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發明
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此外,還有:計時器、橋牌專、馬鞍、陰陽屬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張衡的地動儀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祖沖之和圓周率
算盤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竹簡和木簡
帛書和帛畫
絲棉紙——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漢代洛下閎的赤道式儀器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馬鈞——魏國人,發明了水龍骨車
丁緩(漢代)發明了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貳』 列舉中國古代所創造的世界科技之最不少於六個
1、《甘石星經》(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甘石星經》是一部天文學專著,甘經、石經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書於戰國時期。《甘石星經》是兩書的合稱,作者為當時的齊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
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兩書合稱《甘石星經》。
2、水運儀象台(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
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發明的一種大型天文儀器,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等人創建。它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這台儀器的製造水平堪稱一絕,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富於創造的精神。
3、趙州橋(最早的石拱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
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2015年榮獲石家莊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國第一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4、故宮(最大的現存宮殿)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5、《敦煌星圖》(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圖)
敦煌星圖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是敦煌經卷中發現的一幅古星圖。為世界現存古星圖中星數較多而又較古老的一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圖。約繪制於唐中宗時期(公元705-710年)。
6、渾天儀(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天文儀器)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渾儀發明者是我國西漢的落下閎,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張衡進行改進。
中國現存最早的渾天儀製造於明朝,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之最
『叄』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做出過哪些貢獻
1、火葯
2、紙張
3、印刷術
4、指南針
5、戰國著子百家文獻
6、二十五部史書
7、絲綢
8、陶瓷
9、中國園林藝術
10、中國佛教文化文獻
11、中國道教文化文獻、
12、四庫全書
13、各種戲曲
14、四大名著
15、特種莊稼
16、各種醫書
等等
閃爍中中華名族的智慧之光!
『肆』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進程作出過哪些貢獻
怎麼老是提古代的成就呢??現代中國也有相當的科學成就啊(雖然幾項該得諾貝爾獎的,但沒有得到獎),但是並沒有影響當代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伍』 中國古代科技有多牛,何止四大發明,讓你見識一下
沒有多牛
中國古代的科技,實際上是一群地位低下的下層人(大多不識字)內,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奮容斗,在社會精英的鄙視、敵視下,艱難發展起來的。
網路上有很多鄙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左翼分子,但是我的一句話大多能夠得到他們的贊同:
在沒有文化傳承、沒有社會資源的傾斜、甚至受到主流社會精英鄙視敵視情況下,能夠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證明華夏人民的聰明才智非常了不起了。
『陸』 中國古代有哪些讓老外驚嘆的發明
時間可以掩蓋歷史上所有的記憶,人們往往忽略了古人在智慧發明上做出的傑出貢獻。在中國人的記憶中,只記住了傳統的四大發明,但是國外的人卻整理出了中國在歷史上的十大發明。其中有些科技,就連現代人看來也是一件非常有想像力的事情,這才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第十名的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士在煉制長生不老葯的過程中偶然發明出來的,盡管早期的威力並不大,但卻是影響現代軍事力量的轉折點,不過它也只能排在末尾。
排在第九位的是指南針,早在數千年前,中國人就懂得使用磁石的力量來指引南北,究竟是誰發明的這種東西已經無法考證,但這卻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必備工具。第八位的是紙張,蔡倫是東漢時期皇宮內的一個宦官,他發明了現代紙張的雛形,從而改變了人類的書寫習慣,是文化的傳播有了巨大的進步。
排在第七位的是面條!面條究竟是誰發明的目前還有很大爭議,不過中國還是憑借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碾壓了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據考古學家發現,在一個4000年前的墓穴中,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裡面有細長而乾枯的面條,這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面條。
第六位獨輪手推車,在中國的歷史傳說中,獨輪手推車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發明的,不過另一個傳說卻認為是公元前一世紀的一個名叫柯宇的農民發明的,但是他卻對獨輪車的製作流程守口如瓶,直到諸葛亮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地動儀是排在第五位的發明,張衡發明的這個工具是人類史上最早可以報告地震方向的儀器,比西方發明的地震儀早了1500多年。第四位酒,世界上之所以有了消毒的酒精,還是要感謝中國人最早發明了酒。考古學家在河南省發現了一個9000多年前的陶器,裡面尋找到了酒的痕跡,這充分證實了中國人才是釀酒的鼻祖,而在公元前三世紀,中國人就掌握了蒸餾技術,並且用來釀造醋和醬油。
第三名風箏,風箏的製造要感謝中國的兩個古人,一個是魯班,一個是墨子。正是他們兩人製作出的鳥型風箏可以天空翱翔,一出現便在整個中國風靡起來。早在1232年,中國人就曾經利用風箏給蒙古軍隊發放傳單,鼓動俘虜抗爭,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空中打擊。
第二位懸掛式滑翔機,風箏是公元前4世紀發明的,到了公元6世紀的時候,中國已經設計出體型更加龐大的風箏,它可以承載一個人的重量在空中翱翔,這就是中國古人說的斷線風箏,與我們現在使用的懸掛式滑翔機區別不大。然而,這些風箏卻只是君王懲罰罪犯的特殊工具,他們把罪犯綁在風箏上,迫使他們跳下懸崖以此為樂。這些可憐的囚犯要飛行好幾公里才能平安落地,運氣不好的就直接摔死了!
排名第一的是中國人發明的絲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影響全世界的發明,正是因為絲綢,才出現了東西方文化和商業上的早期交流。這樣美好的事物,無論是蒙古人、希臘人還是羅馬人都無法拒絕它的美麗,並且為它趨之若鶩。縱觀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中國人一直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相信中國人必將從新走向世界之巔,並且向世界證明,我們才是世上最優秀的民族。
『柒』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做出過哪些貢獻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復術成就
春秋:制九九乘法表,籌算計演算法
戰國:司南;《甘石星經》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專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星表;《黃帝內經》。
東漢:蔡倫造紙術(4世紀起外傳);東漢張衡渾象儀,候風地動儀;《九章算術》;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華佗針灸、「麻沸散」、五禽戲
南北朝:祖沖之圓周率;賈思勰《齊民要術》農書
唐:雕版印刷《金剛經》;發明火葯《丹經》,用於戰爭;曾一行本初子午線
北宋:畢升活字印刷術(13世紀傳播到西方);火葯娛樂(14世紀傳西方);指南針用於航海(13世紀轉入西歐)
元:郭守敬簡儀;王幀《農書》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分類法體現生物進化論,東方醫學巨典。《天工開物》(總結性巨作)
『捌』 中國古代的全部科技發明,誰知道!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中國古代發明家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就找到這么多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