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上帝真的存在嗎是不是上帝創造了人類
腦殼里的上帝
在神學家和哲學家「還原主義」、「科學主義」的一片指責聲中,人類知
識探險家和拓荒者-科學家們收拾行裝,向形而上學的大本營-宗教和倫
理進軍了。神經神學(Neurotheology)和神經倫理學(Neuroethics)
加入了科學共同體。神經神學,也叫生物神學,是研究宗教神秘主觀體驗
現象的神經與進化基礎的學科。通俗點說,就是直搗上帝、如來、安拉、
毗濕奴、宙斯、朱庇特、太上老君們的巢穴。
「神經神學」這個名詞,不是由科學家,而是由一位英國小說家奧德斯·
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在他1962年一部關於烏托邦的小說
《島》(Island)中首次提出。赫胥黎在1954年曾出版過一本關於如何用
迷幻葯墨斯卡靈(mescaline)擴展意識的書《感知之門》。他後來成為
加利福尼亞州嬉皮士們的精神領袖之一,並對以印度教為代表的東方神秘
主義產生了興趣。在1961年,他遭到巨大打擊-他的房子和手稿在一場灌
木大火中徹底燒毀。1963年11月22日,赫胥黎於洛杉磯去世。
後來,科學家們借用了「神經神學」來命名新學科,盡管這個詞在其它非
科學領域偶爾也被使用。
科學家們把宗教和神秘體驗現象以及可測量的指標分成以下幾類:1、時間
感、恐懼感和自我意識的喪失;2、精神上對神秘力量的敬畏;3、與宇宙融
為一體的感覺;4、狂喜痴迷(如范進中舉);5、頓悟(禪宗);6、非常
意識狀態(如發燒說胡話、睡眠嚴重不足時的大腦);7、腦頂部和松果體
中二甲基色胺分子含量的升高。(二甲基色胺是一種迷幻劑,人體會少量合
成;南美洲一些植物含此分子,其葉子被當地土著薩滿在宗教儀式中點燃吸
入以致幻。)
科學家在50年代就開始用腦電圖測量人在進入「狀態」時的腦電波。在八十
年代,加拿大學者Michael Persinger嘗試用弱磁場刺激人大腦的中顳葉區
(太陽穴部位),在80%的受試者中引起了宗教體驗,使他們在本來只有一人
的房間里感覺到了另外神秘人物的出現。他用的設備被戲稱為「頭盔上帝」。
中顳葉區癲癇病患者會體驗到宗教幻覺。一位男無神論者患者曾感覺自己死
去;另一位女基督徒患者則幻覺到自己生下了耶穌。在第一個明確把中顳葉
區癲癇與宗教感覺聯繫到一起的對比試驗中,對照組(正常人)和癲癇組都
看三類詞:中性詞(如桌子)、具有挑逗性的詞(如性)和宗教詞(如上帝
)。對照組對性感的詞反應最強;癲癇組對宗教詞反應最強,對性感詞的反
應則排在第三。神經病和虔誠的宗教信徒,有時只隔著一層窗戶紙。
為了進一步了解神經活動和宗教體驗的關系,科學家又動用了神經成像技術,
來觀察在宗教體驗時大腦各個部位活動與常態的差別。在一項實驗中,科學
家把放射性顯跡物注入一個佛教徒的血液,然後在佛教徒完全入定後,對大
腦中血流分布進行成像。結果發現,除了預期的中顳葉區的超常活動外,主
管時空感的顱頂葉皮層活動幾乎完全停止。沒有了時空感,人就喪失了自我
感覺。一些宗教儀式,便是有意使信徒喪失時空感,喪失自我,感覺和一個
博大神秘的物件融為一體,從而得到強烈的宗教體驗。
2006年7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研究院科學家發表一項試驗結果,表明
致幻蘑菇中有效成分Psilocybin能引起宗教體驗,其給試驗對象帶來的滿足感
可持續兩個月之久。Psilocybin是一種植物鹼,學名二甲-4-羥色胺磷酸,可
由墨西哥蕈類中提煉出,作用於大腦對神經傳遞素5-羥色胺分子的感受器上。
試驗結果的可重復性很高。這個結果對許多科學家並不意外,因為他們知道在
一些原始部落,Psilocybin以及類似的致幻葯在很長的時間里一直被用在宗教
儀式上。此項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用科學方法確定無疑地建立了Psilocybin
與宗教體驗的因果關系,以及其後期影響之長。該試驗採用了雙盲對比法,把
試驗對象分成兩組,每組36人,一組吃Psilocybin,一組吃安慰劑。試驗對象
分別在服葯後和二個月後填寫詳細的心理調查問卷,以測定他們的「神」態。
在服葯後立即測驗時,服Psilocybin組22人有宗教體驗,而對照組只有4人。二
個月後,22人中還有三分之二把此次經歷看成或者是有生以來宗教體驗最強烈的
一次,或排在其強烈宗教體驗前五名之內。
上面提到的中顳葉區,具有大量神經傳遞素5-羥色胺的感受器,在宗教體驗中最
活躍,所以科學家們又叫它「神點」。
過去,齋戒、打坐、不睡覺和瀕死(如主動或被動憋氣到最後一刻)都是引起
宗教體驗的好辦法,Psilocybin的作用機理與它們相仿。
這些研究結果,再加上跨越文化、歷史、宗教派別的宗教體驗普遍性,科學家
非常自信地推斷:宗教現象和宗教體驗,不過是在極端情況或特定條件下人腦
的正常反應,而不是與一個所謂超驗的上帝進行的「無線通訊」。
上帝不在別處,他就在信徒的腦殼里,是「神點」中顳葉區神經細胞的協同開
火,和對顱頂葉皮層時空感的壓制。人們可以用多種方式去見上帝:用「頭盔
上帝」;得中顳葉區癲癇病;服用類似Psilocybin的「上帝分子」或吸入二甲
基色胺;或者用傳統方式,如打坐、絕食、絕睡、發燒、喝酒。實在不靈,可
以爬到二十層樓頂,然後做一個信仰的跳躍(太簇)
神學對科學進攻的三部曲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真理的活動,其根本目的當然不是沖著神學和上帝去的,但是科學的發現給基督教教義帶來的常常是毀滅性的沖擊。面對這種隨科學揭示真理而 來的根本性打擊,教會自然不會聽之任之。所以歷史上和現實中就上演了一幕幕神學進攻科學的活劇。
神學對科學的進攻一般來說分三個階段。
1.在一般意義上引用聖經的經文和陳述來反對科學的新發現。基督教神學的傲慢使得教會和神學家們對剛出爐的重大科學發現往往不屑一顧。也許是因為這些發現 還處在萌芽期,也許是因為這些發現表面上看來對教義無害,使得它們看起來似乎不值得神學界關注。即便撥冗發表一下看法,神學家們認為使用聖經的字句,即使 僅僅用字面上的意思,就完全可以駁倒這些科學小玩鬧了。可是教會往往低估了科學的能力和科學發現對教義的破壞力,所以第二階段就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2.使用神學中的重大學說和觀點來和科學爭斗。在這個階段,科學的新理論被越來越多的證據所支持,對神學的沖擊甚至對教義根基的動搖已經迫在眉睫,在普通 民眾里也漸漸獲得同情和贊許,呈現不可當的勢頭。教會這才發現沒有下重手把這科學的「異端」扼死在搖籃之中的失策,所以就出動權威的神學家們架起各種神學學說的喀秋莎火箭炮,向蒸蒸日上的科學新理論發動輪番猛攻。然而,科學真理在人類探索自然的原動力驅使下,頂著宗教和世俗的壓力,如鑽石般越琢越璀璨,真真切切地成熟起來了。這時候,什麼重大著名的神學學說和權威,在科學理論散發的純朴光輝前,只能無奈地昭示著自己的委瑣,不得不掙扎著進入第三階段。
3.試圖把經文和科學證實的事實用極其牽強附會的方式調和在一起。至此,教會和神學家們心知肚明也黔驢技窮,輕慢、謾罵、壓制、詛咒和爭斗都不管用了。成熟的科學理論已經在指導進一步的科學探索並深入人心。繼續用經文來詛咒無濟於事,接著用神學的那一套來辯駁也軟弱無力而且可笑。看來基督教會也深諳「和為貴」的我中華祖訓,只好拋出橄欖枝,向科學求和。可是教會畢竟放不下尊貴的神的架子,求和也要整出個「招安」的味道來。所以神學家們放下鵝毛筆,使出拉麵的絕頂神功,翻出發霉的經文來上下左右一陣子猛抻,得出結論說這科學的新發現不過是在聖經中早就預表了的,不信你看一、二、三,雲雲。教會和教皇則如獲至寶,抓住救命稻草後就傲慢地宣布,感謝科學家在神啟示下的做工,又一次彰顯了神的榮耀。
至此,神學的妥協和失敗,宣告了科學真理的勝利。
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問題 文章作者:劉立群
上帝論是基督教教義的核心,也是西方的科學與宗教之爭的焦點。按照基督教教義,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但是人們不能直接看見上帝,那麼怎樣認識上帝的存在及偉大呢?在基督教看來有兩個途徑,第一是通過上帝的啟示即聖經去認識上帝,由此獲得的真理叫「天啟真理」;第二是通過認識上帝的創造物即認識自然(包括人)去認識上帝,由此獲得的真理叫「自然真理」。這就是說,通過研究自然界也可以去認識上帝,這是認識上帝的途徑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基督教和科學研究似乎不矛盾,而且基督教還鼓勵自然科學研究。不過這只是事物的一面,而另一面則是二者必然發生矛盾和沖突。最著名的有兩大爭論,一是圍繞日心說與地心說的爭論,二是圍繞生物進化論的爭論。
日心說最初的萌芽在古希臘就出現了,同時也出現了地心說。形態比較完整的地心說是古希臘著名學者托勒密(約90-168年)提出的,這個模型比較好解釋了當時所觀測到的許多天文現象,比較有說服力。此外,地心說一方面符合人們的直觀體驗(人們通常無法想像是地球在轉動,因為一方面人們感知不到地球的轉動,另外也無法解釋如果地球在轉,那為什麼人不掉到天上去,因為當時人們並不知道有地球引力作用),另一方面也符合當時人們狹窄生活范圍的心態,習慣於從自我出發,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世界乃至宇宙的中心,所以地心說得到廣泛的承認和流行。中世紀著名神學家托馬斯·阿奎納(1224-1274)接受了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把它納入到他的神學學說當中。
在基督教看來,人是上帝根據自己的形象而創造的,而日月星辰又是上帝為了人而創造的,所以人居住的地方理應是宇宙的中心。基督教思想與托勒密地心說相結合,就形成「地球在宇宙中心,上有天堂、下有地獄」這樣的構想或假想。托勒密的地心說成為基督教思想的佐證,反對它就等於反對基督教教義。不過在另一方面,依照托馬斯·阿奎納的學說,允許通過認識自然而去認識上帝,而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等通過觀察研究自然界,卻發現不是日動、而是地球在動,他們認為自己所發現的宇宙圖景才是上帝真正創造出來的,所以引起激烈的爭論。哥白尼寫作和出版《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其本意並不是想通過自己的天文學研究向基督教神學的統治地位提出挑戰,他本人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並且寫有一篇獻給教皇保羅三世的「序言」,說希望這本書「會對全體基督徒、對陛下所擁有的最高權力做出某些貢獻」。他認為托勒密的地心說由於採用十分復雜的所謂「本輪、均輪」體系(有79個),像一個「怪物」,認定這不符合上帝的旨意,說「造物主不造出累贅無用的東西」。他認為自己所創造出的體系(用今天的表達就是模型)「顯示出宇宙具有令人贊嘆的對稱性」,從而顯示出「神聖的造物主的庄嚴作品是何等的偉大」。即實際上他自認為是在基督教神學的范圍內來研究天文學、提出新的學說。這無疑表現出他的歷史局限性,也反映出西方當時濃厚的宗教有神論氛圍。
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1548-1600)則比哥白尼走的要遠得多,他認為太陽系在宇宙中不止一個,而是有無數個。這樣就剝奪了太陽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與基督教的宇宙結構畫面完全不同,激起天主教神甫們的惱怒,1600年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以火刑。捲入日心說和地心說之爭的第三個重要人物是伽利略(1564-1642),他起初贊同托勒密的地心說,後來通過自己製造的望遠鏡觀察到許多新的天文現象,對這些觀測結果進行分析之後,他認識到哥白尼體系比托勒密的體系要優越得多,並開始宣傳、論證哥白尼學說,被羅馬宗教法庭在1633年判為重大「異端」嫌疑,處以終身監禁。後來天文學的一系列進展都證明地心說是錯誤的。羅馬教廷於1882年被迫承認日心說正確;1979年開始重新審查伽利略案件,經過13年「復查」,認定伽利略學說不是異端,於1992年10月底正式平反。
從客觀上說,哥白尼雖然並沒有得出完全正確的結論,也並不想真正打破基督教神學的壟斷地位,但是他畢竟把自然科學研究向前推動了一大步,在解放思想方面的意義尤其重大,使人們開始逐步以事實為依據,而不是簡單地以過去的學說、教義、教條為依據,無論這些學說多麼權威、有多少人支持。
第二是關於生物進化論方面的爭論。聖經《舊約·創世紀》聲稱整個世界以及所有生物都是上帝創造的,這就是「神創論」,它是對「上帝論」的引申。17世紀愛爾蘭一位大主教甚至「推算」出上帝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17日開始創造世界,經過6天到10月22日 完成。「神創論」還與「目的論」相結合成為神學「目的論」,例如《聖經》說:上帝創造女人是為了讓男人不至於孤獨無偶,上帝創造蔬菜和水果是為了賜給人做食物,上帝創造水是為了養育魚類,等等。
從16-18世紀,歐洲科學界逐步積累了許多現有生物以及生物化石的資料,法國博物學家布豐(1707-1788)通過大量觀察和分析,發現物種是可變的,在1749年《動物自然史》一書中提出物種可變論,認為現代的動物起源於少數原始類型,並且把物種變化的原因與地球的變遷聯系起來。但是由於受到基督教勢力的壓力,他後來在這本書再版時刪去了與聖經內容明顯矛盾的部分。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809年在《動物哲學》一書提出生物進化學說,反對林奈的物種不變論,並且用「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來解釋物種變化的原因。
生物進化論的集大成者達爾文(1809-1882)1828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准備將來做一名牧師。但是達爾文努力鑽研博物學和自然史,1831年大學畢業後以博物學家身份到英國海軍部的水文地理戰艦「貝格爾號」上進行環球科學考察,參加科學考察之前他是正統的基督徒,堅信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但是在5年的環球科學考察過程中,他發現了許多物種進化或變異的事實,使他在觀念上發生很大變化,並影響到他對基督教的信仰,他在《回憶錄》中說:「我逐漸意識到,《舊約全書》中有明顯的偽造世界歷史的事實……我逐漸不再相信基督教是神的啟示了」。他在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核心觀點是「自然選擇」學說,即「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認為生物進化是依照自然選擇機制進行的。生物進化論直接沖擊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上帝創世論」,由此出發的一系列教義例如「原罪說」、「贖罪說」等就都失去了依據和意義,所以引起基督教勢力的強烈誹謗和攻擊,其中包括許多沒有擺脫基督教思想束縛的自然科學家,例如,1864年有30名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40位醫學博士聯名發表聲明,反對達爾文的進化論。不過,逐漸有更多的科學家加入到贊成進化論的行列中,並且用更多的事實和研究結果證明進化論正確。
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至今仍是阻礙美國社會進步的一股力量,一百多年來他們想方設法阻撓作為現代生物學基礎的進化論的教學。在20世紀20年代,阿肯色、密西西比、田納西等州都通過立法禁止在公立學校講授進化論。1925年在田納西州一位中學教師因為教進化論而受審,震驚了世界,直到1967年,田納西州議會才撤銷了反進化論法。1968年,阿肯色州小石城一位高中生物教師挑戰該州的反進化論法,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國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判決這樣的法律違憲。此後,神創論者發起所謂「科學神創論」運動,聲稱神創論是和進化論一樣的「 科學理論」,應該在生物學課堂上同時教學。在80年代初,他們成功地游說阿肯色和路易斯安納州的議會通過法律,要求公立學校用「同等的時間」教進化論和神創論。1987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這樣的法律違憲,認為神創論是宗教,而不是科學,不能像進化論那樣做為一種科學理論來教。
此後,神創論者再次改變策略,為了不被視為宗教,他們避免使用「上帝」的字眼,不說生物是「神創」的,而改說生物是「智能設計」(intelligent design)的,要求把「 智能設計論」作為一種科學理論來教。提出和論證「智能設計論」的主要是美國一個叫「發現研究所」的機構,《世界網路日報》在今年2月21日刊登該研究所514名科學家聯合簽署的聲明,稱「我們質疑達爾文宣稱的生物隨機變異能力和自然選擇論來解釋復雜的生命。謹慎的檢驗達爾文理論證據的行動應該被鼓勵」 。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達爾文進化論有沒有一定的缺陷,而在於任何形式的「神創論」都是完全錯誤、完全不科學的。可見科學與宗教的斗爭之復雜、艱難。科學研究有缺陷和不足是完全正常的,因為科學研究本身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是不斷完善和進步的過程,包括迄今各種自然科學理論學說,但是不應把有缺陷的學說給完全否定,而只能去進一步糾正和完善,更不能把諸如進化論有一定缺陷去反過來證明「神創論」的正確的。
在自然科學不斷取得長足進步、對基督教教義產生很大威脅之後,教會、尤其是天主教會也逐步順應時代潮流的變化,可以說也是在「與時俱進」,以保持自己的勢力和影響。例如1869年第一次梵蒂岡會議就強調信仰與理性的和諧,其理由是:上帝既是信仰的來源,也是理性的來源,因此上帝不會自己反對自己。1879年教皇利奧十三世發布《永恆之父》通諭,要求基督教要與自然科學的發展結合起來。進入20世紀後,天主教會進一步放棄與自然科學界對抗的路線,極力宣傳宗教與自然科學一致。1936年成立羅馬教皇科學院,聘請一大批著名科學家為院士。1979年在羅馬一家科學院舉行愛因斯坦誕生一百年紀念會,教皇保羅二世發表講話,說「承認科學在探索創世過程中由上帝的手指所寫下的真理的作用方面的自治性」。
② 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麼意思
愛因斯坦的意思就是在說量子力學,也就說是在宇宙當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隨機,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
在愛因斯坦看來,所謂的隨機現象或概率事件中的偶然性,純粹是人類的認識上的特徵。世界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擲骰子就排除了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後來更衍生出來了宿命論和不可知論的哲學探討。
(2)上帝不會創造無用擴展閱讀
來源
二十世紀上半期是量子力學的誕生和成熟期,物理學家們發現,對一個量子系統作單個測量,在原則上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而只能得到獲得某種結果的概率是多少。
例如,如果對一個沒有被「極化」的電子進行量子力學測量,可以得到自旋±1/2的概率各為1/2,卻不能准確預期電子自旋的值究竟為+1/2,或為-1/2。
對於量子力學測量的上述不可精確預期性或隨機性存在好幾種不同的解釋,其中有兩個主要的派別。一種是所謂「正統派」或「哥本哈根學派」,由大多數量子物理學家所持守,另一種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少數非正統派。
「正統派」以為量子力學(包括量子力學測量)對微觀物理系統的描述是完備的。言下之意,隨機性或不可精確預期性是客觀物理世界的一個根本方面。
愛因斯坦至死都不接納這種觀點,他認為量子力學的描述是不完備的,也就是說隨機性或不可精確預期性不是客觀物理世界的根本方面,只不過是人們對它的認識不完備而已。
「上帝不會擲骰子」正是愛因斯坦用宗教的術語來表達他對量子力學和客觀物理世界的根本看法。
③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殘疾人,都說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那為什麼上帝不創造些完整的人呢
按照聖經里記載,上帝最初提供給人提供的衣食無憂的伊甸園,也給了人自由和個人權利,但是人卻犯了罪背叛天主選擇墮落,被趕出伊甸園過上了艱苦的生活,然後天主給了人很多次機會救贖,可是人依然一次次背叛和墮落…
樓下拿佛教來批基督教義的同時不也砸了自己的腳嗎?哪個宗教也無法讓人類免於世間的災難凶惡,只能通過自我救贖和在困難中堅強。
④ 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究竟是什麼意思
“上帝”的釋義是古代主宰萬物的天神,而“拋骰子”指的是做一個隨機不確定行為。“上帝不會拋骰子”的字面意思就是主宰萬物的宇宙當中沒有所謂的隨機行為,都是冥冥之中自安排,萬物皆有規律可尋。“上帝不會拋色子”就這句話而言,不僅涉及到了科學,更是被納入哲學范疇,至今都還引經據典。
從物理的角度來說,“上帝不會拋骰子”這句話其實是他自己對提出相對論的一種概括,要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是間接上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站在勵志的角度講,上帝不會通過拋骰子來決定你的人生究竟何去何從,作為我們人類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生物,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這句話愛因斯坦在那個時代一直被人嘲笑,可是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這句話的含義也也是順理成章的人生格言,
⑤ 為什麼上帝不創造完美的人來呢。。
好人&壞人'身上都累積了累世的業力(基督教的原罪)~(所以佛教有雲:人們下輩子大多是動物)~我們應該早點還、以免生利息~通常神佛讓好人早點還'(吃苦)~至於大壞人就不管他了~等他把身上的善業用盡~然後就形神全滅、(永不超生)~ 欠了債就得償還啊!..這樣的宇宙比較合理吧?!..(殺人放火』死後拍拍屁股'都不用償還?一了百了?…這是甚麼爛宇宙嘛?!~~不合理~可能性不高)…所以有六道輪回'(可以還業債)~~
⑥ 上帝不能無處不在,因此他創造了母親是這句話是誰說的
朋友,抄平安!
「上帝不能無處不在,因此他創造了母親」這句話是猶太諺語,是贊美母親的話。實際的意思是:感謝上帝,你為人類創造了母親,使我們的生活才能這樣美好!也有「在孩子的眼中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之意。
這是人們用母愛來比喻上帝的愛,是無私的、給予的、不求回報的、無微不至的!朋友,因這這條猶太諺語,來接受上帝的愛吧!他既有能力、又愛我們,投靠他的有福了!
哈利路亞!
⑦ 上帝能否創造出一塊連他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
這個老掉牙的悖論其實有點意思,本來試圖否認上帝存在,卻恰好從邏輯上顯明了上帝的存在。
推導過程如下:
這個悖論以提問的形式試圖來否定上帝的存在,那麼接下來就可以用「上帝不存在」和「上帝存在」這兩種僅有的可能來作為假設,驗證這個提問。
第一種假設:上帝不存在
因為上帝不存在,「上帝能否造出他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這個問題就轉化為「不存在能否造出不存在舉不起來的石頭?」
這個時候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不知所雲了,那麼我們再整理簡化一下。因為上帝不存在,一個不存在的概念舉不起來的石頭,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問題進一步簡化為「不存在能否造出不存在?」。而「不存在」這個詞在此僅作為文字元號,其意義本身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個問題最後簡化為「能否造出?」。而一個問題的主語和賓語都不存在的時候,這個問題本身也是不存在的。
所以,第一種假設的答案是:當上帝不存在的時候,「上帝能否造出他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這個問題也和上帝一起不存在了。
第二種假設:上帝存在
在這種前提下,可以更細一點,把這種假設再細分為兩種情況:
1. 上帝存在,但不是全能的。
2. 上帝存在,且全知全能。
第一種情況,上帝存在但不全能,那麼一個並非全能的上帝能否造出他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呢?答案是當然能。因為很顯然,人也能造出他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一台混凝土攪拌機,一些砂石水泥,幾乎每個人都能造出他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那又怎麼樣呢?這有什麼稀奇的呢?這時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已經變得毫無意義。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並非全能的上帝,他可能比我們強不了多少,甚至完全有可能還不如我們,他只是湊巧名字叫「上帝」而已,其實並不是上帝。
第二種情況,上帝存在且全知全能。這種情況下,因為上帝全能,「上帝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就不存在了,問題就轉換為「上帝能否創造?」。同樣,還是因為上帝全能,「能否」這種表達就不成立了,只能說「能」,這樣問題就最終變為「上帝能創造?」。
⑧ 上帝從來不會創造克服不了的困難
god won't never create that kind of world.
never放在助動詞後面.
比如I will never know that.
你給的句子還有個動詞creat對了位回置答,沒有adv呀.
⑨ 上帝能創造一塊自己也舉不起來的石頭嗎
親愛的朋友:
全能的神可以能,也可以不能。因為全能的神是三位一體的。當耶穌基專督來到屬世間成了人的樣子時,有許多大石頭是他舉不起來的,而那些石頭當初確實是他創造的。因為全能的神自限到一個程度,成了人的樣子。神是絕對自由的,這自由就包括他自限的自由。
解析:這個問題直指 「全能」 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概念。全能能否不能?這個問題對於不認識神的人來說,看為不可調和的矛盾。然而,人又怎能想像,全能者竟然是三而一的?全能竟然包括自我限制的自由。為什麼我們基督徒常說,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可以解答世界上一切的問題,即使這個原因:1、如果神是善良的,為什麼又允許世上有邪惡和苦難的存在?耶穌的十字架解答了這個問題;2、如果神是完全聖潔公正的,又怎能無條件地赦免犯罪的人?耶穌的十字架解答了這個問題……耶穌基督,他就是人類靈魂深處,所渴望,所尋求的那一個完美的答案。所以,有一首詩歌的題目叫做:IESUS, Joy of all men's desire(耶穌,萬民所渴慕的喜樂!)
⑩ 上帝為何要創造註定喪亡的人
上帝沒有創造註定喪亡的人。上帝造人之初,人是良善的,沒有墮落,死亡也不存在,下地獄也不存在。人選擇了墮落,抵擋上帝。而上帝仍然給人機會得救,就是賜下耶穌基督作為贖罪祭,也就是替罪的羔羊。人若願意悔改,上帝都會接納,赦免。滅亡的人,都是因為他自己的罪,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