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是怎麼發明的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B. 電腦是誰發明的(超容易的)
美國的數學家 ——馮.諾依曼
C. 第一台電腦是怎麼發明的 它工作思路是怎麼樣的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這個哦~~~~
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D. 電腦誰發明的有害嗎
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
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有利也有弊!!~~
E. 該不該發明電腦
其實,大家都應該辯證的來看,一件事有利有弊,關鍵你看他的最終屬性。
電腦如果沒發明,似乎很多人都不容易上當受騙,不容易走錯路,但,事實上,一個人變質,根本的是內因,外因只是推動而已。
如果沒有電腦,很多都需要人力操縱了,那樣,浪費的是我們的生命,而且很容易出錯。
因為電腦,使國際交流日趨全球化,這樣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你我的交流也方便了。
…………………………………………………………………
很同意以上觀點,我作一個補充。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我們應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現今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我們需要的是更加便利的溝通與信息處理工具,電腦的發明則為我們提供了這一條件。但同樣電腦的發明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溝通的便利使得人心更加浮動,人性虛偽的一面通過電腦、網路無限放大,造成了人們的恐慌,但不可否認的是電腦的發明為人類的進步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所以,結論是電腦當然應該發明。不能因噎廢食不是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就給我們說過的道理么?
F. 電腦是怎麼發明的
為了加快計算炮彈發射軌跡速度而造的第一台
G. 電腦是怎樣發明的
第一台計算機是在1946年的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賓州大學)誕生的,而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
舉世公認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誕生在戰火紛飛的二次世界大戰,它的"出生地"是美國馬里蘭州阿貝丁陸軍試炮場。鮮為人知的是,阿貝丁試炮場研製電子計算機的最初設想出自於"控制論之父"維納(L.Wiener)教授的一封信。早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維納就曾來過阿貝丁試炮場。當時彈道實驗室負責人、著名數學家韋伯倫(O.Veblen)請他為高射炮編制射程表。在這里,他不僅萌生了控制論的思想,而且第一次看到了高速計算機的必要性。
多年來,維納與模擬計算機發明人布希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共事,結下深厚的友誼。 1940年,在給布希的信中,維納寫道,現代計算機應該是數字式,由電子元件構成、採用二進制,並在內部儲存數據。維納提出的這些原則,為電子計算機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H. 世界上的第一台電腦是誰發明的發明了多久用了多長時間發明的過程艱難嗎具體一點!
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I. 電腦是誰發明的真了不起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