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佛誰創造的

佛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7-19 06:38:38

㈠ 佛教中誰創造了世界

佛教抄說「因緣而生」是襲世俗道理(俗諦),說「緣起無生」是勝義真諦(勝義諦)。

佛教認為所有事物(法)的存在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假有。一切事物剎那變易,所以「無常」;一切事物不能獨立存在,依靠其他條件才能存在,所以「無我」;沒有本質,所以「無自性」。

事物並非不存在,而是以「空」的形態存在(假有),所以說「色(物質)即是空」。事物雖然沒有本質(自性),卻有現象和作用,所以不是虛無主義、斷滅論。

佛教認為不但世界不實有,而且構成世界的要素——時間、空間、原子、自我、靈魂、神、心、識、語言、善惡、自然、無明等等因緣也不實有,構成世界的因果雖然本質是「空」,但是卻不妨礙因果的現象和作用(不昧因果)。

事物存在的狀態是「空」,這個「空」是不生不滅(涅磐)的,但是眾生於無生滅中妄見生滅,為了區別、擺脫生滅的事物,就需要建立永恆的「造物主」、「靈魂」。佛教以「緣起」為基礎,認為事物本來不生不滅(《法華經》「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所以不需要建立一個「作者」,而是要求在修行中破除「我執」和「法執」。

對於「緣起」認識很淺,獻丑了。

㈡ 佛教的創始人是誰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

(2)佛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

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

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最多隻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 ,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㈢ 誰創造了佛教

阿彌陀佛!
地球誕生46億年,我們這一次的人類文明從發現人類開始不到一萬年,在這次人類文明出現時期,屬於釋迦佛剎,不管賢劫以前有過多少次人類文明,可是就這一次,這一萬年的人類文明,就是釋迦佛時代。
我發現網上很多人,不從證佛之意,悟佛之境入手,總想來否認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不知其欲何為?什麼古象雄,什麼前劫佛,和這時代有關系嗎?
麻姑曾言,她已見已經三次滄海桑田,可見她的壽命長久,漢朝滇池曾挖出前劫世界的余灰,這也更能證明佛教所說無情世界的成住壞空,循環往復!
在這個人類文明裡,是釋迦牟尼開創了佛教,佛教也不完全是宗教,而是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這十法界眾生是平等的,沒有種族,膚色,語言,習俗,國界的分別心,包括了三界,六道。
這里不應該以有色眼鏡,分別心來看待,什麼是外國傳來的,印度人。如果你是這種人,根本就不會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
別說道家是本土的,商湯是不是應該說周朝是叛亂分子?
看問題關鍵是你站在那個立場角度!這種人都應該是紂王的追隨者,不配談道家是本土!
問這種問題的,是連常識都沒有的小孩子屬於正常。
另外就是兩種情況,一種不信佛的,另一種是信佛的佛門弟子。
不信佛的,別來指手畫腳,反正你也不信,誰創立的都和你沒關系,別來自討造業。
信佛的佛門弟子,敢說這話,起心動念處,已經犯了欺師滅祖的無間罪!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㈣ 是誰發明的佛

在佛教之前,是誰先發明了佛字呢? 為什麼佛祖選擇用佛代表他的宗教呢? 造字的人發明了佛字,呵呵,是誰來著,記不得了。佛祖是釋迦穆尼佛,梵文翻譯過來...

㈤ 佛法是誰發明的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29歲時因感於人生無常,要求擺脫生死苦惱而出家。
出家後先跟數論先驅阿羅邏和優陀羅學習禪定,又修行了六年苦行,但認為這樣做都達不到解脫,便到王舍城外尼連禪河畔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坐禪,經七天七夜,對人生和解脫問題進行思考,達到「覺悟」。
此後到波羅奈的鹿野苑地方找到了原先跟他一起修苦行的 陳如等五位侍者,把自己覺悟的內容向他們宣說,收他們為弟子,創立了最早的佛教僧團。

佛法一直存在,有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㈥ 佛是什麼來的,佛是誰創造的

佛是你自己。佛者覺也。
1、佛這個字,是文字造字專家造出來的。
2、佛的這個文化,是千百年的文人墨客你吹我吹留下來的。
3、佛的真正精髓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4、關鍵是自覺。

㈦ 佛是什麼來的,佛是誰創造的一切萬物都是怎麼來的呢

【佛】梵語 buddha 之音譯,巴利語同。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意譯覺者、知者、覺。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者,凡夫無一具足,聲聞、緣覺二乘僅具自覺,菩薩具自覺、覺他,由此更顯示佛之尊貴。不應把佛理解成神通廣大的神仙,佛者覺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將宇宙萬物三屆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佛和漢語中的「聖」、「賢」等詞有相近之處,但當時譯經者因為覺著漢語中的「聖」「賢」等詞尚不足以形容佛的覺悟和修行,所以創造了「佛」這個詞彙。『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復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里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也就說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說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
http://ke..com/view/3946.htm

㈧ 佛字是誰發明的

在佛教之前,是誰先發明了佛字呢?
為什麼佛祖選擇用佛代表他的宗教呢?
造字的回人發明了佛字,呵呵答,是誰來著,記不得了。
佛祖是釋迦穆尼佛,梵文翻譯過來,佛就是智慧和覺悟的意思。佛陀就是大悲大覺的人。現今佛意思是人天的導師。
到這個網找找答案吧,要是注冊,別忘了推薦人是 月愚痴 哦。
http://jimudi.cn

㈨ 佛教是誰創造的

佛教是佛陀釋迦牟尼立教的。佛陀是覺悟的人。29歲出家修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苦修6年後一的一天因為身體的羸弱所暈倒在尼禪連河邊。在蘇醒後便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體力。於菩提迦葉的菩提樹下靜坐悟道。於鹿野苑中與佛陀的五位隨從(喬陳如、摩訶男、跋提、婆濕婆、阿說示【馬勝】)講出他在菩提樹下所悟到的法——四聖諦。五位隨從對佛陀所講的法深刻的體悟,便跟隨佛陀修行。這樣才成就了佛教的三寶。佛是釋迦牟尼。法是四聖諦。僧是出家的五位隨從比丘。這樣才確立了佛教。

㈩ 佛教是誰創建的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釋迦牟尼佛。
佛教創立後,在印度幾經演變。佛陀及其直傳弟子所宣揚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佛陀逝世後,弟子們奉行四諦、八正道等基本教義,在教團生活中維持著他在世時的施設和慣例。由於佛陀生前在世時於不同場合對不同的對象有著不同的說法,弟子們對此便產生不同的理解。約在佛滅後100年,佛教分裂為上座部、大眾部兩大派,稱根本二部。此後100餘年間續有分裂,先後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稱枝末部派。關於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稱、地區均有不同的說法。當時佛教傳播的范圍,北至喜馬拉雅山麓,南至基斯那特河(克里希那河)。一般認為由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一部是說一切有部。上座部(以說一切有部為代表)和大眾部在教義上有較大差別。兩大部的主要差別是:
①對法(事物、存在)的認識。大眾部認為「過去未來,非實有體」、「現有體用,可名實有」,即認為一切現實都依因緣生滅,過去的已經滅了,沒有實體,未來的沒有生起,也沒有實體,僅僅現在一剎那中才有法體和作用;說一切有部主張法體是永恆存在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三世也都是實有的,即所謂「法體恆有」、「三世實有」,被稱為我空法有論。
②對佛陀的認識。大眾部認為生滅於人間的釋迦牟尼佛是化身而非實身,佛陀的實身是積累極長期的修行而成,他有著無際的壽命和威力,所說一切言語為隨機說法,並以一音說一切法;說一切有部不承認釋迦牟尼是化身,認為佛說言語並非都是經教,也並不是一音說一切法。
③對聲聞和菩薩的認識。大眾部強調菩薩廣度眾生的慈悲願力,輕聲聞而貴菩薩;說一切有部雖承認聲聞、緣覺、菩薩能修行根性和所修行道路有差別,但認為佛與聲聞、緣覺所得解脫沒有差異。
公歷紀元前後,在佛教徒中流行著對佛塔的崇拜,從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團——菩薩眾。他們中間一部分人根據《大般若經》、《維摩經》、《妙法蓮華經》等闡述大乘思想和實踐的經籍,進行修持和傳教,形成了中觀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兩大系統,而將早期佛教貶稱為小乘。
佛陀逝世後約500年,大乘中觀派興起。此派創始人龍樹,闡發「空」、「中道」和「二諦」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繼續弘揚龍樹的學說,使大乘佛教得以進一步發展。以後還有清辨和佛護、月稱等從不同的角度闡發中觀的思想,形成自續派和應成派。同時,小乘佛教中的說一切有部、經量部等,仍繼續發展。
佛陀逝世後約900年,瑜伽行派興起。此派奠基人是無著和世親。無著原是說一切有部僧人,因對說一切有部教理感到不足,而闡發大乘教義。其弟世親,原是說一切有部學者,後從無著改宗大乘,稱「千部論師」。無著、世親弘揚「萬法唯識」、「三界唯心」的唯識論,此後傳承主要有難陀、安慧、陳那、護法4家,護法之後還有戒賢、親光等。
7世紀以後,印度密教開始流行,到8世紀以後,與印度教相接近。波羅王朝在那爛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為研習和宣傳密教的中心;9世紀後,密教更盛,相繼形成金剛乘、俱生乘和時輪乘。11世紀起,伊斯蘭教的勢力逐漸進入東印度各地,到13世紀初,超戒寺等許多重要寺院被毀,僧徒星散,佛教終於在南亞次大陸消失。

閱讀全文

與佛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