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波義耳發現了什麼 波義耳的化學貢獻
你如何看待波義爾在化學領域中的成就和貢獻波義耳在科學研究上的興趣是多方面的。他曾研究過氣體物理學、氣象學、熱學、光學、電磁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工藝、物質結構理論以及哲學、神學。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化學。和當時的許多科學家一樣,波義耳首先研究的對象是空氣。通過對空氣物理性質的研究,特別是真空實驗,他認識到真空所產生的吸力乃是空氣的壓力。他做了一系列實驗來考察空氣的壓力和體積的關系,並推導出空氣的壓力和它所佔體積之間的數學關系。在他的著作《關於空氣彈性及其物理力學的新實驗》中,他明確地提出:「空氣的壓強和它的體積成反比」。法國物理學家馬略特在此後15年也根據實驗獨立地提出這一發現。所以後人把關於氣體體積隨壓強而改變的這一規律稱作波義耳一馬略特定律。這一定律用當今較精確的科學語言應表達為: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它的壓強和體積成反比。在化學實驗中,波義耳讀了不少前人的有關著作,也了解到當時的一些科研成果。這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豐富了他的思想,同時也為他整個實驗的安排提供了指導。當時德國有位工業化學家格勞伯,大半生從事化學實驗,對金屬冶煉、酸鹼鹽的製取有較多的研究,對於振興德國的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格勞伯的事跡以及他的關於化學實驗的著作《新的哲學熔爐》給了波義耳一個重要的啟示,使他認識到化學在工業生產中所具有的廣泛意義,化學不應只限於製造醫葯,而是對於整個工業和科學都有著重要作用的科學。為此,他認為有必要重新來認識化學,首先要討論的是什麼是化學。
⑵ 波義耳的科學故事
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1661年發表的著作《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對化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確定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
波義耳都做了哪些很牛,甚至比牛頓還牛的牛事?我們不妨來扼要歷數一下。先說大家耳能詳熟的波義耳定律,上篇寫到胡克作為助手,幫助波義耳有效完成了波義耳定律實驗。波義耳定律是第一個描述氣體運動的數量公式,為氣體量化研究和化學分析奠定了基礎。
另外一處超越牛頓的,在於波義耳還是預言家!他對未來的24項願望清單,部分已經實現了。比如:延長壽命(當時人均壽命只有40歲)、植牙、整容、器官移植等,甚至包括衛星導航、轉基因農作物和咖啡店等。
⑶ 在《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後》中的波義耳發現了什麼真理。
你好
此文章已經被加入小學語文課本中。已加入上海市語文書試用版六年級下半學期21課;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下半學期第二十課。課文內容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個見解,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無獨有偶。17世紀的一個夏天,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試驗室走去,...
⑷ 英國著名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紫羅蘭花瓣變紅,最終發明了酸鹼試紙
_麥金托什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發現它淋雨而不濕_,最終發明______雨衣______。
⑸ 波義耳怎麼發明的酸鹼試紙
在波義耳的實驗室里,一束深紫色的、非常漂亮的紫羅蘭忽然冒起煙來。走近一看,原來是做實驗用的濃鹽酸濺到花上了。波義耳立即拿起花束,放在水裡清洗。結果,魔術般的奇跡發生了!紫羅蘭變成紅色,成了「紅羅蘭」。
這一偶然發現,卻引起了波義耳的認真思考:紫羅蘭若遇到其他的酸溶液,會不會也有這種現象呢。如果不是紫羅蘭而是其他有色植物呢。如果有色植物遇到的不是酸,而是酸的對立物——鹼,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波義耳解決這一連串問題的惟一辦法,就是實驗。於是,他讓助手們離開實驗室,去花園、去田野搜集各種有色植物。當助手們回來的時候,實驗室幾乎變成一座花房。這里不僅有上好的紫羅蘭,還有玫瑰、櫻草、洋紅、石蕊、姜黃、蘇木、五倍子等等。波義耳和他的助手們先把這些有色植物的漿汁浸漬出來,再將浸液分別與酸、鹼作用。有的只在酸作用下變色,有的則遇鹼才改變顏色。最有趣的是,紫色的石蕊浸液遇酸變紅,遇鹼則變藍。這樣一來,不就可以用這些植物浸液來辨認什麼是酸,什麼是鹼了嗎。這些浸液就是酸鹼指示劑。為了使用方便,波義耳還想出了用吸收浸液後又烤乾的紙,來檢驗酸鹼的辦法。至今還在使用的石蕊試紙,就是當年波義耳的發明。
在這項研究中,他還進一步了解到,除酸鹼反應外,還有許多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有顏色的物質。利用這些顏色的變化,就可以檢驗更多的物質。例如,硝酸銀溶液與鹽酸相遇,就會產生白色沉澱(即氯化銀,當時波義耳稱它為「月牙」)。碳酸鉀溶液(植物中的鹼)與氯化汞作用,則產生黃色沉澱。銅鹽溶液中加些氨水,藍色就會明顯變深,如果醮點銅鹽在火上燒一燒,火焰就會呈現綠色,等等。
分析化學,就是檢驗分析物質的成分和含量的。波義耳的上述發現,為分析化學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人們都尊敬地稱他是分析化學的奠基人。
⑹ 波義耳的這項發明是偶然取得的嗎說說你的理解
1657年他在羅伯特·胡克的輔助下對奧托·格里克發明的氣泵進行改進。1659年製成內了「波義耳機器」和「風力容發動機」。接下來他用這一裝置對氣體性質進行了研究,並於1660年發表對這一設備的研究成果。這一論文遭到以弗朗西斯·萊恩為代表的科學家的反對,為了反駁異議,波義耳闡明了在溫度一定的條件下氣體的壓力與體積成反比的這一性質。法國物理學家馬略特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但是一直到1676年才發表。於是在英語國家,這一定律被稱為波義耳定律,而在歐洲大陸則被稱為馬略特定律。
⑺ 波義耳的化學貢獻有哪些
1、波義耳發現五倍子水浸液和鐵鹽在一起,會生成一種不生沉澱的黑色溶液。這種黑色溶液久不變色,於是他發明了一種製取黑墨水的方法,這種墨水幾乎用了一個世紀。
2、波義耳發現,從硝酸銀中沉澱出來的白色物質,「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變成黑色。這一發現,為後來人們把硝酸銀、氯化銀、溴化銀用於照相術上,做了先導性工作。
3、波義耳在製取磷元素和研究磷、磷化物方面也取得了成果,他根據「磷的重要成分,乃是人身上的某種東西」的觀點,頑強努力地鑽研,終於從動物尿中提取了磷。
4、波義耳在1662年根據實驗結果提出:「在密閉容器中的定量氣體,在恆溫下,氣體的壓強和體積成反比關系。」稱之為波義耳定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
5、波義耳具有實驗天賦,還證實了氣體像固體一樣是由原子構成的。但是,在氣體中,原子距離較遠,互不連接,所以它們能夠被擠壓得更密集些。早在公元前440年,德謨克里特就提出原子的存在,在隨後的兩千年裡人們一直爭論這個問題。通過實驗,波義耳是科學界相信原子確實是存在的。
⑻ 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研製了什麼
波義耳定律,驗證了空氣的成分
⑼ 波義耳的生平事跡有哪些
「我們所學的化學,絕不是醫學或神學的婢女,也不應甘當工藝和冶金的奴僕,化學本身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獨立部分,實為探索宇宙奧秘的一個方面。」這是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的名作《懷疑派化學家》中的一段話。
正是由於波義耳這部著作的出版,才使化學擺脫了冶金或醫葯學的從屬地位,標志著近代化學的開端,同時使化學成為了一門專門探索自然界本質的獨立科學。正如後世評論家所言,如果把伽利略的《對話》作為經典物理學的開始,那麼波義耳的《懷疑派化學家》可以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
羅伯特·波義耳於1627年1月25日生於愛爾蘭西南部的利茲莫城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愛爾蘭首府科克群的伯爵和首屈一指的富翁。羅伯特是家中14個兒女中最小的一個,從小體弱多病,喜歡安靜,酷愛讀書,但是說話有點口吃。因此父親對他疼愛有加,並專門為他請來最好的家庭教師。
1641年,在家庭教師的陪同下,波義耳和哥哥一起游歷歐洲。在此其間,他接觸到了伽利略的經典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深受啟發,為他將來發表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奠定了基礎。
提出科學元素的概念,是波義耳在化學方面的突出成就。他對「元素」這一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否定了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使化學第一次明確了自己的研究對象。
「元素」這一概念最早有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後經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進一步明確形成了四要素說,即萬物之源是由火、水、氣、土四種元素組成的。在過去的兩千年裡,這一學說曾被許多人奉為真理。後來的醫葯化學家們又提出了硫、汞、鹽的三要素理論,也曾經風靡一時。
通過了一系列實驗,波義耳發現傳統的元素非真正的元素,並以不含這些「元素」的黃金為例,也不能從黃金中分解出硫、汞、鹽等任何一種元素。相反的是,這些傳統元素中的鹽卻可被分解。基於這些發現,波義耳認為元素是那些不能用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簡單物質。他還進一步認識到作為萬物之源的元素,既不是如亞里士多德所言的只有「四種」,也不是醫學化學家所說的三種,而有許多種。用現代的觀點看,波義耳的元素概念實質上與單質差不多。現代元素的科學定義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同一類原子的統稱。這種科學認識已是波義耳之後三百多年的事了。
波義耳尤其重視科學實驗的思想,並反復強調:「化學,為了完成其光榮而又庄嚴的使命,必須拋棄古代傳統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學那樣,立足於嚴密的實驗基礎之上。」他把這些新觀點帶進了化學界,為化學的健康發展掃平了道路。
除此之外,波義耳還有幾項不能磨滅的化學成就。例如化學實驗中常用的酸鹼指示劑就是因為他的細心觀察而發現的。在波義耳的一次緊張的實驗中,放在實驗室內的紫羅蘭,被濺上了濃鹽酸,波義耳趕緊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了一下,後發現了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了紅色。
這一奇怪的現象促使他進行了許多花木與酸鹼相互作用的實驗。由此他發現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作用都能改變顏色,其中從石蕊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波義耳的晚年是在病榻中度過的。雖然如此,他依然執著於他的實驗,並在製取磷元素和研究磷、磷化物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形成了當時關於磷元素性質的最早介紹。波義耳於1691年12月31日病逝。他一生以做實驗或撰寫論文,為最大的樂趣。
⑽ 波義耳的這項發明是偶然間取得的嗎說說你的理解
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成功,或者是他的發明是偶然間取得的,他都是經過了很多非常嚴密的實驗之後,才得出了這樣一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