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殘破創造美

殘破創造美

發布時間:2021-07-20 08:43:59

『壹』 「殘缺也是一種美」這句話的出處是誰說的

很多精美的作文都寫有。這句話是這樣理解的: 上帝給了你美麗的容貌,卻不給你博大的思想;上帝給了你高深的智慧,卻不給你健康的體魄。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榮辱相依,福禍相倚。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一件事是十全十美的。 但這也並不妨礙我們創造美,欣賞美,因為殘缺也是一種美。 一說到殘缺美,人們就會立刻想到斷臂維納斯。 公元1820年,在希臘的米洛斯島上,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帶著震撼人心的殘缺重返塵世。斷臂的維納斯因其斷臂在帶給人們些許缺憾時,更多的卻是把充滿無邊想像,「包孕著不盡夢幻」的具有崇高美學價值的缺陷留給人們,引得一些人對這種殘缺美的激動和敬重甚至到了一種不可遏止的狀態。 無庸置疑,人們鍾情於斷臂的維納斯固然包含著對美的深刻挖掘和理性思考,但更多的是人們一種社會心理的折射。人們往往對已經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而當它一旦失去的時候,才突然發現它的價值。因此,殘缺美說到底是一種空白美,是一種模糊美。 殘缺是一種客觀存在,是自然產生的不幸,是敗筆之作。譬如一件染上污跡的書法作品、一件撕去半幅的繪畫作品或一件打去一角的工藝品。 但殘缺是完美的對應物。殘缺所帶給作品的並不是優美的展示,而是與美的強烈對比。書法中的「布白」,篆刻中的「殘邊」,都是典型的殘缺造境。清人王國維在談及竟境時指出:「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的兩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於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之故也。」 殘缺可以帶來美。斷臂維納斯是世人公認的殘缺美,但美的不是殘缺,而是對殘缺無可奈何的嘆息。斷臂維納斯帶給人們的是遐想美,是人們對完美的追求。 殘缺可以得到美。「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殘缺表現出一種過程美。月亮經歷了由殘缺到圓滿的過程,人們便得到一種追求圓滿的享受。 殘缺可以創造美。聾啞人演出的《千手觀音》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但它所帶給人們的是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超常的表現力和幕後的艱辛,更多地是人們對演員的驚嘆和演技的贊許;齊達內在義大利世界盃中,那場最後的比賽,那個最後的動作——頂馬特萊奇,又何嘗不是一種殘缺的美呢?而被世人稱做絕妙的愛情——《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莉葉》、《泰坦尼克號》,也正是因為擁有著殘缺的結局,才讓人去體味,遐想…… 殘缺,也是一種美。它使痛苦者的心靈得到升華;它使寂寞者托起心靈的月亮;它使矛盾者感悟到真理。 咖啡沒有加糖,是一種殘缺,但這樣的殘缺卻更容易使人嘗到甜美;聽不到,說不出是一種殘缺,但這樣的殘缺才使生活更加美麗;失敗是一種殘缺,但這樣的殘缺使人更加珍惜成功的短暫美麗!

『貳』 能體現殘缺也是一種美的詩句

  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的兩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於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之故也。

  3. 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4.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5.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7.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nè)。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8.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9. 留得住的叫幸福,留不住的叫遺憾

  10. 我欣賞著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攫住我的心——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清岡卓行(日本)《米洛斯的維納斯》

古寺應為「大缺」,但觀眾可以藉助挑水的老僧,藉助畫面上的崇山峻嶺和清泉飛流去充分想像,在自己的腦海中畫出無數各具特色的「古寺」來。

1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3.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榮辱相依,福禍相倚。

14.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另: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更不可能有完美。沒有絕對圓的圓,沒有絕對直的線。完美的事物終有力量使它殘缺。

斷臂的維納斯因其斷臂在帶給人們些許缺憾時,更多的卻是把充滿無邊想像,「包孕著不盡夢幻」的具有崇高美學價值的缺陷留給人們,引得一些人對這種殘缺美的激動和敬重甚至到了一種不可遏止的狀態。 無庸置疑,人們鍾情於斷臂的維納斯固然包含著對美的深刻挖掘和理性思考,但更多的是人們一種社會心理的折射。人們往往對已經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而當它一旦失去的時候,才突然發現它的價值。因此,殘缺美說到底是一種空白美,是一種模糊美。

殘缺也是一種美,是另一種意義上美的紛呈。

(冰靈爵士)因為人們有追求完美的天性,人們認為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完善一個事物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當人們看見不完整的事物時就想去完善它。而殘缺美就正好符合了人的這種天性。當事物的殘缺表露出來的時候,人們都會思考,試圖通過勞動去改變它的不完美,讓它更接近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所以,每個試圖去填補這個殘缺的人都從勞動中獲得了一種享受,那是一種填補空缺的享受,一種通過自己的雙手使事物變得完美的享受,那就是美的所在。換句話說,殘缺美之所以有別於其他的美是因為它並不是讓人們完全被動的接受美,它引起了人們對它進行勞動,從而使人在勞動中得到享受。可以說殘缺美是一種參與性的美,有一種主觀能動性在裡面,它是一種活著的美。從另一點來說,殘缺美是一種沒有答案的美,人們在完成它之前並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他需要人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就如同人們常常說的一百個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殘缺美同樣也是這樣,或者說,哈姆雷特的美,正是因為他具備了殘缺美的某些特性,所以他才讓人感到美。所以,殘缺美給人的是一種無限遐想的空間,一種自我創造的自由,而每個人從中都可以創造出自己最想得到的結果,而這種結果正好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完美,這就是殘缺美最不同於其他美的地方。如同與其煞費苦心的希望給予讀者一個完美的結果,不如讓讀者自己去完成這個結果,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完美都有所不同。

『叄』 瑕疵創造了奇跡,甚至能鑄就別樣的美修改病句

【病因】語序不當,「瑕疵創造奇跡」與」鑄就別樣的美「調換位置,因為「鑄就別樣的美」的程度比「創造奇跡」的程度淺。
【修改】瑕疵能鑄就別樣的美,甚至能創造奇跡。

『肆』 勞動創造美有幾種讀法

『伍』 缺陷也能創造美的論據

馬雲,長相是缺陷,可是很有錢

『陸』 有誰知道關於「殘缺的美」的經典句子 --急要

1、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所以美,就在於它的朦朧感能夠引人遐想萬千.

2、世界上沒有完美,我不信,我覺得我遇到了完美,可沒有多就我發現,原來那是上天給我的最大的殘缺美。

3、行走在人群中,我們總是感覺有無數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飛短流長的冷言,最終亂了心神,漸漸被縛於自己編織的一團亂麻中。其實你是活給自己看的,沒有多少人能夠把你留在心上。

4、生活就像減法,每一頁撕去,都不可以重來,所以珍惜每一天,明天你會感謝今天拚命的自己!努力奔跑迎接屬於自己的輝煌!

5、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放棄的過程,放棄童年的無憂,成全長大的期望;放棄青春的美麗,換取成熟的智慧;放棄愛情的甜蜜,換取家庭的安穩,愛因為不能擁有而深刻,夢因為不能圓而美麗。人生,總是帶著殘缺的美,因缺憾而凄美。

6、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 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7、世上沒有不傷人心的感情,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它都會在你的靈魂上留下傷痕的,以傷痕為代價換得感情的喜悅,以感情的喜悅作為回報的傷痕。這世界上,沒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會發現,一切已經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於心底的記憶。是的,回不去了,所以,我們只能一直往前。

『柒』 作文 ( )創造美

平凡創造美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平凡不過的季節,沒有夏天的熱情,秋天的嫵媚,冬天的純潔。冬去春來,春天靜靜的飄到我們的身邊,把天氣變暖和了,冬雪悄悄的容進了莊稼里。帶來春風,把樹吹綠了,花吹紅了。讓大地復甦,重新充滿生機。「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平凡的春天也能創造出非凡的美麗。

她是一個自卑的女孩,因為家境不好,又相貌平平。每當那些家境富裕的漂亮女孩們聚在一起談論流行趨勢時,她總是躲得遠遠的。於是她努力學習,她希望能以優異的成績擺脫自卑。她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從班上中等到中上等,最後成了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盡管這樣,還是沒能讓她擺脫自卑的陰影,家境不好始終讓她悶悶不樂。
一次,她的班上有一位同學家出了車禍,父母都在這次車禍中喪生,這位同學處在被迫輟學的邊緣。她很同情他,於是把自己存了很久的零花錢全給了她,並且還常常去他家幫助他,安慰他。女孩漸漸發現,原來幫助別人是一件能使別人高興也能使自己開心的事。她開始幫助那些困難的人。然後她快樂起來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大家都很喜歡她,她拋棄了自卑,重拾快樂,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上了高中,每天都在快樂中度過,但她絲毫沒有放鬆自己的學習,而那些從前家境富裕的漂亮女孩子卻漸漸在她的身邊消失了。經過她年復一年的努力,在高考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被一所名牌大學錄取了。
當她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她回想從前,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平凡之中往往隱藏著非凡的魅力,需要你用心去挖掘、去體會,你會發現平凡也能創造出非凡的美麗!

『捌』 以缺口創造美為題寫一篇高中作文

1

放棄也美麗

人生中有多少個選擇需要我們去解答,多少分岔路口需要我們去走過。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對的,因為它沒有正確的答案,它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創造。每一個路口的選擇,都必定有一個擁有,有一個放棄。不能擁有的遺憾,會讓我們更綣縮,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這條路走完,再回頭看看,這條走過的路,比以前更美麗,這就是我付出的努力。 人生的道路就是一張無止境的答卷,裡面是無止境的選擇題,在眼前一個個ABC中,甚至更多的選擇中,你永遠只能選擇一個,放棄更多的,因此,學會放棄,也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程。 學會了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因為懂得放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 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把一次作文比賽的機會放在我面前,而我卻用短短的三個字「我放棄」而與此告終,我便與這個機會擦身而過。或許我該責備當時的我如此膽怯,但是我沒有後悔,因為後來,我發現,去參賽的同學以優異的成果回來了,這時,我才發現,我做的這個放棄是對的:她比我更需要這個機會,且能比我更好的完成這個任務! 或許有一天(這一天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後),你突然發現,以前我所放棄的竟然是如此美麗。(但是,要注意:放棄也要有選擇,不要一味的放棄,我們要學會棄壞從好。) 是的,人生如戲,每件事物都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導演,只有學會放棄的人生才能徹悟人生,笑看人生,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讓我們盡自己的努力,讓美麗的放棄變得更有價值吧! 學會放棄,將傷心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歡笑; 學會放棄,將失去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學會放棄,讓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共同走過的腳印! 原來,放棄是如此美麗!

2

失敗也美麗

有人遭遇了失敗,從此一蹶不振,有人卻大膽宣言:「失敗是成功的開始!」有人被巨石擋道停步不前,有人卻把巨石當成奮進的階梯。有人哀嘆冬天的寒冷,歲月的流逝,有人卻高頌:「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是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戰勝失敗的勇氣,有人痛恨失敗,可他卻不知失敗也美麗。

失敗好比一根大棍,當你挨了「當頭一棒」時,千萬不能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而應再鼓鬥志,不斷探索,努力前進。

記得小學畢業升入初中時,由於不適應中學的教學方法等原因,成績始終不佳。幾次較大的考試,一向成績不錯的我竟落到中下,頓時,我陷入失望的深谷,覺得天不再那麼藍,草不再那麼綠,校園生活不再那麼多姿多彩,甚至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終日悶悶不樂。後來,在一日讀書時看到一句話:「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從此失去自信……」這句話引起我的思考。我想:「只有懦夫才把失敗當做不可逾越的障礙,而勇士卻把失敗當成進步的階梯,我開始暗暗使勁,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於是,我笑了,面對燦爛的陽光笑了,失敗,其實並不可怕,挫折不會打倒我,它們只是成長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風暴。有了它們,我們成長之路不至於太過平順而失去樂趣,成長的樂趣還要從失敗中去尋找。

「失敗乃成功之母。」因為有了失敗的教訓,成功才能讓你更加欣喜。讓我們微笑著面對失敗,迎接成功。

風雪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藍天山色。在這個世界上,人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到彩虹。

生命之舟剛起航。人生的道路雖然充滿坎坷。但我依然堅信可以找到屬於我的陽光,因為我知道,失敗也美麗。

追問:
有沒有普通點的?少點字的有嗎?
回答:
給分不,一上午了一個給分的都沒有。
追問:
你寫給我我就給你分咯
回答:
花開一次也美麗

她是一個並不漂亮的小女孩。上台表演的機會永遠也不會輪到她。但這次是一個例外。

老師從教室外慢慢的走進來,說;六一節我們表演《白雪公主》XXX演公主,XXX演王子,XXX演巫婆,XXX演小矮人,她很驚訝的望著老師,''她?她一點都不漂亮。」同學們小聲說。

她放學之後,看見路旁的迎春花開的多麼艷麗,多麼芬芳。也許是同學們的不放心,也許是老師認為她不漂亮,總之老師把她又一次叫進辦公室。對她說;「你把角色讓給XXX吧,你把台詞讓給XXX吧,老師最終,讓她演一個不露臉的角色。續訴最後的結局

她回家的路上,看見路旁的迎春花任人糟蹋,她哭了,回到家她媽媽似乎知道了今天的事,她媽媽沒有安慰她,反到,到樓下去摘了一朵凋謝了的迎春花說:「花開一次也美麗。」

在表演開始的一分鍾前,她的同學給了她一個信封,說是她媽媽給她的,她打開信封裡面劃出一朵凋謝了的迎春花。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花開一次也美麗。」

她最後的續訴讓人感動,這次花開了,不是會凋謝的花。

平凡也美麗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朵花可以點綴春天的美麗,一顆螺絲釘可以帶動機器的運轉。盡管世間繁華萬千,但你依然可以發現:其實平凡也美麗。

上下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地在田間勞作,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平凡中,我們告別野蠻步入文明,我們走過春夏秋冬,唐宋元明清……平凡中,我們有了身上的衣口中的食,更有了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與文明。萬物皆在平凡中孕育。

對於人們來說,平凡是美,平凡是真,平凡是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是人生中相互扶持的拐杖,它似夢的天使,無時無刻不環繞著你。用心傾聽,你才知道它的美,你就會明白其中草葯真諦。

平凡不是平庸,它是一種比偉大更值得尊敬的品格。平凡不是平淡的,平凡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美。有些人熱愛生活,他們視坎坷為考驗,視不順為動力,構起平凡的風帆,遠航到人生的大洋之中,讓生命之舟隨之遠航,永不顛覆,永不迷失方向。

平凡,何嘗不美麗?
追問:
我暈!普通點的沒有嗎?
回答:
花開一次也美麗-這個不普通?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改一下就行了,我又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怎麼能寫的你直接抄就行。
追問:
好啦!不為難你啦!我們可以成為朋友嗎?加我吧1197474243

『玖』 關於殘缺的美的例子

殘缺與美的關聯使人們很自然的想到斷臂維納斯。盡管維納斯是殘缺的,斷了一隻手臂,仍凝聚了人體形象美的魅力,"人體由於力,或者由於它的美,可以喚起種種不同的意象"。①它即表現出了對健康、勻稱、和諧充滿活力的形象美的嚮往和歌頌,又表現出對人的生命,以及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類的熱愛。殘缺的維納斯畢竟是令人遺憾的,藝術家們試圖讓其完美無缺,續接的手臂或舉或抬,或屈或展,或空或實,諸多方案均不理想,最終放異至善至美的舉動,保留了維納斯的殘缺----人們發現殘缺本身也是一種美。
斷臂維納斯所表現的是一種美的殘缺,是對有著無窮魅力遺憾之餘的感嘆。而二胡曲《二泉映月》所帶給人們的卻是一種由殘缺創造出來的震撼之美,是在殘缺的逆境中走出輝煌。如果說前者是殘缺的形象美,而後者則是殘缺的內在美,前者是美的殘缺,後者是殘缺的美。
《二泉映月》原非此名,鄉親們稱之為"依心曲"作者阿炳自稱"自來腔",在酒肆茶樓掛牌賣唱時也曾稱之為"惠山二泉"。《二泉映月》是一九五0年,揚蔭瀏、曹安和在無錫為阿炳錄音時,阿炳參照《聽松》(阿炳的另一首二胡曲)在現場起的名。賀綠汀曾言:"《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它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是描寫《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②賀綠汀所言是正確的,結合阿炳的身世,聯想《二泉映月》曾有的三個名字,"依心曲"、"自來腔"、"惠山二泉》,不難看出:鄉親們稱之為"依心曲"認為是阿炳從心裡流淌出來的曲子,阿炳自稱"自來腔"是自本就要說出的心中的苦衷,"惠山二泉"恰恰是表述了阿炳對光明的渴望。誰能還給阿炳一雙明亮的眼晴,唯有惠山二泉在阿炳心中成為無邊的遐想。惠山二泉本是"天下第二泉",而在阿炳心中它變成了兩個泉,兩個映著月光的清徹明亮的眼晴。
阿炳在無錫雷尊殿長大,他的實名叫華彥鈞,其文為道觀中民樂高手,尤其琵琶最精。阿炳自幼隨父學習音樂、竹笛、二胡、三弦、琵琶,打擊樂器無所不精,技藝在青年時代就已成熟。後來家庭敗落,加之身體多病,被趕出道觀,不久眼疾無治,雙眼失明,走上街頭賣藝。對一個盲人, 人們更多的是同情,是對社會醜陋現象的感慨,阿炳賣藝的形象絲毫引不起人們美的感受,但阿炳的琴聲卻喚起人們的共鳴,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美的震撼。這種美的震撼產生於殘缺的形象外表,創造了殘缺的藝術行為。這種創造出來的殘缺美與形象的丑是那麼的不和諧,是那麼遠,卻又那麼近,美的琴聲發自內心,流於心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作為一個自然人,阿炳是殘缺者,他雙目失明,清瘦病態的臉龐上永遠掛著一付墨鏡,破舊的長衫相依著心愛的二胡、琵琶,一年四季,無論是萬木復甦的春天,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季,無論是秋高氣爽的秋月,還是寒風凜咧地冬日。一根探路的竹桿沒有變化的敲打著無錫街巷的石板路,告訴人們一位盲人走過來了,他永遠呆在這黑暗的世界裡。
作為一個社會人,阿炳是心靈至美者。"形象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③阿炳眼瞎心明,身殘而心靈至美,是真君子。古羅馬哲學家普洛丁指出:"美也就是善,從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在美後面的我們把它叫做自然的善,美是擺在善前面的。美是理式所在的地方,善在美後面,是美的本質"。④阿炳的美蘊藏在他的琴聲里,他賣藝不行乞,受贈不言謝,餓死不媚俗,他的琴聲從不為利益所動,他的琴聲是正義之聲,是真、善、美之聲。
作為一個音樂,他給人們留下了巨作----《二泉映月》。阿炳自幼在道觀中長大,道家樸素的自然辯證法思想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阿炳的世界觀,天人合一。對立平衡的觀念也無不進入阿炳的藝術創作。在阿炳的心中,世上萬物有圓有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分為二,變幻無窮。阿炳因殘缺而彌補,因彌補而得全,在《二泉映月》中,他彌補的天衣無縫,創作出天人合一的竟境。人們只看到飛針走線,卻理不出一絲一縷的痕跡,人們只聽到剪走刀飛,卻尋不到一邊一角的殘缺,所有的只是變化中和諧的旋律,空曠的天籟之音。
上天似乎是不公的,從小在道觀中長大的阿炳從小就失去母愛,世俗的偏見使他親生只能當做養子認,道觀的惡習逼他遠離道場,幾乎所有年輕人的不幸都集中壓在了他的身上。苦難遠不止這些,生活的窘迫又奪取了極具音樂天賦青年的雙眼,從此在黑暗的世界又喪失了最後一點光明的希望。世道的不公讓阿炳的行動更加的不自由,行走中樂器失去了支撐,從此二胡上多了根繩子,它將二胡與阿炳連在了一起,多了根繩子的二胡和阿炳,使行走中飄出的琴聲多了股被束縛的壓抑。
上天終究是公正的,"天不絕人心絕人"。昔日活潑好動的阿炳從演藝的喧鬧中跌入黑暗的寂靜世界,使阿炳受盡了生活的磨難和心靈的洗禮,現實世界的光明與黑暗一起融入屬於他自己的音樂世界,失明的雙眼化為惠山二泉,他用心中的雙眼,冷觀時世艱辛,笑覽世態炎涼,將生活的全部感受都注入琴聲,他用頑強的生命力和倔強的抗爭力支撐起二胡的身姿,奏出貌似殘缺卻洋溢著美倫美幻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的殘缺美,表現在作品獨特的演奏手法和獨特的韻味。阿炳在雙目失明之後,走路須人引領,邊走邊位。即使在茶樓酒肆也往往是站立演奏,無奈的演奏姿勢,使得阿炳不得不採用適合站立演奏的技法,從而形成不同於正常人的演出手法。阿炳大多是將二胡掛在身上,演奏時換把不方便,他常常是一整段音樂在同一把位演奏,一個手指可以將幾個音奏出,換把時略有停頓。這即是直立演奏的特點,也是音樂風格的特點所在。《二泉映月》定把滑指,空弦音運用的很多,獨特的演奏手法,鬼斧神工地增添了樂曲的空曠感和滑指的獨特韻味。人們不但沒有感到絲毫的不舒服,反而覺得是難以替代的絕妙,是難以想像的神來之筆。
殘缺不是美。殘缺是一種客觀存在,是自然產生的不幸,是敗筆之作,是粗心大意的破壞。誠想有誰會將一件完整的藝術品故意造成殘缺。比如:將一件書法作品染上污跡,將一件繪畫作品撕去半幅,將一件工藝品打去一角,或者將斷臂維納斯再載去一隻手臂,如果有那一定是心理變態,是對美的仇恨和嫉妒。《二泉映月》也如此,沒有人對阿炳的失明感到美,也不會對阿炳行走艱難的邊走邊位的形態叫好。所有的是對盲人的同情和演奏艱辛的感嘆,殘缺是阿炳的不幸,街頭賣藝是他的謀生手段,邊走邊拉造就了獨特的演奏手法,創作出"二泉映月"是阿炳音樂天賦和強烈謀生慾望所致,缺一不可,恰到好處。
殘缺不是美,殘缺是完美的對應物。殘缺所帶給作品的並不是優美的展示,只是殘缺與美的強烈對比才產生美。書法中的"布白",篆刻中的"殘邊",都是典型的殘缺"造境"。清人王國維在談及竟境時指出:"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的兩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於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之故也"⑤篆刻中古印的殘印邊緣的破損所表現出來的古拙美,已為人們所推崇,即使是新治印,也有擊邊的程序。書法中的"計白當黑"就是把空白作為一種表現因素,虛實,黑白的處理是作品意境的結構,使作品產生一種空靈,含蓄的魅力。試想如果沒有了這些"擊邊""布白"的殘缺,而是整齊化一,天地比齊的布局,又何來生動的感受,殘缺更鮮明地表明了主題。《二泉映月》優美、和諧的樂聲,從一個雙目失明,手法怪異的藝人手中奏出,這是一個極大的反差,絕妙的挑戰。阿炳所創造的竟境絕非造境,也不是一時的乘興而"作",而是心靈深處情緒宣洩的"寫境"之作。
殘缺不是美,但殘缺可以帶來美。斷臂維納斯是世人公認的殘缺美,但美的不是殘缺,而是對殘缺無可奈何的嘆息----假如不殘缺會更美。維納斯帶給人們的是遐想美,是人們對完美的追求。人們多次進行這種舉動,為維納斯接了多個斷臂,結果均不理想,只好保持現狀,並不是講殘缺了好,而是人們心中有無數個完美的維納斯,對那隻斷臂有更高的要求,斷臂帶給人們無盡的美的遐想。同樣阿炳的殘缺表現在《二泉映月》中時,我們明顯的感到不正常,獨特的指法,異常的把位,帶給我們不同尋常的音色,這音樂是新奇的,在常音中從未出現過,但你對此又絲毫改變不得。一旦改變了這貌似殘缺的技法,也就失去了獨特的韻味,"有我之境"則"無我自境",殘缺改為完整則面目全非。
殘缺不是美,但殘缺可以得到美。月亮的殘缺表現出一種過程美。"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從銀鉤倒掛的彎月,到玉盤高懸的圓月,月亮經歷了由殘缺到圓滿的過程,人們得到一種追求圓滿的享受。藉助於月亮的圓缺,將這一自然現象演繹為社會現象。更多的借物擬人,寄託人們的情感。阿炳《二泉映月》的泉中月,陳振鐸《弓橋泛月》的橋邊月,古人《漢宮秋月》的宮中怨月,天華先生《月夜》下的無奈之俗月,的民間俗月,一輪皓月當空,訴不盡的深情,講不盡的話語,"今月曾經照古人",月的殘缺絲毫沒有減少人們對它的情感信任,而是將此做為事物發展的必然,是過程中的正常展示。
殘缺不是美。但殘缺可以創造美。《二泉映月》所表現出來的美就是因殘缺而創造出來的美。聾啞人演出的《千手觀音》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但它所帶給人們的是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超常的表現力和幕後的艱辛,更多地是人們對演員的驚嘆和演技的贊許。《二泉映月》則不僅僅是因為這是盲人創作的作品,世上盲人何止千萬,盲藝人也不乏技藝精者,但只有阿炳創作出了《二泉映月》這樣感撼世界的樂壇佳作。它不同於維納斯的"殘缺遐想美",也不是書法,篆刻作品中的"殘缺對比美",更不是月亮的"殘缺過程美",《二泉映月》是由殘缺而創作的"殘缺創作美",改變了殘缺的不足,化短為長,如同一塊玉料,大小、輕重、凸凹、色別等終有差異,"觀玉十年,動工一時",《二泉映月》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來之筆,是由殘缺的無奈而升華為美妙的殘缺美。
殘缺不是美。阿炳殘缺的不僅是失明,而是家庭的肢離破碎,故土的倫陷屈辱,道觀的拋異世人的鄙視,這些都構成阿炳後半生的悲劇色彩。沉重深厚的悲劇意識壓在充滿多愁善感的阿炳身上。中國歷來有東西南北諸調都來源於同一個悲劇故事之說"凄涼的東音,懷鄉的西音,思親的南音,離別的北音。"⑥東西南北都是悲音,除了標明悲劇是個永恆的主題外,也為阿炳的殘缺,為《二泉映月》的殘缺美做了很好地解析:即有遭拋棄的恨,又有離別的苦,即有懷鄉的情,又有怨世的憤,都是圍繞著人的失和落為內涵,表述了作者內心情感的復雜和關系的錯綜,與其說《二泉映月》風景如畫,不如說是阿炳心中悲怨蘊織。
殘缺不是美,殘缺出於無奈。斷臂維納斯終究還是不斷臂的好,阿炳的失明也畢竟是人間悲劇,《二泉映月》流淌出來的苦水仍是不如惠山二泉照的月光美。《二泉映月》說到底是無奈之作,是阿炳的求生之舉,這反映了阿炳自強自立的人生觀,更多地展示了阿炳深厚的藝術功力和音樂創作天賦。阿炳的時代,二胡的內弦一般用二弦,外弦用子弦,而阿炳卻多用老弦,用阿炳自己的話講:"可以用的久一些。"阿炳用起來,演奏內弦高把位時竟毫無噪音,這是常人所不能的,顯示了阿炳極高的功力。阿炳行走,站立演奏多有不便,在演奏中多以短弓見長,縮短行弓距離,保持了運弓的力度,演奏風格細膩深刻,純朴蒼勁。由於是直立演奏,琴筒無支撐,給換把定位造成困難,阿炳採用常滑指與一指伸展滑音,給音色增添了獨特的韻味。老弦,短弓見長,定把滑指,正是這些正常人所不為的殘缺之舉,為我們演繹出了《二泉映月》。殘缺的無奈是有限的,而創造的有為是無限的,阿炳帶給人們的正是他自殘缺中創造出來的震撼人們心靈的美,殘缺的悲情美。
殘缺不是美,阿炳是不幸的,阿炳在黑暗中遠離了我們。殘缺創造了美,我們是幸運的,阿炳為我們留下了永遠的月光。阿炳用殘缺創造了美,使我們絲毫感覺不到《二泉映月》的殘缺。《二泉映月》是完美的,它甚至沒有給後人留下一絲改動的空間----因為它是由殘缺創造出來的美。"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天上如此,地上如此,《二泉映月》亦如此。

『拾』 如何懂得欣賞殘缺的美

從某種意義上說,「殘缺」就是人生,人生也許正是因為帶有某些缺陷才顯得更真實。殘缺並不可怕。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在殘缺中欣賞美,品味美,創造美。

假如給你一枚硬幣,你如何想辦法將世界遮起來。答案很簡單——把那枚硬幣放到眼前。很多時候,我們正是把自己的缺陷放在了眼前,導致自己不見天日。

上帝給了你美麗的容貌,卻不給你博大的思想;上帝給了你高深的智慧,卻不給你健康的體魄。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榮辱相依,福禍相倚。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一件事是十全十美的。但這也並不妨礙我們創造美,欣賞美,因為殘缺也是一種美。

一個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圓想要找回一個完整的自己,於是到處尋找自己的碎片。由於它是不完整的,因此滾動得非常慢,從而領略了沿途美麗的鮮花,它和蟲子們聊天,也充分地感受陽光的溫暖。它找到許多不同的碎片,但它們都不是它原來的那一塊,於是它堅持著找尋……直到有一天,它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碎片。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它滾動得太快了,錯過了花開時節,忽略了蟲子。當它意識到這一切時,它毅然舍棄了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

也許正是失去,才讓我們完整;也許看似殘缺,有時卻是一種完美。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雖然上臂殘缺,但她的立姿依然優美絕倫:她側身而立,重心落在右腳,左腿微微抬起,兩腳正好成丁字步,顯示了其「全部貞靜羞怯的美和嫻靜動人的魔力。」正因為其殘缺,所以成就了另一種美麗。

殘缺不是美,但殘缺可以帶來美。斷臂維納斯是世人公認的殘缺美,但美的不是殘缺,而是對殘缺無可奈何的嘆息。斷臂維納斯帶給人們的是遐想的美,是人們對完美的追求。

殘缺不是美,但殘缺可以得到美。「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殘缺表現出一種過程美。月亮經歷了由殘缺到圓滿的過程,人們便得到一種追求圓滿的享受。

殘缺不是美,但殘缺可以創造美。聾啞人演出的《千手觀音》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但它所帶給人們的是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超常的表現力和幕後的艱辛,更多的是人們對演員的驚嘆和演技的贊許。

曾有位女孩有一副婉轉動聽的歌喉,但卻長著一口齙牙,十分難看。

有一次,她去參加歌唱比賽。在台上表演時,她總是有意識地去掩飾自己難看的牙齒。這樣一來,她的表演讓評委和觀眾們都覺得好笑,結果以失敗告終。

長了一口齙牙,應該說是一種缺陷。如果你只盯著自己的缺陷,那它只會告訴你,自己是多麼的不完美,是多麼的不幸。可是如果把缺陷從眼前挪開,站遠了去打量,這種缺陷有時卻可以成為優點。

賽後,一位發現了這位女孩出色音樂內質的評委在後台找到了她,很認真地告訴她:「你會成功的,但是你必須忘掉你的牙齒。」

後來,在這位評委的幫助下,女孩慢慢忘記了自己長著齙牙的生理缺陷。在一次全國大賽中,她的極富個性的表演令所有的觀眾評委都為之傾倒。她終於脫穎而出。

她後來成為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卡絲·黛麗。她的齙牙同她的名字一樣響亮,甚至代表了她的形象,成為了一種美麗的象徵。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為自己平庸或者醜陋之處感到自卑,卻忽略了自己的價值。其實只要善於發現,我們完全可以從自認為醜陋的身上中找出有價值的東西。在《聖經》上有這么一句話:「上帝關了一扇門,又會打開另一扇窗。」這話不無啟迪。

世上的每個人都如同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他們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大些,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這么看來,缺陷也是一種美,它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因為沒有雨,大地會化作一片荒漠;因為沒有悲傷,人類的心會變得寂寞、無情而傲慢。正如羅曼·羅蘭說:「凡事不妨保留一點缺陷,缺陷就正是希望的所在。」有缺陷,才會產生想要把缺陷補足的慾望,這慾望才可激發向上力、創造力、革新力、活力。物滿則溢,乃是千古不易之理。

閱讀全文

與殘破創造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