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三棱刺刀誰發明的

三棱刺刀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18 20:11:04

Ⅰ 五六軍刺是誰發明

誰發明的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中國人。這種為拼刺而設計的三棱刺刀是歐洲各國軍用步槍首先採用的,後來隨著建國初期的蘇 聯軍事援助才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成為我軍步槍上大批列裝的部件。在當時我軍的主要步槍五六式半自動和五六式沖鋒槍(其實就是AK—47突擊步槍)上都能見到。

若說「五六軍刺」在國際上的名氣,恐怕遠不如它的原型——「俄羅斯鋼刺」的名氣大。現代步槍的拼刺功能已經被大大弱化了,所以「五六軍刺」這種純粹刺殺用的刺刀已經基本被淘汰掉,由綜合了刀具、鋸、銼、起子、改錐等多種功能的多用途刺刀代替了。

Ⅱ 解放軍用了40年的三棱刺刀有多厲害為何它讓敵人聞風喪膽呢

三棱刺刀的設計目的主要是近戰中消滅敵人,因為其三角形構造,如果刺中人體會導致傷口無法癒合,無法有效止血,進而因失血過多昏迷或死亡。
外加其血槽的設計會導致刺中人體時使空氣進入血液,含大量空氣的血液一旦從動脈流轉至心臟,會導致心臟無法正常供血,加快死亡。

Ⅲ 三棱刀是由誰發明的

有幾種說法:

1.由二戰時誕生的一種軍用刀

刀身三棱裝,長細而堅硬,每個稜角中間都有凹內槽用來放血.

被刺中的容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失血過多而死亡

由於三棱刀的這一特性,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管制刀具.

2.三菱軍刺是我國在建國初期發明的。它的產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在建國初期,加工工藝水平極其低下,既無法生產出大量應用級的特種鋼材,也無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中高檔機床都要靠進口,而加工超高硬度鋼材的機床一直被國外壟斷並限制輸入。從材質上來說,刺殺類武器對材質要求不高,只要硬度達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類武器則還需要高韌度,否則一架即斷。所以從製造工藝,成本,殺傷力綜合考慮,我國設計發明了三棱軍刺。

Ⅳ 三棱軍刺的刀具歷史

三菱軍刺是我國在建國初期發明的。它的產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在建國初期,加工工藝水平極其低下,既無法生產出大量應用級的特種鋼材,也無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所以從製造工藝,成本,殺傷力綜合考慮,我國設計發明了三棱軍刺。
在此之前,國際上都用的是扁形刺刀,這種刺刀一般都是與槍分離的,使用時再裝上,刺刀與槍分離時還可以做一些一其他的用處,比如臨時充當軍用匕首,在野外條件下可以當成炊刀、削刀、屠宰刀。但是這種刺刀也有它的缺陷,就是特別容易折斷,特別是當你用刀的方向偏差或者被人體肌肉收縮拔刀困難時。抗戰時國民黨雖然槍上配有刺刀,但是用的不多,共產黨用的多,但是刺刀都弄壞了,據說當年一二九師剛組建時,就只有一百多把刺刀,其他槍上都沒有刺刀。
三菱軍刺的最大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這種刺刀表面經過特殊處理,不反光,不會因此暴露軍事目標,二是它與槍結合在一起,上刺方便快捷;三是它的特殊結構使得它強度非常高,不易折斷。
現在中國返回原有的分離式多用途刺刀,主要還是因為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拚刺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新式的無托步槍也確實不適合白刃戰。而面對復雜環境,多用途刀具的使用概率卻在大大提高。

Ⅳ 三棱刺刀

56式軍刺功能太過於單一了——只能刺,不能劈,不能砍,不能挑,更不能像81軍刺一樣用來攀援,像95軍刺那樣用來開罐頭剪鐵絲網破障礙,現代戰爭中刺刀

Ⅵ 曾經的軍用利器三棱軍刺,為何會被淘汰

三棱軍刺被淘汰的原因,是因為它單一化的作用無法達到現代軍隊所需要裝備多樣化的要求。同時關於網上那些神話三棱軍刺的言論,多是地攤文學。但是這種設計所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明顯,三棱軍刺不具備多功能刀具的任何天賦,它除了刺這一個能力外一無是處。而且三棱軍刺沒有握把功能單一,無法勝任單兵握持以及工具刀的任務。而在對於裝備多功能性要求極高的現代戰爭中,三棱軍刺已經屬於必然淘汰的位置。甚至在我國解決了材料以及產能的問題之後,三棱軍刺必須為更好的軍用刺刀讓出位置。
56式三棱軍刺被淘汰出歷史舞台,其實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已經不符合現代戰爭發展的需求,如果為了強行追求情懷而繼續使用,就會影響士兵的戰鬥力,想必這也不是我們所願意看見的。

Ⅶ 看看日本都發明了什麼 還真是個可怕的國家

三菱軍刺是我國在建國初期發明的。它的產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在建國初期,加回工工藝水答平極其低下,既無法生產出大量應用級的特種鋼材,也無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中高檔機床都要靠進口,而加工超高硬度鋼材的機床一直被國外壟斷並限制輸入。從材質上來說,刺殺類武器對材質要求不高,只要硬度達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類武器則還需要高韌度,否則一架即斷。所以從製造工藝,成本,殺傷力綜合考慮,我國設計發明了三棱軍刺。

Ⅷ 三棱軍刺的由來

樓上提供的網頁根本就沒有涉及樓主的問題哦。

三棱和四棱形刺刀最早是歐回洲各答國使用的,在19世紀中期開始裝備在英、俄、普魯士等國的軍用步槍上,最初設計是安裝在步槍槍口上,插進槍管後靠卡筍鎖住,所以裝上刺刀後步槍就無法射擊。後來安裝方式改進為裝在槍口下方或側面。

這種純粹用於拼刺的刺刀,在歐洲各國普遍使用到20世紀初,而後逐漸被綜合了其它功能的多用途刺刀取代,到20世紀50年代逐漸被淘汰。而我國陸軍在建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未能跟上步兵輕武器的發展趨勢,過於重視刺刀見紅,甚至在仿製AK-47自動步槍的56式沖鋒槍上也裝備了三棱刺刀,完全是畫蛇添足。直到80年代中期開始淘汰56槍族、換裝81-1式步槍,才隨之徹底淘汰了三棱刺刀。

Ⅸ 解放軍用了40年的三棱刺刀有多厲害為何它讓敵人聞風喪膽

世界上沒有哪一款武器能夠厲害到單憑自身性能就可以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地步,關鍵要看武器掌握在什麼樣的人手中,正如恩格斯所說:「槍自己是不會動的,它需要堅定的心和勇敢的手。」說起解放軍曾經裝備過的56式三棱刺刀,就其性能而言,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論長度,它不及日軍的30式刺刀;論硬度,它不如德軍的KCB77型刺刀;論功能,它趕不上美軍的M9,不具備砍、銼、剪等功能。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造價低廉、功能單一的武器,在解放軍的手中卻實現了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不僅成為近戰殲敵、克敵制勝的法寶,更彰顯了一種敢於刺刀見紅的勇敢精神。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56式槍族陸續配發部隊,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全軍換裝81式自動步槍,三棱刺刀一直作為解放軍近戰訓練的核心武器,頻繁出現於各級部隊的訓練場上,刺殺訓練更是成為解放軍長期堅持的傳統課目。在1964年全軍大比武期間,殺氣騰騰的刺殺操表演,令在座的二戰名帥蒙哥馬利為之動容;

1977年,身為127師師長的原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親自為戰士講解示範刺殺要領,迅速提高了所屬部隊的實戰水平。總之,經過近40年的努力訓練,解放軍運用56式三棱軍刺的刺殺水平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以至於當今世界任何一支軍隊,都不敢與解放軍打白刃戰。

我當兵時配發的第一枝槍,就是一把56式半自動,教我們刺殺訓練的,是一名剛從前線下來的老兵。他曾經反復告誡我們:「刺中目標後必須轉動槍身90度,否則等於白刺。」因為三棱刺刀不同於扁刺,不存在刺中之後拔不出來的問題,拔出之前轉動槍身,一方面可使敵傷口創面難以縫合;另一方面,轉動產生的劇痛可使敵迅速昏厥,徹底喪失戰鬥力。老班長除了教我們訓練突刺、防左刺、防右刺等基本招式外,還傳授了一項他自創的絕技——凌空突刺:在與敵對峙的過程中,藉助自己出色的彈跳力突然躍起,在半空中先格擋開敵人的突刺,爾後居高臨下猛刺敵咽喉,落地後再藉助身體慣性,突刺附近的敵人,並用槍托橫擊後續敵人。憑借這項絕技,老班長在戰場上榮立了一等功,並被評為戰斗英雄。

閱讀全文

與三棱刺刀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