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司南和指南針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它的辨別方向的功能
1.戰國
2.生產(采玉)、導航(航海)、迷信活動(看風水)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貳』 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
司南是指南針的前身,是在底座上放置一把磁石磨製的勺子,旋轉勺子停止後勺柄指向南方,其原理與指南針是一致的
關於司南最早的記載見於戰國晚期成書的《管子》《呂氏春秋》及之後的《韓非子》以及漢代的《論衡》,其記載春秋時期就發現了磁石的特性並製作了司南
但學術界對於以上記載仍有疑問
不過,考古中出土了漢代的司南,並根據出土文物仿造了漢代的司南,歷史課本上的司南圖片就是來自於此
因此,司南最晚也是漢代出現的,最早可能在春秋末期或戰國初期
另外,指南車如樓上所說,是一種機械指示方向的工具,最早的記載見於《鬼穀子》一書
宋代的《武經總略》(宋代軍事教科書及器械製造指南)記載了「指南魚」的詳細製作方法,「指南魚」已經於今天的指南針相差無幾了
『叄』 指南針比司南的進步之處在哪裡它的發明又何意義
1.材料:司南是用硬度為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琢磨製成.因是用磁石磨製,從體積和重量來說都不便於攜帶.可能是它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指南針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便於攜帶.
2.技術:司南可以算是指南針的鼻祖吧,技術含量當然不及指南針.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指南針是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的.它有四種不用的放置方法,都很方便,准確.
3.性能:司南的磁性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指南針在司南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性能穩定且准確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肆』 材料一,二說明司南至遲發明於何時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韓非子·有度》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東西方向)《鬼穀子·謀》稱:「鄭(國)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馬克思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中說: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司南至遲發明於戰國時期;鄭和遠航、哥倫布發現美洲。
『伍』 從材料看,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司南和指南針在哪些方面發揮了他的辨別方向的功能
戰國時期古人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子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
主要用在航海,長途旅行,行軍打仗等方面辨認方向。
『陸』 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司南和指南針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它的辨別方向的功能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尋找鐵礦的實踐中,發現了磁石的指極性,最初的指南針就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古人把它稱之為「司南」.
東漢王充《論衡》中描述了司南的形體及其機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意思是說,司南勺在地盤上自由旋轉,當它靜止時,勺柄就會指向南方.那時,人們已經掌握了人工磁化技術,使司南得到了很大發展.指南針就是在這個時期發明出來的.
北宋時期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記載了指南針的製作方法,並詳細介紹了磁化過程.隨後,人們又掌握了另一種更好的簡便有效的人工磁化方法,即用天然磁石磨擦鋼針使之磁化,在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種磁化法是磁性指向儀器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發明,一直為後世所沿用.
指南針在用於航海中才真正發揮出了它的巨大威力,同時,也正是偉大的航海事業推動了指南針的發展.
北宋《萍洲可談》是最早記載航海中使用指南針的文獻,書中說:「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南宋《諸藩志》里寫道:「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釐之差,生死系焉.」可見當時指南針在航海中的重要地位.
南宋時期,人們根據指南針的原理又研製出了羅盤,使羅盤上的指針永遠指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後來廣泛用於航海中.吳自牧《夢梁錄》里這樣記錄:「風雨冥晦時,惟憑針盤而行,及火長掌之,毫釐不取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這是中國航海中使用羅盤的最早的記載.
南宋以後,中國航海中運用一種磁針浮於水面的水羅盤.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運用了水羅盤.
指南針在後來的航海事業中建立了偉大功勛,開辟了人類交往以及征服自然的新境界.在人類社會文明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它的發明和運用,大大推動了航海業的發展,促成新大陸的發現,促進了商業貿易的擴大和人類文化的交流,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柒』 如何區別"發現"和"發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中國古代科技進步的基礎知識,特別是紙、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的發明。
2、認識古代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3、對比中國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方發揮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並從中分析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後逐漸滯後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課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分組收集、整理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相關材料,並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從而對中國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認 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和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堅定科學的思想。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代中國的偉大科技成就。
難點:古代中國偉大科技發明發現的方法與精神。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學習新課:
一、 四大發明
問題1、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問題2、簡述四大發明的經過
問題3、四大發明的意義
問題4、利用資料分析探究, 16~18世紀西歐社會性質的根本性變化是四大發明重大影響的關鍵性因素。用歷史比較的方法思考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歐發展命運不同的原因。
(1995年全國卷)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韓非子 ;有度》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東西方向) 《鬼穀子 謀》稱:「鄭(國)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據《萍洲可談》載,北宋有人在廣州看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材料三:馬克思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應用》中說:「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 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強大的杠桿。」
材料四:魯迅在《電的利弊》中說:「外國用火葯製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請回答:(1)從材料看,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司南和指南針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它辨別方向的功能?(2)應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內容?(3)材料四中魯迅揭露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什麼問題?(4)指南針在近代西歐和中國的不同用途說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1)戰國。生產(或采玉)、導航、迷信活動(或看風水)。(2)馬克思指出了中國三大發明傳到歐洲後,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促進作用。(3)舊中國的愚昧落後,中國古代先進科學技術未能充分發揮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4)科技能否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決於社會環境。
二、 其他科學技術成就(以學生設計古代科技成果圖表)
1、 教師給出表格:古代中國的其他科技成果
2、教師提問,請同學對重點成就作簡單介紹,適當補充史料配以圖片和投影。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1、總結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並歸納處於世界之最的成就。(在表格中劃出來)
2、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進程作出過哪些貢獻?
3、古代中國科技一直領先於世界,為什麼16世紀以後,中國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落後?(可作為學生課後的探究題)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九、板書設計
『捌』 材料一二說明司南至遲發明於何時
戰國,文庫中有原題。後面作用可用作采玉,導航,看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