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四大發明有哪些
四大發明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簡介如下: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
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印刷術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躍於唐朝的雕版印刷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②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四大發明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四大發明上學的時候就學過了,課本裡面都有,第1個發明就是活字印刷術,第二發明就是造紙術,第3個發明就是指南針,第4個發明就是火葯。
活字印刷術是印刷術中的一項重要突破,因為之前的印刷都是刻板印刷,印刷完之後這塊板子就不能再用了,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就大大節約了資源,讓刻板可以反復印刷,大大省了人力、物力和資源。
指南針的發明當時行軍打仗,古代的地貌不像現在,科技也沒有現代發達。所以行軍打仗的時候,如果沒有指南針就很難判斷方位,不利於行軍。
火葯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發明,而且我們火葯發明的時間比西方要早好幾百年,只是我們發明火葯後,並沒有用到武器征戰上。
③ 中國四大發明都是什麼
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現在很多科技設備都離不開之前古代人的發明創造,在中國的四大發明分別是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印刷術。這些發明都為當時古代的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許多。
印刷書的發明為古代文化的傳播影響巨大,最早期的印刷術是雕刻成非常多的小木塊,根據文章的內容將木塊排列起來,然後刷上墨水,在印在紙上。到後來活字印刷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效率。
④ 中國的四大發明
1造紙術.2印刷術.3指南針.4火.葯.
造紙術是漢代蔡倫發明
印刷術.是宋代畢升發明
指南針.是上古的黃帝所發明
火.葯.是北宋的一個煉丹的人所發明
現在四大發明
1、數學機械化方法發明人:吳文俊
當選理由:給中國傳統數學注入活力
吳文俊開創了被稱之為數學機械化的研究工作。他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傳統,轉而研究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的面貌,被稱為「吳方法」。
吳文俊的數學機械化方法「把中國傳統的數學思想方法化腐朽為神奇」。牛頓發明了微積分,從此西方數學佔了上風,中國傳統數學只能「靠邊站」了。可吳文俊受到中國古代數學的啟發,結合當代計算機的原理,開創性地發明了「吳方法」。
該方法雖然是開創性的,但是數學機械化方法至今仍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數學結果。一項數學方法除了方法本身是否具有開創性,還應該起到實際數學作用。
2、雜交水稻發明人:袁隆平
當選理由:第二次綠色革命,解決全球飢餓問題
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雜交水稻的確是袁隆平的創新,但是過去外國同行曾經做過雜交小麥,所以這個創新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創新,但是雜交水稻對全世界的貢獻毋庸置疑。
3、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發明人:集體
當選理由:首次用人工合成生命體
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質。過去世界普遍認為生命體是天然的,大都認為人工合成生命體是不可能的,中國人首次讓它變成可能。
隨後別的國家紛紛做了類似的研究,合成了大量的生命物質,目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沒有了。
4、陸相成油理論發明人:李四光
集體當選理由: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中國在大慶、大港、勝利等地連續建成大油田,陸相成油理論的作用功不可沒。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只有在海相地層中才有可能出現大的油田,西方人確認中國貧油,就因為中國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為陸相沉積。
我們的科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只要條件適宜,陸相沉積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論。這個基礎理論的突破,讓我們發現了自己腳下的油氣資源。
陸相成油雖是中國人率先提出,但佔世界大部分的油田仍然是海相的沉積,所以說對人類利用石油的貢獻比海相成油的貢獻就少多了。
⑤ 中國的的四大發明之一是什麼
5樓的朋友別這樣說人家,不懂就要問,沒啥不對的啊!
樓上的幾位說的很對,我只能補充一下了!
【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黃、硝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槍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發明人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紙的發明人。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發明地點
洛陽
【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
⑥ 我們國家的四大發明之一有什麼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
(1)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 俗稱吸鐵石 )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向北方,E指向東方,W指向西方,S指向南方.
(2)火葯
火葯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恩格斯高度評價了中國在火葯發明中的首創作用「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3)造紙術
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為甲骨文.
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遊學身後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而蔡倫只是改造了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在古代埃及有紙草紙歐洲有羊皮紙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中只有植物纖維製造的蔡侯紙對世界造紙業的發展及人類文化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根據史書記載和後人研究蔡倫造紙術的基本點歸納起來就是用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切斷漚煮、漂洗、舂搗、簾抄、乾燥等步驟製成的纖維薄片.沒有經過造紙基本步驟處理的纖維薄片不具備紙的基本性能就不能稱之為中國古代傳統概念上的紙.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埃及的紙莎草紙而歐洲中世紀則普遍使用羊皮紙這兩種紙因為原料單一改進餘地有限被使用復數種類材料的中國紙所取代.
(4)活字印刷術
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細質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理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