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專利發明人的問題
涉及權屬糾紛的,可以通過訴訟解決。
⑵ 以下關於發明人和設計人的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這個專利的發明或設計者,專利權人是指這個專利的所有者,也就是對專利所有權的擁有者。
舉例:
1、專利發明者在發明此專利時,使用了所在單位(或其他單位)的資源——設備、信息等,又或是在職發明,那麼次專利的持有人則可以是此單位,即專利權人是單位。
2、專利發明者A在既是專利發明人,又是專利權人的情況下,出於某種商業利益,將專利權轉讓給B,此時A還是專利發明人,但專利權人要去專利局變更為B。
總的來說,專利發明人只是一個署名且不可變更,告知這個專利是由誰發明的,並不具有其他權利,也不能以此獲得實際的利益;而專利權人則可以變更(通過專利轉讓),在他人使用此專利時,獲取相應回報。
⑶ 申請專利中什麼叫發明人,設計人呢
發明人、設計抄人:是襲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重點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發明完成過程中,幫助進行一般性的測試、試驗、加工、計算或資料整理以及進行領導和後勤支持工作的人員不是發明人。 參考資料:木子專利代理中心
⑷ 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如何判斷
【摘要】:正《專利法》所稱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了創造性貢獻的人。對於非職務發明創造來說,發明人和設計人與申請人、專利權人一般是一致的;而對於職務發明創造來說,發明人和設計人與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是不一致的。正因如此,後者往往容易產生糾紛。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發生的爭議主要是圍繞署名權問題。在署名權這種名譽權之後還有"一獎兩酬"的經濟利益,同時,這種爭議往往和誰應當是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爭議絞在一起,解決起來難度較大。解決這種糾紛關鍵在於,正確判斷哪些人對發明創造作出了創造性貢獻。在一項發明創造完成過程中,參加研究工作的每個人的作用不盡相同。有的是研究課題的提出者,有的是課題組織領導者,有的直接從事研究,有的負責後勤工作,有的從事數
⑸ 哪些人可以成為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呢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13條明確規定:「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由上述規定可知,只有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能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⑹ 專利發明人,設計人和專利權人有什麼區別
1. 專利發明人 指的是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通回俗點講,就是這個發明創答造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人完成的, 這些人被稱為發明人 ,注意發明人只能是 自然人;
2. 設計人: 這個和專利發明人的概念類似,不過設計人是相對於 外觀專利而言的;
3. 專利權人:指的是擁有這份專利的權利的所有人及持有人,請注意,這里的人可以是單位;
專利發明人不一定是專利權人,因為這里牽扯到一個職務發明的問題,職務發明的專利權屬於單位,當然如果之前有約定,從其約定。
⑺ 什麼是《專利權》中發明人、共同發明人、共同設計人、設計人
發明人是對該專利作出實質性貢獻的人,如果有一個以上的發明人,則其他人為共同發明人。
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中的發明人稱作「設計人」,與發明人是一樣的,只是叫法不同。
⑻ 專利的設計人在這項專利里是什麼角色
這就牽涉到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的問題了。
如果是非職務申請,那麼申請人一般就是發明人。
而對於職務發明,
一般來說申請人是設計人所在的公司。
也就是說設計人雖然設計東西出來了,但是這是利用公司的資源,所以申請專利的權利在公司。
-----------------------------
專利法第六條是這樣規定的: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釋義】本條是關於職務發明創造和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及其專利權的歸屬的規定。
一、本條所稱的「單位」,包括各國家機關、團體、部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等。本條所稱的「發明人」、「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即通過自己的智力勞動,完成產品、方法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技術方案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的過程中,只負責組織、管理工作的人,為物質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以及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如計算機錄入人員、實驗員、描圖員等,不應當被認為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還應指出的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成為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主體,但不能作為發明人或設計人。發明人、設計人只能是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完成發明創造的自然人。
二、按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屬於下列兩種情形之一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其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設計人任職的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1.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例如,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完成本單位所下達的科研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本職工作范圍內完成的新產品設計或新的工藝方法等。按照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發明人、設計人完成的發明創造屬以下情形之一的,為職務發明創造:(1)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以外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一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2.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這里講的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包括利用單位的資金、儀器、設備、原材料等;技術條件,包括單位未公開的技術資料等。發明人、設計人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發明創造,盡管不屬於執行本單位的任務,也應作為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屬於單位。但是,本條第三款另有規定的除外。
不少國家的法律都規定,公司、企業的雇員在履行其職務過程中或者完成僱主專門分派給他的工作中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其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歸於僱主。我國專利法關於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權歸屬的規定,與各國的規定大體相同。至於單位與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設計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屬於單位內部的關系,應由本單位妥善處理。
三、除本條第一款規定屬於職務發明創造的情形外,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都屬於非職務發明創造,其申請專利的權利和申請被批准後的專利權,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四、按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原則上屬於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和申請被批准後專利權歸單位。但是,如果使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與本單位訂了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例如,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在合同中約定,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向本單位支付物質技術條件的使用費,而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歸發明人、設計人所有的,或者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專利申請的權利和專利權由雙方共有的,則按照本條第三款的規定,應依從雙方的約定確定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這一款的規定,是在本次專利法修改時新增加的規定。這一規定,有利於鼓勵個人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充分發揮單位物質技術條件的作用,避免閑置。
五、在本次修改以前的專利法規定,對全民所有制單位取得的屬於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權,由該單位持有;對非全民所有制單位取得的屬於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權,由該單位所有。按照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國有企業實行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相分離,國有企業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對出資者承擔資產增值、保值的責任,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沒有必要再按不同所有制,規定國有單位對其專利權只是「持有人」,其他單位對其專利權才是「所有人」,而只需要明確誰是 「專利權人」就可以了。因此,經修改後的本條規定,對因職務發明創造由單位取得的專利權,不再因單位的所有制性質不同而區分為專利權的「持有人」或「所有人」,而一律稱為「專利權人」。
⑼ 新專利法中發明人和設計人分別指什麼
沒看過那個法律,
只是從字面上設計人應該是在圖紙上設計的弄理論人,發明人應該是真正做成實物的人吧。
你覺得呢?
⑽ 我國《專利法》中的發明設計人是指()
您好,根據專利法。
第十三條 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回明創造的實質性答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B,對。
如果您還有什麼問題需要咨詢,可以隨時網路HI我,竭誠為您解答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