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渦流是如何產生的
1.金屬線圈產生的磁力線經過金屬導體時,金屬導體就會產生感應電流,該電流的流線呈閉合曲線,類是水渦流形狀,故稱電渦流!
2.當有一定的交變電流靠近金屬導體時,在金屬旁產生交變磁場,在金屬表面就會產生電渦流磁場,根據電磁感應定律,電渦流形成了一個反方向的磁場。人不是金屬,所以不會形成電渦流。。。。電渦流的大小與金屬導體的電阻率,相對磁導率,和金屬導體厚度,線圈激勵信號頻率以及線圈與金屬塊(也就是金屬導體)之間的距離等參數有關
Ⅱ 渦流是怎樣形成的 有什麼作用
1、渦流檢測概述渦流檢測(Eddy Current Testing)是許多無損檢測(NDT)方法之一,它應用「電磁學」基本理論作為導體檢測的基礎。渦流檢測是把導體接近通有交流電的線圈(簡稱探頭),由線圈建立交變磁場,該交變磁場通過導體,並與之發生電磁感應作用,在導體內建立渦流。導體中的渦流也會產生自己的磁場,渦流磁場的作用也會改變原磁場的強弱,進而導致線圈電壓和阻抗的變化。因此當導體表面或近表面出現缺陷或測量的金屬材料發生變化時,將影響到渦流的強度和分布,渦流的變化又引起了檢測線圈電壓和阻抗的變化,根據這一變化,就可以間接地知道導體內缺陷的存在及金屬材料的性能是否有變化。 由於試件形狀的不同,檢測部位不同,所以檢測線圈的形狀與接近試件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為了適應各種檢測需要,人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檢測線圈和渦流檢測儀器。
Ⅲ 渦流是怎樣形成的。
由
於地轉偏向力,物體在地球表面垂直於地球緯線運動時,由於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而變化,由於慣性,物體會相對地面有保持原來速度的運動方向的趨勢,這就叫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物體從南向北運動,地球自轉線速度變小(赤道處線速度最大),物體由於慣性保持線速度不變,於是就向東偏向,相對運動方向來說就是向右。從北向南運動時,地球自轉線速度變大,於是就向西偏向,相對運動方向也是向右。所以在北半球物體運動時統一受到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同理,物體在南半球運動時統一受到向左的地轉偏向力。
現在再來看這個水流產生的漩渦,假如沒有地轉偏向力的話,那麼水流將會沿著從中心出發的放射狀線條流入,流入速度方向指向中心。例如在著名的赤道之國厄瓜多的赤道線上,用漏斗注水實驗時,水流呈垂直下降而不形成漩渦。在北半球,流入速度方向偏右,所以流入的水流速度方向指向中心偏右位置,這就形成了逆時針的漩渦。同理在南半球形成順時針漩渦。
Ⅳ 渦流是法國物理學家誰發現的
渦流在1851年被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所發現。
導體在非均勻磁場中移動或處在隨時間變化的磁場中時,因渦流而導致能量損耗,渦流屬於上述情況下導體內的感生的電流,這種電流在導體中形成一圈圈閉合的電流線。
比如常見的電磁爐,採用渦流感應加熱原理,其內部通過電子線路板組成部分產生交變磁場,當用含鐵質鍋具底部放置爐面時,鍋具即切割交變磁力線而在鍋具底部金屬部分產生渦流,使鍋具內電子運動產生熱能,用來加熱和烹飪食物,從而達到煮食的目的。
(4)渦流發明人擴展閱讀
傅科的相關貢獻
1845~1847年間,傅科和菲佐合作,改進了達蓋爾的照相技術,並把它應用於天文攝影;
1847年,改進了惠更斯的錐擺鍾,而製成了傅科鍾,後來用它測定地球的轉動;
1848年,發現當日光通過合鈉鹽的碳弧焰時,在其光譜的鈉D線處,出現兩條黑線,後來知道,這就是鈉的吸收光譜;
1852年發明了回轉儀,並發現了回轉羅盤效應;1855年設計了光度計;
1855年,傅科發現在磁場中的運動圓盤因電磁感應而產生渦電流,被稱為「傅科電流」;
1857年創制了「傅科棱鏡」,用於偏振光的研究並提出用鍍銀玻璃反射鏡代替金屬反射鏡;
1858年,又設計了反射式望遠鏡的橢球面鏡;
1860年發明了定日鏡的跟蹤系統。
Ⅳ 發明渦旋式壓縮機的是哪個公司
國外引進渦旋技術~~
Ⅵ 渦流感測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如果利用的是電渦流的話,那應該有上百年歷史了。
Ⅶ 電渦流緩速器是誰發明的
電渦流緩速器
申請號/專利號: 01275471
本實用新型是用於汽車輔助制動系中的電渦流緩速器。它是由定子和轉子兩部分組成,定子組件只有一個線圈座,線圈採用的是無骨架結構。線圈、磁芯、左齒盤、轉子盤均為相等的偶數,轉子盤上設有與其為一體的加強筋,為了動平衡後便於整機裝配,保證裝配角向位置的唯一性,4個雙頭螺栓不均勻的分布在轉子組件的平面上,為了有效的抗擊震動而不致松動,採用齒盤上錐形孔與螺釘後端的錐形體結合的結構,薄形環狀結構的彈性螺母起到了良好的抗震防松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轉子採用整體式結構,並使用了新的工藝手段和特殊材料,材料密度輕,從而使得整個緩速器結構簡單、重量輕、效率高,基本無需維護。連接盤的設計採用國家標准,更易於匹配不同的車型。
申請日: 2001年12月03日
公開日:
授權公告日: 2002年09月18日
申請人/專利權人: 洛陽南峰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申請人地址: 河南省洛陽市069信箱
發明設計人: 席斌;馮大民;張煒;李翔
專利代理機構: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代理人: 李建英
專利類型: 實用新型專利
分類號: B60T13/74
點此查看跟該專利相關的 主附圖\公開說明書\授權說明書
Ⅷ 渦流是法國物理學家誰發現的
渦流在1851年被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所發現。
1855年,傅科發現在磁場中的運動圓盤因電磁感應而產生渦電流,被稱為「傅科電流」; 1857年創制了「傅科棱鏡」,用於偏振光的研究並提出用鍍銀玻璃反射鏡代替金屬反射鏡;1858年,又設計了反射式望遠鏡的橢球面鏡;1860年發明了定日鏡的跟蹤系統。
(8)渦流發明人擴展閱讀:
磁場變化越快,感應電動勢就越大,渦流就越強;渦流能使導體發熱。在磁場發生變化的裝置中,往往把導體分成一組相互絕緣的薄片或一束細條,以降低渦流強度,從而減少能量的損耗;但在需要產生高溫時,又可以利用渦流取得熱量,如高頻電爐原理。
當線圈中的電流隨時間變化時,由於電磁感應,附近的另一個線圈中會產生感應電流。實際上這個線圈附近的任何導體中都會產生感應電流。
Ⅸ 渦流型座天使高達一型的名稱由來
「Turbulenz」是英文中的亂流。
型號中的「hs」與雪崩型能天使高達型號中的hs一樣,都是「高速(high speed)」的意思。
原名 Gundam Throne Eins Turbulenz
ガンダム スローネ アイン トゥルブレン
設計者 鷲尾直廣
型號 GNW-001/hs-T01製造者 天上人
所屬 天上人
「崔尼提」
類型:機動戰士
座天使高達
高機動裝備追加型
高度:27.9公尺
重量:139.2公噸
動力源 GN-Drive[τ]
主要塗裝顏色:黑、紫
駕駛員:約翰·崔尼提
武裝:
GN破壞炮
GN導彈艙
GN尖牙×8
GN粒子束軍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