷地摸索過程中誕生的。
發明是人類從古至今持續不斷地存在,發明與人類是相互的關系,發明推動著人類生活前行,正是有了更高更好的發明,才讓人類的生活得到提高,而人類生活的進步進而發明出更高質量、更便利的事物。從古代到今日,除了那些讓我們震撼的發明外,也有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難以理解的發明。
五、聲帶電話機聲帶電話機是用聲帶震動來打電話的,也就是說打電話的兩人需要會腹語才能進行溝通,當時發明這個裝置是為了防止竊聽,信息泄露,能使用的人應該挺少的吧。
六、夜光輪胎這個夜光輪胎啊,是真的好看,到了夜晚,把車開出去,那你就是整條街最亮的仔。但是後來發現,晚上出去時把車窗搖下來,蚊子就會蜂擁而至。
⑵ 世界上有哪些發明家都發明了什麼
1.尼古拉·特拉斯。他發明的多項交流發電機可以很方便地把機械能、化學能等轉換成電能;交流電系統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建造變壓器後,可以很方便地升高降低電壓,達到遠距離傳輸的目的。他的專利還有交流感應電動機、發電機,第一台無線電遙控機,發明推廣交流電體系,發明特斯拉線圈,製造人工閃電,研究全球無線供電系統。他不愧為是電氣化領域的先驅,是為電而生的天才。
2.艾薩克·牛頓。牛頓發展出了微積分學,並為之創造了各自獨特的符號。還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1669年,牛頓被授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在光學方面,他研究了光的折射,表明棱鏡可以將白光發散為彩色光譜,任何折射望遠鏡都會受到光散射成不同顏色的影響,並因此發明了反射望遠鏡(現稱作牛頓望遠鏡);此外他還對光的粒子性進行過研究。他還提出力學上的三大定律。
⑶ 生活中有什麼長久的不便但是可以通過簡單的發明解決
掃地機器人。
沒買掃地機器人之前只能用掃把、拖把或者吸塵器來打掃,有的地方甚至得用手。有了這個小機器人後,我的拖地生涯就結束了,每天就看著它來回轉就好了。
⑷ 誰發明了什麼至少10個
愛迪生發明電燈、華佗發明麻沸散、倫琴發現X射線、貝克勒耳發現自發放射性、瑞利發現氬、達倫發明航標燈自動調節器、勞倫斯發明迴旋加速器、格拉澤發明氣泡室、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蔡倫發明了紙 、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貝爾發明了電話,等等。
一、愛迪生發明電燈
貝爾本人是一個聲學生理學家和聾啞人語的教師。在他之前,德國人菲利普·雷斯曾發明過一台電話機,但其傳聲效果極壞,實際上無法被使用。1876年3月10日貝爾與他的同事試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
此外貝爾還發明了一台測量聽力的儀器,一台可用來發現人體內金屬的儀器以及其它一些發明創造。
貝爾擁有電話的發明專利,但是有人也指出,從義大利移民到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Antonio Meucci)才是電話的發明者。
⑸ 有哪些發明家發明了什麼東西的故事
列舉如下: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
2、貝爾發明電話
貝爾,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3、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4、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
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從此,火車得到了人們普遍的稱贊和重視,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使陸上交通運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史蒂芬孫那不畏艱辛,百折不回,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稱贊,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5、魯班造傘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要是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該多好呀!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⑹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
為讓你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有所遵循,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我們向你介紹搞小發明常見的幾種選題思路和創造技法。但願你從中得到精神的鼓勵、方法的啟迪,產生研究與創作的靈感,會心地說一聲:「我能行!」。
一、什麼是科學小發明
一提到"發明"二字,有些同學就害怕了,那有多難啊!其實創造發明並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學生的發明,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獲了獎呢!
科學小發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學習、生活、勞動中,對那些感覺到用起來不稱心、不方便的東西或方法,運用自己學過的科學知識,設計、製造出目前還沒有的更稱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發明"比較起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窄,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使用的材料比較好找,所花的經費也不多,所以稱為"小發明"。
小發明有沒有質量標准呢?有。一件優秀的小發明應具備"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1.新穎性。新穎性是指你在完成這個小發明之前,還沒有出現過同樣內容或技術的產品。也就是說,你既在街上的商店裡買不到同樣的產品,也沒有在書刊、廣播電視中看或聽到過介紹;同樣的發明,既沒有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於專利申請文件中,也沒有由他人申報參加各級發明創造比賽。但是,如果你在別的發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將原有的幾件物品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個體,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穎性。
好客鞋
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其實,魏強的小發明只不過是將尼龍搭扣這項別人的發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
2.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小發明同原來的同類產品已有的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小發明要能夠做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設計圖紙,而且還要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防蟲樹裙
山西臨縣盛產棗子,但棗曲蟲對棗子的危害很大。劉艷同學仔細觀察棗曲蟲的生長活動規律,發現雌蟲要爬上樹干與雄蟲交配再殘害樹葉、樹果。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樹乾的半腰圍一圈硬塑料片,內層塗上除蟲葯膏,使雌蟲上不了樹。這種簡單巧妙的防蟲樹裙,實用性強,受到了棗農的歡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
當然,完成一件小發明並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么簡單,它要經過選題、構思設計、製作、實踐檢驗與改進、成功等步驟。
搞小發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對青少年來說,應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如當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說:"要是有某某東西就好了。"這個你想的所要發明的東西就可作為發明對象。不過,同學們在選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設計製作能力,不要空想辦不到的發明。
體裁選好後,接著是構思設計。也就是根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經驗,設計出選題對象的形態、結構、方法與實施方案。構思時盡可能想出多套設計方案,再根據可行性與實用性精選出最佳結構方案。方案以取材簡單、巧妙易行、缺點最少為好。
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製作時應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在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前提下製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有時還可以找一些有關廠家幫助製作部分部件。
小發明樣品完成後,還要進行實踐檢驗與改進。即將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並向家長老師和同學廣泛徵求意見,看還有沒有改進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對小發明加以改進。幾乎每件優秀的小發明都是"改"出來的。
至此,你將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就可申報參加各級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申請專利或向報刊投稿了。參賽的申報文件主要包括組委會提供的申報表、項目說明和證明材料,其中,項目說明內容為:發明的選題是怎樣發現的、發明方案是怎樣設計的、發明作品是怎樣製作的?這項發明如何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你的創造性貢獻是什麼?進一步完善該發明的建議和設想。附上外觀圖(最好還有黑白照片)、結構圖、原理圖和其它必要的圖表資料。凡涉及醫療保健用品、動植物新品種和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的小發明項目,還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
科學小發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實踐活動。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動手實踐,勇於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會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二小發明選題思路
1、列舉缺點找選題
學搞小發明首先就要學會選擇發明課題。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學習、生活中不順當、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著手,列舉缺點,多問"有什麼缺點需要克服的?"再去尋找克服缺點的方法,這種根據現有物品的缺點而提出改革設想的方法稱缺點列舉法,也是選擇小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四用防觸電插座
電源插座幾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觸電,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危險,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煩。上海的徐琛同學解剖了幾種傳統的電源插座,設計了一種"四用防觸電插座",這種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裝了兩道絕緣的活門,只有插頭同時插入兩個插孔時,才能接通電源。這樣,當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鐵釘等插入任一插孔時,由於有兩道門擋著,也就不會觸電了。這項小發明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氣壓水瓶的改進
氣壓水瓶有缺點嗎?有!由於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內水底,所以每次壓水時,底部的沉澱物往往使壓出的水變渾濁。北京的張雪克同學針對這個缺點,對氣壓水瓶作了改進,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膠管,管口加一個塑料浮球,由於球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氣壓水瓶底部的沉澱物不會從吸管吸出。該發明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
列舉物品的缺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而創造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每發現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就找到了一個發明的題目。
那麼,怎樣研究和發現缺點呢?
首先,要隨時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處,並善於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細挖。傘,是大家常用的遮陽避雨的工具,似乎沒有什麼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發明家卻抓住它不放,花樣日異翻新,如太陽傘、雙人傘、折疊傘、母子傘、快乾傘、天文傘……層出不窮。可見,一件事物有很多的發明題材可搞,而同一題材又可用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構成不同的發明。再拿鋼筆來說吧,它的缺點還很多,如筆帽容易脫落或丟失,筆尖容易堵塞,圓形筆桿容易從桌上滑落損壞筆尖,晚上停電或野外作業寫字看不見……當你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某一物品的諸多缺點後,再根據你的能力,選擇某一缺點或部分缺點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小發明課題。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上海的連鑫等同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燈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湖北監利中學的柳國弘同學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
⑺ 有哪些偉大的發明是科學家無意間發現的
微波爐、萬能膠、青黴素、橡膠、安全玻璃,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的東西都是偶然發明的。如今,這些發明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只要問一問這些東西的發明者,你便明白有時運氣對一個人的成功有多重要。
1.微波爐
微波爐
發明微波爐的人
微波爐最早的名稱是「爆米花和熱團加熱器」(Popcorn and Hot Pockets Warmer),它的發明純屬偶然,源自一個武器研發項目。微波爐的發明者是美國自學成才的工程師珀西·勒巴朗·斯賓塞(Percy LeBaron Spencer),二戰爆發後,他在一家公司從事雷達技術開發。這項技術在當時聽起來很像具有科幻色彩,其實只是一種具有探測功能的磁電管,可以發射高強度輻射光束。
顯然,就像身邊朋友給他起的外號,斯賓塞喜歡吃甜食。他或許還是個奇怪的盲目崇拜者。一天,他在實驗室做實驗時,一塊巧克力棒粘在了短褲上。斯賓塞注意到,當他運行磁控管時,褲子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一般人可能認為,是他身上的體溫降巧克力融化,斯賓塞沒有按照這種邏輯思維去判斷這件事,相反,思維敏捷的他給出了一個更為科學的解釋:肉眼看不見的輻射光線「將其煮熟了」。
事實上,在場大多數軍事專家可能就夢想將這些射線應用到戰場上。但是,同科學史上每一位發明家一樣,斯賓塞對他的發現充滿了好奇,將其作為一種新奇事物看待。他利用這種裝置讓雞蛋爆裂,還去烤爆米花。
斯賓塞繼續實驗磁電管,最後,他用箱子將其包裝起來,作為一種烹飪美食的新工具推向市場。最早上市的微波爐大約有6英尺(約合1.8米)高,重達750磅(約合340公斤),做必須用冷水冷卻。在之後的歲月里,技術人員不斷縮小微波爐的尺寸,今天,微波爐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萬能膠(Krazy Glue)
萬能膠(Krazy Glue)
萬能膠的發明還要追溯到1942年。發明者哈里·庫弗(Harry Coover)博士當時供職於伊斯曼柯達公司,這是一家享譽全球的照相機及相關產品的知名企業。庫弗博士的工作是隔離一種透明塑料,使武器瞄準器的精度更高。在二戰期間,這種材料的用途很大。有一段時間,庫弗非常沮喪,因為這種稱為氰基丙烯酸酯的材料粘性太強了。
有一次,庫弗一氣之下將氰基丙烯酸酯扔到了窗外,接著繼續揮汗如雨進行實驗。此時,庫弗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已發明了有史以來粘性最強的萬能粘合劑之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庫弗用在瞄準鏡上的功夫其實白費,因為美國兩顆原子彈結束了這場戰爭,原子彈的爆炸輻射范圍如此之廣,根本不需要瞄準。
幾年以後,庫弗重新獲得了本屬於他的發明,體會到失而復得的狂喜。有人認為或許是庫弗注意到過去盛放氰基丙烯酸酯的容器仍舊粘在垃圾桶底部,他想盡一切辦法也不能將其取下來,這樣,才發現了這種材料的神奇之處。1958年,庫弗終於說服老闆相信氰基丙烯酸酯蘊含的市場潛力,不久後柯達公司推出了一種名為「伊斯曼910」(Eastman 910)的膠水。
柯達絞盡腦汁去宣傳這款產品,公司有人出了一個主意:用吊車將一輛轎車吊在街道上空,讓人們誤以為是使用「伊斯曼910」的結果。這一招果然收到奇效,人們將這種膠水稱為「Krazy Glue」。「Krazy」其實是借用英文「瘋狂」(crazy)的意思。「伊斯曼910」早期的廣告宣傳語是,「記住,在它完全在管子上凝固前,你只能用一次!」時至今日,萬能膠仍是暢銷產品。
3.硫化橡膠(Vulcanized Rubber)
硫化橡膠(Vulcanized Rubber)
開發出一種堅實耐用足以承受街頭飆車和飛車追逐的橡膠,可不像現在一些人想像的那般輕而易舉
如果你知道製造輪胎的橡膠是查爾斯·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發明的,你或許並不感到吃驚,畢竟他是這個名單中首位名字與最終發明有聯系的人——因為「庫弗膠水」(Coover Glue)聽上去更像是一種可憎的節育工具。在汽車剛發明出來的那個年月,開發出一種堅實耐用足以承受街頭飆車和飛車追逐的橡膠,可不像現在一些人想像的那般輕而易舉。
事實上,如果說有誰本應該放棄他一生的夢想,那麼這個人就是古德伊爾。古德伊爾曾在監獄度過了一段時間,身邊朋友一個個離去而去,他的幾個孩子也都過著飢腸轆轆的日子。盡管如此,他仍在不知疲倦地追尋著自己的夢想。那是19世紀30年代,一個飢寒交迫的動盪年代。最初,古德伊爾對原始橡膠經過兩年的研究,仍毫無成果,迫於生活壓力,只好領著一家老小搬到一個廢棄的工廠居住。
正是在這個工廠,古德伊爾獲得了重大突破:他採用酸性物質消除橡膠的粗糙表面,令其變得堅實耐用。然而,在政府購買了150個由這種橡膠製作的郵袋後,這種袋子就沒有再賣出去。它們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古德伊爾再次陷入到孤立無援的絕境。終於,在1839年,好運降臨到古德伊爾的頭上。
那一年的某一天,在計算等式再次失敗後,失落的古德伊爾獨自一人走進一個雜貨店。見到這位不修邊幅的倒霉蛋,人們像遇見新奇的動物一樣駐足觀看,並對古德伊爾大加嘲笑。一怒之下,古德伊爾揮舞起拳頭,他身上帶著的一塊橡膠此時恰好掉到滾燙的爐子里。古德伊爾在查看了烤焦的橡膠殘骸後,他意識到自己終於發現了製造耐用、不受氣候影響的橡膠的方法。從古德伊爾的事例,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含義。古德伊爾的「輪胎帝國」由此誕生了。
4.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的發明者、法國人愛德華·貝尼迪庫斯(Edward Benedictus)是個樣樣皆通,樣樣稀鬆的人
安全玻璃是用於汽車和建築物上的一種玻璃,具有良好的保障人身安全性能,幾乎隨處可見。按照常識,安全玻璃破碎時不會形成有尖銳稜角的顆粒,碎片也不飛濺,從而不會對人員造成傷害。安全玻璃的發明者、法國人愛德華·貝尼迪庫斯(Edward Benedictus)是個樣樣皆通,樣樣稀鬆的人。在幸運地發明安全玻璃前,貝尼迪庫斯已是個有著四重身份的名人——畫家、作曲家、作家和化學家。
一天,貝尼迪庫斯像克勞西歐探長一樣,不小心將一個實驗用的燒瓶從架子上碰落,聽到它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我們可以想像他在聽到破碎聲時發出的驚訝)。貝尼迪庫斯順著梯子爬到下面,發現燒瓶雖已破碎,但並沒有四分五散。在向助手談起此事後,貝尼迪庫斯才知道燒瓶里最近放過硝酸纖維素。硝酸纖維素是一種黏合劑,用於將破碎的玻璃粘在一起。
盡管貝尼迪庫斯意識到他發現了什麼,但他絕沒想到這項發現會有這么重要。在對一連串可怕的車禍展開研究後,貝尼迪庫斯獲得了靈感,他發現這些車禍的受傷者一般都是被擋風玻璃碎片劃傷的。之後,他開始潛心研究,最終在一天後發明了Triplex。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防毒面具就取材於貝尼迪庫斯的新發明。在發現這種材料經久耐用後,汽車產業開始製造Triplex擋風玻璃。
5.青黴素(盤尼西林)
青黴素(盤尼西林)
以健忘聞名的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爵士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
,卻是個出了名的大懶漢。在因發明青黴素出名前,弗萊明偶爾實施了一項實驗,這次實驗的「素材」竟然是他不小心掉進玻璃培養皿的鼻涕。六年後,弗萊明再次用一個到處充斥著病菌的塑料盤子做實驗。他沒有清洗散落一地的臟碟子,就離開實驗室去度假。
度假歸來,弗萊明回到他的實驗室,發現一隻被他遺忘的玻璃培養皿被一種黴菌污染了,於是就把它扔進了附近的垃圾桶。按照他的個人習慣,在將玻璃培養皿扔進一個滿是實驗廢物的箱子里後,弗萊明仍繼續檢查他的實驗成功。或許,他已決定要將早前扔掉的香腸吃到肚子里。
最終,他在垃圾桶注意到黴菌殺死了周圍的細菌。這種黴菌就是青黴素的基本形式,毋庸置疑,也是有史以來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發明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數百萬條生命得以獲救。
⑻ 有沒有什麼可以被發明出來,但是現在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東西。
有很多的,超薄衣服,萬能翻譯機,變色隱形衣等。
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產品。分為有用發明和無用發明。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