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疆的囊是用人尿嗎
饢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饢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而放少許鹽。饢大都呈圓形,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足有40-50厘米。這種饢大的要1-2公斤麵粉,被稱為饢中之王。最小的饢和一般的茶杯口那麼大,叫「托喀西」 饢,厚約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細的一種小饢,還有一種直徑約10厘米,厚約5-6厘米,中間有一個洞的「格吉德」饢,這是所有饢中最厚的一種。饢的花樣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豐富。
饢「字由來
」饢「源於波斯語,在歷史上它還有其它稱號。《突厥語詞典》稱饢為」埃特買克「和」尤哈「。中原人稱饢為」胡餅「,在敦煌遺書中,共有26種餅的名稱,」胡餅「是其一。據記載,胡餅自漢代傳入中原後,就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之—,東漢時,甚至在宮廷里都曾興起過胡餅熱。由於胡餅本身具有易於製作、便於攜帶、久存不壞、適合旅途攜帶等特點,也成為商旅行人的最佳選擇。張騫鑿通西域後,頻繁的商業貿易活動使胡餅在內地一些地方普及,而」胡餅「這一名稱從漢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說明它對中原的飲食文化有強烈的影響。 饢是新疆各族兄弟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饢是一種圓形面餅。先以麥面或玉米面發酵,揉成面坯,再在特製的火坑(俗稱饢坑)中烤熟。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 據考證,」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西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未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面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 饢極耐貯存,是維吾爾族家庭常備的主要食物,新疆其他民族也愛食饢。因此城鎮都有烤饢、賣饢的小作坊(俗稱饢房)。維吾爾族家家會製作烤饢。食饢時通常要配以茯茶、奶茶或肉湯。
編輯本段饢的傳入
一般認為饢是從中西亞傳入我國的,它是農耕文明的結果。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在烤坑中烤制出來的才叫饢,反之,即使形狀類似,也不能稱為」饢「,它是有特指的。饢在新疆的歷史十分悠久。有人認為它是維吾爾族人發明的,但是考古出土的證據卻不能印證這一點。1972年,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中發現了殘饢,其製作形式和現代維吾爾人的主要食品饢完全一樣。經專家鑒定,這些殘饢是公元640年的葬品。而我們知道,維吾爾族的祖先回鶻人這時還在漠北高原。 唐開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出兵10萬,攻佔了回鶻汗國的牙帳,回鶻汗國滅亡,部落四散。南逃的回鶻為唐朝收編,安置於淮河南北,後來融合於漢族。東奔的回鶻投靠契丹,逐漸融合於其中,所以遼時有」契丹半回鶻「的俗諺。被黠戛斯擄掠的回鶻融人黠戛斯人中,西進的有一部分留在河西走廊,演變為現在的裕固族,另—部分進入吉木薩爾、吐魯番,以後逐漸進入到塔里木盆地,並先後建立了甘州回鶻國、西州回鶻國、龜茲回鶻國、喀喇汗王朝西回鶻國。這時候已經是吐魯番出現陪葬饢幾百年以後的事了。可見,饢最先由維吾爾族發明一說還不能成立。但是,饢的確是由維吾爾族人民使其發揚光大了,現在,饢不僅是維吾爾族喜愛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成為其他很多民族喜愛的食品。
編輯本段饢的做法
一般見到的只是饢的最基本的一兩個品種,其實饢的品種很多,《突厥語大詞典》中提到了11種饢,1984年出版的《維吾爾族食譜》則詳盡地介紹了20種饢的製作方法。雖然饢的品種很多,但古今制饢的主要原料和基本方法是不變的。它的主要原料是麵粉(小麥粉或玉米麵粉)、芝麻、洋蔥、雞蛋、清油、酥油、牛奶、糖、鹽。用發酵面或死面製作。 《突厥語大詞典》中的」巧萊克饢「現在稱」托喀西饢「,其大小如一般茶杯口,厚約1厘米,是加工最精細的小圓饢。」告爾丹饢「最厚,直徑10厘米多,中間有小窩,漢族人稱 饢
之為」窩窩饢「。」艾曼克饢「直徑可達50厘米,成為饢中之王,這種饢每個要用1—2公斤麵粉,中間薄而脆,邊沿厚而軟,中央戳以花紋。 」埃特買克「指熟得很好的油饢。這些饢一般都是用發酵面烤制的。還有一種油饢,是用死面揉入清油或羊油,擀薄後烤制而成,《突厥語大詞典》稱之為」琵斯凱其「,現代維吾爾人稱之為」喀克齊饢「和」比特爾饢「。另有一種加工更為精細的死面饢,該饢用一層面一層油擰在一起,擀薄後烤制,現代維吾爾人稱之為」喀特瑪饢「,《突厥語大詞典》稱之為」亞哈饢「。這種饢多用於節日喜慶時招待賓客。把肥羊肉切碎,加上油、鹽、洋蔥和一些佐料,然後包在發酵的面里,製成肉饢,現代維吾爾人稱」闊西饢「。《突厥語大詞典》里還介紹過現在一般市面不曾見到的」甜肉饢「,它是」把肉煮得爛熟後,摻酥油和糖,再煮得變稠,然後和面烤制食用。「在饢的表面抹一層冰糖水,烤熟後表面亮晶晶的,這種甜饢現代維吾爾人稱為」酉克曼饢「。 饢,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 據考證,」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 饢坑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用饢坑(吐努爾)烤制,饢坑呈圓形,以土燒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沫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面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饢,是饢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饢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饢含水分少,久儲不壞,便於攜帶,適宜於新疆乾燥的氣候;加之烤饢製作精細,用料講究,吃起來香酥可口,富有營養,各族人民喜愛烤饢就不足為怪了。 烤饢是吐魯番維吾爾族最主要的麵食品。」可以一日無菜,但決不可以一日無饢。「足以證明饢在維吾爾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據說饢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考古學者曾在古墓出土過古代的饢
② 新疆的饢究竟有幾種吃法
③ 求南疆饢坑肉和架子肉配料及詳細做法
新疆架子肉是我最愛的新疆美食之一,它是新疆南部的一道特色美食,也叫饢坑肉,今天就說說勾魂攝魄的架子肉是怎麼製作的。
製作新疆架子肉要選用當年的羯羊或周歲以內的羔羊,宰殺後去掉羊肉和內臟,再把羊肉切分成若干塊,洗凈待用。
接下來就可以調制腌料了,這是新疆架子肉美味好吃的關鍵所在,很多店家都有自己的祖傳秘方,絕不外傳。基本的做法就是把生雞蛋磕入小盆中,再加入姜黃、胡椒粉、孜然粉、精鹽、精製麵粉等十幾種調料和香料,拌成糊狀後均勻的塗抹在洗凈的肉塊上,腌制1小時。
新疆架子肉之所以也叫饢坑肉,是因為這種美食是用饢坑烤制出來的。利用腌肉的時間,用無煙碳將烤饢用的饢坑點燃,使坑內溫達到120到150度以上。
等到羊肉塊腌制入味以後,取出來掛在專用的烤架上,再把烤架放入熾熱的饢坑內,邊烤邊取出明火,堵住坑口,連燜帶烤,約莫經過30分鍾的烤制後即可烤熟。
烤好的架子肉外脆里嫩,味美異常,吃的時候再配點涼拌洋蔥,清爽、夠勁兒!有葷有素,有主食!
新疆架子肉的做法並不止上述一種,家庭製作架子肉通常選用帶骨的羊排肉,切成塊放入盆中,再切一個洋蔥也放入盆中,放入適當的鹽,打上一個雞蛋,然後攪拌,腌至15分鍾後放入烤箱,20分鍾左右就好了。吃的時候配上一碟皮牙子那就叫絕啊!
達瓦昆架子肉的味道和烤制方法,也與其它地方的架子肉不同,他們喜歡選用精瘦的羔羊嫩肉,用鋒利的刀切出肉卷,把調料鑲入肉中,肉表要塗一層特殊的料汁,腌制25分鍾後將入味的肉掛上烤架後放入爐坑,合上蓋,旋轉地烤制上20分鍾。這樣烤出的架子肉色澤金黃,鮮嫩可口,肉香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1、新疆的涼拌洋蔥在當地稱為皮辣紅,就是用洋蔥(新疆人稱洋蔥為皮芽子)、辣椒和西紅柿一起涼拌。
2、架子肉好吃的秘訣關鍵是肉的腌制和烤架。園台體的鐵架和爐坑是特製的,沒有一般的烤肉的煙薰火燎,在恆定的溫度下,均勻的受熱,烤制出來的架子肉才色、香、味俱全。
④ 新疆饢的花色有多少啊
這個是不固定的,正常應該有三四種的樣子,它都是根據時間的長短決定顏色的。
⑤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有哪些特色美食
1、風干牛肉乾,這種食品應該算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其保質期特別的長,而且熱量很高,肉質也特別的肥美,口感非常不錯。
⑥ 我愛發明CCTV史永君的饢坑烤肉機多少錢規格是多大
1585
⑦ 饢怎麼好吃
烤饢是維吾爾族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一種食品。今天教大家如何在家自製烤饢,接下來一起學學吧。
工藝:烤
口味:咸鮮味
時間:<15分鍾
熱量:較低熱量
配料:
麵粉160克 、 酵母粉2克、雞蛋10克 、 水85克、細砂糖10克、食鹽2克、植物油10克、白芝麻5克、椒鹽2克
烹飪步驟:
0.面團材料:酵母粉2克、溫水85克、麵粉160克、細砂糖10克、鹽2克、植物油10克
饢面材料:全蛋液10克、白芝麻5克、椒鹽2克
1.混合面團所有材料,用手揉光
2.蓋上蓋子或保鮮膜,28℃環境醒置20分鍾,取出面團擀成中間薄四周略厚的烤饢面坯
3.饢坯放入模具,用饢針均勻的扎眼,一定要插穿,在烤的過程中才不會鼓起
4.在饢坯上刷上清水,撒上適量的芝麻,用手按一按(芝麻不會脫落)
5.蓋上保鮮膜,室溫醒置8分鍾後,表面刷上全蛋液,撒上椒鹽
6.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上下火200度,中層烤12-15分鍾,上色滿意後出爐,即可食用
烹飪小貼士:
自己製作烤饢非常簡單,過程也不復雜,如果有石板,效果更好,這次偷懶,下一次准備用石板,只是石板預熱時間較久,製作時間要多准備一點
放在硅膠模具里,完全不粘,唯一缺點就是模具有點略小,饢坯再擀制大些,中間再薄些,就會更香脆了
⑧ 新疆特色的烤包子,他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
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在神奇的大新疆,有一些
只有在此地,才能吃到「大」美食
烤包子,新疆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烏魯木齊市西北路馬木提烤包子店烤出「直徑1.56米,32公斤羊肉,7公斤洋蔥,26公斤麵粉,1公斤 枸杞,600克香料,300克清油,烤40分鍾出爐。」
在家也能做出香噴噴的烤包子
1、和面,邊加水邊拿筷子攪和,等面到雪花狀開始揉。這樣開始可以不用沾手。和出來的面有韌勁兒!
2、揉到面團表面光滑後蓋上保鮮膜醒發(二三十分鍾就行了)。個人建議蓋保鮮膜之前面團上抹層清油,一是為了烤起來香,而是為了好把面團從盆子里拿出來。
3、開始剁餡兒(建議還是買現成的羊肉餡兒,剁起來麻煩),把羊油單獨切出來(這是關鍵好吃的地方!)兩邊都入胡椒粉,孜然粉和鹽腌著,至於鹹淡就看天分了!(個人建議可以稍微多放點兒鹽,因為本身包子皮是沒味兒的)
4、然後開始切洋蔥(切的時候一定要速度,不然哭死!),我自己發明的放了些青椒。切好就和肉拌均勻(羊油無需拌入)。
5、把面切成條(切記切面的時候案板上撒點麵粉),再切成塊兒,擀成圓形,大小就比餃子皮大一倍。
6、在包子皮周圍抹上蛋液。
7、把餡兒添在皮中間(這個示範的瘦肉多了點兒,最好是一半瘦肉,一半肥肉,當然還是看個人口味!)
8、把皮像疊被子一樣疊起來
9、將錫紙放入烤盤,抹上一層清油。
10、把包子均勻的排布在烤盤上,並刷上蛋液,如果想烤焦烤黃脆一點的話就多抹點兒蛋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預熱烤箱230°十分鍾)
11、上管溫度可以210°左右,下管溫度可以稍高。烤的過程中隨時觀察烤包子的狀況,根據情況再調節溫度都可以。
12、烤箱定18分鍾即可出鍋,這樣外焦里嫩,很好吃的喲。都說羊油多放點就會更好吃的,當然這是根據不同地方的口味決定的。老闆,打包一箱烤包子!
⑨ 關於新疆饢的資料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相似。在麵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末等作料拌餡烤制的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50多種,還有窩窩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
⑩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我需要寫一篇500——800字,我愛新疆的作文!!!!!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新疆還停留在巍巍天山、荒茫大漠上,停留在一曲羌笛、幾聲胡笳的凄美音色里,而如今的的新疆早已不是故人眼中的模樣。高樓林立的城市,日新月異的農村,四通八達的公路,讓所有來過新疆的人驚嘆,然而更使他們贊嘆的是這里奇特壯美的景色和獨具一格的異域風情。 走進新疆,走進美麗的巴音郭楞,去領略享譽海內外的湖光山色、沙漠風光、草原風情、雅丹地貌。 巴音郭楞,蒙古語的意思是「美麗富饒的流域」,在全國旅遊資源基本類型中,巴州擁有53種,佔全國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總量的71.6%,佔新疆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的85%,湖泊、大漠、草原、高山、冰峰以及眾多的歷史文物遺址形成了一個大的旅遊資源格局。遼闊的地域,懸殊的高差,大自然的恩賜,加上人類歷史的鍾愛,形成了巴音郭楞博大、神奇、獨特、多元的自然與人文旅遊景觀,成為旅遊觀光的聖地。 放眼巴音郭楞遼闊的版圖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沙漠腹地沙丘類型復雜多樣,遠遠眺望宛若棲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這時候常會出現「海市聲樓」的幻景。 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長著占我國90%以上的胡楊,當然這里的胡楊是目前世界最古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原始胡楊林群落。每次當我走進那些經歷無數歲月洗禮的胡楊樹,我都凝神觀望,駐足思索,內心常會湧起一種久違的英雄情節。 美麗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綠草茵銀、牛羊成群,地勢起伏遼闊,植物種類繁多。 巴音布魯克蒙古語意思為「富饒的泉水」。這里幅員遼闊、地勢平坦、水草豐美,遍地是優質的「酥油草」。每到仲夏季節,草原上鮮花盛開,爭奇斗艷,羊群象白雲游盪,雪蓮花般的座座蒙古包坐落其間。一年一度的草原東歸那達慕盛會在這里舉行。於200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博斯騰湖景區涉及三縣一市,這里湖邊曲徑通幽、雲影倒映,觀不盡的水上風光,數不清的奇卉異鳥,遊人置身其中彷彿在詩話營造的天地。 巴音郭楞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的神奇自然景觀,更有那因歷史而被人津津樂道的人文景觀。從張騫鑿空西域到班超保絲路安全暢通;從馬可波羅涉足羅布沙漠到斯文赫定發現樓蘭遺址;從吐爾扈特東歸到人民解放軍進疆屯墾;從馬蘭人創建的豐功偉績到塔里木石油會戰結出的累累碩果;從古至今生活在巴音郭楞這塊熱土上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濃郁古樸的民俗民風;所有這一切都從不同層面展現著巴音郭楞的人文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