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時鍾是誰發明的
你好!
時鍾是由利比發明的.
原始人憑天空顏色的變化、太陽的光度來判斷時間。古埃及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發明日晷在早上計時,他們亦發現水的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發明了水鍾。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他們亦會用燒香計時。將香橫放,上面放上連有鋼珠的繩子,有報時功能。
1283年在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鍾。
13世紀義大利北部的僧侶開始建立鍾塔(或稱鍾樓),其目的是提醒人禱告的時間。
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鍾。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鍾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准確至最近的15分鍾。
1657年,惠更斯發現擺的頻率可以計算時間,造出了第一個擺鍾。1670年英國人William Clement發明錨形擒縱器。
1797年,美國人Eli Terry獲得一個鍾的專利權。他被視為美國鍾表業的始祖。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Ⅱ 最早的時鍾是誰發明的
鍾表,也是由中國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明的。近日,筆者在上海遇見世界著名的鍾表大師、香港鍾表歷史學家矯大羽時,他激動地對記者說,經過數年的努力和求證,他提出的「中國人開創了鍾表史」這一觀點,已被世界鍾表界認可。
矯大羽說,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等,這只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沒有嘀嗒嘀嗒的鍾表聲,都不能稱作鍾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台水運儀象台,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而且,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鍾表與計時器的區別。國際鍾表界都把擒縱器視為鍾表的心臟。在瑞士,他找到了一本世界鍾表界的權威書刊上寫到:「現代機械鍾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之後,他又在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的一本書中,找到了他的一段話:「蘇頌把鍾表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以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
Ⅲ 美林時鍾是什麼
美林時鍾是美國投行美林證券提出的一個資產配置理論。該理論將「資產」、「行業輪動」、「債券收益率曲線」以及「經濟周期四個階段」聯系起來,作為指導投資的理念。
美林時鍾按照經濟增長與通脹的不同搭配,將經濟周期劃分為四個階段,依次是復甦、過熱、滯漲、衰退。復甦階段指的是「經濟上行、通脹下行」;過熱階段指的是「經濟上行,通脹上行」;滯漲階段指的是「經濟下行,通脹上行」;衰退階段指的是「經濟下行,通脹下行」。
經濟周期四個階段資產的表現:
具體到各個資產的表現來看,在復甦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盈利的增加使得股票收益更加具有彈性,一般來講,股票相對債券和大宗商品更具收益潛力;
在過熱階段,通脹上升的背景下,現金機會成本增加,限制政策的出台,比如加息,進出口政策等將影響債券的收益,在此階段,股票配置潛力仍然高於債券,大宗商品則可能存在更好的投資機會;
「經濟下行,通脹上行」的滯漲階段,企業盈利逐漸縮減,經濟彈性減弱,債券與大宗商品的獲益概率將大於股票;「經濟下行,通脹下行」的衰退階段,企業盈利大幅縮減,經濟進入停滯階段,大宗商品,債券投資機會將大於股票。
另外周期性行業、利率敏感性資產等與經濟發展階段也有一定聯系,當經濟快速增長時,周期性行業表現突出,在經濟的復甦階段,利率敏感性資產則更有投資收益潛力。
Ⅳ 時鍾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時鍾是中國發明的。
最早發明機械鍾是一位叫做一行(唐代僧人,俗名張遂)的中國傑出天文學家,他生活於公元8世紀。他與另外一位中國發明家梁令瓚一起設計了"擒縱器"裝置,即所有機械鍾中心部位的那套齒輪嵌齒結構。
機械鍾在中世紀時來到歐洲。到14世紀時,歐洲建造了既大又不靈巧的家庭機械鍾。它們用鍾錘驅動,其精確度每天大約誤差在1小時以內。這樣的鍾在人們眼中通常沒什麼信任度。它們連著一個報時的鈴。但既然它們這樣不精確,在機械裝置中也就談不上顯示分與秒了!15世紀時德國鎖匠P.亨萊恩開發出了由彈簧驅動的鍾,接著在17世紀時C.惠更斯在1656年製造出了帶有鍾擺的更精確的鍾,1859年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裝了大本鍾,該鍾成為所有精確鍾樓的標准。1929年石英晶體首先用於計時,天文台石英鍾誤差不過萬分之一秒/天。1951年第一座原子鍾開始運作,誤差小於十億分之一/天,是目前最准確的時鍾。
Ⅳ 時鍾是誰發明的
人人皆知中國古代有偉大的四大發明——造紙、印刷、火葯和指南針,但很少版有人知道對人類發展起著極其權重要的鍾表,也是由中國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明的。近日,筆者在上海遇見世界著名的鍾表大師、香港鍾表歷史學家矯大羽時,他激動地對記者說,經過數年的努力和求證,他提出的「中國人開創了鍾表史」這一觀點,已被世界鍾表界認可。
矯大羽說,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等,這只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沒有嘀嗒嘀嗒的鍾表聲,都不能稱作鍾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台水運儀象台,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而且,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鍾表與計時器的區別。國際鍾表界都把擒縱器視為鍾表的心臟。在瑞士,他找到了一本世界鍾表界的權威書刊上寫到:「現代機械鍾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之後,他又在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的一本書中,找到了他的一段話:「蘇頌把鍾表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以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
Ⅵ 鍾是誰發明的
你知道有單擺的時鍾是誰發明的嗎
西元1582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提出單擺的擺動規律.
西元1657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利用單擺原理,製作了第一個擺鍾.
從此測量時間更精確,計時的單位也開始以時,分,秒來計算.
進步的計時...
時鍾是由利比發明的.
Ⅶ 鍾是誰發明的
大約1335年在義大利的米蘭首先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機械打點鍾。之後,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紐倫堡陸續在高大的建築上出現了機械報時鍾。1396年法國製造出冠狀擒縱機構;1450年歐洲制鍾匠虎克發明了發條;15世紀末、16世紀初義大利、法國、德國相繼試制出蛋形表;1535年德國鎖匠彼得·享蘭等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鐵制發條;1583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表了有名的擺的等時性學說,繼而發明了動擺,用作鍾的調節器;1656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成功地製作了第一個有擺的鍾。由於擺鍾的出現,促進了制鍾的發展,瑞士日內瓦、法國、德國,還有英國倫敦都是長箱形擺鍾的重要產地。在此之前,機械鍾表盤上只裝有時針。丹尼爾·凱爾等則在表盤中心安上長短針,短針指時,長針指分,這種裝置一直使用到現在。 1644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發明了鍾表游絲,1675年荷蘭的惠更斯首先使用游絲擺輪系統,代替了原來的鍾擺,製造出便於攜帶的鍾表。1756年瑞士製造出第一支自動上弦的表。1757年英國人托馬斯·姆治發明了自由錨式擒縱機構,標志著鍾表技術的重大改革。1820年瑞士研製出第一個可將秒分離出來,又可隨時停下來的鍾。1842年阿德瑞·菲力普(Adricn Pnilippe)製成第一個上弦柄的表,到1860年得到推行。世界上最早的手錶是耶克德羅茲和萊斯特於1790年在日內瓦製成的,但是並不完善,直到1902年第一支機械手錶才終於問世。
Ⅷ 鍾表的發明人是誰
樓主問的應該是「現代鍾表」--基於鍾擺原理的計時器(周期計時器),這是惠更斯於版1657年發明的!權!!
而這之前的天文鍾,水漏沙漏,水運儀象台,甚至歐洲教堂的重錘鍾,等等,都是非周期計時器,實用性很差,應該不算是「現代鍾表」!!!
Ⅸ 請問時鍾是誰發明的
鍾表,也是由中國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明的。近日,筆者在上海遇見世界著名的鍾表大師、香港鍾表歷史學家矯大羽時,他激動地對記者說,經過數年的努力和求證,他提出的「中國人開創了鍾表史」這一觀點,已被世界鍾表界認可。 矯大羽說,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等,這只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沒有嘀嗒嘀嗒的鍾表聲,都不能稱作鍾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台水運儀象台,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而且,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鍾表與計時器的區別。國際鍾表界都把擒縱器視為鍾表的心臟。在瑞士,他找到了一本世界鍾表界的權威書刊上寫到:「現代機械鍾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之後,他又在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的一本書中,找到了他的一段話:「蘇頌把鍾表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以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 與胡克同被西方認為是天文鍾表的發明人 先行七個半世紀。」由於矯大羽知道擒縱器在鍾表發明中所佔的決定性作用,他在實地考察和查找了大量有關水運儀象台的資料後,翻閱了蘇頌所著的《新儀象法要》一書,並找到了西方權威人士的話作為旁證,大膽斷言是中國人開創了人類鍾表史,並影響了後來西方鍾表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