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大班《中國娃娃》的教案怎麼寫
《中國娃娃》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祖國的名勝古跡以及四大發明。 教學重、難點 1.欣賞歌曲。 2.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氣氛。 教材分析 歌曲《中國娃娃》為4/4拍,G大調。一段體,旋律流暢,一氣呵成,歌曲由七個不規則的樂句組成,前四個樂句的結構基本相同(4+3+4+3),節奏緊湊。第五和第六句同前四句的節奏發生了很大變化,節奏舒展。第七句又回到與第一句相似的結構中結束。雖然每個樂句的結構都不同,但他們只見又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弱起樂句使歌曲更具有動感和歌唱性,因此並沒有感到不協調,反而顯得十分流暢。這首歌曲很有特點,以數字一至十為每一句的字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如長城、五嶽、六合塔以及四大發明等常識,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生活在偉大祖國的懷抱里,你們心裡感覺怎麼樣? 2.學生回答:很幸福、很自豪。 3.師:你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 4.學生回答:祖國很強大,有四大發明,有許多名勝古跡等。 5.師:還有許多中國的小朋友、小娃娃們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感受,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歌曲是怎樣演唱的。 二、欣賞歌曲《中國娃娃》 1.初次聆聽歌曲《中國娃娃》。 2.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熱烈的情緒。 3.學生說一說聽到的內容。 4.教師出示《中國娃娃》歌曲欣賞,學生看著歌詞再次欣賞一遍歌曲。 一座長城飛彩霞,兩條大河嘩啦啦,三個朋友你我他,四大發明忘不下, 五嶽山高松柏青,六和塔上看浪花,七彩長虹連世界,八千里路走車馬, 九州方圓天地大,到處結滿幸福瓜,十個指頭來彈琴,中國娃娃唱中華。 5.學生看出歌詞創作的特點:用一組數字串起了我們國家的風景名勝和輝煌的歷史。 6.學生說一說歌曲中自己知道或熟悉的內容。 7.老師進行五嶽介紹。 8.學生還可以說一說歌曲中沒有唱到的內容,充分感受我們祖國的強大和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激發出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9.再次聆聽歌曲《中國娃娃》,學生也可以輕聲跟錄音演唱歌曲。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欣賞,同學們不僅僅感受到歌曲的情緒,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我們祖國的強大和她悠久的歷史文化
Ⅱ 如何區別"發現"和"發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中國古代科技進步的基礎知識,特別是紙、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的發明。
2、認識古代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3、對比中國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方發揮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並從中分析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後逐漸滯後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課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分組收集、整理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相關材料,並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從而對中國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認 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和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堅定科學的思想。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代中國的偉大科技成就。
難點:古代中國偉大科技發明發現的方法與精神。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學習新課:
一、 四大發明
問題1、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問題2、簡述四大發明的經過
問題3、四大發明的意義
問題4、利用資料分析探究, 16~18世紀西歐社會性質的根本性變化是四大發明重大影響的關鍵性因素。用歷史比較的方法思考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歐發展命運不同的原因。
(1995年全國卷)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韓非子 ;有度》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東西方向) 《鬼穀子 謀》稱:「鄭(國)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據《萍洲可談》載,北宋有人在廣州看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材料三:馬克思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應用》中說:「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 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強大的杠桿。」
材料四:魯迅在《電的利弊》中說:「外國用火葯製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請回答:(1)從材料看,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司南和指南針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它辨別方向的功能?(2)應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內容?(3)材料四中魯迅揭露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什麼問題?(4)指南針在近代西歐和中國的不同用途說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1)戰國。生產(或采玉)、導航、迷信活動(或看風水)。(2)馬克思指出了中國三大發明傳到歐洲後,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促進作用。(3)舊中國的愚昧落後,中國古代先進科學技術未能充分發揮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4)科技能否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決於社會環境。
二、 其他科學技術成就(以學生設計古代科技成果圖表)
1、 教師給出表格:古代中國的其他科技成果
2、教師提問,請同學對重點成就作簡單介紹,適當補充史料配以圖片和投影。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1、總結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並歸納處於世界之最的成就。(在表格中劃出來)
2、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進程作出過哪些貢獻?
3、古代中國科技一直領先於世界,為什麼16世紀以後,中國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落後?(可作為學生課後的探究題)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九、板書設計
Ⅲ 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配中國地圖版的教案
很多版本哦 你要提供多一點信息才好回答啊
貌似是這個哦~~~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1課 繁榮一時的隋朝第2課 「貞觀之治」第3課 「開元盛世」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第5課「和同為一家」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動課一 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同步練習單元測試本單元綜合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活動課二 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同步練習單元測試本單元綜合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活動課二 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同步練習單元測試本單元綜合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動課三 歷史知識競賽活動課四 設計歷史知識示意圖同步練習單元測試本
第四單元 綜合專欄
參考:http://www.21cnjy.com/8/5094_ja/
其他~~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案(華). [編號:846506]
資料簡介: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⑴了解隋朝「繁盛」的歷史,包括隋朝的重建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隋煬帝的暴政;唐朝的建立和隋唐政治制度創新等基本史實。 ⑵通過歷代選官制度的變化,比較科舉制度的多重作用。 (3)能夠辯證地分析隋大運河的開通的目的和作用。 ⒉過程與方法: ⑴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及老師提供的相關資料,結合討論、對比等方法分析本課的知識內容。 ⑵識讀「隋大運河示意圖」和「唐三省六部制簡表」,會用地圖講述大運河開通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說出三省六部制開創的作用。 ⑶分析比較歷代選官制度的不同,讓學生領會,無論是傳統社會還是現代社會,選拔好國家管理人才和重視民眾百姓的利益,都是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社會興旺發達的條件。 教學重難點: 重點:隋朝大運河和科舉制度 難點:如何理解隋唐科舉制的多重作用?開鑿大運河征發勞役極重,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後果,但大運河對經濟發展和鞏固全國統一又具有積極作用,如何正確理解兩者的關系也是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知道我國的京杭大運河最早開鑿於那一時期嗎?(學生回答)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了解關於隋朝的歷史。
下載地址:http://ls.zxxk.com/Soft/0902/846506.shtml
名稱 (彩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嶽麓版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繁榮一時的隋朝
第2課 「貞觀之治」
第3課 「開元盛世」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動課一 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活動課二 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
參考:http://www.jpinw.com/soft/sort01/sort098/sort0113/down-366.html
Ⅳ 科學活動古代的工具怎麼寫教案幼介紹給幼兒古代的工具能夠了解到以前的工具是怎樣的
古代工具很多,學生易於接受又好找的是算盤,同時又容易和現代計算技術相聯系。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