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② 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對社會和個人發展有什麼關系
1、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綜合化的知識、個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基礎的。
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認識、人格、社會層面的綜合體,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諸多方面,並且和這些方面相輔相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鞏固和豐富人的綜合素質。
2、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獲取知識的關鍵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轉化的速度猛增。在這種情形下,知識的接受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
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攝面廣、遷移性強、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而這些知識並非是靠言語所能「傳授」的,它只能通過學生主動地「構建」和「再創造」而獲得,這就需要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其中主動的發揮作用。
(2)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擴展閱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2、要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這些論斷與唯物辯證法一脈相承,既是繼承,也是發展,是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方向、路徑和著力點的精闢概括,是創新思維落實到實踐層面的具體化。
③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正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 行,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人們越來越感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它已成為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關鍵內 容。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的品德,培養學生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品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品德,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 創造的精神。
④ 大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1.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綜合化的知識、個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基礎的。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認識、人格、社會層面的綜合體,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諸多方面,並且和這些方面相輔相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鞏固和豐富人的綜合素質。
2.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轉化的速度猛增。在這種情形下,知識的接受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攝面廣、遷移性強、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而這些知識並非是靠言語所能「傳授」的,它只能通過學生主動地「構建」和「再創造」而獲得,這就需要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其中主動的發揮作用。
3.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職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學習也正由階段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競爭、發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知識的無限膨脹,陳舊周期迅速縮短的情況下,大學生的社會職業將變成更加不穩定。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學生有能力在畢業之後,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根據所從事的工作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更好地達到完善自我和適應社會的目的,從而為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⑤ 創造力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新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採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
2、創造力指的是在零基礎上,進行發明製造生產的能力,比如中國的核工業。創新則是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技術更新和升級,比如當下人們關注的企業轉型。
3、創造力是一種能力,而創新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5)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擴展閱讀: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⑥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創新不是憑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識的傳播、轉化和應用基礎之上的,而這一切又深深紮根於教育基礎之上,無論是知識創新還是技術創新,都離不開教育對它的支撐。因此,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首先應從教育創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實施創新教育,突出當代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真正培養出與時代潮流相適應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素質。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是創新教育的核心,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的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使學生一方面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同時又發展創新能力。那麼,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總結幾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利用計算機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創造力,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才能。下面談談我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
1、激發學習的求知慾,培養豐富的想像力。 大量的事實證明,如果同學們根本就沒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即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創新方法和技術,也很難有實際的有價值的創新行為。在社會的需求下,計算機具有廣闊前景,它已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乃至家庭,這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使學生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講課中,我進一步向學生介紹這種轟動的社會效應從而引發了學習興趣。例如,在教WORD時,我先示範在WORD中如何編輯一個表格,再進行頁面邊框修飾,用上藝術型時,全班同學發出驚訝的聲音,在這個濃烈的學習氣氛中,再讓學生編輯一份功課表,讓他們對課程表進行邊框和底紋的修飾,給文字加上顏色等,然後讓全班同學進行比賽,看誰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觀,通過多媒體網路的功能,播放給全班同學觀看。在這個過程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又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2、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 將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這兩者有機地結合會有利於創造力的發展。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開闊思路,找出發現問題的多種解法,在眾多的解法中,經過歸納、判斷比較,最終得出一個最優化的結論。 如:在教學「繪畫」時,首先讓學生通過自我嘗試,掌握了畫筆中直線、長方形、多邊形等工具的用法。然後將學生分組,布置他們一組畫國旗,另一組畫黨旗。兩組學生經過討論後,開始做題。畫黨旗一組同學動手畫旗的布面,而畫國旗的學生則先把畫布填充為黃色,再在黃色的底色上畫五角星,最後,再把畫布填充為紅色。於是我讓這組同學談一談他們的想法。原來,這樣可以便於填充顏色。學生經常有這樣偶然的發現,教師絕不能忽視學生的這種創新思維,應不失時機地幫助他們總結思維的規律,啟發他們在遇到難題時,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反過來想一想,從而,打破了思維定勢和陳舊的思維習慣,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學生思維變通性。 時代不斷進步,世界呼喚計算機文化的普及和推廣;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軟體推出的驚人的速度等,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使學生掌握每一種軟體的使用,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不斷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起指導、啟發,達成共識的作用。教師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不需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做到了溫故知新,融會貫通,不僅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
⑦ 談談創新的重要性和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求知慾。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青年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其次,培養好奇欲。將蒙昧時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時期的好奇心轉化,這是堅持、發展好奇心的重要環節。要對自己接觸到的現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於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不要怕問題簡單,不要怕被人恥笑。第三,培養創造欲。不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里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盤旋。第四,培養質疑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因此,要鼓勵青年大膽質疑、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最佳方法。從多角度培養青年的思維能力,激勵青年創新。鼓勵青年提問,大膽質疑,是培養青年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提出問題是取得知識的先導,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才能前進。一定要以銳不可當的開拓精神,樹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權威,虛心學習他們的豐富知識經驗,又要敢於超過他們,在他們已進行的創造性勞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的創造。
⑧ 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區別
創新思維是人體現思維的一種方式.創新能力是動物本能,也是人類各內種能力的其中一種能力容的詮釋或代稱,如果將人類的各種能力分級的話,那麼創新能力是各種能力中的最高級別,創新能力,是由創新和能力兩個名詞共同構成,而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造性思維能力,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不是生來俱有的,而是後天認真思考、培養鍛煉出來的。
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影響人的創造力的強弱,起碼有三種因素:一是創新意識,即創新的意圖、願望和動機;二是創造思維能力;三是各種創造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掌握。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造思維能力和掌握創造方法與策略的推動力。實驗研究表明,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的人,往往勤奮自信,善於鑽研,勇於創新。因此,有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金色雨林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