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力成功的事例

創造力成功的事例

發布時間:2021-07-18 18:29:48

A. 名人有創造力的故事

名人創新的例子1、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玫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後來,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論。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闡明了日心說,告訴我們: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名人創新的例子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名人創新的例子3、牛頓晚年趨於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牛頓的一生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光學環、光微粒說、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的柏拉圖學說的范圍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來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范疇,就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B. 因為相信自己有創造力而成功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從社會發展史上可以看出,偉人們的巨大的天才的創造,往往是從細小的想法開始的。
牛頓創立萬有引力學說,是從蘋果落地的小想法開始的;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從水壺里的水開了,頂著壺蓋的小想法開始的;法國大數學家潘嘉頓,說他關於數學的發明,大半是從「無意中得出來的細小的想法」開始的。
一開始就有大想法的創造也有,但比較少見。小想法慢慢發展成大創造,這似乎是一條規律。
-狼總是對自己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它們豎起靈敏的耳朵,傾聽自然界的每一種聲音,它們炯炯有神的眼睛總透著躍躍欲試的鋒芒。它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總是為它們帶來了無窮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好奇創造機遇。狼的好奇讓它們對自然界的秘密充滿嚮往,不自覺地去探索。因此我們和狼一樣,人類的許多成功就是好奇產生的,好奇心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縱觀世界上傑出的成功者,他們起初都是一個充滿好奇的人,因此,後來都走上了成功的科學之路。

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在中學時代,聽說可以用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時間,這個儀器的名子叫日晷。他很好奇,就找老師問了日晷的原理,回家找了些廢舊材料,很快就做出來啦。他利用自己做出來的日晷,研究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規律。哥白尼長大後,提出了著名的「日新說」,推翻了過去一直認為是太陽繞地球轉「地心說」的錯誤說法。

偉大的化學家羅蒙諾索夫,出生在一個漁民家庭,從小隨父親到海上打魚。他對大海發生的所有自然現象都感興趣。出海時,回到家裡,羅蒙諾索夫總是要問父親許多問題。「為什麼夏季傍晚海面會出現光亮的水紋?」「為什麼冬夜天空會出現絢麗的北極光?」「為什麼海水每天兩起兩落?」

愛迪生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總想試一試,弄個明白。有一次他看見花園的籬笆邊有一個野蜂窩,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撥,想看個究竟,結果臉被野蜂蜇得腫了起來,他還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窩的構造才行。愛迪生後來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

大動物行為學家古多爾曾經說過:悶熱的雞窩常常和我們兒童時代的回憶交織在一起。小時候,我曾鑽進雞窩一直呆了五個鍾頭,為的是要看看母雞究竟是怎麼下蛋的。

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常常一個人靠著家鄉的一些來歷不明的石頭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問,為什麼這里會出現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們是藉助什麼力量到這兒來的。後來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國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與研究,終於斷定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礫,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糾正了國外學者斷定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理論。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掉下來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後為什麼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它方向掉呢?後來,他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幾乎每一個科學家的傳說都可以告訴我們,他們的一生是充滿了對大自然奧秘好奇的一生,正是這種好奇心引導他們一步步攀登科學的高峰。因為,好奇心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好奇心是成功的重要法寶

對於公認的成功者來說,最通常遇到的問題是別人向其討教關於如何成功的秘訣。在一般總結的各種要素中,4位大師共同強調了好奇心的重要性。

羅伯特?拉夫林說,每個人在孩提時都具有好奇心,但是成年後就沒有那麼大了,這非常可惜。一個人只有具有好奇心,同時加上努力才會成功。「必須記住,你要聽從內心世界的召喚,天賦是父母給的,而執著是自己決定的。」

拉夫林從小喜歡拆裝家中的電器,試圖了解那些玩意內部的結構。他最冒險的經歷是把家裡的彩電完全拆開了。雖然這樣做很危險,但是他感謝父母的寬容:「我希望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的原理,你必須要知道真理。」

朱棣文說,科學家要對自己從事的事情有真正的喜歡,要有興奮感。他在選擇學生時注重考察其是否對研究項目有無巨大興趣。「當你對事業有好奇心時,所有的熱情、執著就會自然被激發出來。」

科研生活是如此令人著迷,朱棣文說,在一個成功的團隊里,你會與最優秀的人近距離接觸,了解他們是怎樣思考的,關心哪些問題,這些都會對你取得成功有很大幫助。

瓦特是世界上公認的發明家。他發明了蒸汽機,被世人稱為「蒸汽機之父」。他的創造精神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瓦特出生在英國蘇格蘭一個小鎮格里諾克,他的父親是一個木匠,祖父和叔父都是機械工匠。瓦特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智慧和強烈的好奇心,大人們都誇他聰明伶俐。他喜歡到自家的花園里觀察植物的生長,還經常把過程用筆畫下來或記錄下來。他非常喜歡提問題,有時候還真把大人難住了呢。

一天,他在廚房裡看到奶奶正在燒水。水開了發出「哧哧」的聲音,他發現壺蓋不知為什麼就被頂了起來,他好奇地問奶奶:「奶奶,是什麼東西把壺蓋頂起來了?」奶奶笑著說:「是水蒸氣呀,水開了,壺蓋就會被水蒸氣頂起來了。」

小瓦特很不相信地說:「水蒸氣能有這么大的力量?一定是壺里有小動物把它頂起來的。」說著就過去把壺蓋拿了下來看了又看,但是裡面除了水還是水,其它什麼東西也沒有。奶奶說:「怎麼樣?我說的對不對?」可是瓦特還是不服氣,又把壺蓋拿了下來,察看了半天,裡面還是沒有「小動物」出現,這使他有些失望。瓦特仍然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又追問道:「為什麼只有水開了,壺蓋才會被頂起來呢?」

瓦特的父親很喜歡瓦特這樣尋根問底,他告訴瓦特,蒸汽是有很大力量的。父親讓瓦特仔細觀察,看看蒸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從這以後,小瓦特像中了魔一樣,常常盯著燒水壺,一看就是大半天。瓦特常常想:「壺蓋是被水蒸氣推動而上下跳動的。既然一壺開水能夠推動一個壺蓋,那麼用更多的開水,不就可以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推動更重的東西了嗎?」

C. 因為相信自己有創造力而成功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例如:牛頓發現了蘋果落地這種現象之後,經過了多少年的研究,終於知道了地球有萬有引力。所以人們想辦法克服了地球的引力,終於飛到了宇宙太空。

瓦特小時候善於觀察,他發現水燒開之後能夠把壺蓋頂得上下,經過仔細的研究,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經過不斷的改進和使用,成為世界上第一次工業大革命,因而推進了世界物質文明的加快發展。

變形吸管。我們經常使用吸管,但有的時候不太方便,由於吸水是和人的口有一定的角度,所以,人們發明了可以彎折的吸管,這樣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同樣也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吸比較熱的水時候,容易把嘴燙著,我校一名三年級的同學發現了這一個問題,於是就大膽的研究,設計出了一種螺旋式的吸管,這種形狀的吸管在吸熱水的時候,可以幫助散去一部分熱量,很適合中老年人的使用,為老年人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D. 名人創造性故事

1、魯班: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

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

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蔡倫: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

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

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

3、瓦特:

1776年瓦特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以後又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

他開辟了人類利用能源新時代,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

4、愛迪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

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

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

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5、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

E. 學習或生活中具有創造力的事有哪些舉例說明

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往大處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採用新的思維方式和辦事方式。比如:一個破瓶子可以干什麼啊?除了賣了就是扔了,其實還有別的方法,比如: 截短後養花;裝飾一下製作個花瓶;當筆筒或盛點硬幣之類的;剪成條狀之後可以編製成小籃子,盛東西。

拓展資料: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F. 求有關創造力運用的事例

創造並不神秘,人人都有急待開發的創造潛力。吉爾福特說:"創造性再也不必假設為僅限於少數天才,它潛在地分布於整個人口中間,"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就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深刻地說明了創造力人人有之。科學研究表明,創造力本身就是人的大腦長期進化的產物,是人類大腦的一種自然屬性,它是隨著人的大腦的存在而存在,隨著大腦的進化而進化,因而它是每一個正常人都應具有的潛在能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其創造力都是天賦的。根據已有的研究資料,人類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首先是因為發育中的人腦在大腦結構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大腦的可塑性及其變化,將導致學習、記憶、行為以及精神等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大腦的可塑性具有終生性的特徵,這使得神經系統形態與功能具有發展的巨大潛力。人類對大腦的利用率,一般人僅僅為10%,即使是傑出的專家學者,也不會超過30%。美國心理學家阿瑞提將創造力劃分為普通的創造力和偉大的創造力,認為普通的創造力是每個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的,它能使人獲得滿足感,消除受挫感,為人類提供一種對於自己以及對於生活的積極態度;偉大的創造力是指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創造力,能給人類創造偉大的成就和推動社會進步。
所以簡單的說,做飯做菜就是創造的過程。

G. 具有創造力的事例500字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來到堆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著自製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嘆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著嘴說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著說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說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裡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裡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裡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著製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說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
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裡,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說,「干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么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溫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
「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說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說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
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里,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著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里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里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復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復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制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么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H. 有創造力的名人事例

愛迪生不就是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專。一天,他在溫屬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幾天後,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一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製的「飛行劑」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並遠離他。

I. 有關創造力的思維的成功人士的事例有哪些

創造性的思維是人類取得成功和進步的重要組成因素。
很多成功人士也是充分利用的,創造性的思維,讓自己處於領先的地位,從而取得了成功。

J. 具有創造力的名人偉人的事例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詹天佑詹天佑的詳細資料你可以去 http://ke..com/view/8594.htm 看看

閱讀全文

與創造力成功的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