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火箭技術之父是哪國的發明家
羅伯特·戈達德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是「火箭實驗創始者」,被公認為現代火專箭技術之父。屬戈達德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在他17歲的時候就嚮往火星之旅了。十年以後戈達德認識到,惟一能達到這個目的的運載工具就是火箭。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將自己獻身於火箭事業。24歲從渥切斯特技術學院畢業後進入克拉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11年他取得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14年他開始用火葯製成許多小型固體火箭,對火箭理論進行實驗性研究。他發現要使火箭達到宇宙航行所需的能量和速度,只有採用液氧、液氫為燃料的火箭發動機才能取得成功。
❷ 關於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是誰啊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美國人,盡管一生只在學校里讀過三個月的書,但通過勤奮好學,勤於思考,發明了電燈、電報、留聲機、電影等一千多種成果,成為著名的發明家,被譽為「發明大王」,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1879年,愛迪生創辦了「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熾燈上市銷售,1890年,愛迪生已經將其各種業務組建成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1891年,愛迪生的細燈絲、高真空白熾燈泡獲得專利。1892年,湯姆•休斯頓公司與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開始了通用電氣在電氣領域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地位。
❸ 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留言:如果你在火星,我在 地球我們聯系信息了 用量子手機[奮斗]
這很容易實現的,不過去火星幹嘛?地球擱不下你了?
❹ 發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氣的啟示
在火車出現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麼,能不能製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為「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里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著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著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著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們為什麼可以自動轉起來,而且力量會這么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看著機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間久了,他覺得只是看著機器轉動不過癮。他開始在心裡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
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台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後,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後就經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麼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機器。
他模仿著拆裝過的那台蒸汽機,試著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後,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台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可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麼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明創造。於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傻大個!」「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里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
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家糊口,休息時間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鍾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功課、做作業。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為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台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麼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那些機械師都不相信他,認為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理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把史蒂芬孫提升為機械師。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
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
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❺ 要求火箭(不是籃球隊)的發明家,以及他們的成就,要英文的,要網站!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果園里,一個小男孩正給櫻桃樹修剪枯枝。
他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櫻桃樹,眺望著遠方的田野。突然,他頭腦中冒出一個念頭:人要是能飛到星星上多好啊!怎樣才能製造出飛上火星的裝置呢?
小男孩從櫻桃樹上爬下來,坐在樹下沉思起來。他想像著有種機器在草地上飛快地旋轉著,急速上升,飛向太空,飛向那遙遠的未知的世界。
從果園回來後,小男孩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父母發現他整天在學習數學和做科學小實驗,即使卧病在床的時候,他也不放過星點兒時間。看著瘦弱的常患病的孩子,父母總是心疼地勸說他休息。
他就是美國物理學家和火箭技術的先驅者——羅伯特·戈達德。
童年在果園的美麗夢想成了戈達德所有生活的支柱。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不斷地攻讀數學,堅持做實驗,到長大些的時候,他居然攻讀起物理學家牛頓的著作來。
上大學時,戈達德考入伍斯特工學院。
1911年,29歲的戈達德在克拉克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並在這所大學開始了火箭研製工作。
剛開始時,戈達德做理論研究工作,探討火箭作高空大氣研究的價值和達到月球的可能性。1919年,他發表了題為《達到超高空的方法》全文只有69頁,是他理論研究的結果。小冊子發表了,但沒有引起人們的絲毫注意。其實,10年前俄國物理學家齊奧爾可夫斯基也曾做過類似的研究,寫過相似的論文,但也沒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戈達德在理論研究後,決定進行實踐操作,想用成功的事實來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1922年,戈達德開始了用汽油和液氧做燃料的火箭引擎試驗。
1926年冬天,在馬薩諸塞州的田野上,戈達德發射了自己製作的第一枚火箭。這枚火箭高約1.2米,直徑約15厘米。火箭里的汽油和液氧混合燃料耗盡後,它仍在繼續上升,上升高度是60米,時速100公里左右。火箭技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國。發明火葯的中國人在13世紀就發明了「飛火箭」,並運用於戰爭。還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波蘭人等也曾研究過火箭技術。但戈達德是第一位設想用火箭或許能載人飛向天外的人。
1929年7月,又一枚火箭在戈達德的家鄉飛向天空。它飛得更高,而且載有氣壓表、溫度計,拍攝氣壓表和溫度計的小型照相機。
試驗剛剛結束,警察居然找到戈達德,命令他以後不許在馬薩諸塞州做試驗。戈達德只好到新墨西哥州一塊荒涼的土地上開始新的試驗。經過許多努力,他得到一位慈善家饋贈的一筆錢,他的試驗才得以維持。在這里,戈達德製作更大型更成功的火箭。他的火箭有燃燒室,因用汽油和超高壓的液氧作燃料,燃燒室的壁能保持冷卻。戈達德還發明了控制火箭飛行方向的轉向裝置,使火箭沿正確方向飛行的陀羅儀等。
1930年到1935年的時間里,戈達德發射了數枚火箭,火箭的速度最高達到超音速,飛行高度達到2.5公里。
但遺憾的是戈達德的研究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只給過他一小筆預算,讓他設計飛機在航空母艦起飛時用的一種小型火箭。
戈達德在默默無聞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勤奮發明創造了火箭,是美國第一枚火箭的宇宙時代的開創者。
戈達德雖在美國沒有受到重視,在德國卻有一批推崇者。他們用戈達德的原理製成了V2火箭,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威力。
二戰結束後,美國科學家向德國科學家請教火箭製造的技術,德國科學家目瞪口呆,「你們不知道戈達德嗎?我們是用他的原理研究和製造火箭。他是我們的老師。」
美國科學家震驚後再去尋找戈達德時,一切都晚了。1945年8月10日,戈達德已經離開了人世。
❻ lol大發明家的皮膚有那些,順便帶上價格
自從大發明家重做完成後並大火後,越來越多的玩家朋友購買了大發明家皮膚,那麼大發明家哪個皮膚好看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lol大發明家皮膚大全為大家帶來目前大發明家全部四款皮膚的簡介!
第三類接觸黑默丁格皮膚視頻展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wMzMxMTU2.html
第三類接觸皮膚(Alien Invader)來自於電影《火星人玩轉地球》(Mars Attcaks!)這個皮膚會把炮台變為鐳射槍(Sci-fi rayguns)。黑默丁格(Heimerdinger)這一名字是由「核彈之父」奧本海默(J Rober Oppenheimer)和現代量子物理之父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的名字組合而成的。
lol大發明家第三類接觸黑默丁格皮膚
第三類接觸黑默丁格多少錢呢?作為最早期的大發明家皮膚,這款皮膚售價還是比較便宜的,目前國服售價是23Q幣,相信這么便宜的皮膚也是很少見的了,喜歡的朋友可不要錯過哦!
望採納!
❼ 近代史上有沒有著名的黑人發明家
本傑明·班納克Benjamin Banneker 。
班納克於1731年出生,父親羅伯特·班納克是一位從幾內亞解放出來的奴隸,母親瑪麗·班納克是一位簽訂了契約的英國奴隸和一位獲得自由的非洲奴隸的女兒。由於他的父母都是自由的,班納克自己從來就不是奴隸。
他的外祖母教他讀書,他曾在一所只有一間教室的貴格會學校就讀過一段時間,除此之外,他還自學了有關天文學、數學和力學的一切。他還學會了耕作和測量,為家庭農場建造了灌溉系統。
22歲時,盡管他一生只見過一塊機械表,他還是完全用木頭造了一隻鍾。據說那座鍾已經不停地走了40年,並聲稱是在新大陸建造的第一個時鍾。
他的其他成就來得很快。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他設計的一個農場種植的小麥為美軍提供了食物。1789年,他做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日食預測——他犯了一個小錯誤,後來他才知道這是由於他的來源的差異,而不是他自己的計算錯誤。
他最出名的是他的歷書,從1792年到1797年,他每年出版一次,包括天文計算、文獻、觀點、醫學和潮汐信息。似乎這還不夠,班納克還發表了自己對蜜蜂和蝗蟲的研究。
(7)火星發明家擴展閱讀:
本傑明聰明伶俐,當他製造了一座會走時辰的大木鍾時,鄰居們交口稱贊。這個鍾使他出了名,因為這是美國製造的第一個鍾,是他在研究了一塊袖珍手錶之後設計製造的。從那以後,其他殖民地的人們送來各種各樣的難題請他解決。
托馬斯·傑弗遜了解到本傑明又解決難題的能力,要求他幫忙建造一座首都城——華盛頓市。本傑明費盡心血制定了一個建設華盛頓的計劃,他標出街道、建築物——議會大廈、白宮等應該建立的位置和規模。
一位曾經設計過這座新城的蘭方特上校是法國人,同本傑明爭吵了起來,最後攜帶全部計劃憤然返回法國,工人們無規矩可循,只好停工。
但是本傑明記性非常好,他憑自己的記憶,又把全部計劃畫了出來,像當初一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本傑明·班納克
❽ 有哪些發明家發明了什麼東西的故事
列舉如下: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
2、貝爾發明電話
貝爾,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3、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4、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
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從此,火車得到了人們普遍的稱贊和重視,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使陸上交通運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史蒂芬孫那不畏艱辛,百折不回,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稱贊,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5、魯班造傘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要是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該多好呀!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❾ 火箭發明者是
「火箭實驗創始者」--羅伯特·戈達德
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戈達德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他從1909年開始進行火箭動力學方面的理論研究,三年後點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內的固體燃料火箭,證明火箭在真空中能夠工作。他從1920年開始研究液體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馬薩諸塞州沃德農場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
美國人戈達德在他17歲的時候就嚮往火星之旅了。十年以後戈達德認識到,唯一能達到這個目的的運載工具就是火箭。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將自己獻身於火箭事業。童年的時候,戈達德就顯示出對科學幻想和機械的特殊興趣和能力。那時候他常迷戀於威爾士的科幻小說,如《星球大戰》等,也醉心於閱讀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等作品。在他的自傳中,他承認這些小說大大激發了他的熱情和想像。他認為,這些小說「完全抓住了我的想像力。威爾士的奇妙的真實的心理描寫使事情變得十分生動,而其所提出的面對奇跡的可能途徑總是讓我想個不停」。24歲從渥切斯特技術學院畢業後進入克拉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兩所院校都在他的家鄉馬薩諸塞州。1911年他取得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在此期間,他認識到液氫和液氧是理想的火箭推進劑,在隨後的幾年裡,他進一步確信用他的方法一定會把人送入太空。他在實驗室里第一次證明了在真空中可存在推力,並首先從數學上探討包括液氧和液氫在內的各種燃料的能量和推力與其重量的比值。1919年發表經典性論文<<到達極高空的方法>>,開創了航天飛行和人類飛向其他行星的時代。他最先研製用液態燃料(液氧和汽油)的火箭發動機,1925年在他的實驗室旁的小屋裡,一台液體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進行了靜力試驗,1926年成功地進行了世界第一次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飛行。在馬薩諸塞州的奧本,冰雪覆蓋的草原上,戈達德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長約3.4米,發射時重量為4.6公斤,空重為2.6公斤。飛行延續了約2.5秒,最大高度為12.5米,飛行距離為56米。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它的意義正如戈達德所說:「昨日的夢的確是今天的希望,也將是明天的現實。」
戈達德於1929年又發射了一枚較大的火箭,這枚火箭比第一枚飛得又快又高,更重要的是它帶有一隻氣壓計.一隻溫度計和一架來拍攝飛行全過程的照相機,這是第一枚載有儀器的火箭。
1935年發射的一枚液體火箭第一次超過了聲速;此外,還獲得火箭飛行器變軌裝置和用多級火箭增大發射高度的專利,並研製了火箭發動機燃料泵、自冷式火箭發動機和其他部件。他設計的小推力火箭發動機是現代登月小火箭的原型,曾成功地升空到約2千米的高度。他一共獲得過214項專利。
戈達德的研究極端缺少經費,而且挑剔的輿論界也不放過這位嚴謹的教授。《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嘲笑他甚至連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識都不懂,而整天幻想著去月球旅行。他們稱戈達德為「月亮人」。為新聞界左右的公眾也對這位科學家的工作表示懷疑和不理解,但這都不能撼動頑強的戈達德。最好的辦法是走自己的路,繼續自己的研究,而對公眾的反應保持沉默,因為他很清楚這種譏諷是不會持久的。
報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他身上,至少這次有些贊揚的話語了。意想不到的是報界的報導引起了美國航空界先驅人物之一林白的注意。在親自考察了戈達德的試驗和計劃之後,他立即設法從格根海姆基金會為戈達德籌得5萬美元。這對於極端缺少資金而又迫切需要進行實驗設計的戈達德真是雪中送炭。這時馬薩諸塞州對於戈達德的計劃就顯得太擁擠了,於是在1930年他的全家和四個助手遷到新墨西哥州的羅斯威爾建立他的發射場。到1941年,除了短暫的中斷之外,他在這里從事了在科技史上最令人矚目的個人研究計劃。
戈達德的研究終於受到政府的重視。在他死後,他獲得的榮譽達到了頂峰。他被追授了第一枚劉易斯·希爾航天勛章,而國家宇航總局的一個主要基地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戈達德航天中心。
戈達德雖然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但最初並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所以到他逝世時美國的火箭技術還遠遠落後於德國。直到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上天後,美國才發表了戈達德30年來研究液體火箭的全部報告。後來,他被譽為美國的"火箭之父",美國宇航局的一座空間飛行中心被命名為"戈達德空間研究中心"。
但他的一生卻是孤獨而不被人理解的。勇敢的戈達德毫不氣餒,在理論和實踐上做了很多工作,向懷疑他的設想的人們表明未來的整個航天事業都將建基於火箭技術之上。他也因此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現代火箭之父」。
戈達德的一生是坎坷而英勇的一生。他所留下的報告、文章和大量筆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於他的工作,馮·布勞恩曾這樣評價過:「在火箭發展史上,戈達德博士是無所匹敵的,在液體火箭的設計、建造和發射上,他走在了每一個人的前面,而正是液體火箭鋪平了探索空間的道路。當戈達德在完成他那些最偉大的工作的時候,我們這些火箭和空間事業上的後來者,才僅僅開始蹣跚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