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水粉畫創造

水粉畫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19 02:18:53

Ⅰ 怎麼用水粉畫星空

最深的藍色塗滿,幹了之後點上白點
先確定是水粉不是水彩,如果是水粉先鋪深色的星空,看你想畫什麼(調色:主色可以是:普蘭、群青。。。)輔色可以調很多種(多種顏色調和)最追後等顏色幹了之後,用較乾的筆尖用上厚厚的淺顏色(大量白色調微量的檸檬黃或鈷藍或群青)
這是常規的畫法,當然藝術需要創造,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和藝術靈感吧
我還說給你發這張圖讓你參考一下呢,你畫的這個估計照片問題吧,背景顏色有點臟,有點花,把握的不是很好,還有那些星星,我建議用灑的,一個是快,主要是比較自然吧,因為我是畫油畫的,所以技法比較多。灑的時候,先灑重色,然後慢慢變淺,你不是想要層次嗎,這是比較簡單的表達做法,可以給畫增加點空間感,顏色四五層就行了,最後飄點白色就行了,多少自己把握尺度,多了容易花。而且整幅畫沒有什麼看點,也就是沒有大的層次。整體還是不錯的,最起碼找到感覺了,有點夢幻的感覺
建議用灑的方法畫星星,先灑重色,然後慢慢變淺,這是比較簡單的表達做法,可以給畫增加點空間感,顏色四五層就行了,最後飄點白色就行了,多少自己把握尺度,多了容易花。而且整幅畫沒有什麼看點,也就是沒有大的層次,要有夢幻的感覺。背景不要分開畫,該重的重,該亮的亮,最亮的部分最後提一下就行,分開畫如果把握的不好,怕背景融合不到一塊,就好像本來深色的夜空,突然多出來那麼亮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而且水粉顏料不像油畫顏料,它乾的比較快,一起畫都擔心你畫不好,就像你畫的那張,色界沒掌握好容易花。你看我給你發的這張,他雖然不是畫的,估計是電腦做的圖,但它由深到淺看著比較自然,裡面還有那麼多色彩變化,僅供你參考

Ⅱ 油畫和水粉畫分別是哪個國家創造的,哪種更早

油畫顏料發明的更早。最早的油畫起源於歐洲,當時是用蛋清加色粉的坦培拉版,後來由古代尼德蘭人凡艾克權兄弟發明了油畫顏料。水粉是我國近代發明的一種繪畫顏料,剛開始用於畫廣告,現在普遍用於藝考,還有專門的繪畫創作。

Ⅲ 畫水粉畫時有三種繪畫方式,哪種最好不管難易度。還有三種的優點是什麼

關於水粉繪畫中的技法,色彩薄厚與實物質感有關。在水粉靜物寫生當中,畫面經過修改色彩會變厚,而色彩變厚如果不合理控制,會造成底色上泛畫面變灰的結果。而有些學生在繪畫時卻有意把色彩填厚卻擁有不錯的效果。那麼色彩的厚與薄哪種好呢,具體該怎麼畫?

厚畫法與薄畫法又稱為干畫法與濕畫法。厚畫法主要指在作畫過程中調色時用水較少,覆蓋時用色較厚,用色量較大。而薄畫法通常是指作畫時調色較稀薄滋潤,具有水色淋漓的繪畫效果。其實厚畫法與薄畫法在水粉畫寫生中常常是結合運用的。當然,也有一些作者偏愛用厚畫法或薄畫法,這也是由各人的作畫習慣而定的。

為了便於說明不同手法及把握其作畫的方法,我們先分開來談這兩種畫法各自的特點。

厚畫法作畫時,用筆蘸色飽滿,摻水較少,表現物象時須下筆肯定有力,筆觸方向感明確。它非常適宜表現形體轉折明確、結實厚重的物體,如土陶罐、火鍋、土豆、瓜果等。在厚畫法的表現中除了厚堆、塑造的方法以外,也可採用透底畫法。這種方法是筆上的顏料雖然干厚,但蘸色量不多,用筆作畫時輕松流暢,有意造成透底的效果,即落筆的色彩不要畫死、畫實,使人感到很透氣,底色會在筆與筆之間顯露出來,共同構築該色彩區域的基調傾向。這種手法可造或輕松、活潑、豐富、生動的色彩效果。

薄畫法,一般是大面積的鋪色,水色淋漓,然後一層層加上去。採用薄畫法時,用色及用水量都要充足,一氣鋪好大的畫面關系。運筆作畫快而果斷,不然會產生很多水漬。薄畫法往往適宜表現柔軟的襯布、玻璃倒影、瓷瓶、花卉或水果等,這會有助於表現出物體的光澤及微妙的色彩變化。選擇何種手法去表現對象,一方面根據物體的種類而定,另一方面也是由個人的作畫習慣及偏愛決定的。

用厚畫法和薄畫法都可以畫各類物體,亦可將厚畫法與薄畫法加以綜合運用。一般而言,暗部的色彩和遠處背景物體的色彩應畫得薄一些、虛一些,亮部的色彩和近處物體的色彩應畫得厚一些、實一些。這樣容易拉開前後的色彩強度,同時也符合我們的視覺感受。

Ⅳ 水粉畫提高是怎樣提高的

1.灰和臟 畫面顯得灰暗沉悶,色彩骯臟.原因一,色彩傾向不明確,不肯定,調色次數和種類過多,導致色彩渾濁.解決方法:注意觀察比較,明確色彩對比關系,明確色彩傾向.調色的種類和次數不易過多.能用2-3種色調出的顏色就不用4-5種顏色調出來.原因二,素描對比不明確,拉不開黑白灰的明度層次對比.解決方法:加強素描明度的對比,注意不同物體固有色深淺的區別,物體受光,背光,投影的明度差別.原因三,過分強調局部的色彩變化,導致色彩關系不協調,猶如紅布染了藍色,蘋果上沾了黃泥,雞蛋殼上長了青苔…解決方法:注意局部色彩變化要服從整體的色彩對比.局部的色彩變化要協調好看,不協調的變化就容易顯得臟. 2.生與火 畫面色彩生澀或火氣.一般過多使用鮮純的藍綠色,就容易顯得深,象不成熟的水果:過多使用鮮純的黃紅.赭色就顯得」火」,畫面象火燒般燥熱.原因是不懂得色彩的豐富和微妙性,見紅畫紅,見綠畫綠,簡單生硬.解決方法:學會觀察色彩豐富微妙的變化,勿過於簡單化.其實暖色之中往往包含冷色成分,冷色塊中也多包含暖色成分.可以在冷色中加入少量的合適的暖色,或在暖色中加入冷色,以降低色彩的鮮純度. 3.焦與黑 畫面象是被燒烤過或煙熏過,到處泛著焦黑褐類色彩.原因是過多使用赭褐類色,尤其暗部,投影等處.甚至亮部的中間色色彩過於濃重,明度關系不對,並習慣用黑褐類色來調色,使顏色加深.解決方法:注意觀察暗部色彩的豐富變化,加強素描訓練.注意暗部的透明度,暗部的濃重程度是有限的,並非死黑一片.濃重的暗部可用深紅,熟褐.翠綠,普藍等色調出,避免簡單的使用黑色. 4.粉與白 畫面像撒了白粉或石灰般,到處發白.原因一,素麵關系不對,亮面過亮.解決方法:加強素描訓練,注意亮部的層次變化.原因二.亮部缺少色彩對比,習慣簡單地以白色去提亮亮部的色彩,而未注意到亮部的色彩傾向及與暗部的色彩冷暖對比關系。解決方法,注意觀察明暗兩大部分的色彩冷暖對比。注意物體由暗部到亮部明度改變的同時應伴隨著色彩冷暖傾向的改變,而不是簡單地加入白色使之變淺.適當明確亮部的色彩傾向.原因三,過多使用白色來調色,到處用白色來調整色彩的深淺,甚至暗部也離不開大量的白色.解決方法:注意觀察研究色彩的變化,盡量用較亮的顏色(如各種黃朱紅中綠)來調中間明度的色彩,注意提高色彩的純度,明確色彩傾向. 5.花而亂 畫面到處跳躍閃動,給人以混亂,鬆散的感覺,缺乏統一的對比關系和協調的 空間感,體積感.原因一,色彩缺乏整體感,局部色彩變化過分過於打亂了整體大色塊間的基本對比關系.解決方法:注意局部色彩變化必須服從整體的色彩對比.原因二,素描對比混亂,到處黑,到處白,基本層次比明確.解決方法:加強素描訓練,注意素描對比的整體感. 6.膩與悶 畫面筆觸,色彩沉悶,缺乏新鮮感和活力,原因一,用筆過於瑣碎小心,不敢概括,肯定地用筆用色,給人」磨」出來的感覺.解決方法:提高素描能力和修養,大膽概括形體,適當強調形體的塊面轉折,」寧方勿圓」.提高用筆的信心和膽量.原因二,反復塗次數過多,筆觸重重疊疊,產生沉悶,灰暗的感覺.解決方法:局部洗掉重畫,或以較鮮純的顏色和果斷的用筆,把膩,悶之處重畫一遍. 水粉畫容易出現的問題肯定遠不止這些.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探索,總結,才能逐步的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和修養,達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

Ⅳ 怎樣畫水粉畫

水粉靜物寫生的方法和步驟
1、構圖與畫輪廓
經過觀察研究以後,對所描繪的對象有了細致的分析和構思,在頭腦中產生了未來的畫面設想。構圖的好壞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礎,也是作者艱苦設計的結果,同時也是作者的藝術修養水平和基本功的體現。構圖要從形與色兩個方面考慮,只有形與色的整體的結合,才能產生完美的構圖效果。
構圖應注意研究以下幾個方面:
a. 視點的高低、角度與物體的間距。
b. 物體的位置距離要有疏密、平衡與變化。
勾輪廓:
a. 要准確,就是對對象的位置、結構、比例、形體特徵及主要細節要准確而肯定。
b. 要簡潔。
2、鋪大色調
鋪大色調是著色的開始,要把握住靜物第一印象的新鮮感覺,從整體著眼,主體物入手。把暗部色彩畫准後,再畫明暗交界線及中間色,然後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後加亮光。也可以從大面積的中間色畫起,然後加暗部和亮部。
畫第一遍色一般從中間的色塊開始,用較大的筆,調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顏色畫大塊的色彩關系。將背景、主體物、桌面的區別及它們間的色彩關系畫出來,然後將物體受光面的色彩畫出,使畫面形成一個基本色調。畫時要膽大心細,要有激情又要穩重,因此在鋪大色調時應根據水粉畫的特點,用色時採用先濕後干,先薄後厚,先深後淺的步驟,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調鋪得既主體突出又與其他各部銜接得自然,對後來進入刻畫和塑造形體階段打下好的基礎。
3、大體塑造
第一遍上色解決了大的色彩基調之後,即可進入大體塑造階段。對靜物每一個部分進行塑造,這是水粉畫寫生創作最艱苦的時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用色彩較充分地塑造對象的形體結構、質感和空間。可以從主體部分開始畫起,隨後塑造每一個靜物局部的結構和形體及色彩空間等關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過程中不要忘記整體關系。要經常保持整體看、局部看。局部畫又不能畫得過分,要適可而止。眼睛要不斷在畫面上下左右進行比較,以便確定這個物體在畫面中所起的作用,並以此決定深入描繪程度。不斷把所描繪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較;使之形體更為確切,色彩更為結實,造型更為概括,畫面更為完整。
4、深入刻畫
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對畫面中的主要物體的進一步塑造,使之更具體,更富有表現力。
5、整體調整
畫面的每一個部分都已進入深入刻畫階段之後,各部分可能會出現與整體不諧調的現象,這樣對整體會有所破壞。這時,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檢查整個畫面,做出適當調整。調整中的著眼點,第一應是對空間層次的處理,前後是否能拉開距離,虛實關系是否得當。其次還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應該過分實在的部分做減弱處理,以求虛實結合。一幅好的習作應該是用筆生動活潑,色彩明快,虛實並舉,造型結實,既然既有豐富感人的質感,又有絢麗的色彩。

Ⅵ 怎麼畫水粉

水粉畫技法

掌握完美的表現技巧,是使作品達到高藝術水平的一種能力。繪畫的技術和方法,直接關繫到藝術表現力、感染力和審美價值。因此,沒有一個美術家,不是十分重視繪畫技法的研究和探索的。各種繪畫技法,實際上都沒有固定不變的程式;繪畫工具、材料的不斷改進,藝術觀念和審美意識的更新,以及各種繪畫新風格的出現,都會促使技法的不斷創新與演進。可是,各畫種在自身的專業實踐中,都已經積累了許多能被普遍應用的技法經驗,這些技法經驗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一 厚畫法與薄畫法

水粉畫製作過程中,絕大多數顏色都需要在調色板上調配,然後進入畫面。調配顏色,使用水分與白粉色的多少,是體現表現技法和水粉畫特色的問題。水彩畫,單純使用水分調色來控制顏料厚薄,從而產生明度變化,並利用水色的干濕,通過顏色的滲化或重置,獲得水彩畫的特殊表現效果。油畫則是使用調色油(松節油或亞麻仁油)與白色來調配,控制顏色的厚薄和明度變化。水粉畫,介於這兩者之間,可以用水使顏料稀薄,成為半透明,使白色畫紙的明度也能透出色層。水分使顏色產生厚薄,厚薄產生明度變化,那就會發揮似水彩那樣的濕畫滲化效果,這就是水粉畫中的薄畫法。

如果用油畫中的厚畫法來製作水粉畫,就得少用水分,使用較多的顏料和白色來提高顏色的厚度和明度。但是,水粉的薄畫法,雖使用水分較多,也不可能達到水彩畫那樣的活潑、明快、流暢、水色淋漓的藝術效果。厚畫法也不可能像油畫那樣,能將很厚的色層牢固地附著在畫紙上。我們常看到一些水粉畫,由於畫得過厚,而使色層龜裂剝落,發生畫面受損的情況。

水粉畫調色,使用水分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稀顏色,便於自如地運筆著色;二是水分可使顏色稀薄到各種程度,使明亮的紙色能透出色層,顯出明度的變化。如果水分使用較多,讓顏色在紙面上流淌,也可以產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畫的第一次著色(或稱鋪底色),大多採用含水較多的薄畫法,它可使色層柔和含蓄有遠退的效果。畫景物陰影部分及遠景常採用此法。薄畫法由於水多色薄,粉質因素和遮蓋力會減弱,水粉畫的藝術特性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薄畫法常常只應用在局部或畫第一次色。

水粉的厚畫法,容易產生水粉畫的藝術特色。因此,調色盒中的顏料量要多,必須保持濕潤不幹,保證畫筆伸入顏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顏料,在調色時或畫到紙面上去,能十分豐厚飽滿,運筆也能隨意自如。有時可以蘸幾種不同顏色,可在畫上塑造對象的同時通過筆法調出恰到好處的色彩,這可以畫出諸色爭輝的生動效果。當然,在沒有充分經驗與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是絕不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表現許多明亮物體或景色時,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調入大量的白色來達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畫需要用白色時,就應大膽使用白色,並保證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使造型厚實有力,與薄畫部分產生強弱對比效果。一般說來,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畫為主,方能獲得較好的水粉畫效果。

二 水粉畫的銜接

水粉顏料要畫得色塊明確、輪廓清楚比較容易,但要畫得銜接自然、柔和就比較難。在寫實風格的繪畫寫生中,表現對象的虛實關系,往往成為一個難題。在寫生習作中,物體輪廓線畫得像剪貼一樣清楚的弊病是常見的。這弊病會使物體與周圍環境脫離,削弱了對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觀察方法,從局部出發,沒有去比較物體輪廓線的虛實關系而形成的,屬認識問題;二是雖在觀察中認識這種虛實的關系,而缺乏表現這種關系的方法。前者的解決辦法在第三章第五節「色彩的觀察與調配」中已有講述,後者的化解則需要了解水粉色銜接的一些基本規律。

水粉畫通過銜接方法取得效果的關鍵是正確控制色彩明度的變化。在「色彩的觀察與調配」一節中,已講到如何利用調色板,先在調色板中找到顏色銜接的正確關系,然後進入畫面。這是靠調色板來獲得正確色彩銜接關系的好方法。一些一氣呵成的水粉畫作品,是趁色彩未乾時,運用濕畫方法完成的。顏色未乾時,顏色比較容易銜接。冷暖兩個色塊,也可以趁色未乾時在連接兩個色塊的地方進行部分重疊,混合後產生一個過渡的中間色,使銜接自然柔和,沒有生硬的痕跡。一個器物的背光面輪廓線,總是模糊不清與背景或投影融合在一起的,屬於虛實對比中的虛,強弱對比中的弱,這種比較虛的色彩關系,最適宜使用濕畫的方法來獲得較理想的銜接效果。可是,一幅作品在描繪過程中,較難保持畫面色彩的長時間潤濕不幹,而顏色乾燥以後,就失去濕畫時的效果。此時可以將需要銜接的部位,用干凈的畫筆刷上一層清水,使已乾的色相狀況恢復到潮濕時的狀況,再根據這色相狀況來調配銜接的顏色。這樣畫家就會方便和有把握得多了。這種方法是水粉畫中經常被採用的,因為水粉顏色干與濕時的色相有明顯的差異。如果不採用以上的辦法,在已經乾燥的色層上繼續作畫,色與色的銜接主要憑經驗,要把握好畫上去的顏色的色彩個性基本上一致,干後能自然銜接,不會生硬脫節。這還可以利用在調色盒中殘留的第一次色作為銜接時的依據,或先調出要與之銜接顏色的色相,作為繼續銜接的標准。這些是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採取的辦法,有了經驗以後,就不難判斷銜接顏色應如何調配了。另一種干接的方法,是使用排線和色點,將兩個有差異的色塊,自然柔和地銜接起來,表現出圓潤的立體效果,可以用兩色中任何一個色的線或點子,在連接處畫出一個過渡的中間色辦法來處理,就可以達到表現效果。這和版畫中,使用排線或點子表現層次的技法來交接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 筆法

畫筆是繪畫表現的主要工具(其他還有畫刀和追求畫面特殊效果的工具),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技法,以筆墨為其核心,筆法更具有關鍵的作用。中國畫是筆法與水墨、紙的特性
相結合而產生效果的,它通過點、線、面的手段,對造型、布局骨架以至氣韻生動都有重要作用。

中國畫的筆由於選材與製作方法存在不同,其性能各異,在用筆的方式上有中鋒、側鋒,順筆、逆筆和以虛實、輕重變化的多種筆法,通過各種筆法結合墨色,使作品形式豐富多樣,顯示出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西洋繪畫,雖然在筆法技巧上,不像中國畫的用筆方法那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在表現技巧上,筆法也是同樣不能忽視的。中國傳統繪畫的筆法技巧,可以提供重要的啟示,非常值得借鑒。

水粉畫筆,它也與中國畫筆一樣,其功能的不同是由製作材料和方法的各異決定的。在色彩畫中,顏色是通過各種畫筆的運筆方式與技巧,產生表現效果的。畫筆的質地(軟硬),型號(大小),形狀(扁、圓、尖)及蘸色、含水的多少、色彩的厚薄、干濕,及各種運筆的方式與技巧,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復雜多樣的形象、景色。筆觸可以加強主題的氣氛、意境,能抒發作者的激情和某些主題的運動感,還可以產生畫面的韻律美。許多別致的色彩效果,常依賴於筆法去獲得。但現代出現的超級現實主義畫風,卻不著意筆觸的表現力,甚至整個畫面沒有一點筆法的痕跡,形象塑造工整細致如照片,這是一種繪畫的風格,其宗旨是極度地追求無異於現實的逼真感。

繪畫中的筆法與畫家的畫風、個性有密切關系。從選擇表現的題材、藝術的處理到表現方法和追求的情調意境,都離不開筆法。全面地介紹這種筆法技巧是困難的,但對某些被普遍應用具有規律性的用筆方法,應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大筆和小筆的區別應用——大小不同的畫筆應用與觀察方法、用筆習慣有關。開始學畫的階段,一般都習慣於使用小筆,這是因為這個階段寫生時,在觀察景物的習慣上,往往著眼於細節與局部為多,追求把所見到的細微末節,都清楚地描繪出來為滿足,所以選用了小筆。這樣的表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畫面的枝枝節節難以形成主題的中心,產生不了感人的魅力。如以一幅風景寫生畫為例,至少應該懂得,使用大筆鋪底色,使色彩具有大關系。對天、地面、山丘和一些需要簡練、概括的部位也要用大筆;小筆應用於塑造較小的形象,及深入刻畫的細部。畫一幅習作的過程,自始至終都需要多支大小畫筆分工、交替使用,使筆觸不至於單調而缺乏表現力。筆觸是塑造形體,表現主題的藝術手段。人物或自然景物形象的塑造,必須結合對象的形體特徵和結構使用筆法,圓形的物體必須用許多弧形筆法來塑造。直向的物體經常需要橫向的筆法去塑造,如畫粗樹干或人體的手臂、腿等,結合橫向的筆法去畫,可以表現得更有厚度;畫水面或地面,一般使用橫向的長筆觸,可以更顯出平面的深遠感;畫大面積的靜物桌面、背景、牆和風景中的天等比較平面的色塊時,筆法要避免像泥水工匠刷牆那樣單調呆板,需要自然隨意用橫直、斜等有筆向變化的筆法,增加生動性。但要注意,這些色塊是處在主體物的後面,有一定深度,是陪襯物體,用筆要平穩沉著。使用的畫筆,大小要適宜。由於畫面表現的主題不同,要求的情調意境也必有異,如靜穆的、和平的意境,較多使用橫向的較柔和的筆法;用強烈、活潑、果斷、明確的筆法表現歡快、騷動、緊張等氣氛的畫面;沉著,穩健的筆調與畫面的嚴肅、莊重意境密切有關;輕柔隨意的小筆觸,可以加強優美、抒情的情調;大刀闊斧的大筆觸,可顯示出主題的粗獷、豪放與壯美。

筆法中點、線、面等形式因素的有效應用,是使畫面產生豐富而生動的表現效果的重要條件,線與面相結合表現形體的方法,具有特殊的繪畫效果。筆法中的線干、濕、粗、細,落筆的正側鋒、輕重、快慢、虛實等等變化,都可恰如其分地表現各種各樣的形象與畫面效果。中國毛筆具有線條活潑流暢,使用隨意自如等特點。方頭扁筆則適宜運用塊面的筆法,表現具有厚重的立體空間感的景物。一些初學水粉畫的作者,經常出現技巧方法的弊病,可歸納以下幾類:

(1)著眼局部,專用小筆畫細節而失去大體;

(2)只用一種筆法,描繪不同形體與質地的物體,缺乏筆法變化,效果單調,失去生動感;

(3)用筆不能緊密結合形體結構,形體塑造缺乏嚴謹、厚重感;

(4)用筆繁瑣,筆調無輕重緩急的節奏感;

(5)筆法軟弱無力,無強弱虛實的變化,使畫面失去神采。

四 畫刀的技法

畫刀,對於油畫來說是一種很平常的工具,而且刀形多樣,效果各異。水粉畫使用的畫刀是從油畫中借鑒過來的,這是一個創造,其所獲得的特殊效果,為水粉畫技法增添了又一風采。

畫水粉時使用畫刀,尚無固定的型號。一些水粉畫家,都用油畫畫刀,或根據自己作畫的要求,做成各種形狀大小,尖頭、方頭、圓頭等種,可隨意而定。不管如何,這種刀需要薄而有彈性。只要具有這一特性,即使用塑料或竹片,也同樣可以成為一把經濟實用的好畫刀。

畫刀在表現對象時,不如使用畫筆那樣隨意自如,能畫出柔和的筆觸,或有粗細變化的線,在表現具體細致的形象方面也是困難的。它只適用於厚畫,而不能進行含水較多的薄畫法,這是畫刀的局限性。但是它的應用功能與油畫中畫刀的表現效果近似,對表現質地粗糙的形體、體面對比明確的對象,如山岩、泥地,概括的遠景或叢樹、建築物的牆面、磚瓦和天、山、水等大塊面景物,都非常適宜而獨具效果。

用畫刀調色,一般不能加水使顏料稀薄,配合的顏料分量要正確估計,上色前不能將顏料過多地調合就刮到紙面上去。而是通過畫刀變動技巧,顯現出色彩效果。實際上,畫刀用色具有色彩並列的因素和效果,所以它比畫筆下的色彩更為鮮明響亮和堅硬有力,以致能畫出微妙而意外的色彩。畫刀也可以在未乾的色底上,用刀的正側面,通過用力的輕重和不同的速度,刮出各種有變化的線、面來表現不同形體和質地的部分,效果甚妙。另外,畫刀還可以用刀面蘸上薄薄的顏色,在已乾的色彩表面上輕輕抹一層,似枯筆畫出的筆觸效果,可以豐富色彩關系,增強色彩濃厚感,也可以用此法調整色彩調子關系。以上這些,都是畫刀在繪畫技法中的一些實踐經驗。使用畫刀,也要注意它的適應性,在一些不能使用畫刀達到技法效果的地方,就不要使用畫刀。畫刀一般還得與畫筆結合起來使用,才可以獲得完整的藝術效果。

五 線

為什麼在水粉畫技法中,要專門講講線的問題呢?線原是與明暗一樣,是造型的一種技法手段。因為從繪畫實踐中看,從素描訓練開始,就感知到線在造型中的意義和表現力,但對它的審美價值和對藝術風貌的影響,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到。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以線描作為造型基礎的手段,成為繪畫風格的一大特徵。在西洋繪畫中,一些印象主義畫家由於受東方美術這一形式特徵的影響,吸收線條表現的魅力,從而創造新的形式和風格。水粉畫的藝術特性,非常符合具有裝飾性形式的要求,線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可以從本書作品賞析中的丁紹光的作品裡,發現其裝飾畫風融合了東西方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裝飾情趣。線不僅加強了色彩的華麗、閃躍的效果,而且線本身也充滿了音樂的韻律。線的藝術功能與特色和傳統的工筆重彩畫中工整、嚴謹、優美的線條有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其他如木刻版畫中的鮮明強烈、優美雅緻、粗獷質朴的線和民間年畫中粗朴、古雅的線,都是水粉畫可以借鑒的形式因素。線在應用中,可以作為構圖和表現形象的基本骨架,然後上色彩。也可以先鋪好色彩然後再用線來加強形象的表現。線可以粗細不同,濃淡各異,也可以滋潤流暢,或是乾枯老辣。各種線在水粉畫中的應用,要根據各種不同要求,靈活且有創造性地運用,其效果才會十分豐富而有趣味(彩圖15、16,作品賞析圖12、13)。

彩圖15 康定斯基(水分復制)

彩圖16 泊 吳德隆

水粉畫的表現技法,實際上范圍十分廣泛而多樣,在後面的靜物、風景等章節中,仍會有較多的介紹敘述。技法的學習與應用,與個人的氣質、審美意識有密切關系。這正如人們對各類不同的繪畫有自己的喜愛是一樣的。由此可知,介紹所有的技法,不能只選用或局限某種定式,以致束縛創造。在此應給初學者提供在作水粉畫中的一種啟示或技法探索的途徑,從而進一步去創造、去開拓新的技法領域。

Ⅶ 怎麼製作水粉

赭石,熟褐一般都是在起稿時用這兩種色彩,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來巴過於鮮艷的顏色降低純度,比如在使用鈦青藍時可以適當加入少許赭石色,就可以達到不改變其色相而降低了純度的效果。
如何使亮部色彩鮮而不火,亮而不灰.
我們知道在水粉色彩寫生時,一般將色彩分為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老師會告訴你:光源色會出現在亮部,而環境色會反映在物體暗部的反光中。但是不知他告沒告訴你真正重要的是出現在明暗交界線附近的固有色,只有這里的色彩才真正反映物體的本來面目,只有這里的顏的才是同亮部的色彩形成關系,同時傳達出了光源的顏色和固有顏色的。將亮部顏色畫灰的主要問題都市出現在沒有將把握好中間調的顏色傾向,因為這部分的色彩變化很豐富,很多初學者都會畫得很臟很亂,這樣就造成了使整個物體現的灰暗而不見效果了。
水果類兩次以上覆蓋和一次性覆蓋相比,效果會差很多嗎?
水粉這種顏色的特點就是可覆蓋,而恰當的利用這一特點才是首選。並不是兩層九比一層差,也並不是一層就一定好,畫水粉是要會充分的利用不同色層之間的差別,才可以創造出豐富的色彩變化。說得具體一點就是不要將上一個色層完全覆蓋,利用筆觸的飛白不經意中將上衣色層透出來一些。也許我說不太清楚,你哭以招徠好的作品看一下,聰明的作者不會完全將上一色層蓋死,而是利用不同色層的不同色彩不同冷暖來達到豐富的畫面效果。
在同一光源下,所有物體都應該遵循亮暖暗冷/亮冷暗暖?
色彩關系是通過對比產生的,沒有冷就沒有暖,沒有絕對的亮暖暗冷/亮冷暗暖,要根據客觀條件對比才可以下結論。老師教你亮暖暗冷/亮冷暗暖的規律也就是方便見問題說明,在寫生時還是要舊體問題具體處理,多作比較,多觀察。
單個棕色,綠色啤酒瓶怎麼畫?尤其是沒有瓶簽的更不好畫出體積,使用哪些色塑造它們最嘉?
那部風就不要死盯住立體感這一因素,還有很多因素可以劃出好效果,比方說質感、同其他物體的黑白對比等等,畫畫需要多看多想,需要避重就輕,劃出一張聰明的畫。

Ⅷ 這張圖如何用水粉畫出效果,求大神。盡量一致

首先,先找到一張黑色的卡紙,找到湖藍、淡黃、檸檬黃、等顏料還有準備一點水,然後畫那個藍白色的光暈:從圓心裡往外畫或者從外往裡面都是可以的:
①外面那一圈是比較薄的顏色,越往中間越干越後,所以可以先畫外面,在畫裡面的圓心,並且水粉的覆蓋性比較強;
②當然黃白色比較嬌嫩,非常容易被其他色染色破壞,先從裡面開始畫起也是可以的,看你個人喜好吧。
下面講從裡面往外面畫的方法:
1)找到一隻水粉筆刷,浸濕後,用手紙擦拭乾,找到少量淡黃色(檸檬黃也行)和大量白色調在一起,可以不用調得太均勻,用調好的顏色在黑色畫紙上面畫一個圓心,
2)然後在原有調好的顏色基礎上加入微量的湖藍,畫一圈,再加入少許湖藍再畫一圈。
3)最後,把筆頭沾一些水,在加一些湖藍色,在沾一些水,使顏色變薄變淡,最後憑感覺畫出最外圈的薄薄的富有變化的藍色。

閱讀全文

與水粉畫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