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排球中的快板球是哪個國家的運動員發明的
快球
也稱「快板球」。排球運動扣球的一種。二傳隊員將球傳出或傳出前回,扣球隊員已跳答在空中等球;當球傳到合適的擊球點時,扣球隊員以極快的速度揮臂擊球。特點是:速度快,變化多,牽制力強,命中率高,實效好。有時利用快球佯攻,有利於爭取時間、空間和組織快變戰術,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扣快球主要運用正面扣球技術,但也可運用勾手扣球技術。可分為近體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為中國運動員首創。
B. 中國運動員創造了(A)快板球(B)短平快球(C)蓋帽攔網(D)空間差扣球(E)勾手大力發球
E
1957年,廣東男排根據排球比賽的對抗規律和本隊的具體條件,在當時舉行的全國排球甲級聯賽中,大膽地運用了勾手大力發球技術。在實踐中,他們通過系統的、嚴格的訓練,摸索出一套運用大力發球的規律。
C. 排球快板球是哪國人創造的
也稱「復快板球」。排球運動扣制球的一種。二傳隊員將球傳出或傳出前,扣球隊員已跳在空中等球;當球傳到合適的擊球點時,扣球隊員以極快的速度揮臂擊球。特點是:速度快,變化多,牽制力強,命中率高,實效好。有時利用快球佯攻,有利於爭取時間、空間和組織快變戰術,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扣快球主要運用正面扣球技術,但也可運用勾手扣球技術。可分為近體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為中國運動員首創。
D. 排球進攻的快球是誰發明的哪個年代
也稱「快板球」。排球運動扣球的一種。二傳隊員將球傳出或傳出前,扣球隊員已跳在空中等球;當球傳到合適的擊球點時,扣球隊員以極快的速度揮臂擊球。特點是:速度快、變化多、牽制力強、命中率高、實效好等。有時利用快球佯攻,有利於爭取時間、空間和組織快變戰術,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扣快球主要運用正面扣球技術,但也可運用勾手扣球技術。可分為近體快、短平快、平拉快、背快等。為中國運動員首創。
因為快球屬於團隊進攻,所以不能歸結到某個人發明的。
E. 籃球由誰發明
籃球肯定是全球最普及的運動之一,數萬名觀眾的球場內,以至路邊的一塊爛地,都會有籃球的蹤影。但當大家打球打得興高采烈之際,有否想過是誰將籃球這玩意帶來世上?
原來籃球是由加拿大人奈史密斯在1891年發明的。當年奈史密斯在美國麻省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就讀,在一節心理學課上,身兼體育系主任的久利克教授向學生下戰書,要他們創出一種新的運動項目,而這運動必須"有趣、易學和冬天也可以在室內進行"。
與此同時,久利克委任奈史密斯擔任一班年輕人的體育教師。這班年輕人被迫定期上體育課,可惜上課內容異常沉悶,奈史密斯臨危受命,被指派去提高他們的士氣。
要創造一種運動極不簡單,奈史密斯參考過當時各類運動後,認為群體運動的必要配件是一個球,不過他覺得英式足球和美式足球攔截沖撞異常粗野,為避免這種野蠻行為,他規定新運動中球員不可持球走動或有太多身體碰撞。
至於得分方面,奈史密斯有感足球的龍門垂直放置,亦是球員使用蠻力的原因之一,因此他決定將"龍門"平放,要球員以拋物線投球取分,不過這"龍門"必須高高在上,因為這"龍門"放在地上,幾個人圍在前面,對方便絕對不可能得分。
奈史密斯本來打算在球場兩端各放一個箱作?quot;龍門",不過學校剛好沒有合尺寸的箱,只有兩個摘桃子用的舊木桶。也幸好沒有箱子,否則籃球要改名"箱球"了。
1891年12月21日,那班死氣沉沉的年輕人成為全球首批打籃球的人,他們一開球便欲罷不能,而籃球的威名也不脛而走,在短短一星期內,連隔鄰的一所女子中學也過來"偷師",甚至組成世上第一支女子籃球隊。至1936年,籃球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從此奠定了它在世界體壇的地位.
F. 籃球這項知名運動,最早是由誰發明的呢
籃球最初可能是一種源自生產勞動的木桶游戲,籃筐是移動的!
關於籃球是怎麼來的,估計很多人都知道一二,據說是一個叫奈史密斯的人發明的,這個人並不是一個發明家,而是一個基督教青年會學校的體育老師。
有人說庫里打球是最原始的,他把籃球簡單化,扔進去、扔進去、不管有多遠,庫里自己也說,打球就是找樂趣,像玩游戲一樣,不要想得太復雜,小學生的話也許是最正確的答案,籃球回歸自然,就是一種游戲!
G. 籃球是誰創造的
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 )博士(1861-1939),加拿大安大略省人,後加入美國籍 。是籃球運動的發明者,被譽為「籃球之父」。
發明籃球:
1891年,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奈史密斯尋找一種有趣易學且可以打發學生無聊的冬季室內體育課的游戲。
奈史密斯從一些加拿大兒童用球投入桃子筐在加拿大被稱之為「Duck-on-a-Rock」的游戲 中受到啟發,奈史密斯的籃球游戲在11月15日初步構思完成,最早的規則沒有運球這一規定,只允許球在球場內傳遞,之後他又編寫了13條籃球規則,其中有12條仍然延用至今。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詹姆斯·奈史密斯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著,而且至今。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 - 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籃球當時成為了美國和加拿大廣受歡迎的男子運動,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其他國家傳播開來。另外也為建立了一套女子籃球的規則做了一些努力,最初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在真正的推廣上的步伐要顯得緩慢一些。
H. 徵求排球試卷答案
第一題:
3
4 2
6
5 1
1,6,5號把球給3號,3號給2,4號進攻,扣球來時2,3,4上前攔網,1,6,5略微向前壓一點准備墊球。普通的球3號可以打「探頭」其餘正常傳球給3號。對方發球除3號外一律後撤一點。我也是聽別人這么告訴我的,希望能幫上你!
第二題:「力量排球」,以前蘇聯、保加利亞、波蘭男排為代表,他們身材高大,彈跳力強,以兇狠扣殺取勝。
「技巧排球」,以捷克斯洛伐克男排為代表,他們善於用腦,輕打輕吊,以巧取勝。
從1949年到1962年,由於當時其它球隊無法阻擋強有力的扣殺或有高度技巧和戰術目的的熟練進攻,力量派和技巧派一時在世界大賽中出盡飛頭。
「高度排球」,以前民主德國男排為代表,二傳球高離地7~8米,扣球手慢起高跳,以高度的保險性將球扣入對方。
1964年以後,隨著排球規則的修改,使扣球與攔網的空中之爭日趨激烈,單純依靠力量或技巧的進攻最後都歸於失敗。在1969年和1970年的世界大賽上, 高度派以其高舉高打、高攔高扣連獲世界冠軍。
「配合排球」,以日本、中國男排為代表,他們主要依靠默契配合,集體智慧,快速善變來達到取勝的目的。
第三題:選A
第四題:選B
第五題:選E
第六題:中一二」進攻戰術陣形:3號位隊員作二傳,將球傳給4、2號位隊員進攻的組織形式。其優點是一傳向網中3號位墊球比較容易,因而有利於組成進攻,適合初學者採用;二傳隊員在網前接應一傳的移動距離近,向2、4號位傳球的距離較短,容易傳准。缺點是戰術變化少,對方容易識破進攻意圖。
I. 籃球是由誰發起的
1891年,美國人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在麻省的春田學院,為了給學生們找一個冬季體育鍛煉的方式,在1891年用2隻破筐和一隻代用的足球創造了籃球運動,這才有了今天如火如荼的NBA。而NBA在1946年6月6日誕生時,有一個我們陌生的名字BAA。 NBA的出現和發展是籃球運動前五十年積累和沉澱。自從1891年,籃球運動被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發明之後,1898年,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的一支球隊用25美元租用了當地一家禮堂比賽並向觀眾售票。在賽後的分紅中隊長庫珀組織比賽有功,首先領到了1美元。這場「有償籃球賽」被不列顛大網路全書認定為第一場「職業籃球賽」。 特倫頓比賽之後,「有償比賽」在全美迅速展開。為了保護參加「有償比賽」選手的利益, 1898年各地的球隊成立了第一個職業籃球組織--「國家聯盟」(NBL)。由於各球隊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相差甚遠,加上沒有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和規則,NBL僅僅經過三四個賽季便名存實亡了。30年代,NBL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復甦,進行一些規模不大的聯賽。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推廣促銷,籃球的影響力始終沒有形成。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寂寞已久的體育經紀人看準了這一點,他們聯絡11支球隊老闆,發起成立了BAA這個組織。BAA是NBA的前身,NBA的真正生日應該是1946年6月6日,這一天,紐約中央車站附近的「艦長飯店」里,BAA(BOSKETBALL ASSOCIATON OF AMERICA)--全美籃球協會的 「亞當」和「夏娃」們召開了成立大會,會議確定11支參賽球隊和每隊要進行60場常規賽。 BAA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們共同發起成立,初衷是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候不至於空閑冷場。這些體育館的老闆們對於經營體育場是行家裡手,他們針對NBA「國家籃球聯盟」的球隊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一些中、小城市的現實情況提出一定要在當時的大城市內建立當地有名球隊,建立一個全國范圍的籃球組織的概念。在常規賽季中,每個聯盟內部的球隊要打兩個主客場,和另一個聯盟的球隊要打一個主客場。最後按成績好壞排隊出進入季後賽的名次,只有進入季後賽才有希望奪得總冠軍。BAA採用4節共48分鍾制,人盯人防守並禁止聯防。至今這些仍然是NBA區別於業余籃球的最基本特徵。 BAA的發起人之一,波士頓花園體育館的老闆沃爾特·阿布郎同時提出新的職業籃球概念,即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力支援,一名選手只能為一傢俱樂部效力並要簽訂嚴格的合同,聯賽還要建立選手儲備制。這些理論貢獻在於將巨額資金和法制制約引入籃球,為日後的NBA的發展奠定了高薪制和合同制這兩大基石。 1949年,隨著BAA吞並NBL後,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上的麻煩,正式改名為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即NBA。
J. 球是誰發明的
想要了解NBA的發展脈絡,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籃球發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A. NAISMITH)。 四個學位 奈史密斯不是籃球行家。在體育方面,奈史密斯也是「說的多做的少」。十幾歲時,奈史密斯曾經當過伐木工人,後來當上了長老會的牧師,讓人生活更好始終是奈史密斯追求的目標。1890年,奈史密斯獲得了蒙特利爾神學院的學位。不過,畢業之後的奈史密斯沒有馬上擔任教職,而是在學校里教體育。此後,奈史密斯又進入了格羅斯醫學院拿到了醫學學位,使得他在大學獲得的學位增加到了四個。 發明籃球 1891年,年輕的奈史密斯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院(現在為斯普林菲爾德學院)出任體育教師。學監哈爾西·古利克要求奈史密斯發明一種「吸引人、容易學、容易玩,冬天可以在擁有人造燈光的體育館進行的體育運動」。美國東北部的冬天漫長,天氣寒冷,可供學生娛樂的體育項目不多。壘球、橄欖球、曲棍球和足球基本上屬於室外運動。缺乏體育鍛煉、無所事事的學生往往招惹是非,給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煩。 在學校看門人鮑普·斯蒂賓斯的幫助下,奈史密斯立起了桿子,縫制了籃球。為了讓學生打籃球時有法可依,奈史密斯與學校的秘書萊昂斯小姐制定了有關比賽的13條規定。這就是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在得到校方的批准之後,奈史密斯組織了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 後來,奈史密斯回憶這場比賽的情景時說:「這個班級一共有18名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得上場比賽。我挑選了兩個隊長,一邊一個。然後我讓球員入場。每支球隊有三個前鋒、三個中鋒、三個後衛。我挑選了兩個中鋒跳球,然後我在他們中間將籃球拋起。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開始了。從此之後,這個班級不再亂哄哄了。籃球比賽成為整個班級的重要娛樂活動。」 奈史密斯發明的籃球運動馬上取得了成功。幾周之內,籃球運動迅速傳遍了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大學校園,並且依靠基督教青年會的網路傳遍了全美國。 出席奧運 奈史密斯很早就希望過上輕閑的退休生活。可是55歲時,奈史密斯應邀擔任了堪薩斯國民衛隊的牧師,參加了與墨西哥的戰爭。在此期間,心靈手巧的奈史密斯又發明了橄欖球運動員的頭盔。 奈史密斯發明籃球運動沒有得到任何經濟上的好處。1936年,他應邀出席柏林奧運會,觀看第一次列入奧運比賽並且頒發獎牌的男子籃球比賽。不過,第二年,奈史密斯就離開了人世。盡管如此,他的發明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體育運動。美國的職業籃球比賽也逐漸走向全美國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