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第一輛潛水艇是誰發明的
潛艇的歷史
18世紀年代,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成1艘單人操縱的木殼艇「海龜」號,通過腳踏閥門向水艙注水,可使艇潛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艇上裝有兩個手搖曲柄螺旋槳,使艇獲得3節左右的速度和操縱艇的升降。艇內有手操壓力水泵,排出水艙內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攜一個能用定時引信引爆的炸葯包,可在艇內操縱系放於敵艦底部。1776年9月,「海龜」號潛艇偷襲停泊在紐約港的英國軍艦「鷹」號,雖未獲成功,但開創了潛艇首次襲擊軍艦的嘗試。
潛艇發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進的,因此限制了潛艇的發展。而此時,蒸汽機已經發明並被應用到了鐵路運輸和水面艦船上。蒸汽機在潛艇上的應用,推動了潛艇動力裝置的發展,再加上潛艇設計者的不斷努力,終於出現了以機械為動力的現代潛艇。
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是潛艇研製的重要時期。1801年,美國人R.富爾頓建造的「鸚鵡螺」號潛艇,艇體為鐵架銅殼,艇長7米,攜帶兩枚水雷,由4人操縱。水上採用折疊桅桿,以風帆為動力。水下採用手搖螺旋槳推進器推進。19世紀 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中,南軍建造的「亨利」號潛艇長約12米,呈雪茄形,用8人搖動螺旋槳前進,航速4節,使用水雷攻擊敵方艦船。1864年2月17 日夜,「亨利」號用水雷炸沉北軍戰艦「豪薩托尼克」號,首創潛艇擊沉軍艦的戰例。1880年9月,中國在天津建成第一艘潛艇,艇體形如橄欖,水下行駛,十分靈捷,可於水下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
參考:
網路-潛艇-潛艇的歷史
http://ke..com/view/22962.htm#11
② 軍艦是那個發明的
15世紀後,火炮逐漸成為歐洲風帆戰艦的主要武器。17世紀中葉,開始依甲板層數和火炮數量給戰艦分級。一,二,三,級艦火力力量強,作戰時排成一線戰列進行射擊,故稱戰艦,它們構成海軍的基本戰斗核心;四,五級艦火力較弱,但航速較快,被稱為巡航艦,其使命是進行偵察和在海運航線上活動;六級艦主要用於通信勤務。
19世紀在軍艦發展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在動力,船體,火炮等方面完成了由古代戰船向現代軍艦的演變。1813年,建成了第一艘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軍艦-裝有20門大炮的「德莫羅哥斯號」。它是由著名的美國科學家「蒸汽船之父」富爾頓設計的,這實際上是一座用明輪推動的浮動炮台。明輪效率低,在海戰和風浪中容易受損,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蒸汽動力軍艦的發展。1816年螺旋槳推進器誕生之後,英國於1844年前後建造了第一艘螺旋槳戰艦-「響尾蛇」號,這導致了蒸汽機終於成為軍艦主要動力。但在此後的相當於長的一段時間內,軍艦上用保留風帆作為輔助動力。19世紀末,人們開始研製以汽輪機為動力的軍艦,第一艘 裝有汽輪機的軍艦是1904年下水的英國「紫石英」號巡洋艦。
早在火炮開始用於海軍時,人們就萌發了建造裝甲艦的思想。1792年,西班牙和法國人圍攻直布羅陀要塞時,就曾在木製風帆戰船上安裝裝甲,以抵禦岸炮的炮火,但是由於動力的問題,使建造裝甲艦的思想在當時難以實現,只有在蒸汽機得到應用後,才使它能夠從夢想變為現實。1854年,法國建造了一座裝有10厘米厚鋼板裝甲浮動炮台,用它來襲擊俄國的克里米亞要塞,它經受住了俄軍的猛烈炮火,而俄軍卻在法國軍艦的攻擊下被迫投降。這使各海軍大國接受了需要裝甲軍艦的思想,開始大規模建造這種軍艦。1859年,法國首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裝甲軍艦-「光榮」號裝甲巡洋艦。「光榮」號是一艘木殼裝甲艦,木製船身,包有鐵皮裝甲,以蒸汽機為主機,以風帆為輔助動力,排水量5617噸,裝備有36門舷炮。它的設計師是杜普羅梅。1861年,英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鐵殼裝甲艦-「勇士」號。初期的裝甲軍艦是在木殼或鐵殼軍艦的兩舷中部或整個船舷裝上裝甲,蒸汽機功率不足,還需輔以風帆。直到19世紀70年代後,工業能夠生產出馬力大而又經濟可靠的蒸汽機,不需風帆助力之後,才得以建造全裝甲的軍艦。
美國海軍的泰坎迪羅加級(Ticonderoga)巡洋艦:USS Port Royal(CG-73)。USS是指美國海軍,Port Royal是美國一個地名,在此成為巡洋艦的名字,CG-73是海軍編列、管理軍艦的編號。
美國海軍的泰坎迪羅加級(Ticonderoga)巡洋艦:USS Port Royal(CG-73)。USS是指美國海軍,Port Royal是美國一個地名,在此成為巡洋艦的名字,CG-73是海軍編列、管理軍艦的編號。
鴉片戰爭時期的西方蒸氣機風帆雙動力炮艦,此艦為法軍拿破崙號
鴉片戰爭時期的西方蒸氣機風帆雙動力炮艦,此艦為法軍拿破崙號
早期的蒸汽動力軍艦裝備的還是固定的舷炮,並且是從炮口裝填球形實心背景的前裝式滑膛炮。就在裝甲戰艦問世之際,開始出現了安裝在軍艦縱軸線上用裝甲防護的旋轉炮塔型艦炮。它可以根據需要向各個方面開炮,這使艦炮的數量可一下子減少一半。1906年,英國製造的以汽輪機為主機,裝有5座雙聯裝炮塔的裝甲艦無畏號戰艦下水了,它標志著現代軍艦朝代的開始。
③ 航空母艦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航空母艦是當代最大的戰斗艦艇。這種大型軍艦以艦載飛機為主要武器,說得通俗一點,航空母艦就應是一種飛機和戰艦組合的兵器。
這種可怕的軍艦是20世紀初發明的。
最早提出研製航空母艦的人,是法國的艾德爾,他在1909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對一種「可以攜帶飛機的軍艦」的裝備、性能作了詳細的描述,可當時幾乎沒有知音。不久,一則看來極為偶然的新聞報告,使艾德爾的設想有了實現的可能。這則報道說,德國人正在研究進行一項試驗,准備讓一架攜帶郵件的飛機,從一艘由德國漢堡駛往美國紐約的郵船上起飛,以加快向紐約投遞郵件的速度。
這會不會是一個陰謀。德國人也許想以此作掩護,要試驗一種特殊的越洋攻擊美國的新戰術吧?美國海軍物資局局長錢伯斯上校震驚之餘,立即向海軍部申請在軍艦上進行同樣的試驗。很快,他的申請被批准了。
1910年11月14日,美國「伯明翰號」輕巡洋艦靜靜地泊在美國東海岸漢普頓錨地。在它的前甲板上,有著一條剛鋪好的長26米、寬7米的木製飛行跑道。跑道的起點處停放著一架單座雙翼小飛機——「金鳥號」,機上坐著民間飛行員尤金·伊利。
起飛的命令下達了。伊利熟練地啟動了引擎,飛機在跑道上滑過,很快就沖出了甲板。由於跑道太短,飛機未能達到應有的起飛速度,因此飛機向下跌去,觀看的人們不由驚叫起來。然而,技術高超的伊利努力將已貼近海面的飛機拉了起來,最後將飛機降落在幾千米外的一個機場上。世界上第一次駕機從軍艦上起飛的試驗成功了。
兩個月後,美國重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的後甲板上鋪設了一條36米長的木板跑道。伊利還是駕駛著那架「金鳥號」,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在軍艦上降落的試驗。這相隔僅2個月的兩次試驗成功,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型艦種的生存基礎。
美國人試驗成功的消息引起了英國人的興趣。英國很快組建了主要配備水上飛機的皇家海軍航空兵。1913年5月,英國人改裝了一艘5700噸的輕巡洋艦「競技神號」,使它成為一艘能搭載3架水上偵察機的水上飛機母艦。它堪稱是現代航空母艦的鼻祖。
以後,英國海軍又於1914年將一艘7450噸的運煤船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這艘皇家「方舟號」可搭載水上飛機10架。不過,由於水上飛機不能直接在母艦上起飛,要由艦上的起重機將飛機吊放到海面上起飛,飛機返回時也要先降在海面上,再由起重機吊回到母艦上。所以,嚴格說來,它倆還不是真正的航空母艦。
1917年6月26日,一艘由大型巡洋艦改建的航空母艦「暴怒號」,在英國皇家海軍開始服役,這艘標准排水量為19513噸的大軍艦可搭載10架飛機。它前甲板上的跑道長69.5米,僅可供起飛,作為飛機降落用就短了一些。在發生了一起機毀人亡的降落事故後,英國人在「暴怒號」的後甲板上加裝了一條長86.6米的降落跑道,使「暴怒號」成了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可是,在一艘本來長度就有限的航空母艦上,起飛和降落兩條跑道分開鋪設,使得兩條跑道的長度都受到限制,起降的風險系數太大。於是,英國人又進行了新的設計。
1917年,英國海軍將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客輪,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在改裝中,客輪原有的煙囪被全部拆除,改成從主甲板下面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從而清除了飛行甲板上妨礙飛機起降最大的障礙。由於整個飛行甲板平坦、空曠,沒有任何上層建築,這種模式的航空母艦被稱為平原型航母。
在航母的發明史上,美國人和英國人各拿過「第一」。接著,日本人也拿到了「第一」。
1922年底,日本的「鳳翔號」航母建成服役。這艘標准排水量7470噸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航母,可搭載26架飛機。
「鳳翔號」還創下了另一項第一:它改變了以往航母的平原型結構,第一次採用了島式上層建築,一個小型的塔式艦橋被設置在飛行甲板的右舷。這種島型甲板以後成為航母普遍採用的模式,一直沿用到現在。
當進入50年代,艦載機逐漸發展為噴氣式飛機後,對飛行甲板的要求更高了。為適應這種要求,英國人在1951年發明了斜角甲板,可使艦載機在斜、直兩段甲板上同時降落和起飛。即斜角甲板主要用於回收飛機,軸向直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從而提高了飛行甲板的利用率。迄今為止,世界上的大型航母都是採用這種甲板模式的。
為幫助飛機起降,現代航母上還普遍安裝了蒸汽彈射器、助降裝置及末端連著液壓阻尼緩沖器的攔阻索,以及在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上下垂直運送飛機的升降機。現在,斜角甲板、彈射器、助降器、攔阻索、升降機已成了航母普遍配備的「五大法寶」了。
④ 軍艦是誰發明出來的
世界上第一艘軍艦是潛艇,荷蘭發明家科尼利斯·德雷貝爾於 1620~1624 年間 製成並進行試驗。這種潛艇是用木料製成,外面蒙了一層塗油的牛皮潛水 船,船上裝載12 名水手,船內裝有羊皮囊充當水櫃。下潛時,羊皮囊內灌滿水;上浮時,就把羊皮囊內的水擠出去;航行時,就用人力劃動木槳而行。
⑤ 輪船是誰發明的
姓名:富爾敦
Fulton,
Rober
國家或者地區:美國
學科:發明家
發明創造:
簡
歷
富爾敦(Fulton,
Robert)美國發明家。1765年11月14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小列列顛(現為富爾敦);1815年2月24日卒於紐約。富爾敦最初是珠寶商學徒,而後作為藝術家進入社會的。在費城時,他曾給富蘭克林*畫過坐像。1786年,他赴英深造。在英國他結識了一些工程師並和他們做了朋友。由於他對工程和發明很感興趣,所以,盡管他在藝術上完全可以取得成就,他還是放棄了藝術而從事建築工程。當時英國正處於運河的興修時期(半個世紀以後,隨著鐵路的出現,這個時期也告結束),富爾敦對改進運河的航行方法作了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很自然地想到蒸氣作為水上運輸動力的可能性。1797年,他去到法國,和拉普拉斯*結成了朋友,並用了七年時間試圖設計出一艘可以運行的潛水艇。(他把1801年造成的他的一艘最好的潛水艇命名為「舡魚號」,這個名字是七十年以後對儒勒·凡爾納起鼓舞作用的名字,也是一個半世紀以後,通過凡爾納對美國海軍起鼓舞作用的名字。)法國政府曾一度對富爾敦的打算發生興趣,認為潛水艇可能提供摧毀英國海軍的一種手段,然而,試驗把富爾敦請了去,並給了他大量資助,包括卡文迪許*和班克*等人的建議,但最終
也是大失所望。當時富爾敦試圖下水一艘用范所機作為動力由明輪推進的水上船隻,但對這一船隻在塞納河上所做的多次試驗均告失敗。1806年,當他返回美國時,還是繼續他的試驗,1807年,他造得了一艘名叫「克勒蒙特號」的船隻。這條船運轉良好,在赫德森河上從糾紛駛到了奧爾巴尼只用了三十二個。不久,他造了一批汽船,並投入使用。汽船對1812年戰爭中的美國並沒有了不起的幫助,但是它已經深深銘刻在美國海軍官兵的腦海中了。一天,狂風暴雨,富爾敦工作於正在建造的一艘戰艦甲板上,不幸得了腦炎,不久就病故了,海軍為他進行了國葬。這時,1812年的戰爭已月之前結束了。人們普遍地認為富爾敦是汽船的發明人,當美國偉從紀念館於1900年建立時,他也是被成選定的成員之一。但事實上,「克勒蒙特號」並不是第一艘用范氣作為動力的船隻。對這一發明應當受到更多稱贊的是菲奇*。盡管如此,富爾敦是第一個使汽船成為實際可用的,成為世界舞台上永遠存在的一個部分。這個功績並不是微不足道的。就大海航行擺嚴酷風暴和劃槳艱苦來說,富爾敦完成了幾次運輸革命中的第一次,而這些革命最終使地球上的任命距離成為咫尺可及。
⑥ 軍艦的來歷
軍艦發展歷經了數千年時期,還在二千多年前,在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代,吳國水軍就曾在浩瀚的江湖水面上,擺開戰場,與楚軍舟師決戰。在古羅馬時代,羅馬帝國的雙排槳戰艦,在地中海同樣顯過威風。
早期的軍艦發展主要有兩種路線,一種是西班牙式,特點是船樓比較高,船艉高,適合進行接舷戰,主要用於大宗的貨運,代表是西班牙運金船(寶藏船)對於抵抗海盜效果比較好。另一種是英國式,特點是沒有船樓結構,船艉很低,火炮比較多,適合進行炮戰,因為船艉低所以穩定性好,速度快,適合打劫西班牙的運金船(兩者有點像坦克和坦克殺手的關系)後來到了後納爾遜時代,英國人的戰艦證明了他們比較適合進行國家級別的戰爭。英國人按照他們的想法設計了巡洋艦,意為平時可以在殖民地海域巡視,戰爭時刻可以快速集結編組為艦隊。
設計演變
早期的軍艦稱為戰船,是在槳帆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又稱槳帆戰船。國外著名的槳帆戰船有義大利「加利」型槳帆戰船、西班牙「卡里翁」 型風帆戰船、北歐的海盜戰船、英國的火炮風帆戰船。
接著是蒸汽船時代,英國人設計了用鐵甲覆蓋的戰艦,並設計了可以旋轉的主炮(這一設計來自帆船時代的臼炮式設計,臼炮並不是大航海時代里那種一艘船裝150門的那種,而是一般情況下一艘船隻有1到兩門臼炮,安裝在甲板上,因為是弧線設計,所以直接攻擊敵艦甲板威力很大)到了1890s,英國人又設計了君權級戰列艦,一種基本具有現代戰列艦性質的主力戰艦,自此,海軍設計進入了大炮巨艦時代。戰列艦和鐵甲艦的根本區別是封閉的迴旋炮塔,和新的發動機,此外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此後,英國人又設計了無畏級戰列艦,將戰列艦的主炮口徑統一,以便取得最好的射擊效果,減少了副炮,加厚了裝甲,無畏級戰艦基本設計思路是自身裝甲要能擋住同級艦主炮射擊。
無畏級之後,英國人為了鞏固其海權又設計了一種理想巡洋艦也就是戰列巡洋艦,即擁有戰列艦火力和巡洋艦速度的戰艦,為此該類戰艦犧牲了裝甲。事後的戰例證明,這種戰艦完全不適合大艦隊海上決戰,於是,各國船塢里的戰列巡洋艦紛紛被改裝為航母。只有德國人堅持了,結果是沙恩霍斯特級戰艦在大西洋的破交作戰中大放異彩。
日德蘭海戰後,戰列艦逐漸退出了海上主力艦的舞台,航母成了新的海上寵兒,(當然,也有人不相信航母,希特勒不信,墨索里尼也不信,日本人也造了大和武藏但還是把信濃改成了航母)其代表就是日本的聯合艦隊——一支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航母戰斗群和最精銳海軍航空兵的艦隊,但是,由於日本人的官僚作風,這支艦隊並沒有得到最好的指揮官,其結果就是接二連三的敗仗。總司令官兩度被刺殺(山本和古賀)1945年,日本投降,1947年,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下水隨後被拆毀(日本的飛鷹號,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其他的航空母艦多是戰巡和戰列艦改裝的)(日本有兩個航母之最,一個是飛鷹號,另一個是信濃號,世界上服役時間最短的航母,第一次出海就被打沉)
從古代戰艦發展到現在軍艦,經歷過漫長的年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使得艦體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裝備發生了根本變化。艦體材料從木殼到鋼鐵裝甲;動力從人工劃槳和風帆動力發展到蒸汽輪機和核動力;武器裝備則從冷兵器到火器,終至核武器。軍艦的戰斗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最早的撞擊、接舷白刃戰發展到艦炮、魚雷攻擊,現代則使用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軍艦之間的戰斗已經不再需要面對面的形式了。航空母艦的出現與發展則讓海上戰斗的形式起了根本性的變化。現代海戰已經從水面變成水下、水面、空間的三維立體戰爭。
⑦ 鐵甲船和戰列艦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戰列艦應該是英國發明的、就是巨艦大炮時期、鐵甲艦也應該是、其實北洋海軍甲午海戰的時候有兩艘鐵甲艦、據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不過甲午打了後、自己炸了。
⑧ 世第一艘戰列艦是哪一國家發明的
戰列艦最早是17世紀出現的.當時的戰列艦都是木質船體,利用風帆作動力來推動艦艇前進.艦上通常設有兩,三層甲板,兩舷側開有若干小門,帶有輪子的火炮放在甲板上,通過舷側門進行射擊.世紀的三桅帆船戰列艦最大為1750噸,裝有80-100門火炮,艦員600-700人.
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了產業革命.到80年代,發明了蒸汽機,以後又逐步出現了螺旋槳,旋轉炮塔的線膛炮和鋼鐵裝甲等.這些新技術很快被各國海軍所採用1849年,法國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動力的戰列艦拿破崙號;1860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鐵殼裝甲艦勇士號;1873年,英國又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完全不用風帆而採用蒸汽動力的蹂躪號鐵殼裝甲艦;
⑨ 航空母艦誰發明的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簡稱「航母」、「空母」,前蘇聯稱之為「載機巡洋艦」,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中文「航空母艦」一詞來自日文漢字。
航空母艦的最大缺點:最易受到超低空掠海武器的毀滅式打擊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一般航母艦隊會配備1~2艘潛艇,護衛艦,驅逐艦以及補給艦。驅逐艦或航母上搭載反潛直升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依靠航空母艦艦隊,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按其所擔負的任務分,有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按其艦載機性能又分為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某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按噸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6~9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分,有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啟蒙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個從一條停泊的船隻上起飛的飛行員是美國人尤金
⑩ 戰列巡洋艦是誰發明的
英國。
戰列巡洋艦是一種20世紀初興建的一種大型戰艦。是在裝甲巡洋艦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一種功能性很強的新型主力艦。
英國廣布全球的通過漫長海上航運線和商業網路相互聯系的殖民利益,需要強大並且可以快速集結的海軍艦隊保護。英國皇家海軍需要一種強大火力與高機動力相結合的戰艦,不僅可以有效的打擊敵方的襲擾,又能夠快速部署應付突發性事件。於是英國海軍以「理想型巡洋艦」名義設計的戰列巡洋艦是一種把戰列艦強大火力和裝甲巡洋艦高機動結合在一起的戰艦,當時新的技術提供了建造新型戰艦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