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相溫發明人

相溫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20 09:08:06

『壹』 光纖是誰發明

1960年,美國人梅曼發明了紅寶石激光器,使人類獲得了性質與電磁波相同、且頻率和相位都穩定的光——激光,但當時這種激光器還不能在室溫條件下連續工作。

由於激光頻帶寬、純度高、不易擴散,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因而很快便在通信領域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光纖的傳輸介質方面,人們發現了透明度很高的石英玻璃絲可以傳播光。這種玻璃絲叫作光學纖維,簡稱光纖。光纖一般由兩層組成,裡面一層稱為內芯,直徑一般為幾十微米或幾微米;外面一層稱為包層。為了使光纖在施工的過程中不易被拉斷,通常把千百根光纖組合在一起進行增強處理,製成像電纜一樣的光纜,這樣既提高了光纖的強度,又使光纖系統的通信容量大大增加。光纖的突出優點,是它可以在同一條通路上進行雙向傳輸,利用這一特性,用戶可以通過交互信息系統與對方對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光纖通信。

光纖通信是運用光反射原理,把光的全反射限制在光纖內部,用光的信號取代傳統通信方式中的電信號。但初期的光纖,光在其中傳輸時損耗很大。因此,要想用它來通信是不可能的。

1966年7月,英國標准電信研究所的英籍華人高錕博士和霍克哈姆就光纖傳輸的前景發表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論文,論文分析了玻璃纖維損耗大的主要原因,大膽地預言,只要能設法降低玻璃纖維中的雜質,就有可能使光纖損耗從每千米1000分貝降低到每千米20分貝,從而有可能用於通信。這篇論文鼓舞了許多科學家為實現低損耗的光纖而努力。

1970年,美國康寧玻璃公司的卡普隆博士等三人,經過多次的試驗,終於研製出傳輸損耗僅為每千米20分貝的光纖。這樣低損耗的光纖,在當時是驚人的成就,使光纖通信有了實現的可能。

1970年,美國的貝爾研究所研製出能在室溫下連續工作的半導體激光器,這種激光器只有米粒大小。盡管最初的激光器的壽命很短,但這種激光器已被認為是可以作為光纖通信的光源。由於光纖和激光器的重大突破,使光纖通信有了實現的可能,因此,1970年被認為是值得紀念的光纖傳輸元年。

1970年,突破了光纖和激光器兩項技術難題,光纖通信從理想變成可能,各國電信科技人員,競相進行研究和試驗。光纖通信開始進入實用階段,而且此後的發展極為迅速,其應用系統也已經多次更新換代。20世紀70年代的光纖通信系統主要應用光纖的短波波段進行傳輸;80年代以後逐漸改用長波波段;到90年代初,光纖的通信容量擴大了50倍。到了90年代後期,傳輸波波長更長,並且開始使用光纖放大器等新技術以增強信號、擴大傳輸容量。這時,光纖廣泛地應用於市內電話以及長途通信干線中,成為通信線路的骨幹。甚至美、日、英、法等8國已宣布,今後鋪設長途通信干線不再使用電纜而改用光纜。

『貳』 第一個保溫瓶是誰發明的

保溫瓶也稱熱水瓶,是英格蘭科學家杜瓦最先發明的。 1900年,杜瓦第一次在-240°C的低溫下,使壓縮氫氣變成液體——液態氫。這種液態氫得用瓶子盛起來,一般的玻璃,熱水注進去,一會兒就冷了;冰塊裝進去,一會兒就化了。因此,要保存這些極冷的液態氫非得有一個能長時間保持一定容器不可。但是那時候世界上還沒有現在這樣的保溫瓶,他只好讓一套製冷設備不斷地運轉著。為了保存這些液態氫,不得不花費很大的能量,真是太不經濟也太不方便了。 於是,杜瓦就著手研製一種能保持溫度的瓶子來儲存液態氫。但是,普通的玻璃瓶不能保溫。那是因為周圍環境的溫度比熱水溫度低,卻又比冰塊的溫度高,熱水和冰塊跟外界空氣產生對流,直到瓶里的外界溫度相同為止。如果用一個塞子把瓶口堵住,空氣對流的通道雖然被堵住了,但瓶子本身又有傳熱的性質,熱傳導又導致溫度的變化,熱量的流失。為此,杜瓦就採用真空的辦法,即做成雙層瓶子,把隔層中的空氣抽掉,切斷傳導。可是還有一種影響保溫的因素,即熱的輻射。為了解決雙層瓶子的保溫作用,杜瓦在真空的隔層里又塗了一層銀或反射塗料,把熱輻射擋回去,傳熱的三條通道即對流、傳導、輻射都堵住了,瓶內膽則較長時間保持溫度。杜瓦就用他製造的這種瓶子來儲存液態氫。 然而,認識到保溫瓶在各種情形中都會有用的德國玻璃製造工人賴因霍爾德·伯格。他在1903年獲得了保溫瓶的專利,並且制訂了把它投入市場的計劃。 伯格甚至舉辦了一次給他的保溫瓶起個好名字的比賽。他挑選的獲勝名字是「瑟莫斯」(既熱水瓶),那是關於熱的希臘字。 伯格的產品非常成功,很快他就將保溫瓶運往世界各地。 保溫瓶與人們的工作、生活關系密切。實驗室里用它貯存化學葯品,牛痘苗、血清和其他液體也經常用保溫瓶來運送。同時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大小小的保溫瓶、保溫杯。野餐、足球賽時人們用它貯存食物和飲料。 近年來保溫瓶的出水口又添許多新花樣,制出了壓力保溫瓶,接觸式保溫瓶等。但保溫原理不變。

『叄』 攝氏溫標的發明人

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將一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 定為內100℃,容水的沸點訂為0℃,兩者間均分成100個刻度,和現行的攝氏溫標剛好相反。直到1743年才被修成現行的攝氏溫標。1954年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以表彰攝氏的貢獻。1990國際溫標(ITS-90)對攝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進行統一,規定攝氏溫標由熱力學溫標導出,0℃=273.15K,劃分不變。因此冰點並不嚴格等於0℃(1/10000級才有區別),水的沸點不嚴格等於100℃(0.01級才有區別)

『肆』 世界上第一隻溫度計的發明者是誰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支溫度計回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答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

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



(4)相溫發明人擴展閱讀

伽利略首創的溫度計是一種開放式的液體溫度計,玻璃管內盛有著色的水和酒精,液面與大氣相通。

這實際上是溫度計與大氣壓力計的混合體,這是由於當時他對大氣壓力的變化還沒有明確的認識。盡管如此,其學術價值仍很大,溫度從此成為客觀的物理量,不再是不確定的主觀感覺。

『伍』 熱電偶經常聽說,想知道它的發明者是誰,最好有詳細的介紹。

熱電偶是基於 熱電效應 工作的。熱電效應指溫差與電壓的相互轉換現象。包括塞貝克效應、佩爾捷效應和湯姆孫效應等。用於測溫和發電時主要是依據塞貝克效應。
你網路一下「塞貝克效應」、「 熱電效應」可以找到相應介紹。

『陸』 那些預言後卻被現實打臉的科學家了嗎

科學家運用自己的科學理論經常會做出預言,其實有很多預言真的成真了,比如可見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組成的 。現存的一切都是由火焰統治和製造的。但其實還有很多預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被推翻。

人工智慧能普及

2001年,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激情預言,2020年人工智慧會達到人類智能水平。地球上將會有兩種智慧生物共同存在,照大師的意思,今年你就能夠和AI對象來一場愛的魔力轉圈圈了呢。

6,美國人用電話,我們英國不需要的。因為我們有足夠多的兒童信使。——英國郵報局總工程師 威廉·普利絲,1876。

7,登陸月球或月球行走對當前的技術來說太難了,要想實現起碼也要200年後才行。——科學文摘 1948

8,雖然理論上和技術上來說電視是可行的,但是從商業角度來看,電視沒啥搞頭,根本掙不到錢嘛。——真空三極體發明人、無線電之父、電視之父 李·德富雷斯特,1926。

9,火車的速度已經提升到了15mph(24km/h),這太快了,太危險了!火車聲音辣么大,沿途說不定會點燃莊稼,嚇死家畜,嚇哭女人和兒童啊!尼瑪太危險了,我建議大家不要乘坐。——美國第八任總統 馬丁·范布倫。

10,飛機會越來越快的。可是運動員拿它作為比賽項目就可以了,因為飛機是不可能商業化的。——飛機發明者之一、萊特兄弟同期的航空先驅 沙尼特,1910。

『柒』 發明大王的故事

天真好奇孵小雞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很焦急並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問愛迪生在干什麼,小愛迪生回答說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氣又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初嘗試驗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幾天後,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一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製的「飛行劑」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並遠離他。

愛迪生與無影燈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後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製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捌』 專利發明人有什麼好處

專利發明人與專利權人的概念

在談及專利權人與發明人享有的權利區別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發明人的概念。專利制度中所稱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僅僅代表該人對於本專利做出了實質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發明人只能是個人不能是單位

專利發明人只擁有名譽權並非財產權,只能變更不能轉讓專利申請(http://news.k8008.com/html/9/1.shtml)人或專利權人可以是個人和單位,財產權可以轉讓;專利沒授權前的申請人叫專利申請人,授權後叫專利權人,有申請權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才是專利權人,才擁有專利權。

如何區別專利權人與發明人享有的權利

職務發明人與非職務發明人的身份決定了專利權人與發明人享有的權利。

職務發明申請專利的權利歸單位,單位作為專利權人有權佔有、使用、處分其專利,而發明人(或設計人)不具備這些權利。

非職務發明人,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都屬於本人,只有本人佔有,使用和處分該專利的權利,也可以出售專利又可以轉讓專利技術(http://tec.k8008.com/)使用權或位元組實施專利獲得經濟利益。

也許有人會問到,若專利發明人離開公司,那他能帶走專利嗎?公司是不是應該支付相應的費用呢?

專利法明確:發明人享有署名權和獲得必要報酬的權利,但無權佔有,使用和處分專利,不能擅自轉讓專利獲取利益。因此,發明人有權利獲得獎金等物質鼓勵,而不得帶走專利,否則屬於侵權

專利權人需要負擔哪些義務:

我們都知道,權利與義務是相鋪相成的,既然專利權人擁有權利,那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專利權人應在獲得專利權後,需按時繳納專利年費。每年應按時繳納專利年費,以確保專利權的有效性,逾期不繳納專利年費,專利權就會喪失,發明成果將不再受專利法的保護,任何人都可隨意使用。

『玖』 溫度計的發明人

這個來功勞應歸在伽利略源身上。
伽利略於1593年或1603年製造了第一個驗溫器,試圖把不確定的冷熱感覺轉變為對物體熱狀的客觀表述。這是一個連接在玻璃球容器上的開口管子,將玻璃球預熱或裝入一部分水後倒放進水裡,水在管子里上升的高度隨玻璃球中氣體的冷熱程度引起的脹縮情況而變化。這種儀器因受到氣壓波動的影響,不很准確,而且使用起來也不方便。
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溫度計是由德國遷居荷蘭的儀器製造商華倫海特從1709年開始製造的讀數一致的酒精溫度計。在了解到法國物理學家阿蒙頓利用水銀改造了早期的溫度計後,他也於1714年開始製造水銀溫度計。他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都有其固定的沸點,而且沸點隨大氣壓力發生變化,這為他精確確定恆溫點提供了依據。他把冰、水、氨水和鹽的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度F,冰的熔點定為32度F,人體的溫度為96度F。1724年,他又將水的沸點定為212度F。
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引入了百分刻度法,用水銀作測溫物質,水的沸點定為0℃,冰的熔點定為100℃。八年後他的同事斯特雷姆這兩個定點的數值對調過來。

『拾』 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10)相溫發明人擴展閱讀


粗調部分故障的排除

粗調的主要故障是自動下滑或升降時松緊不一。所謂自動下滑是指鏡筒、鏡臂或載物台靜止在某一位置時,不經調節,在它本身重量的作用下,自動地慢慢落下來的現象。其原因是鏡筒、鏡臂、載物台本身的重力大於靜摩擦力引起的。解決的辦法是增大靜摩擦力,使之大於鏡筒或鏡臂本身的重力。

對於斜筒及大部分雙目顯微鏡的粗調機構來說,當鏡臂自動下滑時,可用兩手分別握往粗調手輪內側的止滑輪,雙手均按順時針方向用力擰緊,即可制止下滑。如不湊效,則應找專業人員進行修理。

鏡筒自動下滑,往往給人以錯覺,誤認為是齒輪與齒條配合的太松引起的。於是就在齒條下加墊片。這樣,鏡筒的下滑雖然能暫時止住,但卻使齒輪和齒條處於不正常的咬合狀態。運動的結果,使得齒輪和齒條都變形。尤其是墊得不平時,齒條的變形更厲害,結果是一部分咬得緊,一部分咬得松。因此,這種方法不宜採用。

此外,由於粗調機構長久失修,潤滑油乾枯,升降時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可以聽到機件的摩擦聲。這時,可將機械裝置拆下清洗,上油脂後重新裝配。

微調部分故障的排除

微調部分最常見的故障是卡死與失效。微調部分安裝在儀器內部,其機械零件細小、緊湊,是顯微鏡中最精細復雜的部分。微調部分的故障應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修理。沒有足夠的把握,不要隨便亂拆。



閱讀全文

與相溫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