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普通心理學創造性思維

普通心理學創造性思維

發布時間:2021-07-19 01:49:21

① 學長學姐好,請問普通心理學考試都考什麼

文都比鄰為您解答,

以下是2018年心理學考研大綱中《普通心理學》的部分:考試以下列內容為重點。統考題型為單選、多選、簡答和論述四種。
一、心理學概述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2.實驗法
3.測驗法
4.調查法
5.個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1.構造主義心理學
2.機能主義心理學
3.行為主義心理學
4.格式塔心理學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義心理學
7.認知心理學
二、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一)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
1.神經元
2.突觸
3.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
(二)大腦皮層及其機能
1.大腦皮層感覺區及其機能
2.大腦皮層運動區及其機能
3.大腦皮層言語區及其機能
4.大腦兩半球單側化優勢
(三)腦機能學說
1.定位說
2.整體說
3.機能系統說
4.機能模塊說
三、意識和注意
(一)意識與無意識
1.意識的含義
2.意識的種類
3.意識的功能
4.睡眠與夢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義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種類
(三)注意的生理機制和外部表現
1.注意的生理機制
2.注意的外部表現
(四)注意的品質
1.注意廣度
2.注意穩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轉移
(五)注意的認知理論
1.注意選擇的認知理論
2.注意分配的認知理論
四、感覺
(一)感覺概述
1.感覺的含義
2.感覺的種類
3.感覺測量
4.感覺現象
(二)視覺
1.視覺的含義
2.視覺現象
3.視覺的生理基礎
4.視覺理論
(三)聽覺
1.聽覺的含義
2.聽覺現象
3.聽覺的生理基礎
4.聽覺理論
(四)其他感覺
五、知覺
(一)知覺概述
1.知覺的含義
2.知覺的組織原則
(二)知覺的特性
1.知覺理解性
2.知覺整體性
3.知覺選擇性
4.知覺恆常性
(三)空間知覺
1.形狀知覺
2.大小知覺
3.深度知覺
4.方位知覺
(四)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1.時間知覺
2.運動知覺
(五)知覺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識別理論
(六)錯覺
1.錯覺的含義
2.錯覺的種類
3.錯覺產生的原因
六、記憶
(一)記憶概述
1.記憶的含義
2.記憶的過程
3.記憶的種類
4.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
(二)感覺記憶
1.感覺記憶的含義
2.感覺記憶的信息加工
3.感覺記憶的特徵
(三)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1.短時記憶的含義
2.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短時記憶信息的存儲與提取
4.短時記憶的特徵
5.工作記憶
(四)長時記憶
1.長時記憶的含義
2.長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與提取
4.長時記憶的特徵
(五)遺忘
1.遺忘的含義
2.遺忘曲線
3.遺忘理論
4.影響遺忘的因素
七、思維
(一)思維概述
1.思維的含義
2.思維的特徵
3.思維的種類
4.思維的過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義
2.概念的種類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1.推理的含義
2.推理的種類
(四)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含義
2.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3.問題解決的策略
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五)創造性思維
1.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2.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3.創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
4.影響創造性思維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義
2.表象的特徵
3.表象的種類
4.表象理論
(七)想像
1.想像的含義
2.想像的種類
3.想像的功能
八、言語
(一)言語概述
1.言語的含義
2.言語的功能
3.言語的種類
(二)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1.言語運動中樞
2.言語聽覺中樞
3.言語視覺中樞
(三)言語感知和理解
1.言語感知
2.言語理解
3.句子理解
4.語篇理解
5.影響言語理解的因素
九、情緒和情感
(一)情緒和情感概述
1.情緒和情感的含義
2.情緒和情感的功能
3.情緒和情感的關系
(二)情緒和情感的種類
1.情緒的種類
2.情感的種類
(三)表情
1.表情的含義
2.表情的種類
(四)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五)情緒理論
1.早期的情緒理論
2.情緒的認知理論
十、動機、需要與意志
(一)動機概述
1.動機的含義
2.動機的功能
3.生理動機和社會動機
4.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系
5.動機的理論
(二)需要
1.需要的含義
2.需要的種類
3.需要的層次理論
(三)意志
1.意志的含義
2.意志的特徵
3.意志行動過程
4.意志行動中的動機沖突
5.意志的品質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義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二)能力的種類和結構
1.能力的種類
2.能力的結構
(三)智力理論
1.智力因素說
2.智力結構理論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四)智力發展的差異
1.智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2.智力發展的差異性
3.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義
2.人格的特徵
(二)人格理論
1.人格特質理論
2.人格類型理論
3.精神分析人格理論
4.人本主義人格理論
(三)氣質
1.氣質的含義
2.氣質的類型
3.氣質的理論
(四)性格
1.性格的含義
2.性格的特徵
3.性格的類型
4.性格與氣質的關系
5.認知風格
(五)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② 如何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轉載
如★
組合法
組合創新是很重要的創新方法。有一部分創造學研究者甚至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將人們認為不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日本創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現,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近年來也有人曾經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總的來說,組合是任意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要素都可以進行組合。例如,不同的物品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進得組合,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組合;兩種事物可以進行組合,多種事物也可以進行組合;可以是簡單的聯合,也可以是結合或混合。

類比法
所謂類比發明法,就是一種確定兩個以上事物並尋找同異關系的思維方法。即根據一定的標准尺度,把與此有聯系的幾個相關事物(這既可是同類事物,也可是不同類事物)加以對照,把握住事物的內在聯系進行創造。
類比方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常常運用到的。比如,為了買一樣稱心如意的商品,常要跑幾個商店,從商品的價格、功能狀況、使用價值和經久耐用的程度等方面進行比較,然後確定是否買下。但是,這不是類比發明,因為他沒有創造,只是在同類產品中挑選好一點的,與我們講的類比發明法是不同的,這里要求的是在類比中有新的創造。類比法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發明方法,人們對各種不同的事物進行類比,從類比中不斷地產生出新的創造設想,獲取更多的創造成果

聯想法
聯想發明法是依據人的心理聯想而發明的一種創造方法。那麼,樣想是什麼呢?普通心理學認為,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不公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回憶、推理、創造的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新的創造都來自於人們的聯想。
聯想可以在特定的對象中進行,也可在特定的空間中進行,還可以進行無限的自由聯想。而且,這些聯想都可以產生出新的創造性設想,獲得創造的成功。我們還可從聯想的不同類型,發現不同的聯想方法,去進行發現、發明和創造。
聯想的方法很多,我們還可以從韻蟮囊蜆
瞪先ソ


部梢讕菔攣鐧耐

蛉ソ


箍梢源郵攣鎦
湎喙靨匭勻ソ

搿8髦指餮

敕椒ǘ伎梢圓
齟蔥灤隕柘耄
竦靡恍┏曬
N侍獾墓丶
皇竊擻媚囊恢至
敕椒ǎ

謨諼頤且
餼鍪裁次侍猓

惺裁創叢歟
鐧皆躚
哪康模換蛘呤裁囪
腦て諛康畝濟揮校
皇竅胗興
叢旆⒚鰲D敲矗
頤薔陀Ω
莞髯緣牟煌
蠛拖敕ǎ
幸獾鞀蛭摶獾厝ソ



氤繕
納柘脛腥セ竦靡恍┐蔥碌南咚鰲?
總之,創新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經過學習和訓練會使創造力獲得迅速提高,創造潛能得到有效開發。這對於我們提高技術創新效率、創新水平、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極為有益。何提高創新能力

③ 求大神幫忙打一下普通心理學的的名詞解釋!!!可以另外加分!!!

但請先踩吶完城,立馬發你資源,不踩不發資源哦!
hi,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送來小福利,普通心理學的名詞解釋匯總,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在距離考研僅剩的時間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小知識,祝大家考個好成績哦~
第一章 緒論
一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心理過程 & 個性)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心理現象的規律
1 心理活動過程(規律和共同性)/心理過程
心理活動過程包括三個過程:1)認識過程(知)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 2).情緒情感過程 3)意志過程(意) 從內到外
2 個性心理特徵/個性(獨特性 導致 差異性)
1)個性心理傾向性/個性傾向性
2)個性心理特徵:I.能力 II.氣質 III.性格
第二章 生理部分
1 操作條件反射:p57通過動物自己的某種活動、某種操作才能得到強化而形成的條件反射。
2 反射: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反應。
3 條件反射:是非條件反射基礎上建立的,是暫時性的神經。
4 感覺適應:是感覺系統對連續無變化的刺激反應減少的傾向。
第三章 意識
1 反映:物質與物質相互作用後,雙方留下痕跡的過程。
2 意識:人以感覺、知覺、記憶和思維等心理活動過程為基礎的系統整體對自己省心狀態與外界環境變化的知覺與認識。
3 幾個意識水平在p78
第四章 注意
1.注意定義: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動(心理過程)的共同特性:動作或行為(心理特性)
2(98 02考題)有意後注意:事前有預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 考題 )有意注意:事前有預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以目的與努力為兩個維度)
4(00 考題 )注意穩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對象(狹義)上或活動(廣義)上的時間。
5(96 考題 )注意廣度:同一時間中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目。
6 注意的分配: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
7 注意的轉移:更具新任務,主動把注意從一對象轉移到另一對象或廣義上的。
第五章 感覺
1 感覺:物體個別屬性通過感覺器官作用於人腦在人腦中引起的心理活動。
2 感受性(02考題):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說明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3 感覺閾限:測量人感覺系統感受性大小的指標。
4 絕對感覺閾限: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
5 差別感覺閾限:能察覺的刺激物的最小差異量,與之對應的是差別感受性。
6.心理物理定律:(1)韋伯定律:⊿I/I=K (2)費希納定律 S=klgI + C (3)史蒂文定律 Φ=ks(b次方) b由被試給出
7 感覺閾限測量方法:(1)最小變化法t=Σ(T↑+T↓)/2n (2)正誤法 (3)平均誤差法 (4)信號質差法(p137)
第六章 知覺(重點章節)
1 知覺: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部分和屬性的整體反映(在感覺基礎上產生,對感覺整合後的反映)
2 知覺特徵:1)知覺整體性:人根據自己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觀事物多種屬性整合為統一整體的組織加工過程。
格式塔定律 a:接近律 b. 相似律 c.連續律
2)知覺選擇性:人更具當前需要,對外來刺激物有選擇地作為知覺對象經行組織加工的過程。
3)知覺理解性: 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經行加工處理,並用語言加以概括說明的組織加工過程。
影響知覺理解性的因素 :a.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b.言語指導
4)知覺恆常性(02考題):人在一定范圍內不隨知覺條件改變而保持對客觀事物相對穩定特性的組織加工過程。
分類:大小、明度顏色、形狀、方向 p180
3 空間知覺(98考題):對物體形狀、大小、距離、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
1)距離知覺:人對物體遠近距離或深度的知覺。(又分為三種)
一、單眼視覺線索:(考點)1 遮擋 2 線條透視 3空氣透視 4運動級差 5結構級差 6明度 7上下
二、雙眼線索:1,水晶體調節 2雙眼視軸輔合 三、兩眼視差
2)方位知覺:人對物體的空間關系位置和對自己在空間所處位置的知覺。(可用視覺及聽覺)
4 雙耳線索:由雙耳獲得引起空間知覺的聽力線索(1時間差 2 強度差 3聲波位相差)
5 運動知覺:人對物體在空間位移的知覺。p197
6 似動知覺: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下把靜止的物體知覺為運動的,或把沒有連續位移的知覺為又連續位移的)
7 錯覺: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的歪曲了的知覺。 8 時間知覺:人對客觀物質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
第七章 記憶(重點章節)
一記憶的涵義
1.定義.是人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是一個過程。
2.記憶過程(三環節)
(1)實記(學習) ~~ 辨別和記住事物,從而積累總知識經驗的過程
(2)保持 ~~ 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強化(復習)
(3)再認或記憶 a.再認:過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感到熟悉,確知從前實記過的過程.
b.回憶: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們在頭腦中呈現出來的過程
二.其他名詞解釋
1 語義記憶:以概念,判斷,推理等為形式以事物的關系及事物本身的意義和性質為內容的記憶。(97考題)
2 情景記憶:以個人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地點的時間為回憶內容的記憶(97考題)
3 情緒記憶:以曾經體驗過的情緒情感為內容的記憶 。 4 運動記憶:以過去經歷過的動作或身體的運動為內容的記憶。
5 形象記憶: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
6 陳述性記憶:p246(長時記憶中)是一種事實記憶,人對事實性材料的記憶。程序性記憶:人對技能的記憶,對具有先後順序活動的記憶。
7 前攝抑制:業已存在的舊信息影響到新信息的提取。倒攝抑制:新信息干擾舊信息的提取。
8 短時記憶的特點:主動;容易提取;儲存順序與呈現順序相同;容量有限。
9 提取:從長時記憶中找到信息。回憶,是即刻從長時記憶中提取材料;再認,指清楚地了解某些事物原先是否遇到或學習過。
10 遺忘,不能從記憶中提取信息,其原因包括:記憶痕跡衰退,干擾,壓抑(動機情緒)。
11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覺登記,指知覺的刺激消失之後保留非常短暫(不到1秒)的心理表徵(表象,聲音等)。心理表徵,是刺激或一類刺激的內在模型。
第八章 表象和想像
1 表象:人腦中出現已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想像:人腦對已有表象經行加工改造而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97考題)
2 創造想像: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96考題)
3 再造想像:人根據別人言語描述或圖形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新形象的過程(98考題)
4 隨意想像:是有目的,自覺經行的想像,是意識活動的一種形式。(99考題)包括了:再造與隨意想像及幻想
5 記憶表象:基本上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簡單重現。 想像表象:舊表象經過加工改造、重新組合創造出的新形象。(00考題)
6 幻想:一種與生活願望相接合並指向未來的想像。(01考題) 有三種形式:科學幻想,理想,空想
7 理想: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有可能實現的積極幻想。
8 靈感:是指創造活動接近突破時出現的心理狀態(是發展創造想像的條件之一)
第九章 思維(重點章節)
一 有關思維的名詞
1 思維:人腦對客觀現實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藉助言語實現的能及時事物本質特徵及內部規律的理性認識過程。
認知角度定義:指對事物進行心理表徵,並且對這些表徵進行心理操作。
2 動作思維: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 形象思維:以事物具體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
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經行的思維 (按依據物分)
3 聚合思維:把問題各種星系聚合起來,朝一個方向給出一個真確答案的思維。
發散思維:從一個目標出發,沿不同途徑,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按探索目標分)
4 創造性思維: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常規思維:用已有經驗固定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第三種分類)
二 概念的有關內容&其他名詞
1 概念:人腦對現實對象或現象的一般特徵和本質特徵的反映,是思維的基本單元。
認知定義:是一類具有共同屬性的客體、觀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徵 。
2 形成過程:(1)抽象化 abstract(2)歸類classify(3)辨別 distinguish (簡記 CAD)
3 問題:蘊涵著個人面臨障礙的目標,既不能認知,又不能用過去的知識或模式去解決。
4 問題解決:是將一種情境轉換為另一種符合某種目的的情境的認知過程。
特點:(1)明確目的性(2)具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有思維認知程序參與
5 問題空間,三種狀態總和。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從初始態經中介狀態最後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第十章 言語(可能非重點,只考名詞)
1 言語 :人在交際中對語言的運用,是個體藉助語言傳遞信息的過程。(96考題)
2 言語的功能:1)交流功能2)符號功能3)概括功能
言語的特點:1)目的性 2)開放性 3)規則性4)離散性5)社會性和個體性 (簡記:社(射)開目(五)個(公)離)
3 言語與語言的區別:詳見筆記(97考題)
4 言語理解:在感知語言的物質外科基礎上通過個人經驗對語義加以理解的過程。(詞義、句義、對表達意義的理解三級)99考題
5 言語感知:(可能的考點)人通過視覺系統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對字詞作出真確判斷與分辨。
6 獨白言語:一個人獨自經行的言語活動。要求(1連貫,嚴謹完整有邏輯2無人支持3事先有一定計劃准備)02考題
7 內部言語:(可能考點)一種自問自答及自己思考時的言語活動(隱蔽 簡略)
第十一章 情緒&情感
一 綜述
1 情緒&情感: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主觀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反映.
2.(1)情緒的狹義與廣義解釋
a狹義情緒:指有機體/個體受到生活環境中的刺激時,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暫時的強烈的態度體驗
b廣義情緒: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包括情感)
(2)情感的狹義與廣義解釋
a.狹義情感:人(動物物情感)與社會性需要相的,復雜的,穩定的態度體驗
b.廣義(包括情緒)的情感: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定義同上廣義情緒)
二 情緒典例
1 心境:人的心境是一種持續的,微弱的會影響人的整個情緒活動的情緒狀態。(特點:long;微弱;非定向的,具有彌散性)
2 激情:(00考題)是人一種強烈的,短暫的,爆發式的情緒狀態(特點:有明顯的外部表現;發作短促,沖動,但會迅速弱化;指向性較明顯)
3 應激:(96考題)指人在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急情況下出現的情緒狀態.往往是當遇到危險情境而且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發生應激.
三 情感典例
1 道德感:02考題 一個人根據一定的社會行為標准評價自己或他人行為舉止,思想言論和意圖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
2 理智感:98考題 人對認識活動的成就進行評價時,即在人的智利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
是與人的認識成就的獲得,需要和興趣的滿足,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思維任務的解決緊密相連。
3 美感:對美的主觀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或對象的美的特徵的主觀體驗,是具有一定審美觀點的人對外界事務的美進行評價時,
產生的一種愉悅,肯定,愛慕,滿意的情感
第十二章 意志(非重點) 不過到時要看一下
1 意志: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為,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
2 意志行動:(00考題)由意志支配的行動。(大體時談及到主觀能動性,多吹一點p369)
3 動機斗爭:動機之間互相矛盾時對各種動機權衡輕重,評定其社會價值的過程及解除意志內部障礙的過程。
4 幾種動機斗爭的形式:a雙趨沖突(接近~接近型):一個人同時被兩個事物所吸引,兩個具有大致相同吸引力,沖突介乎兩個目標之間.
b.雙避沖突:一個人同時被兩個事物所排斥,但必須在這兩個迴避的目標之間進行選擇。
c.趨避沖突: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趨之,另一方面惡而避之。
d.多重趨避沖突:一個人同時被兩個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臨兩種選擇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有喜歡和不喜歡兩面。
5 葉克斯 ~ 多德遜定律(p381考點):中度動機水平效率高。
第十三章 技能(應該非重點)
1 技能:人運用已有經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一定的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
2 認知技能:是藉助於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認知活動的心智(智力)活動方式系統。98考題
3 動作技能:p396是有一系列外部動作所組成的系統。(待看書加深認識)02考題
4 開放性動作技能:動作隨外界環境變化而相應變化的技能。封閉...自然指可不參照環境因素執行的技能。
5 練習:以掌握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為目的所進行的反復操作的心理活動過程。
6 練習曲線:是指在連續多次的練習種所發生的動作效率和思維活動效率變化的圖解。
7 心理運動能力:感官與手腳協調能力。
第十四章 個性與個性傾向(最重點)後面幾章常考大題!!
1.個性: 一個人整個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97、01考題
2 個性傾向:是人經行活動的基本動力,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等,但需要是源泉。
3 需要:指個體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是個體的行為和活動的基本動力p445
1) 社會性需要:人在社會中形成為維護社會存在和發展而產生的需要。
2) 生理性需要:個體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而產生的需要。
4 動機: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98考題)
動機產生的條件:(1)內在條件是需要;(2) 外在條件是環境(誘因)
5 社會性動機:起源於社會需要,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
1)高層次 : 成就動機(滿足自尊的需要)交往動機(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
2)低層次 : 好奇 探索、操弄(這幾個定義在p462)
6 興趣: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是需要的延伸。00考題
間接興趣是指對活動結果感興趣,需要意志努力。
7 理想是個人對未來可能實現的奮斗目標的嚮往和追求。
8 信念是堅信某種觀點正確性,並支配自己行動的個性傾向。
9 世界觀是信念的體系,是人對世界的根本看法。
第十五章 氣質(這幾章中相對考得較少的,但也是重點)
人格指表現於不同情形中的,持久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包含氣質、個性、性格)

④ 請問普通心理學重點

普心如果你是用彭聃玲的教材的話,是前12章為考點,重點還是能力,人格,記憶這幾章易出大題。至於具體的考點,我建議你上網搜一下07年的心理學統考大綱,上面會有詳細的介紹,等到今年8月份左右會出08年統考大綱,你比較一下就可以了。普心覆蓋面廣,應當細心看好小的知識點,比如想像的分類等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一定要記准,很容易出選擇題。今年我們考試後出來很多同學都說,沒有沒見過的,只有記不準的,所以普心書一定要多看幾遍。以彭聃玲的教材為主,有條件的話多翻一些其他版本的教材會有所補充。另外我強烈推薦《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雖然很厚,但內貼近生活,很容易理解。

2007心理學考研大綱_普通心理學分類:心理學考研輔導站
[考查目標]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和基本理論,了解當代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2、能夠運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一、心理學概述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認知過程

2、情緒、情感和意志

3、能力與人格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2、具體研究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

(三)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1、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近代哲學的影響、生理學的影響

2、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構造主義學派,機能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學派,格式塔學派,精神分析學派,人本主義學派,認知學派

二、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一)神經系統的構成

1、神經元

2、突觸

3、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

(二)腦的結構與功能

1、腦的結構

2、大腦皮層及其機能

3、大腦兩半球的單測化優勢

(三)腦功能學說

1、定位說

2、整體說

3、機能系統說

三、感覺

(一)感覺概述

1、感覺的含義

2、感覺的編碼

3、感覺的測量

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差別感受性和差別感覺閾限,費希納對數定律,史蒂文斯冪定律

(二)視覺

1、視覺刺激

2、視覺的生理機制

3、視覺的基本現象

色覺,視覺對比,馬赫帶,視覺適應,後像,閃光融合

(三)聽覺

1、聽覺刺激

2、聽覺的生理機制

3、聽覺理論

(四)其他感覺

1、皮膚感覺

2、嗅覺和味覺

3、動覺

4、平衡覺

5、內臟感覺

四、知覺

(一)知覺概述

1、知覺的含義

2、知覺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覺的特徵

1、知覺的選擇性

2、知覺的整體性

3、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恆常性

(三)空間知覺

1、形狀知覺

2、大小知覺

3、深度和距離知覺

(四)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1、時間知覺

2、運動知覺

(五)錯覺

1、錯覺的含義

2、錯覺的種類

五、意識和注意

(一)意識與無意識

1、意識的含義

2、意識的功能

3、無意識現象

4、睡眠與夢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義

2、注意的種類與特徵

不隨意注意和隨意注意,選擇性注意,持續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三)注意的生理機制和認知理論

1、注意的生理機制

2、注意的認知理論

過濾器理論,衰減理論,認知資源理論,雙加工理論

六、記憶

(一)記憶概述

1、記憶的含義

2、記憶的過程

3、記憶的分類

感覺記憶,短時和長時記憶,情景和語義記憶,內隱和外顯記憶,程序性和陳述性記憶

4、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

(二)感覺記憶

1、感覺記憶的含義

2、感覺記憶的信息編碼

(三)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1、短時記憶的含義

2、短時記憶的信息編碼

3、短時記憶信息的存儲和提取

4、工作記憶

(四)長時記憶

1、長時記憶的含義

2、長時記憶的信息編碼

3、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與提取

4、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

遺忘的含義,遺忘的進程,遺忘的原因

(五)內隱記憶

1、內隱記憶的含義

2、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關系

七、思維

(一)思維概述

1、思維的含義

2、思維的特徵

3、思維的種類

4、思維的過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義

2、概念的種類

3、概念的結構

4、概念的形成

(三)推理

1、三段論推理

2、條件推理

(四)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含義與基本過程

2、問題解決的策略

演算法式,啟發式

3、影響問題解決的心理因素

(五)創造性思維

1、創造性思維的含義

2、創造性思維的心理成分

3、影響創造性思維的因素

(六)表象和想像

1、表象

表象的含義,表象的特徵,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

2、想像

想像的含義,想像的種類

八、語言與言語

(一)語言與言語概述

1、語言與言語的概述及其特徵

2、語言的結構

3、言語的種類

4、語言的表徵與加工過程

(二)語言加工的生理機制

1、言語的發音機制

2、語言加工的中樞機制

(三)語言的理解

1、語言知覺

2、詞彙的理解

3、句子的理解

4、文本的理解

5、影響語言理解的因素

九、動機與意志

(一)動機概述

1、動機的含義

2、動機的功能

3、動機的種類

4、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系

(二)需要

1、需要的含義

2、需要的種類

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三)動機理論

1、本能論

2、驅力理論

3、喚醒理論

4、誘因理論

5、認知理論

(四)意志行動

1、意志行動的基本階段

2、意志行動中的動機沖突

雙趨沖突,雙避沖突,趨避沖突,多重趨避沖突

3、意志行動中的挫折

挫折的含義,挫折情境的形成,挫折的反應,挫折的承受力

4、意志的品質

十、情緒和情感

(一)情緒和情感概述

1、情緒、情感的含義

2、情緒、情感的功能

3、情緒的難度和兩極性

4、情緒、情感的分類

(二)情緒的生理機制

1、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2、情緒的外周神經機制

(三)表情

1、面部表情

2、體態表情

3、語調表情

(四)情緒理論

1、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

2、坎農-巴德學說

3、認知理論

(五)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義

2、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3、能力、才能與天才

(二)能力的種類和結構

1、能力的種類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能力的結構

(三)能力的理論

1、能力的因素說

2、能力的結構理論

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四)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個體差異

1、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2、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

3、能力形成的影響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義

2、人格的特徵

(二)氣質與性格

1、氣質概述

氣質的含義,氣質的類型,氣質理論

2、性格概述

性格的含義,性格特徵

(三)認知風格

1、場獨立性-場依存性

2、沖動型-沉思型

3、同時性-繼時性

(四)人格理論

1、特質理論

2、類型理論

(五)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⑤ 心理學上人的思維分為哪幾種

基本可以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詞的思維、無聲思維、通訊思維、指導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聚合思維、發散思維。

⑥ 普通心理學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一、構造主義心理學派

1.代表人物:馮特、鐵欽納

2.基本觀點: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

2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實驗內省法,將實驗與內省緊密結合,藉助實驗

進行內省的研究方法,採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找出

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以及它們構成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3.地位:構造派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應用實驗的方法系統研究心理問題的派別。在他們的示範和倡導下,當時西方心理學實驗研究得到了迅速發展。

4.局限:把心理學看成一門純科學,只研究心理內容本身,不重視其意義和功用。

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1.代表人物:早期行為主義代表:華生

新行為主義代表:托爾曼、赫爾、斯金納

2.基本觀點:1反對研究意識,直接研究行動。(新行為主義代表認為,可以在不放在行為主義立場的前提下說明意識問題。)

2反對內省,主張採用實驗法進行客觀研究。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第一、不藉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藉助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二、口頭報告法;第三、條件反射法;第四、測驗法。

3.地位:《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行為主義的興起被稱為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也稱第一勢力)。

4.局限: 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

三、格式塔(完型)心理學派

1.代表人物:韋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勒溫

2.基本觀點:主張研究意識的完整結構,重視整體的觀點和強調各部分間的動態聯系,重視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和培養。

3.地位:揭發心理學內的機械主義和元素主義觀點的錯誤具有一定的作用。

4.局限:把直接經驗世界,看作是唯一確實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學問題,完全簡化為數理的問題。違背了系統觀。

⑦ 普通心理學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第二節 心理的實質
第三節 心理學的任務
第四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心理學的發展
第二章 心理和行為的神經生理基礎
第一節 神經元
第二節 神經系統
第三節 高級神經活動學說
第四節 內分泌腺和神經-體液調節
第三章 心理的發生和發展
第一節 動物心理的發生和發展
第二節 人類意識的產生
第三節 意識的特徵
第四章 注意
第一節 注意概述
第二節 注意的種類
第三節 注意的特徵
第四節 注意的認知理論
第五章 感覺
第一節 感覺概述
第二節 感覺的測量
第三節 視覺
第四節 聽覺
第五節 其他感覺
第六節 感覺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知覺
第一節 知覺概述
第二節 知覺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空間知覺
第四節 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第五節 錯覺
第七章 記憶
第一節 記憶的概述
第二節 記憶過程
第三節 記憶系統和記憶的組織
第八章 表象和想像
第一節 表象
第二節 想像
第三節 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
第四節 睡眠和夢
第九章 思維
第一節 思維的概述
第二節 概念及其形成
第三節 問題解決
第四節 創造性思維
第十章 言語
第一節 言語的概述
第二節 言語活動的生理機制
第三節 言語的感知和理解
第四節 動物「言語
第五節 兒童的言語發展
第十一章 情緒和情感
第一節 情緒和情感概述
第二節 情緒和情感的分類及表情
第三節 情緒狀態
第四節 情感
第五節 情緒理淪
第十二章 意志
第一節 意志的概述
第二節 意志行動及其心理過程
第三節 意志的品質與培養
第十三章 技能
第一節 技能的概述
第二節 動作技能
第三節 認知技能
第十四章 個性和個性傾向性
第一節 個性的概述
第二節 需要
第三節 動機
第四節 興趣
第五節 理想、信念和世界觀
第十五章 氣質
第一節 氣質的概述
第二節 氣質理論
第三節 氣質的生理基礎
第四節 氣質類型
第五節 氣質在實踐活動中的作用
第六節 氣質的測量
第十六章 性格
第一節 性格的概述
第二節 性格的結構
第三節 性格的類型理論
第四節 性格的特質理論
第五節 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第六節 性格的測量
第十七章 能力
第一節 能力的概述
第二節 智力和智力結構
第三節 能力的發展
第四節 能力的個別差異
第五節 能力的測量
主要參考書目

⑧ 根據普通心理學的創造性思維學習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普通心理學的創造性思維,學習他們諾克用學習的學生的創造性是要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自由的發揮

⑨ 怎樣培養創新思維 心理學角度

愛因斯坦應該是一個很具創造力的人,他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可見想像力的重要性,豐富的想像力是培養創造力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創造性思維能力與人的認知習慣息息相關。要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就要讓信息的構成、性能,與其他信息的關系、聯系在大腦中形成記憶儲存,並通過檢索所儲存的記憶運用各種思維策略來重組記憶、重建邏輯構架、修改完善,最後通過判斷篩選出有益的東西來,這樣就有利於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比如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老師教育學生,老師在上面教學生在下面聽(傳統的都是這樣的),這是一條信息在我們大腦里儲存,基本構成:老師、學生、知識,邏輯:老師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要得到知識。我們檢索出這樣的基本結構和邏輯關系,於是我們用些簡單的策略來重組它們,1學生「教」給老師知識 2學生「教」給學生知識 3學生自己學習知識,不需要老師教。然後我們對這些重組的記憶完善新的邏輯。

方法一,學生教給老師知識:此方法只適用於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派這樣的學生上講台,老師在下面提問(老師要根據學生知識的薄弱環節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台上的學生試著解答,台上的學生也可以提問讓台下的學生解答,此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減輕老師的負擔,兩全其美。
方法二,學生教學生知識:讓學習好的學生定期輔導學習差得學生,採用一幫一的學習方式
方法三,學生自己學習,不需要老師:完全不需要老師,讓學生得到各種書本、影音學習資料、學習網站,網上提問,統一考試,得出成績,家長監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製力。
然後通過判斷篩選有益的、行得通的。

方法一,好不好呢?基本可以吧,老師要維護好現場的秩序O(∩_∩)O哈哈~,特別適合鞏固知識,復慣用。
方法二,現在運用的很普遍了,很合適,不過也需要老師的輔導。
方法三,學生年紀太小了不適合,家長可能管不過來。

這三種教學方式對於傳統教育來說算是一種創新,通過這樣的一個小小的例子來說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想像力(記憶和思維策略)和邏輯判斷來完成,這也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模式。

⑩ 求一篇普通心理學結課論文,3000字!三天後交,急!!!

總結本學期上課所學的心裡內容

本學期普通心理學課程,我們學習了關於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首先,我們先對心理學整體問
題進行了概述。我們研究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關於心理學的研
究對象,我們主要研究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研究意義主要是了解人的心理、影響人的
心理和正確對待不利因素,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和心
理測量法。此外,我們還講述了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從派別和分支等進行了學習。

然後,我們進行了心理學的具體內容學習。我們最先研究腦與心理的關系。由於人
腦的思維方式不同,人們才有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分。我們對大腦進行研究,得出
「腦是心理的器官」的結論。腦由大腦、小腦、腦干、間腦、邊緣系統等組成,結構非
常復雜,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最復雜的物質。我們還學習了神經細胞和反射。在腦的機
能定位方面,我們學習了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幾個方面,並對腦機能的左右分工與
合作、男女腦功能的差異進行了詳細講解。

第三章,我們學習了感覺與知覺。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
個別屬性的反映。它負責提供身體內外的信息、保證機體與周圍環境的信息平衡,是高
級心理活動的基礎。其中,我們重點講了感受性和感覺閾限,以及他們對我們生活得影
響。
知覺是人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及事物各部分間相互關系的
反映。知覺與感覺都是刺激直接作用的結果,感覺是知覺的基礎,兩者密不可分。但二
者又存在區別,知覺具有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以及恆常性,它分為空間知覺、時間
知覺、運動知覺以及錯覺。

第四章,我們學習了記憶。記憶是通過識記、保持和再現的方式,在頭腦中積累、
保存個體經驗的過程。
它是在頭腦中保存經驗的方式,
保持的是個體經驗。
按存儲時間,
我們可以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刺激停止作用後在短暫時間內保
存的刺激痕跡叫瞬時記憶;
刺激停止後,
不經重復和復習而短暫保留的記憶叫短時記憶;
長久保存的記憶叫長時記憶。可在1分鍾以上,直至一生。進而我們學習了識記,即人
獲得和鞏固個體經驗的過程。可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之後,我們又簡要學習了保
持和遺忘、再現與復習。

第五章,
我們學習了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運動規律的概括的、
間接的反映。它具有概括性、間接性的特徵。思維與語言緊密聯系而又相互區別:語言
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的內容;思維是不出聲的言語,言語是大聲的思維。思維分
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三個階段。第二部分,我們研究了思維
過程,它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和具體化幾個方面。然後,我們又講了解
決問題,它是用一定方法從已知條件找出未知條件的過程。我們對其進行研究,分出階
段,分析影響因素。接下來,我們又研究了創造性思維的具體內容。

第六章,
我們學習想像。
它是人腦對過去形成的表象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過程。
具有預見、補充、替代、對生理,行為的反作用。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無意
想像是沒有目的、不由自主地出現的想像,最常見的便是做夢,還包括妄想病和幻覺。
有意想像是有預定目的,主動、自覺產生的想像,包括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幻想幾方
面。

第七章,我們學習注意。它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認識選擇性的
高度表現。它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點,注意不是獨立的心理過程,總與感知、記憶
等心理過程相伴隨。注意有選擇功能、保持功能和調節監督功能。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
定目的、
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預定目的、
必要時需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可相互轉化。注意的特徵包括廣度(范圍)
、穩定性等。

第八章,我們學習情緒和情感。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
態度的體驗。客觀事物的復雜性和人的需要的復雜性,決定了情緒、情感的復雜性,具
有適應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和信號功能。情緒情感可分為喜、怒、哀、懼四種基
本情緒;分為心境、激情、應激三種情緒狀態。按情緒情感的內容可分為道德感、理智
感和美感。還簡述了情緒的調節。

第九章,我么學習了意志。意志是人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
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行動的基本特徵包括是自覺確定目的行動,隨意運動是
其基礎,意志行動總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挫折是一種情緒狀態,是指個體的意志行為
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致使預期目標不能實現時產生的一種焦慮、緊張、沮喪的
情緒狀態。我們還學習了心理防衛機制。意志品質包括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製
力。

第十章,
我們學習能力。
能力是指人們成功地完全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
然後我們又了解了智力和智力結構以及能力的測量。
第十一章我們簡要學習了氣質和性
格。
氣質是心理活動發生的速度、
強度、
靈活性等方面的特徵,
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脾氣、
性情,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廣義的性格是指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所有特徵和
品質;狹義的性格是指一個人對客觀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
方式。

二、結合所學的心理學各章節內容,談談心理學知識在自己的
生活、學習中的應用

首先,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離不開認知過程。我們的日常行為,都是靠感覺去反
映。我們靠視覺去看,靠聽覺去聽,靠嗅覺去聞,靠味覺去嘗,靠觸覺去感受。所以我
們才能知道夏暖冬寒,我們才能分清紅橙黃綠青藍紫。因為感覺,我們又會選擇性地接
受我們需要、認可的觀念。有句歌詞說「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

掉你的容顏。
」這就是知覺選擇性的結果,在人群中只關注了某一特定的人。我們又能
從凌亂的整體中找到一個總體的特性,比如畢加索的抽象畫,雖然都是由一個個凌亂細
小的個體組成,可是組合成整體就會發現它的美妙,這又是知覺的整體性。

關於記憶,更是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因為記憶,我們才能蹣跚學步、牙牙
學語,才能不斷地學習、成長。漢字中有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有的根據形象,有
的根據表達,有的根據發音,都是通過技巧教我們記憶。還有的記憶,是學會了就不會
忘記的,比如游泳技巧、輪滑技巧都是這樣,即使若干年都沒有練習,也依然能用身體
語言記憶下來。我們俗語中常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其實說的就是短時記憶;而
「過目不忘」是長時記憶。在我們的學習中經常用到聯想記憶法,這就是一個很容易記
憶的方法。漢代的農民起義較大規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
17
年發生的綠林起義;二是
公元
18
年發生的赤眉起義;三是公元
184
年發生的黃巾起義。前兩次發生在西漢,後
一次發生在東漢。這三次起義的時間可以用對比法來記,最令人頭痛的是起義名稱的先
後順序容易搞混。
為此,
可採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
這三次起義的名稱都有顏色,
即綠、
紅、黃,可與楓葉聯系起來記。楓葉春夏時綠,秋天變紅,冬天變黃。

關於思維,也是我們學習生活中所應用的。我們來自全國各地,每個人的家鄉都有
自己家鄉的方言。
每當我們給家裡人打電話時,
總是說的方言,
用方言與家人進行交流,
因為方言是我們與家人都熟悉的語言,
所以交流更方便。
而當我們在宿舍與夥伴聊天時,
我們又會選擇用普通話,
因為如果此時用家鄉方言進行交流,
那麼相互之間是聽不懂的。
這些語言隨地點選擇的方式,便是思維決定的。我們會下意識地選擇那些我們之間更熟
悉的、更方便交流的語言進行表達。所以即使我們學習了英文,我們在心中思考時依舊
習慣用漢語而不是英語。隨著人的成長,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我們會從直觀動作思
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每一次思維的改變便是人成熟的標志。每個人都
有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方式,
不論是哪一種,
只要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便是值得學習的思維。

關於想像,在我們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語文中,就有「想像」這種寫作方法,使
文筆更加優美,表達更加深刻。而我們心理學中所說的想像,與此還不太一樣。夢便是
一種我們最常見的想像方式。在夢里,我們可能會夢見白天念念不忘的情節,也可能是
現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願望。
遠在古代
《詩經》
中就曾經提到過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的詩句,說的便是夢。就我個人而言,我還真說不好夢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只知道每
次我做夢時,
總感覺睡覺的時間過得特別快,
有時明明夢還沒有做完,
事情還沒有發展,
我便被鬧鍾吵醒了。而且我總是會做連續夢,今天晚上的夢境內容和昨天晚上夢里的故
事是前後相連的,就跟電視劇一樣。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通過想像,還能激發人們
的創新意識,才會有新的發明,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大到雷達,小到鋼筆,都是人
們根據自然界的萬物通過想像而發明出來的。

說到注意,就更有意思了。記得小學老師總愛請小朋友(尤其是男小朋友)家長,
然後向家長抱怨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開小差。注意,便是思想的高度集中,它
不是獨立的心理過程,總與感知、記憶等心理過程相伴隨。上文提及的那句歌詞「只是

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
」也反映了注意的集中性。我們
總是對自己在意的人事物高度關注,而忽略那些我們不在意的人事物,這便是注意的指
向性。生活中常有很多無意注意的例子,比如今天老師換了件新衣服,我們便會關注。
生活中也有很多有意注意的例子,比如春晚上我們會可以去關注某位明星在何時上場。

情緒與情感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不論是我們的個人感受還是人際交
往之間的互動,都能反映在情緒與情感上。范仲淹曾說過: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
」說的便是情緒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也說明了情緒的感染性。我們的面部表
情、肢體動作、語言表達,都能表現我們的情緒內涵,所以一個優秀的演員,便能很好
地把握角色的內心活動,演得逼真。我們要把握好情緒的調節,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
的情緒,使大腦處於最佳工作狀態,使機體免疫系統處於平穩狀態,使人更接近自己,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發揮人的智力。

意志往往是被我們忽視的東西,然而它對人們的影響卻是實極其重要的。它能幫助
我們堅定決心、
克服困難。
我們首先會確定目標,
然後堅持目標,
這便是意志力的體現。
因為有了強大的意志力的支持,所以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感動中國的動人事跡。挫
折,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遭遇挫折會消沉,有的人遭遇挫折會麻木,有的人遭遇挫折
會越挫越勇。我們當然要選擇最後一種,始終不放棄,有頑強的意志力,造就獨立性、
果斷性、堅韌性、有自製力的良好品格。

由於先天遺傳和後天培養的不同,每個人的智力能力也不同。我們通常所說的
IQ

便是智商。在我看來這東西可信,但不能全信。每個人的智力能力是不同,可是只要有
意志,只要能堅持,一切皆有可能的。
不過愛迪生也說過:
「天才是
99%
的努力加
1%

天分。然而那
1%
卻是最重要的。
」不管如何,我們還是要有夢想,敢拼搏,不放棄,知
努力才行。

閱讀全文

與普通心理學創造性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