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音機是誰發明的
其實,關於收音機的發明者是有所爭論的;有人說是波帕夫,有人說是馬可尼。波帕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 1859 1906)蘇俄的物理學家,1859年出生於蘇俄,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從1885年開始投入心力,踏隨著前人馬克斯威爾及赫爾茲的腳步,研究無線電通訊。並在1895年5月7日的一場演講中,公開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後成功發射及接收了無線電訊號的研究結果。1901年起,擔任聖彼德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有人認為他才是真正發明收音機的人,但是或許因為他是一位學者,太過專心於學術的研究,並沒有讓收音機的發明廣為世人所知;也或許是因為波帕夫的發明被蘇聯海軍認為是軍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機密,不對外公布。相反地,馬可尼卻非常地有商業頭腦,據說,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機工廠並獲得專利權,但是有人批評他製造的收音機,只是結合了其他人的發明——赫爾茲(Hertz)的線圈天線、洛治(Lodge)的調諧器及接收器、尼哥拉.特爾沙(Nikola Telsa)的火花器。但是,他在無線電設備的實際應用方面,卻很有貢獻!
採納哦
2. 世界上第一台收音機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啊
1913年法國人呂西安、萊維利用超外差電路製作成了收音機,並申請了專利,並說1924年超外差式收音機首次投入市場,1934年得以推廣。
3. 廣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無線電廣播的發明和使用在對外宣傳史上打開版了嶄新的一頁。1895年義大利的權馬可尼和俄國的波波夫幾乎同時發明了無線電,但馬可尼首先取得了國際專利。此後發射和接收設備便應運而生,並在很短時間里不斷改進,達到群眾性使用的水平。世界各國一時競相建設廣播電台、生產收音機。隨著發射功率的不斷增大,特別是短波頻率的使用,使得無線電波越傳越遠,甚至跨越國界,這樣國際廣播也就逐漸產生。
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由外國人辦的,1923年初美國商人奧斯邦在上海辦了一個50瓦的廣播電台,雖然只辦了半年,但它卻是在中國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此後不久,外國人相繼在上海、天津、北平、哈爾濱等地開辦了類似的電台,它們以廣播商情、廣告為主,輔以娛樂節目,新聞占的比重較小。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座電台是哈爾濱廣播電台,它於1926年10月1日開播,呼號XOH,發射功率100瓦。1928年1月1日發射功率增大到一千瓦,呼號改為COHB,用漢語、俄語和日語三種語言廣播。
4. 收音機最早出現在中國是什麼時候
1923年也就是民國12年。 美國人奧斯邦氏與華人曾君創辦中國無線電公司,通過自建的無線電台首次在上海播送廣播。這也是出現最早的一批收音機。補充一下,1924年,北洋政府允許市民用收音機。1953,中國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收音機。
滿意請採納
5. 無線電廣播發明者和發明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無線電廣播是1893年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的。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首次在密回蘇里州聖答路易斯市展示無線電通訊。「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以及全國電燈協會做的報告中,描述並演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尼古拉·特斯拉製作的儀器包含了管子發明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元件。
尼古拉·特斯拉於1897年獲得美國無線電技術專利。然而,1904年,美國專利局撤銷了其專利,並授予馬可尼無線電發明專利。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托馬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
在無線電廣播中,人們首先將聲音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然後將這些高頻振盪電磁波信號傳送到周圍空間。在另一個地方,人們使用接收器接收這些電磁波,然後將電信號還原為聲音信號,這是無線廣播的一般過程。
(5)收音機什麼時候發明擴展閱讀:
無線電廣播的分類:
1、按其調制方式,有調幅廣播 (AM) 和調頻廣播 (FM);
2、按服務范圍分為本地廣播、國內廣播和國際廣播;
3、按廣播方式分為聲音廣播和電視廣播,按使用的廣播頻段分為長波廣播、中波廣播、短波廣播和超短波廣播。
6. 收音機是如何發明而來的
在1844年,電報機盡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可以實現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內導線」來連接。而容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1906年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出真空電子管,這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7. 收音機是怎樣發明的
在1844年,電報機盡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可以實現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內「導線」來連接。容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1906年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出真空電子管,這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8. 收音機是什麼世紀發明的
收音機的發明在1844年,電報機被發明出來,可以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導線」來連接。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
1888年 德國科學家赫茲 (Heinrich Hertz),發現了無線電波的存在。
1895年 俄羅斯物理學家波波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稱在相距600碼的兩地,成功地收發無線電訊號。
同年稍後,一個富裕的義大利地主的兒子年僅21歲的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親的庄園土地內,以無線電波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
1897年 波波夫以他製做的無線通訊設備,在海軍巡洋艦上與陸地上的站台進行通訊成功。
1901年 馬可尼發射無線電波橫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之後到現在 又有改良的半導體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出現。
9. 無線電廣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無線電廣播的發明和使用在對外宣傳史上打開了嶄新的一專頁屬。1895年義大利的馬可尼和俄國的波波夫幾乎同時發明了無線電,但馬可尼首先取得了國際專利。此後發射和接收設備便應運而生,並在很短時間里不斷改進,達到群眾性使用的水平。世界各國一時競相建設廣播電台、生產收音機。隨著發射功率的不斷增大,特別是短波頻率的使用,使得無線電波越傳越遠,甚至跨越國界,這樣國際廣播也就逐漸產生。
10. 收音機的發展歷史
收音機原理就是把從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經檢波(解調)還原成音頻信號,送到耳機變成音波。由於廣播事業發展,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頻率的無線電波。如果把這許多電波全都接收下來,音頻信號就會象處於鬧市之中一樣,許多聲音混雜在一起,結果什麼也聽不清了。為了設法選擇所需要的節目,在接收天線後,有一個選擇性電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號(電台)挑選出來,並把不要的信號「濾掉」,以免產生干擾,這就是我們收聽廣播時,所使用的「選台」按鈕。
選擇性電路的輸出是選出某個電台的高頻調幅信號,利用它直接推動耳機(電聲器)是不行的,還必須把它恢復成原來的音頻信號,這種還原電路稱為解調,把解調的音頻信號送到耳機,就可以收到廣播。
上面所講的是最簡單收音機稱為直接檢波機,但從接收天線得到的高頻天線電信號一般非常微弱,直接把它送到檢波器不太合適,最好在選擇電路和檢波器之間插入一個高頻放大器,把高頻信號放大。即使已經增加高頻放大器,檢波輸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幾毫瓦,用耳機聽還可以,但要用揚聲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檢波輸出後增加音頻放大器來推動揚聲器。 高放式收音機比直接檢波式收音機靈敏度高、功率大,但是選擇性還較差,調諧也比較復雜。把從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放大幾百甚至幾萬倍,一般要有幾級的高頻放大,每一級電路都有一個諧振迴路,當被接收的頻率改變時,諧振電路都要重新調整,而且每次調整後的選擇性和通帶很難保證完全一樣,為了克服這些缺點,現在的收音機幾乎都採用超外差式電路。 超外差的特點是:被選擇的高頻信號的載波頻率,變為較低的固定不變的中頻(465KHz),再利用中頻放大器放大,滿足檢波的要求,然後才進行檢波。在超外差接收機中,為了產生變頻作用,還要有一個外加的正弦信號,這個信號通常叫外差信號,產生外差信號的電路,習慣叫本地振盪。在收音機本振頻率和被接收信號的頻率相差一個中頻,因此在混頻器之前的選擇電路,和本振採用統一調諧線,如用同軸的雙聯電容器(PVC)進行調諧,使之差保持固定的中頻數值。由於中頻固定,且頻率比高頻已調信號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得較大,工作也比較穩定,通頻帶特性也可做得比較理想,這樣可以使檢波器獲得足夠大的信號,從而使整機輸出音質較好的音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