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費米創造的學派

費米創造的學派

發布時間:2021-07-19 00:36:10

Ⅰ 除了哥本哈根學派,還有什麼學派

量子力學的話,好像再沒有了,物理學並不喜歡搞學派。。。哥本哈根學派也沒有什麼組織,同一學派的科學家們並不單獨搞學術活動,學派僅僅只是對量子力學解釋持相同意見科學家的一個統稱而已,因為其領袖波爾的工作單位在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所以稱之為哥本哈根學派。

其他持不同觀點的,就姑且稱之為非哥本哈根學派吧。。。。。在量子力學創始人裡面,薛定諤和愛因斯坦兩位就不屬於哥本哈根學派。
稍微沾點邊的也就是費米學派(核物理,也不是量子力學啊),盧瑟福學派(其實這不太能稱作學派,和量子的關系頂多就是盧瑟福散射實驗),李比希學派(有機化學的,和量子沒啥關系)

Ⅱ 昨天答辯老師問我量子力學有幾個學派,,我懵了。,,,只記得哥本哈根學派,,還有什麼呢老師又問

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解釋

哥布哈根學派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形成的,為首的是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是這個學派的主要成員.它的發源地是玻爾創立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並且它對量子力學的解釋被稱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玻爾本人不僅對早期量子論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而且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對量子力學的創建起了推動和指導作用,他提出的著名的「互補原理」是哥本哈根學派的重要支柱.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成了量子理論研究中心,由此該學派成為當時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的解釋在定量方面首先表述為海森伯的不確定關系.這類由作用量量子h表述的數學關系,在1927年9月玻爾提出的互補原理中從哲學得到了概括和總結,用來解釋量子現象的基本特徵——波粒二象性.所謂互補原理也就是波動性和粒子性的互相補充.
該學派提出的量子躍遷語言和不確定性原理(即測不準關系)及其在哲學意義上的擴展(互補原理)在物理學界得到普遍的採用.因此,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物理解釋以及哲學觀點,理所當然是諸多學派的主體,是正統的、主要的解釋.
]
量子力學的隨機解釋

隨機解釋認為,通過研究薛定諤方程與費曼積分、馬爾科夫過程之間的聯系,認為應把量子力學解釋為一種經典的概率理論或統計過程理論.這些過程是隨機的,例如,用布朗運動理論解釋不確定關系.
最早對量子理論作隨機解釋的薛定諤和隨後的玻普通過對隨機過程的研究認為,波粒二象性的矛盾是由於波被看作是一種獨立的實在,如果波被看作是粒子系綜的集體特性,例如聲波那樣,就不存在矛盾了.後來,他們藉助量子場中的產生和湮沒過程,建立起一種推廣了的統計力學,由此推出量子力學的規律.他們進一步認為波函數只是表示時空中事件出現的次序.由於基本事件按其本性來講是分立地產生和消失的,所以這些次序的規律具有統計的性質.隨著統計電動力學的發展,發現經典隨機體系與量子力學體系之間具有很大的類似性.
薛定諤還認為,只能把「客觀實在性」歸屬於波而不歸屬於粒子,並且不準備把波僅僅解釋為「概率波」.因而他認為,只有位形空間中的波是通常解釋中的概率波,而三維物質波或輻射波都不是概率波,但卻有連續的能量和動量密度,就象麥克斯韋理論中的電磁場一樣.薛定諤因此正確地強調指出,在這一點上,可以設想這些過程是比它們通常的情況更為連續.在通常的量子論解釋中,它包含在從可能到現實的轉變中.

愛因斯坦與玻爾關於量子力學解釋的大論戰

愛因斯坦與玻爾關於量子力學解釋的不同觀點之間的大論戰是量子力學創建和發展過程中最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一場爭論,因而本文特作比較深入完整的闡述和分析.
玻爾1918年提出對應原理,認為量子理論能以一定的方式同經典理論一致起來.即認為原子保持量子狀態的特性和穩定性有一定限度.只有當外來干擾的強度不足以把原子激發到較高量子狀態時,原子才顯現量子特徵.如果在非常強烈的干擾下,那麼量子效應的特性將完全消失,原子也就帶有古典性質.海森伯正是按這一原理和可觀察量是物理理論基礎創立了矩陣力學.波動力學也是通過量子和經典的對應性建立起來的.1927年海森伯提出「不確定關系」後,玻爾接著於同年9月在義大利科摩城召開的紀念伏打逝世100周年國際物理學會議上發表了題為《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晚近發展》的演講,提出了著名的「互補原理」,引起學術界很大震動.互補原理認為:微粒和波的概念是互相補充的,同時又是互相矛盾的,它們是運動過程中的互補圖像.玻爾特別指出,觀察微觀現象的特殊性,由於微觀客體中最小作用量子h要起重要作用,因此微觀客體和測量儀器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不能忽略的.這種相互作用在原則上是不可控制的,是量子現象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種不可控制的相互作用的數學表示是「不確定關系」.這決定了量子力學的規律只能是概率性的.為了描述微觀客體,必須拋棄決定性的因果性原理.量子力學精確地描寫了單個粒子體系狀態,它是完備的.玻爾特別強調微觀客體的行為有賴於觀測條件.他認為一個物理量或特徵,不是本身即存在,而是由我們作觀測或度量時才有意義.哥本哈根學派寫了大量文章,宣傳互補原理,提出了客觀不可分的觀點.他們還將互補原理推廣到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社會歷史各個領域,認為互補原理是一切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
1927年10月24日至29日在布魯塞爾召開了第五屆索爾威會議,玻爾在會上又一次闡述了他的互補原理.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為眾多的物理學家所接受,成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但是在會上,互補原理卻遭到了愛因斯坦、薛定諤等人的強烈反對,開始了物理學史上前所未有的長達幾十年之久的愛因斯坦-玻爾大論戰.
實際上,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論戰從1920年4月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玻爾到愛因斯坦所在的德國柏林訪問,第一次與愛因斯坦會面.他們兩人就量子理論的發展交換了意見,談話的主題是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認識問題.乍看起來,這次爭論好象是愛因斯坦主張,完備的光理論必須以某種方式將波動性和粒子性結合起來,而玻爾卻固守光的經典波動理論,否認光子理論基本方程的有效性.然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玻爾強調需要同經典力學的觀念作徹底的決裂,而愛因斯坦則雖贊成光的波粒二象性,但卻堅信波和粒子這兩個側面可以因果性地相互聯系起來.
愛因斯坦堅決反對量子力學的概率解釋,不贊成拋棄因果性和決定性的概念.他堅信基本理論不應當是統計性的.他說,「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他認為在概率解釋的後面應當有更深一層的關系,把場作為物理學更基本的概念,而把粒子歸結為場的奇異點,他還試圖把量子理論納入一個基於因果性原理和連續性原理的統一場論中去,因此他在第五屆索爾威會議上支持德布羅意的導波理論,並且在發言中強調量子力學不能描寫單個體系的狀態,只能描寫許多全同體系的一個系綜的行為,因而是不完備的理論.
由此可見,
量子力學的發展是個充滿爭吵的發展.主要有哥本哈根\玻爾\愛因斯坦 3個學派的爭論

Ⅲ 基本粒子物理學派是如何建立的

1946年,費米回到了重建起來的芝加哥大學核研究所。他繼續研究著高能粒子物理,像過去一樣,費米不擔任任何行政職務,但他確定著研究所內眾多同事的研究方面。他建立了一個新的、美國著名的基本粒子物理學派。

Ⅳ 費米對人有哪些教育啟迪

從物理學家費米身上,得知玩的好處多:可以培養一個人身上的創造精神,使人們迷戀創造性工作,體驗到成功者的歡樂和自豪感;使人隱藏著的智慧、稟賦和才能,在玩中得以展現,心智得以啟迪,在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中變得更加聰明起來;玩也可以培養勇敢精神。但一個人不能貪玩,要有自己的強項,學習最重要的是主動性。其實,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Ⅳ 費米發現了什麼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2年,年僅21歲的費米獲博士學位,1926年起任羅馬大學教授。此後10年,是他進行科學創造的黃金時代,並在他周圍形成著名的羅馬學派。1938年,費米因「發現中子轟擊產生的新放射性元素並發現用慢中子實現核反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移居美國。

Ⅵ 解費米悖論是什麼

科學家對於外星文明的探索一直都沒有停止,雖然說現在的科技能夠探索到外星文明的幾率是非常小的,但是科學家卻不肯放棄腳步,外星文明到底存在存在,他們到底在哪裡呢?

“費米悖論”表明這樣的悖論: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早於人類,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某處。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費米在百年前提出來的悖論,人類直到現在依然無法能夠解決,這個技術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是無法能夠想像人類下一步能夠發明出什麼,所以對於外星文明的期待,我們就只有等待,等待科學來解釋費米悖論。

Ⅶ 恩里科·費米的形成及其影響

1927年費米和F·拉塞蒂在科比諾的大力協助下,致力於創立物理學研究集體,把選招適合於高訓練、將來能夠成為獨立工作科學家的學生們當作首要任務。先後被選到的有E·塞格雷、E·阿馬第、馬約拉納、B·蓬泰科爾沃、達戈斯泰諾等。在費米的帶動下,形成了人們所稱道的羅馬學派。
在當時,雖然費米主要做理論工作,但他對驗工作也有興趣。他的創造性研究猶如一台壓機,總是以單一速度緩慢而永恆地工作著,而其結果卻總是以簡單而自然的方式清楚地表達出來。費米的這種踏實的科研作風和簡明通達的教學本領給他的學生們以深遠的影響。
費米不給學生們指定或提示博士論文題目,他期待他們自己去選定,以鍛煉他們獨立工作猷領。羅馬學派的學術活動吸引了義大利各地的青年物理學家,很多學者陸續來訪問,其中有B·羅西、G·喇卡、G·維克、E·富比尼、U·范奧等。德國學者在去美國避難之前也來此訪問,其中有貝特、拉切克、布洛赫、佩爾斯、瑙德海姆、倫敦等人。
1929年羅馬學派已覺察到雖然他們的理論工作有好的開端,但實驗工作亟待加強。為了把新的實驗技能引進羅馬,拉塞蒂先去美國R·A·密立根實驗室進修拉曼光譜學,後到德國L·邁特納實驗室進修核技術,塞格雷先去荷蘭P·塞曼實驗室進修禁戒光譜線,後到0·施特恩實驗室工作,阿馬爾;德國P·J·W·德拜實驗室進修X射線液體衍射。拉塞蒂回來後,羅馬學派的主要實驗工作從光譜學轉向了原子核物理學。
量子力學的出現使費米和科叱諾感到原子物理學基本問題已經解決了,未來發展將是探索原子核和更復雜結構,最終解決生命科學的基本問題。1931年,在費米和科比諾的鼓動下,義大利科學院在羅馬召開了核物理學會議,這使羅馬學派熟悉了當時流行的核問題。1932年召開的巴黎會議邀請費米作了原子核物理學形勢的總結報告。從此羅馬學派的主要研究邁入核物理學。
二次世界大戰前夕,1938年,費米學派的精華拉塞蒂、塞格雷及阿馬爾第已先於費米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大戰後,費米任教於芝加哥大學,用在羅馬的方式教導他的大批研究生,其中有些後來成了名,如H·M·阿格紐、加溫、M·蓋耳曼、0·張伯倫、C·丘、M·戈德伯格、L·羅森菲耳德、伍茲等以及晚些時的楊振寧、李政道。因此,芝加哥變成物理學各個領域的繁忙活動中心。可以說,羅馬學派精神在芝加哥復甦了。

Ⅷ 費米悖論人盡皆知,費米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呢

提到費米的話,大家都能想到一個有關外星人的費米悖論。其實這個悖論,並不是費米成就最高的理論,只是大多數人對外星人感興趣,所以會去了解。費米真正的成就,是促進了原子彈的誕生,我們可以稱他為“核能之父”。費米最大的特點就是實事求是,在研究中出現錯誤,他會承認並且總結過錯。

3、天才科學家

費米可以說是一個天才,在上學得到博士學位之後,自己在物理學界順風順水。研究中子物理學,自己成了“中子物理學之父”,研究核能自己成了“核能之父”,說他是天才科學家,一點都不誇張。

Ⅸ 費米對楊振寧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1944年,楊振寧考取清華大學的留美獎學金,1945年秋動身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當博士研究生,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大科學家費米教授。

費米講課通俗易懂,推理簡潔明快,解決問題擊中要害等善於抓事物本質的風格,對他影響最大。費米對楊振寧的第二個重要影響是要有廣泛的研究興趣和扎實的基礎。他使楊振寧懂得,物理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必須有扎實的基礎;要善於創造,就應愛好廣泛、博大精深;要善於概括綜合,必須尊重事實……

費米為人坦盪正直、竭誠奉獻的精神也給楊振寧留下極深刻的印象。由於良師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楊振寧在學業上成長很快。費米認為楊振寧比其他研究生更為傑出。1949年春,費米因事要離開芝加哥大學一段時間,就把教授物理課的任務交給了楊振寧。

Ⅹ 費米是如何解決實驗困難的

費米是一個意志堅強、知難而進的科學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努力創造條件,從最基礎的准備工作做起,自己動手製作試驗所需的儀器。為了尋找轟擊原子的「炮彈」,他改用不帶電的中子作為「炮彈」去轟擊原子。可是,中子的來源呢?幸好,在物理樓的地下室里,存放著屬於衛生部的一克鐳和一套從鐳中提取氡的設備。氡是鐳在天然衰變中形成的一種氣體。它本身也會自動地發生衰變,發射出α粒子。如果把氡和鈹粉混合在一起,α粒子就會轟擊鈹,使它發射中子。費米無償地獲得了中子源,於是,一切准備工作就緒。

從此,物理樓的二樓便成了費米進行原子角逐的戰場。

閱讀全文

與費米創造的學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