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筆的發明和演變

筆的發明和演變

發布時間:2021-07-19 23:52:55

㈠ 筆是怎樣演變的

筆的歷史
鉛筆的歷史
鉛筆的祖先誕生在英國,但英語「鉛筆」一詞「pencil」卻來自古羅馬語「pencinus」。
1564年,一場猛烈的暴風雨襲擊了英國,吹倒了坎伯蘭郡的一棵大樹,一片像煤一樣黑色的東西在過去的樹根所在處露了出來,那是一個石墨母礦。
當地的牧羊人就用一條條這樣的東西,在羊身上塗劃,給它們做標記。
不久,精明的城裡人就把石墨切成一條條,稱作「印石」在街上叫賣。
初期的石墨印石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染污手指;二是容易折斷。一位不知名的天才解決了染污的問題,辦法是像給石墨印石穿件衣服似的,用線繩子把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易斷的問題則是由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工匠、業余化學家卡斯帕•費勃在1761年解決的。他把石墨粉和硫磺、銻、樹脂攪拌在一起,把這黏糊糊的混合物做成棍棒體。這樣成形後的混合體要比純石墨的印石的硬度強得多。
於是,尼可勒斯•傑庫斯•康特,法國一個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受命去完成尋找法國石墨,製造鉛筆的任務。不知是被失敗的恐慌所刺激,還是被引人矚目的尊敬所鼓舞,康特下了賭注。
由於只有很少的劣質石墨原料,尼可勒斯就加了些黏土增加數量,然後再在土窯里焙烤,這一切比人們夢想的還要好,他們製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標印棍」。
通過掌握混合黏土的比例,尼可勒斯使他生產的鉛筆在等級上從硬到軟;在顏色上,使鉛筆所劃出的線由淺灰到深黑。
後來,一個純美國血統的細木工威廉姆•門羅,在自己的店裡發明了一種可以製造大約6~7英寸標准木板條的機器。每塊木板條都由機器從頭至尾沖槽,槽深正好是石墨圓柱體的半徑。然後用兩片沖過槽、松緊合適的木片把石墨粘合起來,這就是第一支現代鉛筆。
現在生產的標准鉛筆可以劃35英里那麼長,至少可以寫4.5萬個字,削16次直到離筆尾兩英寸的地方還可以用。它還帶著附有黃色金屬包頭的橡皮。
現代鉛筆由40種不同的原料製成,最好的石墨出產於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和墨西哥;最好的黏土出產於德國;最好的橡皮出產於馬來西亞;最好的蠟出產於巴西;用於機器中攪拌石墨、黏土的那種雞蛋大小的卵石出產於比利時、丹麥;而最好的、帶有芳香味的木材出產於美國。
現在可以生產300多種不同的鉛筆,其中包括外科大夫在病人身上做開刀記號的那種鉛筆。
(佚名摘薦,文曉文)
漫談筆
鋼筆發明至今還不到100年,但它流行於世界各地。在許多歐美電影中我們常見身穿燕尾服,手持鵝毛蘸筆人士的書寫鏡頭,頗具紳士風度。這種鏡頭或許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太深,以至在今天的工藝圓珠筆中,有的筆桿上仍飾有羽毛。這種鵝毛蘸筆在歐洲持續流行了千年之久,以至我們仍可在許多文學巨匠、音樂巨匠等人物保存完好的手稿中找到它們的蹤跡,直至19世紀末,才逐漸地消失,被鋼筆所取代。
為什麼鋼筆取代了鵝毛蘸筆?起因是「盛怒」。沃特曼是英國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當時英國的保險業競爭十分激烈,1884年,他好不容易爭得一筆生意,在與對方公司簽約時,他遞過去一支精美的羽毛筆,不料那支筆漏了一攤墨水,將合同文本污染了,當他去拿新合同書時,另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搶了他的生意。沃特曼氣極了,都是因為這支倒霉的筆,使他丟失了一筆大生意。盛怒之後,他冷靜了下來,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研究了毛細管的機理,制出了筆尖、筆舌。筆尖和筆舌上都開有細小的縫隙,以便吸水。如何才能儲存墨水呢?他動足了腦筋,開始用一條硬的長橡膠,在中間鑽出一條細長的小管用來儲水,把它與筆尖相連,當筆尖受壓時,墨水可以慢慢滲出。今天的簽字筆仍採用這個原理,只不過是儲水橡皮由泡沫管代替。
沃特曼發現要使硬橡皮細管儲滿墨水是件麻煩的事,要用滴眼葯水的滴管把墨水慢慢滴進去。後來他改用具有彈性的薄皮橡皮膽,只要把內部的空氣擠出產生負壓,插入墨水瓶,很快就吸滿了。這種方法直到今天,仍無多大變動。
圓珠筆在50年代貴於鋼筆,用完之後還不捨得扔掉,在專門的筆店裡可以加筆油後繼續使用。據說匈牙利人比洛,是一家印刷廠的校對員,由於印刷好的清樣,含水分較多,用鋼筆更改,字極易滲開而模糊不清,於是他用鋼珠套上油墨細管用來書寫,就不易產生以前的毛病。後來,比洛把他的發明提供給英國皇家空軍,由英國一家飛機製造廠制出了第一批圓珠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人採用了比洛的發明。1916年,德國人利斯勃設計的新型圓珠筆已十分接近現在的筆了,但沒有得到推廣。直到二次大戰爆發後,美國軍事工業部門提出要製造出一種適合高空書寫,不漏水,不受冷熱影響,能大量儲墨水,不必勤灌的筆,並給以重賞。1944年芝加哥商人雷諾看到這是一個極好的發財機會,由於他頭腦活絡,重金邀人對利斯勃的筆作改進,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取得了成功。正好那時美國在日本丟了原子彈,他大做廣告,把他的筆與原子彈並論,命名為原子筆,很快風靡世界。

㈡ 筆的演變史

筆 的 發 明

筆 由 何 人 發 明 ? 自 古 就 有 蒙 恬 造 筆 之 說 , 但 查 「 史 記 」 蒙 恬 傳 卻 沒 有 造 筆 的 事 , 只 有 張 華 的 「 博 物 志 」 有 「 蒙 恬 造 筆 」 的 記 載 。 秦 在 公 元 前 二 二 一 年 統 一 天 下 , 蒙 恬 因 功 被 拜 為 內 史 , 這 個 職 位 , 與 用 筆 有 關 , 因 為 撰 稿 、 撰 述 和 抄 寫 公 文 , 乃 是 史 官 的 職 責 , 這 也 許 是 導 致 蒙 恬 改 進 書 寫 工 具 的 原 因 。 博 物 志 說 「 造 」 筆 , 但 「 造 」 的 意 義 , 不 一 定 是 發 明 , 也 可 說 是 「 制 作 」 。

馬 縞 的 「 中 華 古 今 注 」 有 一 段 話 , 或 許 可 說 明 世 人 認 為 蒙 恬 發 明 筆 的 誤 會 , 「 牛 享 問 曰 : 『 古 有 書 契 , 便 應 有 筆 , 世 稱 蒙 恬 造 筆 何 也 ? 』 答 曰 : 『 自 蒙 恬 始 作 秦 筆 耳 , 以 拓 木 ( 亦 作 枯 木 ) 為 管 , 鹿 毛 為 柱 , 羊 毛 為 被 , 非 兔 毫 竹 管 也 。 』 」 也 就 是 說 , 蒙 恬 只 是 用 枯 木 及 鹿 、 羊 毛 等 , 制 造 了 他 們 秦 國 所 用 的 筆 。 馬 縞 的 這 一 注 解 , 與 晉 朝 崔 豹 的 「 古 今 注 」 相 似 , 注 中 也 說 「 蒙 恬 始 造 即 秦 筆 耳 … … 」 。

實 際 在 蒙 恬 之 前 , 古 代 的 文 獻 , 早 就 有 用 筆 的 事 , 如 「 爾 雅 釋 器 」 有 「 不 律 謂 之 筆 」 。 「 禮 記 」 「 曲 禮 」 有 「 史 載 筆 , 士 載 言 」 , 「 物 原 」 有 「 伏 羲 初 以 木 刻 字 , 軒 轅 易 以 刀 書 , 虞 舜 造 筆 , 以 漆 書 於 方 簡 」 。 「 尚 書 中 侯 」 有 「 龜 負 圖 出 , 周 公 援 筆 以 寫 之 」 。 其 他 還 有 「 戰 國 策 」 上 記 載 齊 後 將 死 時 , 叫 她 的 兒 子 「 取 筆 牘 受 言 」 的 故 事 。 徐 堅 根 據 尚 書 及 曲 禮 的 史 實 , 在 他 的 「 初 學 記 」 中 , 較 明 白 解 釋 世 傳 蒙 恬 造 筆 的 原 因 : 或 者 當 時 的 許 多 國 家 沒 有 筆 的 名 稱 , 只 有 秦 國 獨 得 , 蒙 恬 更 將 筆 「 損 益 」 ( 改 良 ) 罷 了 。

筆 究 竟 是 何 人 發 明 , 恐 怕 很 難 找 到 答 案 , 只 可 說 是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一 些 人 。 從 近 年 古 代 文 物 的 發 現 , 可 以 證 明 竹 、 帛 上 的 文 字 圖 畫 , 是 使 用 毛 筆 的 , 並 且 還 有 用 竹 、 木 枝 桿 做 的 毛 筆 實 物 出 土 , 如 一 九 五 四 年 , 長 沙 古 墓 中 發 現 的 戰 國 筆 , 筆 管 與 筆 套 ( 整 支 筆 裝 入 套 中 ) , 卻 是 竹 制 , 筆 頭 是 動 物 毛 , 可 能 是 兔 毫 , 筆 全 長 二 一 公 分 , 套 長 二 三 . 五 公 分 。 商 代 及 周 朝 的 金 器 款 識 , 很 顯 然 不 是 硬 筆 寫 了 來 翻 鑄 的 。 殷 商 的 甲 骨 文 卜 辭 , 看 得 出 來 是 用 毛 筆 寫 後 再 刻 。 中 研 院 董 作 賓 故 院 士 , 在 他 的 「 甲 骨 文 斷 代 研 究 例 」 中 , 還 說 到 在 公 元 前 一 四 ○ ○ 年 - 一 二 ○ ○ 年 間 的 牛 骨 上 , 有 用 毛 筆 和 墨 汁 已 寫 好 文 字 還 沒 有 契 刻 的 。 同 樣 情 形 , 在 陶 器 上 , 安 陽 出 土 的 殷 代 陶 片 中 , 也 有 一 個 以 筆 墨 書 寫 的 大 字 - 「 祀 」 。

更 早 一 點 , 在 史 前 時 期 , 從 河 南 仰 韶 及 西 安 半 坡 等 新 石 器 時 代 遺 址 的 彩 陶 , 上 面 的 花 紋 、 卷 企 和 符 號 , 都 必 須 用 軟 的 毛 筆 才 能 畫 成 。 又 在 甘 肅 辛 店 發 現 的 彩 陶 , 上 面 有 人 、 鳥 、 大 及 車 輪 等 圖 畫 , 有 些 學 者 認 為 那 是 中 國 較 原 始 的 圖 畫 文 字 。 近 百 年 來 陸 續 出 土 的 古 陶 甚 多 , 至 秦 時 已 匯 集 陶 文 八 百 余 字 , 能 辨 識 者 不 到 半 數 。
========================
筆的演變史

漢代經濟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紙的發明,更促進了毛筆的進一步改進。筆頭不僅用兔,羊毛,還採用了鹿毛,狸毛,狼毛等原料混合製成。其制筆之法,有的以兔毫為筆柱,羊毛為筆衣,或用人發梢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毫,裁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見王羲之《筆經》)。因此,漢之制筆硬,軟毫並用,亦可謂早期的「兼毫」。此時對於筆管的質地,裝飾也漸漸地重視起來,有的還以金銀為飾。據《西京雜記》載:天子所用筆,管則飾以錯寶,毛皆以秋兔之毫,並以「雜寶為匣,廁以玉璧翠羽,皆值百金」。清代乾隆年間的唐秉鈞在《文房肆考圖說》卷三《筆說》中也說:「漢制筆,雕以黃金,飾以和璧,綴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矣。」筆在此時已經不僅是書畫的工具,而開始成為藝術品了。

秦漢之際人們有將毛筆簪戴在頭上,以作裝飾之用的習慣,因之筆桿較長,有20厘米左右,筆桿上還常常刻有工匠的姓名,筆尾削尖,並髹之以漆,稱之「簪白筆」。「白筆」指未蘸過墨的新筆,以新筆作簪用,故名。漢代有「簪白筆」制度。漢代官員為奏事之便,常簪戴毛筆。
魏晉簪筆之風不再時行,筆桿逐漸變短。三國時有魏國人韋誕,字仲將,京兆(今陝西西安)人,有文才,善辭章,並以制筆和墨聞名當時,他所制之筆,人稱韋誕筆,著有《筆經》一卷留世。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韋誕的制筆方法:「先次以鐵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穢毛,皆用梳掌痛拍整齊,毫鋒端本各作扁極,令均調平,將衣羊青毛,縮羊青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後合扁卷令極圓,訖痛頡之,以所整羊毛中為筆柱,復用毫青衣羊毛使中心齊,亦使平均,育頡管中甯隨毛長者使深,寧小不大,筆之大要也。」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韋誕的制筆方法,同時也反映出魏晉時制筆的過程和特色。

隋唐的毛筆,筆頭短而硬,以安徽宣城的筆風行天下,其中制筆名家有:
1、黃暉。相傳他得到蒙恬的制筆方法,所制的筆稱「雞距筆」,雞距即雄雞跖後突出像腳趾的部分,因鋒短,犀利如雞距,故名。

2、宣州陳氏。唐代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制筆名家,名字不詳,相傳陳氏之筆特別為當時書法家喜愛。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曾親手寫過《求筆貼》向陳氏之祖求筆;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也曾向陳氏求筆。宋邵博《聞見後錄》中載:「宣州陳氏家傳右軍《求筆貼》,後世益以作筆名家。柳公權求筆,但遺以二支,曰公權能書當繼來索,不必卻之。果卻之,遂多易常筆。曰前者右軍筆,公權固不能用也。」

3、諸葛氏。其制筆以一種或二種獸毛參差散立組合而成,經久耐用,與當時宣州陳氏同享盛譽。鄭文寶《江表志》中載:「宜春王從謙喜書禮,學二王楷法,用宣城諸葛筆,一枝酬十金,勁妙甲於當時,從謙號為『翹軒寶帚』。」唐時諸葛氏筆已為詩人書家所推崇。
唐代的筆,以兔毫為主,大多出自宣州。選料精審,質量高超,它們受到了官府和皇室的高度重視,並且成了每年都要向皇帝進貢的「貢品」。現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中國之唐筆,有斑竹管,有斑竹管鑲象牙,也有全管象牙,撥鏤碧色之管的。這說明唐代筆的豐富多彩,工料精緻。
由於唐筆的鋒短,過於剛硬,故蓄墨少而易乾枯,於是又發展產生了一種鋒長精柔的筆。長鋒筆的出現對於毛筆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它帶來了唐宋時期縱橫灑脫的新的書風。

宋代的制筆工藝,一改晉以前的舊風,逐漸趨向軟熟,虛鋒,散毫。當時的制筆名匠眾多,有:諸葛高,安徽宣城人。出身制筆世家。書法家蘇軾曾稱當時無心散卓筆,「惟諸葛高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如入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諸葛元,諸葛漸,諸葛豐及歙州呂道人,呂大淵,新安汪伯立,均為其傳人。

呂大淵,黟州(今安徽黃山市黟縣)人。在繼承宣筆製作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宋黃庭堅《山谷筆說》中載:「黟州呂大淵悟韋仲將作筆法,為余作大小筆十餘枝,無不可人意。」呂道人,歙州人。其制筆技藝 繼承宣筆製作之長又有創新,名揚一時。黃庭堅《山谷筆說》中載:「歙州呂道人非為貧而作筆,故能工。」吳說,宋代筆工吳政之子,繼家法制筆,筆經久耐用。程奕。蘇東坡說錢塘筆工程氏制筆,有前人風格,使寫字輕巧,製作精妙。待其瑛,擅長紫毫「棗心筆」。所謂「棗心筆」為筆毛中心有物,如棗中之核,故稱。張遇,以制丁香筆為人所知。黃庭堅說:「張遇丁香筆,捻心極圓,束頡有力。」丁香筆為宋代毛筆的一種。 汪伯立,新安(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南宋理宗時,徽州知府謝 則以汪伯立筆,澄心堂紙,李廷 墨,羊頭嶺舊坑硯稱為「新安四寶」,一並列為進獻朝廷的貢品。

到了元代,宣州筆聲名煊赫的地位逐漸由湖筆(即浙江湖州,嘉興一帶所制筆)代替。這是由於南宋小朝廷偏安杭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轉移所造成的。再說湖州早就有制筆業,尤以善璉鎮為最。相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禪師(隋朝有名的書法家)游善蓮鎮,住在鎮上蒙恬祠側的永欣寺,與當地制筆工匠經常切磋制筆技術。智永喜愛書法,他用敗的筆頭足足有五大竹箱,埋在曉園(今善璉鎮輪船碼頭處),名「退筆冢」。智永禪師圓寂後,筆工把他埋葬在「退筆冢」旁。入元以後,浙江吳興一帶先後出現了一批制筆名家,他們精雕華飾,不惜成本,以博取統治者的歡心,因而包攬了所有的「御用筆」,以致湖筆聲譽日隆。湖筆用山羊毛,野兔毛和黃鼠狼尾毛,經過浸、撥、並、配等七十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筆鋒堅韌,渾圓飽滿,修削整齊,具有「尖、齊、圓、健」的筆之「四德」。他們的代表人物是:馮應科,元初湖州著名筆工。所制湖筆被稱為「馮筆」,與當時書法家趙孟 的字,錢舜舉的花鳥畫,一並譽為「吳興三絕」。《湖州府志》中曾有「吳興馮筆妙無倫」的詞句給予贊揚。張進中,元代湖州筆工,以 毛作為制筆原料,製成 筆,為皇宮中所用。清阮葵生《茶餘客話》中載:「都城耆老,善制筆。管用竹桿,毫用 ,精銳宜書。吳興趙子昂,淇中王仲謀,上黨宋齊 皆與之善。尚方有所需,並非中筆不用,進中每月執筆入宮,必蒙賜灑食。」周伯溫,元代筆工。西域人,名沙剌班,以制黃羊尾筆揚名當時。繼承了古代製法,深受世人贊美。陸文寶,元末明初制筆家。浙江吳興人,聲名出眾,制筆技藝傳至其子陸繼翁後,大有繼往開來之勢。明書法家曾 《贈筆工陸繼翁詩》稱:「吳興筆工陸文寶,制筆不與常人同。自然入手超神妙,所以舉世稱良工。」陸文寶製作的筆還曾入貢為御用筆。

同時吳興的筆工也大量地向外輻射,使湖筆在江蘇,浙江各地普遍地都有製作。到了明清,制筆在工藝上不但講究實用,而且更注意裝飾。隨著書畫藝術的發展,作為工具的毛筆製作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明清兩代精製華麗的毛筆,其中有一部分即是皇室的「御用筆」和官府用筆。製作的精美表現在筆頭選毫極精,筆頭捆紮出竹筍式,香盤式,蘭花式,葫蘆式等多種形式。筆頭與副毫因毛色現出層層不同的色彩或鋒淡而副毫漸濃, 色變化頗為美觀。當時用毫有羊毫,紫毫(兔毫),狼毫,貂毫,豬鬃等不同性質的毛,並創新了毫制筆,即利用各種不同性能的毫互相搭配成中性的毫,使筆毫軟而圓健,強勁有力,達到剛柔適中,經久耐用,揮灑自如和尖,齊,圓,健的要求。根據書法,繪畫的需要,還創新出現了摣筆,斗筆,聯筆,提筆等寫特大字的大型筆,以及蓄墨較多的長鋒筆等新品種。筆管的裝飾上也創制出了許多精巧的工藝,從質料到裝飾花紋都有創新。當時有竹管(棕竹、斑竹、湘妃竹),玉管(青白玉,碧玉)、玳瑁管、雕漆管、剔漆管、黑漆描金管、填漆管、象牙管、瓷管、木管(硬木、烏木、雞翅木)、琺琅管等多種質料(圖69)。裝飾題材豐富,雕鏤精緻,色彩鮮艷,大體以吉祥圖案為主,有雙龍戲珠,龍鳳,八仙,雲鳳,雲蝠,古錢,人物山水等。

明清二代的著名筆工有:

陸繼翁,明代筆工,陸文寶之子。施文用,明代筆工。浙江吳興人。精製筆翰,多作為貢品,進獻皇宮內府,被達官貴人視為案頭清玩,筆桿常標「筆匠施阿牛」記號,弘歷皇帝鄙棄其名,改為「施文用」。此後施文用的名字在湖筆界有了盛譽。張文貴,明代筆工。杭州人。長於制畫筆,有「畫筆以杭之張文貴為首稱」的贊評。周虎臣,清初著名筆工,江西臨川人。

㈢ 筆是怎麼演變來的

遠古人在創造文字時就開始使用尖硬的石器、獸骨和樹枝在石壁、平地、樹皮、甲骨上進行刻字,這大概算是筆的雛形。

最早的墨水是深色水和隨機選擇的動物的血液。 後來,人類發現了金屬並將其用於生產和生活工具。 聰明的古埃及人首先用銅製成筆尖,然後將其綁在可以用墨水儲存的木管上。 這可能是最早的鋼筆。

後來,人們用鵝毛,鴨毛和烏鴉鉛筆不僅在軟紙上書寫,比以前的筆還多,而且大大加快了書寫速度,並在筆的歷史中發揮了作用。

(3)筆的發明和演變擴展閱讀:

四川境內所產毛筆的統稱,簡稱川筆、蜀筆。川筆、蜀錦和蜀綉均為蜀中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優秀代表。川筆主要以成都、達州南壩、樂山、南充、敘永、綿陽等制筆聚集地。所製作羊毫、狼毫、雞毫、豬鬃以「剛柔相濟,溫潤飽滿」特點著稱。蜀中有鋒穎豬鬃為川筆中的豬鬃毛筆提供材料保證,同時豬鬃毛筆的使用對於嘉州畫派影響頗深。川筆、夾江宣紙、苴卻硯為四川文房用具傑出代表。

川筆受鋼筆、中性筆沖擊影響。傳統川筆製作面臨傳承、技術繼承發展問題,同時人才也日漸凋零。目前僅有成都太和筆庄馬向陽,樂山永青閣汪延興、南充金台毛筆馮宗福、敘永百忍閣張乃玉等寥寥數人還在堅持這門傳統手工技藝。

湖筆它揮灑自如,經久耐用,素有「筆穎之穎技甲天下」之稱,湖筆的產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

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為「文房四寶」,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是中華文明悠久燦爛的重要象徵。湖筆之鄉在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2006年,湖筆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㈣ 筆的發明與演變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6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㈤ 筆是誰發明和演變的

史傳秦蒙恬造筆。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作戰,他都要定期寫戰報呈送秦王。當時,人們用竹簽寫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沒寫幾下又要蘸。 一天,蒙恬打獵時看見一隻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心中不由來了靈感。他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插在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試了幾次,效果還是不行,於是隨手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石灰坑裡。

有一天,他無意中看見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筆。撿起來後,他發現濕漉漉的兔毛變得更白了。 他將兔毛筆往墨盤里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 原來,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

(5)筆的發明和演變擴展閱讀

中國上下五千年,形成自己的燦爛文化,古代常稱的「文房四寶」,就是傳統文化的外在體現。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其中四寶之首的筆,即毛筆,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產品。

在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文人都是用它揮灑奇思,宣洩情懷。文人以筆為鋤,以紙為田,筆耕不輟,因而漫長的中國歷史便成了「筆下春秋」。

毛筆,比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歷史更為悠久,可後者已退出歷史舞台,而毛筆與近代出現的鋼筆、鉛筆、圓珠筆,並稱為當代四大筆,在當今的書畫史上依然大放異彩,其生命力之強大令人嘆為觀止。

關於毛筆始於何時,眾說紛紜。最有故事性的說法要屬秦國大將軍蒙恬造筆。《史記》《博物志》等書籍上都有記載,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於是「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成毛筆。

因為這個傳說,蒙恬被尊為毛筆的始祖。浙江省湖州善璉百姓建「蒙公祠」,於每年蒙恬生日時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沿襲至今。但據史家考證,中國毛筆起源遠早於此,至少有6000年歷史。

閱讀全文

與筆的發明和演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