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當今社會里, 到處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要想獲得發展的機遇,成不被這個社會淘汰的人,就必須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僅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初中美術課的教學中就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總結的幾個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大部分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就要運用一些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美術感興趣,才能主動去吸收美術知識和技能,並更多地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興趣也是信心的推動力,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去感受事物並對事物產生充分的聯想,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六年級《橋》這課,我在讓學生看過優秀的橋的建築的錄像,同學們興趣陡增,迫不及待的想動手,許多同學把對未來橋的發展變化憧憬於設計中。好多同學改變了原來橋的形狀和結構,大膽地想像、運用誇張表現手法,設計出有自己個性的立體橋型。這樣就升華了主題思想,並且還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二、通過課堂設計,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示學生的創造能力體在可改以前的美術教育,學生大多是照著書上的圖案「復制」作品,想像力、創造力都受到極大限制。新的美術教學應當積極地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要你學」轉變成「我想學,我要學」。美術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材,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設計教學。我在上《童年》一課時,,少講、多觀察多演示。我請班上的兩名學生做模特,一邊講,一邊演示,一邊總結寫生要領。然後,再讓學生看一段運動比賽錄像,觀察運動中各種姿態。接下來,再和學生們研討一些典型的動作姿勢,鼓勵學生「你能否上台來表演這個動作?」而對觀察的同學則要求他們把這個動作畫下來。畫畢這個動態就再請他人表演另一種動態。之後對學生當堂完成的作業進行講評。如此講課,人人有表演的機會,人人都置身於特定的情景中學習。參與式學習使他們積極性很高,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極大得提高了教學效果。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愛因斯坦雖然不是個畫家但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藝術創造並非易事,因為他們完成作業大部分是臨摹,這樣一年兩年之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臨摹中逐漸減弱,已經習慣了照抄別人的模式,習慣性思維占據了學生的腦海。因此,當設題讓學生創作時,學生會說:「我什麼也畫不出來」,「太難了」,「還是照抄課本上的吧」。出現這種狀況,原因之一就是讓學生長期臨摹,缺乏想像力的訓練,這樣發展下去,只會使學生變成墨守成規,將來離開書本,離開學校,離開老師將一事無成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每一節課先不急於完成作業,而應圍繞每節課的內容,盡可能多的去設想,比數量,看誰的想法最多,最有獨到之處。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若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媒體, 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趣味性,使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趣味活動中獲取知識, 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求知慾, 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 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求新求異的創造性思維。 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增強多媒體的運用,把它作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走進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對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很多,只有不斷地積極探索方法,學生才會更深入地去學習、探究,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們的創造能力。
❷ 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保證
⒈ 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
事實上,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它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溝通,真正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實現教學民主,學生才會有參與意識,敢於質疑,主動探索,從而使才智和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揮。心理學研究表明,有創新意識的兒童,大多感情強烈,思維活躍,想像豐富,獨立思考,勤學好問,不依賴、不盲從,不怕困難。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表現」的機會和舞台。
2.激發學習興趣,強化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思維。
除良好的師生關系外,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也是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前提。有創造力的人並不一定是學習成績出眾的人,他們往往有一定獨立的態度和自己的興趣,在於他們對待世界萬物的動力、興趣和態度等個性的特徵。所以數學教學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平時關心、信任和愛護學生外,教師還要用人格力量去影響學生。包括學習目的性在內的精神追求,淵博的知識、姻熟的教學藝術,去揭示數學知識本身的無窮奧秘和展示數學知識內部那種緊密而和諧美妙的聯系,讓學生的思維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求知慾不斷得到滿足,從而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與思維創新是密切相連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典故或趣題,比如:德國心理學家費西納的心理測試、小高斯10歲時巧算「1+2+3+…+99+100」、「用16根同樣的小棒能擺出多少種長方形」等等。把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導到數學學習上來,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分析思考和創造性思維。
二、組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要大膽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學策略。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從根本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滿足於自己講,學生聽,不能過分嚴肅,過多地批評。因為這樣做使學生思想緊張、心理壓抑、思路不暢,不僅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相反會引起學生畏懼數學,厭倦學習。
⒈ 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學貴有疑,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的。他們走進教室的時候,帶著滿腦子的問題,教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要有意通過情境、故事、疑問和破綻等激發學生更多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質疑要認真對待,態度要和藹,對於提出的問題,無論多麼膚淺或異想天開,都不要動輒訓斥,以免挫傷其積極性,而要沙裡淘金,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給予及時鼓勵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不斷提出新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⒉ 組織學生主動探究,實施再創造性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的,教學一定在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之上進行。學生進行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再創造性的學習,而不是再復制一遍知識。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也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施再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主動探索、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取知識,促進思維,尤其是對學生的奇思妙想或與眾不同都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有深刻性,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例如,「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一課,首先,學生用猜、剪、拼、量和算等方法得出結論,這一過程是學生以與前人的推理驗證相同的方式在進行學習,已經是在進行一種「再創造性的學習」了,但此時,教師並不滿足於此,提出了「通過三角形內角和,你還能聯想到什麼」?於是,學生又一次進入了緊張的思維活躍狀態,他們通過交流與合作,逐一地發現了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進而學生討論總結出了 n邊形的內角和:n個180中減去360,或(n一2)×180這一正確結論。在這里,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生掌握了多邊形內角和的結論,而是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他們的創新精神。
再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在認識了乘法的意義之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6+6+6+6+4=?學生的反應是情緒化的,快嘴的學生已經在嚷嚷「不能寫出乘法算式」了。在這個變異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多動腦,使學生思維從「山重水復疑無路」轉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結果孩子們得出的答案是:6×4+4(一般思維)、7×4(4個7創新思維)、4×7(7個4創新思維)6×5-2(創新思維)。「7+4+5+2+3+6這個算式能改寫乘法嗎?」學生不再急於脫口而出,但片刻就寫出了9+9+9和9×3。由此可見,學生不僅認識了乘法的意義,而且得到了深化,這些潛在的創造性思維的因素,就必須積極地去開發。一次次的思維創新成果才會激勵學生樂於思考,勇於探索。
教師特別要尊重他們的思考和勞動。對差生應採取親近、鼓勵和信任的態度,讓他們與優生一塊合作,一塊探索,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學困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我也能行」、「我也能發現」、「創新並不神秘」,從而切實體驗到創新的魅力 。
三、自覺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力措施
《國家課程標准》數學目標中在解決問題方面指出:「(學生應)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所以,通過解決問題,尤其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視方法的多樣性,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❸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❹ 培養常創造力有哪些方法
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時,父母除了應該抱有以上態度外,還可通過一些具體的方法培養其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①流暢性。
(a)讓孩子盡快說出什麼是紅色的,說得越多越好。
(b)盡快講出桌子的用途,講得越多越好。
(c)給孩子講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要求孩子編出故事結尾,而且至少要編出三個不同的結尾,等等。
流暢性,是思維敏捷的鏡子。
②變通性。
(a)鉛筆除寫字繪畫,還可以干什麼?孩子能說出「當鼓捶」、「搔癢癢」等,就算擺脫了固定的思維習慣。
(b)有10根長短不齊的小棍,讓孩子將小棍按照長短排列一行,怎麼做更快?孩子如能想到把10根小棍往桌上戳,一下分出長短,就算有變通性。
變通性,是思維靈活的標志。
③獨創性。
(a)樹上有5隻鳥,「砰!」一槍打死1隻,樹上還有幾只?您一定為孩子答「還有4隻」而不滿意,認為應該答「一隻也沒有了」,因為槍一響所有的鳥都嚇飛了。請注意:如果孩子答「還有一隻」,才是有獨創性的答案。理由可以是:打死的鳥正巧掛在樹上。
(b)魚缸里有5條魚,死了2條,魚缸里還有幾條魚?答「還有3條」,不好。「還有5條」,也沒有獨創性。孩子如答「一條也沒有了」才有獨創性。理由可能是:死了魚,一定要換水,活魚死魚都撈出來了。
❺ 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有哪些
一、營造寬松愉悅的家庭氛圍 校有校風,家應該有家風。有利於孩子創新能力培養的家庭氛圍必須是寬松愉悅和諧的。不管家庭成員是多少,也不管地位及年齡差距有多大,孩子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自由自在的,而不應該是壓抑的、緊張的,甚至是恐怖的。 就目前而言,孩子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恰當的表現 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老子說了算,一切都得聽家長的,孩子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包括孩子對自己的事的決策權; 另一種是孩子說了算,孩子是太陽,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是圍著孩子轉,孩子怎麼說家長就怎麼辦。 這兩種家風都不利於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寬松愉悅,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辦法,誰的主意好就聽誰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積極開動腦筋,從而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經常帶領孩子接觸新鮮事物 知識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對外面的世界一點兒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會有創新能力的。 是農村的,可帶孩子去城市,讓他們認識認識城市的建築、交通等設施; 住在城市的,可帶孩子去農村走走,讓他們認識認識農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賞欣賞田園風光,了解花鳥草蟲的生存特性等。 認識事物越多,想像的基礎就越寬廣,就越有可能觸發新的靈感,產生新的想法。 三、鼓勵孩子大膽進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會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聰明的孩子。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進行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勵孩子玩出新的花樣,嘗試各種各樣不同的玩法。 在對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糾正三種不正確的做法: 一是為了安全,不讓孩子玩。安全當然是重要的 ,但不能杞人憂天或因噎廢食,而且安全也有個程度問題。 二是怕孩子弄臟衣服而不讓孩子玩。有些家長把孩 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全身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臟衣服。衛生確實需要講究,但不能影響必要的玩耍。 三 是怕損壞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長雖然給孩子買來了各種玩具,但不讓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長不準孩子摸或擺 弄物品,動輒以「要弄壞的」相威嚇。教育孩子愛護東西是對的,但不能要求過嚴。 總之,孩子不能不玩,因為玩不但可以增長智慧,還可以直接培養動手能力。 四、正確對待孩子的各種各樣的提問 提問是一種思考和鑽研,是具有探索意識的表現。孩子從會說話起,就開始會提問。由於年幼,所提的問題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無法回答,但不管問得怎樣,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為家長,都應該心平氣和地、認真地對待。 在這個問題上,要避免出現以下三種錯誤態度: 一是強行壓制提問。 如「你怎麼問題那麼 多?」 「你沒看到,我正忙著?」 「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怪問題?」 等,這類話語應力求禁止。 二是欺騙搪塞 。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問題回答不了,但又怕丟面子,就胡編亂造一些所謂的答案來欺騙和搪塞孩子,這不但會 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也會影響家長自身的威信。 三是解釋得太深太難,讓孩子聽不懂。 這三種態度都不利於孩子創造精神的培養。對孩子的提問,家長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啟發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家長如不能回答,可實話實說,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 五、不時啟發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經常引導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漸養成換一條思路想想的好習慣。 家裡買了一條魚,可問孩子:除了蒸以外還有什麼吃法? 茶杯除了喝茶的用途外,你還能說出別的用途嗎? 突然下了一場大暴雨,樹倒了,菜淹了,這些害處是明擺著的,那麼,這場暴雨就沒有一點兒益處嗎?等等。 培養發散性思維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家長要注意從小引導和培養。 六、有意識訓練孩子的想像能力 想像是創造之母,沒有想像能力就沒有創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想像能力。 訓練的方法一般有: 1.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書籍,比如童話、科幻作品、神話、寓言等。 2.許多 家長平時都給孩子講故事,不妨在講到一半時,戛然而止,讓孩子根據前面的情節續接故事。 3.看文字畫畫。 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語),讓孩子把文字的內容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 4.進行概念的聯結訓練。經常出一些 毫不相乾的概念,要讓孩子通過相關的中間環節把兩個不相乾的概念聯結起來。比如「石頭」與「電腦」,這 兩個概念本不相干,但通過「玻璃」和「屏幕」,就構成了相關的概念鏈:石頭—→玻璃—→屏幕—→電腦。 5.鼓勵孩子直接編創故事。孩子平時都愛聽故事,聽到一定數量後,可讓孩子自己來編故事。 當然,家長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因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具體 的經驗只能從具體的生活中來。這有待於家長以及老師和專家們進一步探索和總結。
❻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及創造力有哪些好方法
明確自己來的優勢、不足,了解自源己的智力特點,然後對症下葯。比如說,如果你英語每次都140,數學卻在100分上徘徊,那麼你再在英語上下很大功夫就比較愚蠢了;如果你5:00起床必打瞌睡,那就乾脆5:30起,沒有效率的拼時間是毫無意義的
❼ 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創造力
小區里有兩個孩子年齡相仿,從小就在一起玩耍,上學。現在還和我家孩子在同一家小學上二年級。最近家長會我聽班裡的老師說,其中一個孩子學習新事物特別快,能夠舉一反三,腦子很靈活,另一個孩子就平凡一點,循規蹈矩,不知變通。我回想了一下在小區里了解到的兩個孩子媽媽教育孩子以及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就明白了為什麼。一個家長特別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他的孩子的表現自然更加優秀。
我們可以看出,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給兩個年紀相仿,教育經歷一樣的孩子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擅長創新的孩子在許多方面都表現的更優秀。
一、 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性:社會發展的需求
從大的方面來說,社會發展越來越看重創造力這一基本能力。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創新至關重要,這也說明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孩子才能在未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個人品質的提升
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孩子,其思維能力,眼界,探索能力都比普通的孩子更優秀。從文中開頭我們講到的兩個孩子來說,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教育中表現的也更加棒,受到老師的青睞,同學的喜愛。
2.避免得失心
有的孩子可能對大自然特別感興趣,對繪畫特別喜愛,或者對某一學科特別感興趣,這種情況就會使孩子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或者個別學科成績較為普通。家長在這時不要過分焦慮,擔心孩子一時成績的高低,要知道,能力永遠比分數更重要。
3.提倡發散思維
現在社會科學發展,「混搭」是新的潮流。運用機械技術的微型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生做手術,新興3D列印技術可以製作建築材料,不同領域相互之間結合的越來越緊密。這就是人們利用發散思維達到的成就。我們幫助孩子培養發散思維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每個孩子的家長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有好的發展。那麼,我們就要從小注重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採取合適的方法助力孩子成長,給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讓孩子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❽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具有創造力。
【1】帶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一定要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從小的時候就可以多帶孩子到花園里看看花花草草,再長大一些,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各種建築去領略各種景點的人文風采或是帶孩子一起去科技館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覽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以及通過自己的感官體會,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想要去創造的一些想法。
在帶孩子去各個地方游覽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可以先了解一些相關的景點內容和知識,不要光停留在讓孩子看風景上的狀態。正所謂「三分看七分講」,只有把景點的古跡名勝給孩子講明來龍去脈,讓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2】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兒,這樣既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創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長朋友們可以在一邊觀察,但是千萬不要去糾正,有時候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會把小花換成綠色,這樣也是一種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畫完結束以後去問問孩子的想法,然後給予適當的點評,並且能夠贊賞孩子告訴他這樣做是非常大膽有創造性的。通過家長的引導孩子才會對於創造性非常感興趣,而不會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娃娃的時候把小氣球套在了娃娃的身上,給娃娃當裙子,這樣也是不錯的做法,既給娃娃准備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獨特性,還開發了氣球的新用途。家長朋友們在看到孩子有創造性做法的時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並且能夠及時的引導孩子和鼓勵孩子,在當下給予孩子肯定,這樣遠比比過後獎勵孩子有效許多。
❾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有哪些方法
01.
做游戲是一種好方法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兒童從單純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創造性地開展游戲情節,創造性地扮演游戲角色,創造性地製作游戲道具等等。可以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手工材料,如:顏料、蠟筆、剪貼,各式各樣的盒子和膠水等,但不要一下子把一大堆東西放在他面前,那樣孩子將不知從何做起。
02.
音樂、繪畫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音樂是促進幼兒心健康發展的好方式。因為音樂會促使右腦的發育,而右腦發達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創造力,象愛因斯坦、愛迪生、畢加索都是右腦發達型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情緒興奮愉快,這個時候,其創造力就處於極佳狀態。同樣繪畫也可以促使幼兒大腦右半球的發達,增強幼兒想像力、形象思維力和創造力。對幼兒繪畫的評價,主要不是以像不像來衡量,而是要看他是否能發揮想像,創造美的形象。他們每畫出的一個形象,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創造,我們應大力鼓勵兒童的這種創造。
03.
給幼兒講故事
為故事虛構景物、人物、聲音、情境及氣味等,這種想像力對孩子是十分有建設性的。與錄音機相比,父母講故事給孩子聽,更有親切感和交流性。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隨時發問,在愉快的對話中,指導孩子從已有的經驗中得到新的主意。電視也是有教育作用的,也是可以模仿和創造的,但是這種創造總是第二手的,因為故事首先是出自於作者的大腦,而不是孩子們自己的。幼兒的學習能力很強,但從電視上學習只會將幼兒變成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參與者;是一個世界的旁觀者而不是創造者。
04.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特別強,什麼東西都要動一動,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在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鍛煉手指部小肌肉的發展,相應地也就促進這些小肌肉在腦中對應部位的發展。
05.
要充分利用大自然
陶行知說:"生活就是大課堂,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大自然中的各種景物充滿魅力,是最令幼兒神往的地方,是培養幼兒觀察力、想像力與探索興趣最理想的大課堂。比如,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樹葉畫的創作。父母可以經常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玩耍、散步,引導寶寶觀察樹葉的顏色和形狀,並描述:銀杏樹葉像一把小扇子;楓樹的葉子像一隻張開手指的手,像星星,更像小公雞的漂亮尾巴;松樹的葉子很好玩,細細尖尖的,好像縫衣服的針,很扎手,但是,它不怕寒冷,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媽媽和寶寶寶可以一起收集一些顏色、形狀各異的樹葉帶回家,用棉花把樹葉擦乾凈,夾在書本里壓平。再給寶寶准備剪刀、膠水、白紙等工具,這樣,寶寶就可以在媽媽的引導下,自由地創作自己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