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世紀3大自然科學發明是什麼
顯微鏡(胡克)溫度計(斐迪南二世) 乘號「×」(英國數學家歐德萊)
微積分 進化論 細胞學說 是十九世紀的三大發明
2. 3世紀時,印度人發明了一種什麼,12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又把它帶到了歐洲,歐洲人稱它們為什麼
發明了鼓 叫樂器
3. 20世紀的十大發明有哪些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發明
一、內燃機:由於內燃機的出現,促成了交通工具的發展以及城郊化。同時也導致了污染。
二、噴氣式飛機:乘坐噴氣式飛機使人們出門旅行的時間大為縮短。整個世界的經濟也因此獲得迅速的增長。
三、通訊衛星:1945年,一位偉大的作家ArthurC.Clarke第一次在他的小說中提出了通訊衛星的構想。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通訊衛星的使用已將全球通訊變為現實。
四、無線電廣播技術:從19世紀收音機發明開始,無線電廣播技術的迅猛發展並配以動畫和影像科技,已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盡管我們還不知道無線電廣播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但我們無疑已成為了它的忠實聽(觀)眾。
五、雷達:雷達對電視的發明有著巨大的貢獻,因為,早期的雷達使用的就是陰極射線管。而且,雷達還幫助宇宙學家們搜尋遙遠的星系。
六、激光:沒有激光,現代通訊就將不復存在。
七、青黴素:青黴素的功效和它對社會的影響是無法比擬的。在影響力與實際功效方面唯一能與它相匹敵的也只有後來出現的避孕葯了。
八、綠色革命:所謂的"綠色革命"就是指人類為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而採用的種種措施。人類的將來是否還將依靠這種方式已成為我們在這今後幾十年必然會面對的問題。但至少沒有"綠色革命",人類仍陷在飢餓的不幸之中。
九、材料技術:材料技術的發展與廣泛運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十、計算機:裝配有晶體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的計算機帶動了數字科技的發展,使各種各樣的信息轉化為0和1的二進制形式成為可能。
4. 公園前3世紀初,中國人就發明了早期的指南針什麼
四大、司南
5. 公元前3世紀希臘人發明的一種測量天體高度的儀器
星盤
6. 被恩格斯列為19世紀三大發明有哪些
被恩格斯列為19世紀三大發現:細胞學說、進化論和能量守恆定律.
1)細胞學說
【簡介】細胞學說是1838~1839年間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Schleiden)和動物學家施旺(Schwann)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較完善。它是關於生物有機體組成的學說,主要內容有:
① 細胞是有機體, 一切動植物都是由單細胞發育而來, 即生物是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組成;
② 所有細胞在結構和組成上基本相似;
③ 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
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為其細胞機能失常。
⑤.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⑥.生物體是通過細胞的活動來反映其功能的。
2)【生物進化論】簡稱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進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後,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著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種起源》有詳細的論述。
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發育重演律。
3)【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 】
定律內容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能量守恆定律如今被人們普遍認同,但是並沒有嚴格證明。
(1)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與不同的運動形式相對應:物體運動具有機械能、分子運動具有內能、電荷的運動具有電能、原子核內部的運動具有原子能等等。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摩擦生熱是通過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水壺中的水沸騰時水蒸氣對壺蓋做功將壺蓋頂起,表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電流通過電熱絲做功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等等」。這些實例說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且是通過做功來完成的這一轉化過程。
(3)某種形式的能減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個物體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物體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7. 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5世紀的歐洲
歐洲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5世紀 科學 政治 軍事……歷史前246希臘埃拉托斯特尼設計出經緯度系統及准確計算出地球的直徑。 前3世紀阿基米德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 前293年,羅馬第一個日晷。前298年—前290年,第三次薩姆尼特戰爭(Samnite War)。 第一次(前264年—前241年)、第二次(前218年—前201年)布匿戰爭,羅馬和迦太基爭奪西地中海霸權。 前259年,羅馬佔領可西嘉島和撒丁島。 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終止,西西里並入羅馬帝國。 前216年,坎尼戰役,迦太基戰勝,佔領卡普阿。 前202年10月19日--大西庇阿於扎馬戰役擊敗漢尼拔。 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迦太基向羅馬割地賠款求和,此後再無力與羅馬抗衡。羅馬征服西班牙。 前295年,羅馬人贏得了義大利中部,並向南推進,兵臨希臘殖民城市塔倫坦城下。希臘人經過兩次「皮洛士勝利」後,被迫撤離。 前294年,曼提尼亞戰役,斯巴達國王阿希達穆斯四世被馬其頓國王德米-(特里)-一世擊敗。 前281年,庫魯佩迪安戰役,塞琉古一世戰勝利西馬科斯。 前281年,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塞琉古一世。 前280年,古羅馬和古希臘交戰,羅馬大敗。 前279年,凱爾特人斯科迪斯奇一族建立辛吉杜努姆(即現今的貝爾格勒)及現今的澤蒙。 前277年,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二世打敗侵入希臘的高盧人。 前275年,貝內溫圖戰役: 羅馬軍隊在這一戰役中徹底打敗希臘伊庇魯斯的軍隊。 前272年,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在戰斗中被殺,亞歷山大二世成為伊庇魯斯國王。 前265年,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的強國。 前254年,羅馬共和國佔領巴勒莫市。 前241年,推行改革的斯巴達國王亞基斯四世被反對者殺害。 前229年,腓力五世成為名義上的馬其頓國王。 前229年,斯巴達與亞該亞同盟再次爆發戰爭。 前227年,羅馬帝國把西西里島作為一省,是羅馬設置行省之始。 前226年,簽訂埃布羅協議,以伊比利半島埃布羅河作為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的分界。 前222年,塞拉西亞戰役,馬其頓和亞該亞同盟聯軍打敗斯巴達。 前221年,漢尼拔成為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司令。 前218年,馬爾他加入羅馬共和國。 前218年,漢尼拔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 前215年—前205年,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為羅馬軍事介入希臘之始。 前211年,羅馬嚴懲倒向漢尼拔的同盟者,攻陷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和卡普亞。公元前218~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發生,羅馬稱霸西部地中海公元前215~前204年·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發生公元前200~前197年·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發生公元前171~前168年·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發生,羅馬征服馬其頓公元前149~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戰爭,羅馬軍隊毀迦太基城,征服迦太基公元前106~前43年·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M.T.西塞羅在世,最先系統提出自然法學說,建立了折衷主義哲學體系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人建成宙斯祭壇約公元前99~前55年·古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在世,系統闡述和發展了古希臘原子唯物論和無神論思想公元前73~前71年·古羅馬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27年·羅馬執政官屋大維(奧古斯都)確立元首政治,羅馬帝制始公元前7或前4年·相傳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誕生公元1年</b>·公元紀年始年公元30年·相傳耶穌被釘於十字架處死,其後耶穌門徒開始傳布基督教公元1~2世紀·基督教《聖經·新約》陸續完成約公元120~200·古羅馬唯物主義者琉善在世,堅持無神論,批判一切宗教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隸農制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頒布《米蘭敕令》使基督教合法化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一世主持召開基督教第一次尼西亞會議公元354~430年·歐洲基督教哲學家、神學家奧古斯丁在世,以新柏拉圖主義哲學論證基督教教義,結合哲學與神學建立起完整的教父哲學體系公元376~568·以日耳曼人為主的部落強行移居羅馬帝國境內,謂民族大遷徙公元392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公元393年·基督教聖經新約正典確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