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地質力學誰發明的

地質力學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18 21:48:03

㈠ 誰是我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它應發現了中國第四冰川遺跡而震驚了全世界。

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必然是李四光先生了,地質力學概論就是他寫的。錢學森是物理的,童第周是生物的。

㈡ 李世光是我國的地質學家他發現了我國的什麼

李四光是為中國地質事業興起、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偉大地質學家.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1-3]
李四光1910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1969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4]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4]

㈢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是什麼的發現者和奠基人

李四光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㈣ 李四光都發明了什麼

他是中國地質學的先驅之一,創立了地質力學,為中國石油發展做了巨大貢獻。

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畢生倡導以力學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的發生、發展及組合的規律,認為各種構造形跡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㈤ 李四光是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發現了什麼

李四光,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回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答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主要著作:李四光代表作有《冰期之廬山》《中國北部之蜓科》《地質力學概論》和《天文、地質、古生物》等。

㈥ 是什麼使李四光成為我國地質學家以創造性思想登上國際地質論壇的第一人

李四光在研究地殼的起源問題時,不畏國外權威的說教,終於以幾十年艱苦的探索研究,創立了一門新學說——地質力學,從而使李四光成為我國地質學家以創造性思想登上國際地質論壇的第一人。

㈦ 中國現代科學家發明什麼

1.錢學森(1911.12.11~今)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也有一說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3.鄧稼先
,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4.錢三強(1913~1992)
:原名錢秉穹,浙江湖州人.導師是居里夫人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5.袁隆平,貢獻是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品種。

㈧ 李四光發明的故事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從李四光經歷來說,是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跟發明沒有太大關系。(李四光沒有發明東西)


他的地成果為:創立地質力學,提出蜓科鑒定方法等。

李四光代表作有《冰期之廬山》《中國北部之蜓科》《地質力學概論》和《天文、地質、古生物》

㈨ 李四光什麼時候發現了地殼運動

1941年李四光在演講「南嶺地質構造的地質力學分析」時正式提出了「地質力學」一詞。1945年發表《地質力學的基礎與方法》,對地質力學理論作了系統的概括。地質力學是力學與地質學相結合的邊緣科學,即用力學原理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及其起因的科學。它從地質構造的現象(構造形跡)出發,分析地應力分布狀況和岩石力學性質,追索力的作用,從力的作用方式進而追索地殼運動方式,探索地殼運動的規律和起源。地質力學認為結構要素、構造地塊和構造體系是地質構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對於探索地殼運動規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現已認識的構造體系,可劃分為三大主要類型,即緯向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和扭動構造體系。這些體系主要是地殼的水平運動(經向的和緯向的)造成的;而水平運動則起源於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李四光把地球自動調節自轉速度變化的作用稱為「大陸車閥作用」,因而把這一假說稱為「大陸車閥假說」。

㈩ 《一塊特別的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李四光的發明說明了什麼問題

李四光發明了地質力學理論。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閱讀全文

與地質力學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