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錢學森的發明了什麼
錢學森是火箭專家和空氣動力學專家,主攻流體力學、空氣力學,他並沒有主持核彈的研發,而是主持了各類運載火箭的研發,為核彈頭的運載手段和運載工具奠定了基礎。
㈡ 錢學森一生都發明過什麼
錢學森沒有具體發明過什麼,但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2)錢學森發明的什麼擴展閱讀:
錢學森主要成就 :
兩彈一星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
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力學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工作。他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並與卡門一起,最早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為飛機在早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高亞聲速飛機設計中採用的公式是以卡門和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此外,錢學森和卡門在30年代末還共 同提出了球殼和圓柱殼的新的非線性失穩理論。
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航天與噴氣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跨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
工程式控制制論
錢學森年輕時照片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網路-錢學森
㈢ 錢學森在1949年之前發明了什麼
錢學森先生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原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鐵道門,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費留學生,次年九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一九三六年九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先後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並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至於您說,他發明了什麼?鄙人覺得這個問題有點不對哈
㈣ 錢學森和楊振寧發明了什麼
錢學森發明了兩彈一星,楊振寧和李政道發現了宇稱不守恆,獲得了諾貝爾獎。
㈤ 錢學森發明了什麼東西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線學森發明了什麼東西
㈥ 錢學森發明了啥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專與馮·卡門合作進行屬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近似」方程。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跨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㈦ 錢學森發明了什麼東西
原子彈氫彈
㈧ 錢學森發明了什麼
1.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 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2.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3.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4.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5.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㈨ 錢學森什麼時候發明的原子彈
1955年以來,中國咬緊牙關,不惜國力財力秘密研究原子彈。大躍進後中國經濟困難,美國又多次威脅要打擊中國核基地,為此中央曾考慮暫停研製,最終毛澤東一語定乾坤:「應該盡早試驗」。力主核試驗的陳毅元帥更是放出豪言:「中國人就是要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終於讓意志戰勝了一切困難。
1964年10月16日,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終於邁進了原子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